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 ——《誰想打工離開家》歌詞賞析

2021-02-09 讀寫新講堂

走出家門那一天/孩子在後面哭著喊/為了生活更好一點/妻兒老小拋在家裡邊/打工一年又一年/什麼時候才是終點/在家沒有經濟來源/在外哪有家裡溫暖/誰想打工離開家/想起爹媽淚如雨下/孩兒再大也想爹媽/在爹媽面前也是娃娃/誰想打工離開家/想家只能打打電話/經濟生活壓力太大/不出門打工有啥辦法?

打工一年又一年/什麼時候才是終點/在家沒有經濟來源/在外哪有家裡溫暖/誰想打工離開家/想起爹媽淚如雨下/孩兒再大也想爹媽/在爹媽面前也是娃娃/誰想打工離開家/想家只能打打電話/經濟生活壓力太大/不出門打工有啥辦法/誰想打工離開家/想家只能打打電話/經濟生活壓力太大/不出門打工有啥辦法/有啥辦法?

 

《誰想打工離開家》這首歌作詞作曲都是葉宗發。葉宗發,大陸男歌手,河南省固始縣人,代表作品有:《有誰打工不想家》、《誰想打工四處跑》、《不是打工不想家》等。這些作品感情真摯,多取材於現實生活,樸實的歌詞和朗朗上口的旋律,讓我們聽到了生活中的平凡與真實。歌詞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生活在城市邊緣遠離家園的打工者身上,在社會一部分人群中引起了廣泛地關注和強烈的反應。

 

冬至過後,落木蕭蕭,早晨起來,翻開朋友圈,看到了王老師寫的《大道自然大味淡》一文,感慨良久,回味之餘,就想寫點讀了文章之後的一點點感受。

歌曲的名字《誰想打工離開家》,告訴人們誰都不想打工都不想離開家。以反問句的形式,加強了陳述的語氣,感情更加強烈,引起了人們的深思與反思。在增強歌詞的氣勢和陳述語氣的同時,又為歌曲奠定了一種傷感的感情基調。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人在家的時候,有家人的照顧,家是人的避風港,是幸福的所在地,離開了家就會有很多的事情要自己考慮,自己解決。

歌曲《誰想打工離開家》唱出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打工者的無奈與辛酸,道出了弱勢群體的心聲,是社會進步的一個縮影。2019年4月29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8836萬人,到2019年年底農民工的總量還在繼續增加。這些人分布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生活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是一隻浩蕩的力量,推動著城市化的進程和社會的發展與變化。

「在家沒有經濟來源/在外哪有家裡溫暖/誰想打工離開家」、「經濟生活壓力太大/不出門打工有啥辦法/有啥辦法?」這是一個打工者面對現實在生活的重擔之下無奈的哀吟和發自肺腑的心聲。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了金錢做堅強的後盾,生活就像沒有航標的河流,也沒有了詩和遠方,即使到了遠方,在遠方也是天空的一片白雲,一隻風箏,找不到留居之所,聞不到故鄉的味道。

「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貨離鄉貴,人離鄉賤」,每一個在外追夢的打工者都不容易,誰想打工四處跑,誰想打工離開家,有誰打工不想家。上周末,我和一位在鹹陽打工的老家的鄰居一起吃飯,他說的兩句話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我晚上住在廁所裡」、「晚上,風一直在床上打旋旋」。住在廁所裡,可以想像居住的地方有多麼逼仄、條件有多麼惡劣、氣味有多的渾濁。風在床上打旋兒,很難想像人的身體是怎樣的一種狀態,而內心又是何等的孤單寂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冬至的夜晚與獵獵的寒風為伴,刺骨的冷風席捲了溫存,那種悽楚與辛酸,住在溫室裡的城裡人又如何能夠體會得到?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唯飲劣性酒,愁坐夜待晨。在這樣的大寒天自己卻是深掩房門,有吃有穿,既無挨餓受凍之苦,又無下田勞動之勤,和他們相比我深深地感到不安和愧疚。

