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壞人總是比好人的心理強大?難道壞人不會內疚嗎?

2020-12-25 騰訊網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莫言在2012年的諾貝爾獎致詞中,講過一個故事:

他小時候家窮,窮得沒飯吃,過中秋時家裡難得包了一頓餃子,每個人只分到一碗,正要吃,來了個要飯的老人……

莫言說,他當時端出半碗紅薯幹,給乞討老人。不料想,老乞丐頓時發飆了,罵道: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

好端端在家吃頓餃子,就被罵「心是怎麼長的」,莫言氣得半死。可這老乞丐的話,卻是義正辭嚴,擲地有聲,但聽起來總感覺什麼地方不對……但老乞丐最終贏得了道義的勝利,吃掉了莫言家的半碗餃子。

真正的壞人,並不認為自己壞

我們總是以為幹壞事的人會良心發現,總以為那些壞人會備受良心折磨,期望因為良心的存在讓那些壞人、壞事幡然悔悟,懸崖勒馬。

可惜很多情況下,這些都只能是我們的期望而已。心存善念的人,不會去做壞事;能夠受到良心呼喚和良知譴責的人,骨子裡其實還是好人

辱罵莫言的乞丐並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什麼問題,他覺得既然你吃的是餃子,那我得到的應該也是餃子。

他覺得自己的觀念正確無比,而當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時候,他覺得猶太人的存在最終會導致整個人類的滅亡,為了所有人類能夠存活,他必須這樣做。

在希特勒眼中,屠殺猶太人是個正確的決定。

壞人和好人

現實中「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的事情並不少,如果拋開道德,我們是應該做壞人,還是應該做好人呢?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認為:你應該做好人。

他有一本很流行的書叫 Give and Take (中文版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把人分成了三種:給予者、獲取者、互利者。

給予者愛幫助別人,獲取者只顧自己,互利者強調公平交往。格蘭特說,雖然很多給予者被人利用了混得很不好,但是如果你考察那些地位最高的人,其中也有大量的給予者 ——給予者分布在社會的兩端

但是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史丹福大學的傑弗瑞·菲佛(Jeffrey Pfeffer)教授 —— 他寫過一本書叫《權力》—— 答案可就不那麼美好了。菲佛認為壞人更容易取得權力

萬維鋼老師在《精英日課》中講過科普作家傑裡·尤西姆的研究:

有人做實驗,讓受試者看一個演員在餐廳點餐的影片。影片中這個演員的表現如果彬彬有禮,別人對他印象就很一般。如果同樣是這個演員,對服務員傲慢無禮,受試者就會認為他可能有更高的地位。

還有一個實驗更有意思。兩個人坐一起等研究者來跟他們講個事情,其中有一個人是演員扮演的。

第一種情況,這個演員趁著研究者不注意,從研究者的桌子上偷了一杯咖啡過來自己喝。第二種情況是,這個演員從研究者的桌子上偷了兩杯咖啡,一杯自己喝,另一杯給他同桌的那個人。那請問在這兩種情況下,你對這個偷咖啡的演員的領導力,有什麼評價呢?

第一種情況,人們對他的評價顯然不高,認為他的領導力算是一般吧。但是對第二種情況,受試者認為這樣的人特別適合當領導,而且願意被他領導

如果這個人不是偷咖啡、而是正大光明地找到咖啡壺,給隊友和自己各倒了一杯咖啡,你猜,別人對他的領導力又是什麼評價呢?

結果是他的領導力評分直線下降。可能人們認為他是更像是個倒咖啡的。

這樣看來,成為壞人反而是個好的選擇!

壞人會贏得戰役,卻會輸了戰爭

有人在愛馬仕的專賣店裡做了一個實驗。有顧客來逛商店,拿起一瓶香水看,他就發現服務員看他的眼神好像有點鄙視!好像在說「別看了,你根本買不起」。實驗結果是鄙視的眼神居然促進了奢侈品的銷量,顧客一怒之下會買給你看。

而如果專賣店以這種手段來增加銷量,時間久了就會發生問題。研究者事後訪問當時花了高價的消費者,他們表示剛離開商店就後悔了,說以後再也不會踏入愛馬仕專賣店一步!

