二零一八,往前推九年,是我和劉同學的初見。
二零零九,往後推九年,是我和劉先生的約定。
玖玖之約,一森有麗。
2018.8.18
2018.8.22
2018.9.07
2018.9.15
跨過了長江
跨過了黃河
經過了淮河與秦嶺
從一路盛開的夾竹桃
到一路挺立的蒼松翠柏
從一個夏
進入一個秋
又從秋入夏,由夏入秋——露也已從今夜而白
昨晚蘇州同事的答謝在一片祥和中拉下了帷幕,我連續這麼多天繃著的弦也終於鬆了下來。
風雅組合一晚貼心陪伴,忙裡忙外,師父坐陣在我們的桌位上,我很心安。我對師父說,我們今天晚上就像家宴,輕鬆自在,毫無拘束。師父笑著眼睛眯成了月牙,看看我和劉先生,又看看風雅二人,慢慢而又肯定地說,對。
桃子特別有心的讓陽陽同學送給我一束鮮花,迎賓時我無處安放的雙手也有了歸置。
露從今夜白,月並非只故鄉明。
來島上已三年有餘,很是幸運,遇到了那麼多可愛的人,照顧我的人,島上更有美食美景美美的空氣,更是暗自竊喜。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這份心安大抵自今年四月時更加踏實。
從王老師變成劉太太,有點奇怪又有點奇妙,我還是喜歡自己是王老師,就像我會喜歡劉先生,勝過老公這個稱謂。也許潛意識裡,仍然覺得各自是獨立的個體。
事實上,我並沒有做好這麼快成為劉太太的準備,劉先生很堅定地把婚期提前到了8.18。所以直到7月份,我仍然在各種折騰。
劉先生一直的觀點,結婚是給父母、親人結的,我們出個人就好。我向來不願意妥協於各種不確定的東西。
所以當明確了傳統與中國紅的主題後,一切都變得明朗起來。
在我是小女孩的時候,我幻想星空與婚紗,後來見多了西式,卻越來越想來一場徹底的中式。
劉先生白天上班,晚上回來看我擬的方案,然後再與家裡的老人溝通,最終他們選擇了妥協。
最困難的是找轎子、轎夫和馬,婚慶們都說8.18是大日子,馬和轎夫本就短缺,好不容易問到一個有花轎的,卻沒有轎夫,在我們準備淘寶買轎子和衣服的時候,劉爸爸找到了全套的八抬大轎、轎夫和馬。
策劃、婚慶、主持我們並沒有請,從主題的確定、材料的置辦再到主持稿、背景樂、現場布置,全部親力親為。在此特別感謝劉爸爸放棄了常見的洋號,為我們請來民樂隊——八音會,感謝同行郭老師客串的非常專業的主持人,感謝劉家哥哥專業的走線布置。
姑姑們把用紅紙寫的婚書交給我,讓我讀完後撕碎,放在紅手帕裡紮好,每到一個路口,便提醒蓋著蓋頭的我,撒點出去,撒一小把,撒一大把,到最後一個路口撒盡。我問姑姑們,是不是要告訴那些我看不到的,我要結婚了啊。姑姑們笑著說對。
劉先生在起轎前把我搖晃的不整齊的蓋頭整理好,為我扣好袖口的忘記的珠扣,鄭重地跟我說,今天你是新娘子,要矜持一點,不要自己掀蓋頭,更不要搖頭晃腦。
我堅持把包帶進了轎子裡,裡面放了手機,以為可以偷偷看手機,結果上了轎子發現,前面是珠簾,不是布簾,只得作罷。
四個穿著紅衣服、拿著紅手絹的大娘,還有四個紅衣紅褲的大爺,八個人抬著不到一百斤的我——這就是八抬大轎。
後來不知道撒了幾個路口,在我把手絹裡的紅紙片撒盡的時候,抬轎的大娘忽然喊了一聲,姑娘,抓穩轎子,坐好了。我才知道原來要顛轎了。
下轎時又是一聲中氣十足的落轎。劉家媽媽給了我一個很大的落轎紅包。
吃了合婚餅合婚餃
牽了繡球
邁了火盆
拜了天地
飲了合巹酒……
這以後就是山西媳婦了。
我跟我媽說,結婚真的好累啊,以後找鄰居吧,就不用折騰那麼遠了。
劉先生說,好多事情都是我自己添出來的。
策劃要用自己的,稿子要用自己的,婚禮主題Logo和文字要自己設計,喜糖要自己定製,掛上印著自己設計的logo和文字的牌牌,請柬要寫成信紙,答謝的禮盒裡要放上自己烤的朗姆酒蔓越莓餅乾,配上自己選的愛爾蘭春天與黑森林的花果茶,禮盒和紅包都要自己定製。
做電子請柬做到凌晨2點,師父偏愛說,這是他迄今為止看到的最好的婚禮邀請。覺得很值得。
劉先生看著白天六點多去上班,晚上回來忙到一點的我,很是不理解,卻也只能一邊抱怨一邊跟著一起做。
幸好,大家都說餅乾很好吃。師父看著酒店門口掛著的迎賓照,問我怎麼不把帶著「一森有麗」的印章打出來。
我直接從蘇州的考場裡被接出來,飯都沒有顧上吃,便向著北方出發,向著太行山的方向出發。開了800裡,去周口吃了一碗排名第一的胡辣湯。
又從太行山的腳下北上再南下,路過了曲阜,去拜了孔廟,劉先生請一位得了篆刻金獎的師父,按照我們之前的設計刻下了「一森有麗」的章。
……
去年元旦,晨兒叫著我和劉先生去看婚紗照工作室,晚上歪在他們家的地毯上,晨兒勸我放寬心,對於結婚不要自己製造太多的壓力。也是今日,我終於也明白,那些現實的壓力,都是自己強加的,那些未知的恐懼,都是自己想像的。
到今天,兩場婚禮,兩場答謝,山西、山東、蘇州,三地四場,已完成三場,非常完滿。就等著最後一場與好友的吃蟹話家常了。大閘蟹在湖裡等著,臨湖的包間定好,帶麻將桌的房間也訂好了。
今天終於也可以放空。今日白露,風已微涼
連續多日的無縫銜接後,感受下陽澄湖的慢生活
頭頂是宮崎駿的藍
腳下是平靜又深邃的藍
船夫從湖裡撈起一兜魚,丟進船上搭建的鍋灶裡
三三兩兩的人在湖邊撐起了魚竿,不知道收成幾許
雞鬥著它的眼睛,豎著它的紅冠子
狗尾巴草在微風裡飄搖
回到家後,依然和劉先生因為今天誰洗碗而吵起來。生起氣來,也會你掐我一下,我扭你一下。然後互不理誰。後來憋不住的那個,就要主動講話。
森列星辰
麗日江山
春華秋實
夏蟬冬雪
一輩子那麼長,一定要有洗碗機啊!