歌曲《誰想打工離開家》寫出了對妻子兒女的深深思念、對父母的無限牽掛。這也是這一類歌曲慣有的詞曲內容和特有的藝術風格。「想起爹媽淚如雨下/孩兒再大也想爹媽/在爹媽面前也是娃娃/誰想打工離開家/想家只能打打電話」,燕燕於飛,上下其音。瞻望弗及,實勞我心。姊妹孩子,一直是所有打工者努力追夢不斷前行的源源不斷的不竭動力,哀哀父母,生我夠老。父母,更是他們擔心憂慮負重前行的無限牽掛。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想家的時候,只能打打電話,打電話的時候,還要長話短說,節約話費。

站在深冬的路口,依偎著冬的懷抱,歌詞裡有講不完的故事。

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在漂泊的過程中,我們反而會在心裡把故鄉擁抱得更緊,會發現故鄉的山更綠,水更清、人更美。因為故鄉是人的靈魂生長的地方,對親人的思念、故鄉的懷戀是人們的精神家園。

歌曲《誰想打工離開家》語言質樸、詞曲簡單、感情真摯。語言通俗,敘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意境平易,情真意實。這些特點都體現了網紅歌手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藝術風格。

相關焦點

  • 此心安處是吾鄉——《誰想打工離開家》歌詞賞析
    打工一年又一年/什麼時候才是終點/在家沒有經濟來源/在外哪有家裡溫暖/誰想打工離開家/想起爹媽淚如雨下/孩兒再大也想爹媽/在爹媽面前也是娃娃/誰想打工離開家/想家只能打打電話/經濟生活壓力太大/不出門打工有啥辦法/誰想打工離開家/想家只能打打電話/經濟生活壓力太大/不出門打工有啥辦法/有啥辦法?《誰想打工離開家》這首歌作詞作曲都是葉宗發。
  • 就地過年,讓我讀懂了「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就地過年,也是在「家」過年其實早在蘇軾和白居易兩位大詩人身上,我們就感受過「此心安處是吾鄉」那種隨緣而適的生活態度。公元1083年,王定國從被貶地嶺南歸來,蘇軾問同行侍女在被貶之地的生活境況時,侍女溫柔堅定地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被侍女樂觀的態度深深打動,提筆作詩一首。從此,「此心安處是吾鄉」流傳近千年,這句古詩慰藉著無數異鄉人的心靈,也傳遞了「直把他鄉當故鄉」的厚重情感。
  • 致敬經典 簡弘亦攜全新單曲《此心安處是吾鄉》震撼歸來
    環球動音企鵝號分享繼《小說》之後,華語金牌製作人簡弘亦又帶來了個人最新單曲《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首歌是專輯《詩詞歌賦》的第三首單曲,由簡弘亦作曲,搭配蘇軾為古詞譜曲 簡弘亦致敬經典這首《此心安處是吾鄉》的部分歌詞來自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蘇軾和柔奴的精神共鳴: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詩詞背後的故事當時京城中有一個歌女叫宇文柔奴,生得漂亮又富有才藝 。她愛上了當時的大才子王鞏,並甘願到他家去當一名歌女小妾。臨行前,王鞏散盡了妻妾,柔奴本可離開,但她還是毅然跟隨前往嶺南。幾年之後,王鞏北歸,宴請蘇軾。本以為經過荒蠻之地的摧殘,好友應該會感到疲累。但是蘇軾驚訝地發現好友仿佛比五年前還要年輕。王鞏讓柔奴給蘇軾敬酒獻歌,蘇軾方知原來是有美人歌舞相伴。蘇軾問柔奴:「在嶺南那樣的荒蕪之地,過得很不好吧?」柔奴卻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了大為感動,寫下了這首詞。
  • 萬丈紅塵美如畫——寒霜滿天此心安處是吾鄉
    吵著吵著,後來公寓樓也賣了,離開了廈門,回到他們來的小縣城。然後,依然吵架。我常常跟他們說:困難嘛,人人有,苦難也是生活工作的常態,吵架嘛沒啥用。何妨彼此欣賞鼓勵?何妨去欣賞工作和生活?工作固然很難很焦慮,生活固然困難重重,但是,工作可以美如畫,生活可以美如畫呀!
  • 此心安處是吾鄉——密州為官,蘇軾依舊「詩酒趁年華」