萬維鋼老師對此有一句經典的金句:做壞人可能讓你贏得很多次戰役,但是最終你會輸掉整個戰爭。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Give and Take 》、《權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難道壞人真的沒報應?(讀完受益終生)
    而且,好人還經常鬥不過壞人,歷史上壞人害死好人的例子實在屢見不鮮。  於是大家普遍感慨: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留千年。於是對做好人失去信心。  那麼,真的是好人早死,好人沒好報,壞人長命卻沒有報應嗎?當然不是,否則就沒有天理了。
  • 為什麼好人之所以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給你答案
    每天在這裡期待,只為你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聆聽他人的情感歷程故事我們有時候總在困惑一件事情,就是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而壞人卻一直在外逍遙快活。這件事情或許真的是無解的,雖然有時候也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可是我們心裡所謂的惡人何時才能得到報應呢?今天借這個話題來分享一個網上流傳的國外的小故事,故事講的就是上帝為什麼不會獎勵一個好人?
  • 《默片解說員》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
    不過片中強調的「好人未必就是好人,壞人未必就是壞人」,這一點值得推敲。只能說,大部分人都是模稜兩可的,但是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名副其實的好人和名副其實的壞人,絕不有半點模稜兩可。,或跟壞人有一絲沾邊之嫌嗎?
  • 俗話說「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有道理嗎?
    但民間還有一句俗話說:「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這句話看起來好像跟上面那句話意思相反,雖然讓人感覺有點不舒服,但一定有它的道理,否則也就不會流傳下來了。那為什麼說「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呢?這其中有什麼道理呢?
  • 好人為什麼鬥不過壞人
  • 壞人的心理及應對策略
    本文將從各個角度揭示壞人的真實心理,以及介紹應對壞人侵害的正確策略。
  • 你是好人?別人也這麼認為?說你是壞人,你不會承認的!
    關於好人,你是好人嗎?那麼,你是壞人嗎?我想,這個問題是絕大多數人都回答不了的。01.你是好人嗎?不是,你是壞人嗎?更不是!更多的人則是願意用否定來表示自己沒有主見的說法,否定好人,否定壞人,將自己定義為某一時刻是好人,某一時刻是壞人。
  • 內心強大的人: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不好不壞的人
    我講述到,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他可能既不是好人,但是他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不好不壞的人。 每個人都需要記住,內心強大的人,從不是什麼好人,也不是壞人。 好與壞往往來自我們人類自身的標準,這個標準帶給我們自身是對自己的限定。不要刻意假裝做一個好人,也不要刻意做一個壞人。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永遠都不是用特別的標準來限制自己,而是充分的懂得,當你不再活在標準中,我們的內心才能保持完全探索的狀態。
  • 《無間道》三部曲:為什麼好人總是會死,而壞人卻活了下來
    《無間道》三部曲:為什麼好人總是會死,而壞人卻活了下來無間道這個系列電影,可以是說香港電影警匪片歷史上的巔峰之作,而這部作品在之後也被多個國家模仿來進行翻拍,而自然這部電業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電影,不過這部作品在其實本質上,已經不算是警匪片了,因為其中暗示了很多關於人性的比喻,
  • 內心強大的人,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懂得尊重自己的內心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讀者曾在後臺問及我。我講述到,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他可能既不是好人,但是他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不好不壞的人。01好人與壞人本身就沒有標準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定是善惡一體的。每個人都需要記住,內心強大的人,從不是什麼好人,也不是壞人。好與壞往往來自我們人類自身的標準,這個標準帶給我們自身是對自己的限定。不要刻意假裝做一個好人,也不要刻意做一個壞人。
