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正推動「轉型正義」不亦樂乎,近日傳出臺軍要以「公共藝術」形式紀念用毒氣彈屠殺臺灣抗日民眾的日軍部隊,引發島內罵聲一片。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0月28日報導,臺灣陸軍近期為屏東大聖西營區公共藝術招標,徵選主題之一包括呈現當年駐紮在屏東的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相關歷史與文化,招標書以正面肯定的語氣說明第八聯隊背景,卻隻字未提第八聯隊當年以毒氣彈對付南投霧社的抗日居民。
臺陸軍傘兵基地 圖片來自臺媒
據報導,臺灣「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空降訓練中心」計劃以755.5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69.4萬元)在大聖西營區設置公共藝術,招標說明中納入「航空史脈絡下的屏東」一節,稱第八聯隊當年在屏東開隊,對官方民間都是一件大事。
招標書稱,當年報紙以將近全版版面報導第八聯隊開隊,摘取部分報導描述如下,「當日不但有軍方的空中分列式飛行中演習及各種戰鬥演習,屏東民間有藝妓舞蹈表演、臺人的藝閣遊行、小學校與公學校的學生遊行等,堪稱盛況空前。」
臺軍招標書中當年報紙對第八聯隊開隊的報導 圖片來自臺軍招標書
招標書未提日本陸軍航空部隊沾滿原住民的鮮血,曾在1930年10月27日爆發的「霧社事件」中對原住民投擲炸彈。第八飛行聯隊以毒氣彈轟炸霧社山區抗日原住民的情節,也曾出現在導演魏德聖拍攝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中。
根據臺灣淡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曾令毅在2012年發表的「二次大戰前日軍在臺航空兵力發展初探」論文,其中引述日本臺灣航空史專家大竹文輔在1939年發表的文章提到,日本陸軍第八聯隊在霧社事件時,先後派遣四架飛機,對事件發生區域進行大規模偵察與轟炸,自10月28日轟炸開始,到當年11月21日飛行部隊撤退為止,使用瓦斯彈等各式炸彈,投彈近千枚。
臺陸軍在屏東大聖西營區新建工程的公共藝術招標當中,對於公共藝術的設置意象原則,要求要以航空史脈絡下的屏東,紀念日本陸軍第八飛行聯隊。招標書指出,「臺灣總督府」基於「理蕃」(理蕃政策是指1895年-1945年,日本於臺灣日據時期對於臺灣原住民所研擬與實施的特別法規與政策總稱。)需要,在1919年警務局下設置警察航空班,進行各種飛行演習,1927年廢止,設置陸軍第八飛行聯隊,駐紮屏東,成為臺灣第一個常駐航空軍事單位。
據報導,承辦臺陸軍航特部傘訓中心大聖西營區公共藝術業務的韓姓軍官,對於為何營區公共藝術製造指導,必須包括曾經在霧社事件轟炸原住民的日本陸軍第八飛行聯隊,這位韓姓軍官不願意回答記者的提問,以未奉核對外發言為由,匆匆掛上電話。
臺軍大聖西營區設想圖 圖片來自臺媒
臺灣原住民「立委」孔文吉表示,霧社事件發生時,日軍曾派第八飛行聯隊至霧社山區上空投擲毒氣彈,這種日本殖民政府對原住民殘暴虐殺的歷史為什麼要保留紀念,作為一個賽德克族,他堅決反對。
孔文吉說,對於這段歷史,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至今記憶猶新,對於曾遭迫害的原住民更是痛苦的存在,根本不值得留戀,民進黨當局應該將日本殖民政府殘忍的遺蹟徹底剷除。
原住民「立委」廖國棟說,第八飛行聯隊所在的屏東基地,雖然是日本進攻南洋的重要營區,但紀念這個地方,只是再度挑起原住民對這段歷史的仇恨與傷痛。
廖國棟表示,蔡英文當局面對原住民的「轉型正義「,看不到具體的進度跟成果,現在卻要紀念曾讓原住民難過的歷史遺蹟,這對原住民來說是兩個層次的傷害。
霧社事件中日軍使用毒氣彈屠殺抗日民眾 圖為日本軍醫堀川當場解剖屍體,檢查毒氣彈的殺人效能 圖片來自中評社
廖國棟說,蔡英文當局上任後,對於日據時期遺物極盡保護能事,卻以「轉型正義」之名拆解蔣介石時代所留下來的歷史產物,同樣是歷史,卻有不同待遇,顯示蔡當局對於「轉型正義」的兩套標淮,太過於明顯的操作。
「聯合新聞網」發布評論稱,民進黨高舉「轉型正義」的大旗,卻無視原住民立委聲聲呼喚重視臺灣原住民過去的悲痛遭遇。要求將曾駐紮當地的日軍飛行部隊列入歷史紀念,渾然不知這個日軍飛行部隊在霧社事件時轟炸原住民,屠殺原住民的劊子手,成了公共藝術紀念歷史的設計標的,真不知臺灣的原住民族有何感想。
臺灣陸軍紀念日軍的荒謬心態,其來有自,早在二十多年前,李登輝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任內,檢閱臺陸軍聯兵旅編成,當李登輝搭乘的閱兵禮車開始校閱部隊時,臺陸軍立刻播放日本海軍知名的軍艦進行曲,歡迎李登輝的到來,當時臺陸軍曾阻擾媒體報導,事件公開後,臺軍方被迫懲處播放日本軍歌的相關低階軍官。
在臺獨政黨執政下,臺灣什麼怪事都能發生。臺軍竟然要在營區搬遷中在所謂的公共藝術園中紀念雙手沾滿臺灣人民鮮血的日軍第八聯隊,這簡直是無恥到家了!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