特別貼上去年元旦的恐婚貼。如今,石頭也已經落地,大家真的不要自己給自己強加壓力,放寬心。
今夜睡得很安穩,沒有凌晨兩點的猛然驚醒,也沒有清醒之後的難以入睡,清醒之後直到六點的恍恍惚惚,沒有驚悸,沒有期待,沒有試圖再抓住什麼。總之,很踏實。於是,我知道,那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來了。
這種感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大概是我們在維尼夫婦和晨兒他們在看樣片是敲定細節的時候。我們坐在門店的沙發上,對面電腦裡樣片一個文件夾接著一個文件夾,各種風格,各種主題。但幾乎在同時,一位攝影師的作品讓我們表現出難以抑制的歡喜!果然,我們鍾意的幾個場景,均出自其手。他的鏡頭,是會講故事的!這點,我們都懂得。是的,我和他,都懂。
大概是我們在晨兒家廚房看著馮二廚嫻熟地給晨大廚做幫廚時。輕車熟路地將晨兒備好的鱸魚、蝦依次上鍋蒸,然後掏出手機,自信地說,還有多少秒出鍋。若是沒有日復一日的配合,馮二廚怎麼會如此知曉晨大廚的心思。看著劉三廚認真的樣子,我不禁想起他在廚房裡務必殷勤卻又屢屢不得我心的時候。是的,近來,我們配合有點少了。我們相識八年,異地五年,而此次距上一次已經足足三個月了。在這三個月裡,我忘記了他的二十九歲生日,他忘記我的的二十七歲生日。而晨兒,在馮二廚三十歲生日前一天花了一晚上,又在生日這天花了一上午備菜,終於在生日這天晚上燒好了十四個菜,六個冷盤,八個熱盤。長生面上浮著方方正正的四個字:生日快樂,有著可愛的顏色。據說,前一天晚上用胡蘿蔔雕刻了整整一個小時。
我們誇獎馮二廚的豬排炸得外酥裡嫩,恰到好處時,晨兒不無自豪地說,他炸了好多次了!頗有點得意門生可以出師的味道。我想這種腳踩在地上的踏實感,這種煙火味,大概要比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比杜拉斯的《情人》,比《戰國策》《偉大的博弈》要更實在吧。而一直我那顆不安分的心醉心於各種折騰,不是因為缺少這個嗎?
飯後,我們圍坐在晨兒客廳裡茶几的兩側,分吃著蛋糕,蛋糕甜而不膩,上面的 草莓很新鮮。晨兒,靠著馮三歲,我歪在劉先生的膝蓋上。空調不是很給力,茶几上小太陽暖暖的烤著我的臉,讓我有點恍惚,恰似酒後的微醺。讓我不禁想了幾次,到底有沒有小酌一杯。
我們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我忽然就相通了,定下來吧,著手結婚吧。我們都已經靠自己買房了,接下來不就是安家了嗎?那些現實的壓力,都是自己強加的;那些未知的恐懼,都是自己想像的。
昨天下午,劉先生回了北京。我一個人去廚房燒菜,碗筷架上碗筷整齊地擺放著,案臺鍋灶一塵不染;晚飯後去沙發上小憩聽書,沙發茶几連花籃裡的蟹爪蘭都水洗過一般;之後,我去烤給劉先生帶剩下蛋黃酥,低下頭來插電源,地板煥然一新;睡前去洗刷,洗手臺、地面、馬桶全都透著光;去臥室,發現臥室書架上的陳列品全收都被整理擦拭過了。是的,家裡很需要一個男主人。但是今天我很心安,心裡不再似以往那種空蕩蕩的感覺,是的,我知道,男主人要回來了。
今天晚上一夜無夢,醒來後下意識的點鬧鐘,卻不下心給關上了。然後,在夢裡我見到了爸爸媽媽還有姥姥,一如過往,責備中又難掩關懷。歲月靜好,現實安穩。這就是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