  • 好人與壞人的界限
    看看身邊的人就知道,我們姑且稱為「好人」的正面角色,不會好得完全沒有雜念,「壞人」也不會壞到無可救藥、毫無可取之處。 國內外的影視劇在表達上存在很大差別。 相比之下,國外作品的劇情一般更具有邏輯性,角色也更顯得飽滿,每個人身上都能看見光輝和陰暗面。
  • 你是好人?還是壞人?【精闢】
    小時候看電影時,總是有意無意的把銀幕上的人物來分為好人和壞人,似乎這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壞人兩種人。而現在,居然還有人問我:老師,你覺某某是個好人還是壞人?說實話,突然感覺不好回答了。這世界上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有明確的標準嗎?因為,我們發現很多印象中的好人,生活中也會做些壞事;而一些壞人,甚至十惡不赦人,也有他非常善良、可愛的一面。
  • 好人、壞人和不好不壞的人
    你不是好人,那就肯定是壞人;你不是壞人,那就一定是好人,要麼黑,要麼白。好人都很好,能好到天上去,好到連放P都像是在推動郭嘉建設,為國助燃助力。壞人都極壞,壞到十惡不赦,壞到連眨巴一下眼睛都是別有用心,居心叵測。書中是這麼寫的,電視也是這麼播的。黑白分明的,不止電視機,還有劇中人。
  •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這個時候就只好聽父母講,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人,於是十分認真地相信著父母的說法,並從中獲得一點點對人性的概念和感覺。到長大了,才會發現,電影裡演的壞人真的是很壞很壞,甚至是非一般的壞。那種壞,讓看電影的觀眾真是恨得咬牙切齒,甚至巴不得衝進電影裡替好人扇那個壞人一個耳光。這種非常衝突的戲劇性,讓看到好人巴不得愛死他、看到壞人巴不得踩扁他。
  • 海綿寶寶:派大星是壞人中的好人,章魚哥是好人中的壞人
    派大星是壞人中的好人,章魚哥是好人中的壞人。為什麼會這麼說,章魚哥在動漫中一直很冷漠,對海綿寶寶很不好,而派大星則是海綿寶寶最好的朋友,對海綿寶寶很好,在《海綿寶寶》的劇情中,有許多次決定都透漏出了派大星的本性,或許可以說是他傻,但本性卻是改不了的,而章魚哥的外表雖是冷漠,但本性卻很熱心。
  • 壞人是不會變好的!嶽雲鵬:「我還恨他」,但靠恨對付不了壞人
    「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並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季羨林先生曾發文吐槽「壞人」的不合理。從古至今,我們都喜歡把人分為好人和壞人,比如忠臣肯定都是好人,奸臣肯定都是壞人,而皇帝都是糊塗的。
  • 愛情裡有好人壞人嗎?
    現如今,大家都喜歡勸你「放下」,不管你如何被傷害,拿得起放不下就是你的問題,辜負你的那個瀟瀟灑灑,沒幾天跟別人花好月圓,連「壞人」的負擔都不必有。他們覥著臉說:哪有好人壞人啊?我們不過是一個個充滿問題的人,把責任都推給「人性的弱點」。這樣真的好嗎?
  • 《沉睡魔咒2》好人壞人
    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看完《沉睡魔咒》後,我覺得童話故事裡說的一切都解釋得通了,原來教母是個好人,她變壞只是為情所傷。出第二部的時候我還是有點驚訝的,畢竟第一部已經把故事講完了,公主和王子也該過上幸福生活了,沒想到居然還有第二部。所以麻溜去看了,看完真的覺得編劇太厲害了。拜服!《沉睡魔咒2》更能體現出「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 我分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所以我很迷惑,那這個人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總是想給這個人貼上一個標籤,正如看電影的時候,哪個是好的,哪個是壞的。現實生活也是這樣。但是,那些標籤,怎麼貼,似乎都不夠準確,怎麼描述,似乎都有差距。你究竟是誰呢?你是好人嗎?你喜歡我的時候,你是好人,你不喜歡我的時候,你是壞人。
  • 妙先生:「殺好人救壞人」的精髓在哪裡,東陽是壞人還是好人?
    電影《妙先生》以「善惡抉擇」為核心打造了一個「殺好人救壞人」的離奇世界,那麼在這篇稿子開始之前我問大家兩個問題,「殺好人救壞人」對不對?若是殺一個好人可以救下一群壞人你願不願意殺。可惜當凌松費勁千辛萬苦將冰蓮蓬帶到岸邊烤火的時候被人襲擊了,此時冰蓮蓬也被壞人拿走了。壞人帶著冰蓮蓬找到村長,而村長只給了壞人一點錢而已,由於凌松被打暈的原因正巧妙先生出現救下了他。凌松醒後妙先生首先問他村裡那個人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