    笑時應帶嶺梅香蘇軾大為感動,遂即興賦詞《定風波》,題名為《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氣與點酥娘。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下,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的才女喜歡蘇軾了吧:人家會誇,字字句句都誇到美女的心坎兒上了。「清歌傳皓齒,炎海變清涼」,這是誇她的歌喉。「歸來顏愈少,笑帶嶺梅香」,這是誇他的美貌。數千裡南歸,笑容中仍有梅花之香——蘇公夠浪漫!正是帶著「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心態,蘇軾終生四處飄泊,卻又四處為家,於窘境中求豁達,豁達中求心安,心安處即他的家。
  • 【來賓金秀作家朱澤瑞新作】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我與金秀的情緣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朱澤瑞我常想,或許我與金秀邂逅是前世種下的情緣,今生的造化,雖歷經波折但終有幸一睹她的芳華!比如世界瑤都、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長壽之鄉、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而這種追溯本源的了解恰如茫茫人海中的知己從相遇、相識、相知的過程。想必這就是緣分,是我與金秀前世種下的情緣,今生的造化,雖歷經波折但終有幸一睹她的芳華!
  • 蘇東坡的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感動世人近千年,原創卻不是他
    王家有個歌姬叫柔奴,複姓宇文,別名寓娘,是京師人。王定國受貶之時,其他歌女紛紛散去,唯有柔奴主動隨行,對他不離不棄,一起在賓州生活了三年多。其間王鞏潑墨吟詩,訪古問道,柔奴則歌聲相伴,溫柔慰藉,催促奮發。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王鞏奉旨北歸,宴請蘇軾等人,叫出柔奴為眾人勸酒獻歌。蘇軾乍見柔奴,覺得她愈發的年輕美麗。
  • 化用蘇軾「此心安處是吾鄉」被贊高明
    一:化用蘇軾的「此心安處是吾鄉」喜歡蘇軾的朋友,應該對這句詞並不陌生,它出自蘇軾的經典之作《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首詞寫於1084年,是蘇軾送給好友王鞏的愛人寓娘的詞作。自此詞後「此心安處是吾鄉
  • 此心安處是吾鄉 | 吉星本事詩七首
    總有我們無法抵達和經歷的風景,但此心安處是吾鄉。今天我,寒夜裡和你一起看雪飄過……●●其一江山人未看,已是北國寒。書劍平生意,斬魔踏雪還。
  • 此心安處是吾鄉!千年前一名歌姬,為無處安放的靈魂指明了方向
    而這些能稱之為漂的城市,無一不是發展靠前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居大不易,難以買房安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漂」已成成了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的一種常態。什麼是「漂」?基本含義是遷移,沒有紮根,但是心靈上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應該是漂的真正含義。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王曼妮曾經長嘆一聲,說:我來到這個城市八年了,我到現在真的都沒有什麼歸屬感,也不清楚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難道喜歡一座城市也是不需要理由的?
    有人說我從一出生就生活在這裡,對這裡的好與不好,已經早已習慣,離開的熟悉的城市,或者還沒有那麼大的勇氣。這是個有故事、有活力的城市,更是一種家的眷戀。也有很多人選擇在遠在他鄉的城市立足,他們也講述了自己的理由。一個留在南方的北方姑娘是這樣說的:因為這座城即便不是你的家鄉,也讓你感受到了家一樣的溫暖。
  • 此心安處是吾鄉(美文)
    宋代大詞人蘇軾寫到: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出門看風景的時候,看的地方多了,出門的時間長了,就特別想家,內心總是煩躁不安。當你火急火燎趕回家的時候,其實一切都是老樣子,日子很閒,啥事都沒有。你想家了,其實是想一份「心安」。外面的日子再好,賺的錢再多,心神不寧,也是煩惱。心安之處,才是歸處。
  •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詩蘊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
    黃庭堅也說:「吾聞斯人,深入理窟。」都是突出強調東坡居士的哲學造詣。相信看完下面要說的蘇軾的這些哲理詩,一定也能夠讓你在人生的困頓和沉浮之中豁然開朗。東坡居士的哲理詩,主要是圍繞著人生問題展開,抒寫多舛人生的偶然性、有限性、缺憾性、悲劇性;而不同於其他詩人的,是他在塗抹蒼涼底色、流露感傷意識的同時,提供了心靈解脫、形神超越、清曠閒適、自在悠然的獨特體驗。
  • 此心安處是吾鄉——恩菲人春節期間駐守尚比亞謙比希銅礦項目現場...
    在本應闔家團圓的時刻,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把對親人濃濃的思念藏在心頭,用責任、忠誠和擔當書寫著恩菲人的「敬業福」,為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海外項目的瑰麗畫卷增添了一道絢麗的色彩。謙比希銅礦是中國第 一家在海外成功運營的有色金屬礦山,中國有色集團自1998年接管謙比希銅礦以來,與中國恩菲在採、選、冶等多個項目有著長期親密的合作,謙比希銅礦已經成為中國有色行業「走出去」的一面旗幟。
  • 他鄉有明月,此心安處是吾鄉
    大鵬愛好篡改流行歌的歌詞,比如「你知道我在等你媽?」,「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是你舅。」然後深情款款地對著同學唱。畢業他和我分配到同一個城市,我進了廠,他去了高大上的研究所。本以為只有我下了鄉,沒想到他們所野趣更濃,我需要騎車在玉米地裡顛簸一個小時,才能見到他。
  • 藝評丨覃柳平:此心安處是吾鄉——陳新的繪畫藝術
    此心安處是吾鄉——陳新的繪畫藝術文/覃柳平陳新順理成章地大步跨入了當代藝術的殿堂。如果一種景色能讓你忘卻煩惱,那麼這景色一定有絕妙之處。讓陳新激情澎湃的不僅僅是景色,還有幾年來和藝術家朋友們在西藏完成的「上蒼之眼」的大地藝術。在天空之城,用色彩和畫筆與上蒼對話,靈魂升上天堂又回落到自己的身體,哪一樣不是生命中極致的感受?
  • 蘇軾:流離數十載,詩詞傳千古,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道盡玄機
    陳毅元帥曾說「吾讀長短句,最愛是蘇辛。東坡胸次廣,稼軒力萬鈞」。其散文氣勢磅礴自然流暢,與父蘇洵、弟蘇轍被稱為「三蘇」,列入「唐宋八大家」。其詩格調清靈自成一派。蘇軾還擅於書畫,技法巧妙,意趣斐然。尤愛竹,表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常畫朱竹,以此言志「竹直氣節不彎」,他率先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觀點。
  • 《布魯克林》:故鄉雖遠,此心安處是吾鄉
    遠在美國的同鄉可為艾麗斯提供去美國的機會,艾麗斯深知自己待在家鄉不會有更好的前程,決定抓住機會,動身去美國。碼頭上人們依依惜別,艾麗斯望著岸上的母親和姐姐,滿眼留戀和不舍。輪船遭遇風浪,顛簸不已,缺乏經驗的艾麗斯進食了晚餐,難受得上吐下瀉,狼狽不堪。
  • 【社評】最是「好心」滋養人,此心安處是故鄉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故鄉,但不少人的故鄉已經回不去了;人們的肉身都在為擁有一處舒適的居處而奔忙著,一些人的靈魂卻難以安放。一千年前的蘇東坡曾說及嶺南:「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是顛沛流離的詩人無奈的表達。茂名要打造「容得下肉身、放得下靈魂」的城市,追求的則是讓肉身舒適和心靈安逸的城市。我們有這個信心,也有這個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