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別忽悠我:決策中的「誘餌效應」

2021-03-06 正能心智

音頻主講人:宋成銳(或或首席內容官)




別忽悠我:決策中的「誘餌效應」


心理導讀每天都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做決定,然而,我們是根據什麼進行決策的呢?是外在的流行與壓力、他人的建議、還是內心的真實需要?下次做決策時,小心「誘餌效應」忽悠了你。

設想你在計劃用餐,朋友根據你的預算提出兩個選項:川菜和韓國料理。前者有更多的菜式選擇並以麻辣著稱,後者卻能接觸你感興趣的口味和異國情調。該選哪一個呢?就在你舉棋不定的時候,朋友又給了你一個選擇:日本料理。這個選項和韓國料理很接近,但價錢比後者貴,日本料理對你來說也不如韓國料理那樣吸引,所以你自然馬上就否決了它。那麼,你最後的選擇會不會受這個日本料理的影響?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大多數人會受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更趨向於選擇韓國料理。

澳大利亞的一個小鎮,有A、B兩間經營襯衫的服裝店,A店經營歐洲風格襯衫,B店經營北美風格襯衫,價格不相上下,營業額也不分上下。後來,同樣經營歐洲風格襯衫的C店開張了,但是價格卻比A店貴。C店的營業額較少,但是A店的營業額卻有所增長。人們普遍認為C店遲早都會垮掉的,令人驚訝的是,A店、C店都一直存在了好久,後來人們才發現,這兩家店的老闆是同一個人。

同樣是對川菜和韓國料理進行選擇,為什麼當日本料理出現時,人們傾向於選擇韓國料理呢?同樣是A、B兩間服裝店,為什麼當C店開張後,人們傾向於選擇A呢?因為在這兩個情景中,日本料理和C店都只是「誘餌」而已,我們被「誘餌效應」給忽悠了。



「誘餌效應」是指人們對兩個不相上下的選項進行選擇時,因為新選項(誘餌)的加入,會使某個舊選項顯得更有吸引力。被「誘餌」幫助的選項通常稱為「目標」,而另一選項被稱為「競爭者」。顯然,以上的兩個情景中,日本料理和C店都只是「誘餌」而已,「目標」應該是韓國料理和A店。「誘餌效應」是最先在消費品的選擇中被發現,現在已經被證明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管理學院曾經讓100個學生對訂閱《經濟學人》雜誌的閱讀方式進行選擇。第一種:花費59美元在網上訂閱,好像不算貴;第二種:買125美元的印刷版,價格有點高,但還算可以;第三種:印刷版加電子版套餐同樣價格125美元。結果是:單訂電子版59美元的有16人;單訂印刷版125美元的有0人;印刷版加電子版套餐125美元的有84人。

在這個實驗中,你可能不知道59美元的單訂電子版是否優於125美元的單訂印刷版,但你肯定知道125美元的印刷加電子版套餐要優於125美元的單訂印刷版。事實上,你可以準確無誤地從合訂套餐中推算出:電子版是免費的呀!我是否可以聽到那些營銷人員在耳邊這樣喊著?我不得不承認,如果當時決定訂閱的話,我本人十有八九會選擇套餐。

斯隆管理學院的學生可都是些精明透頂的傢伙,他們全都看得出印刷版加電子版套餐相對於單訂印刷版的優勢。第一種閱讀選擇:花費59美元在網上訂閱,我們把它稱作「競爭者」;第二種閱讀選擇:買125美元的印刷版,我們把它稱作「誘餌」; 第三種閱讀選擇:印刷版加電子版套餐同樣價格125美元,我們把它稱作「目標」。三種閱讀方式的設置,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選擇「目標」,這才是雜誌社的營銷目的。

「誘餌效應」的產生一般有這些特點,選項中有多個因素(比如價格,性能,可靠性等)要考慮,而各個選項在各項因素中各有優劣,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人們就往往難以決定取捨。最常見的「誘餌效應」是「非對稱壓倒劣勢」的情形。這時「誘餌」選項在各方面都比「目標」選項差(但與「競爭者」相比則各有優劣),即「非對稱」,這使得「目標」選項差更具吸引力。正是這種「誘餌效應」的影響,致使人們在進行選擇時顯得不知所措,甚至感覺失去了對生活的控制感。

如何消除「誘餌效應」?如何利用「誘餌效應」?如何讓我們的選擇更能體現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這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般來說,清晨起床後第一時間進行選擇最能體現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因為這個時候人們受到的信息幹擾最少,也就是「誘餌效應」的作用效應最弱的時候。

此外,在你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進行選擇時,是否考慮過那些商品是營銷人員的「誘餌」,哪些商品是他們真正想銷售的(即「目標」)?許多人購物是因為一時衝動,一踏出商場大門就開始後悔了,只要我們購物前對這些促銷伎倆稍微進行思考,就能避免被人「忽悠」。學生上交作業時,如果留意一下交作業的順序,找到一份合適的作業作為「誘餌」,自己的作業設置成為「目標」,就能讓自己的作業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抓住老師的眼球。求職面試時,面對眾多「競爭者」,要想辦法把他人的特徵設置為「誘餌」,把自己的特徵展示出來,成為面試官的「目標」。

因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提高警惕,留意進行選擇時的選項間的差異與影響,避免被「誘餌效應」給忽悠了。

- End -

或或|hoho

你的終身解惑伴侶

於紛擾中來點實用的心理學,聊點不一樣的故事

不管你愛這個村還是下座城

小或都愛

……

你們

或或提供諮詢師考試線上+線下培訓服務

還有更多精彩課程哦

欲知詳情請後臺留言~

相關焦點

  • 不用誘餌效應,怎麼願者上鉤?
    紅花是否吸引人,很多時候要源於綠葉的「陪襯」人們更多時候需要他人做誘餌幫你做決定何為誘餌效應?先記下這句話「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舉例讓羅老師心態爆炸的「大杯」星巴克以前的飲品有大小3種選擇:大、中、小,當時消費者點的最多的是中杯,後來它將小杯取消,將杯型的
  • 追女人的好方法:「誘餌效應」
    雖說愛情講究你情我願,但是也要懂得運用一些策略,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誘餌效應。」想要徹底徵服一位女人的心,不能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應該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巧妙擁有一些好方法,逐漸走進女人心中。
  • 道德決策中存在「鐘擺效應」
    影響道德決策的因素:外部經濟收益和內部心理收益  根據英國哲學家託馬斯·霍布斯的觀點,人們是在慎重思考、理性權衡行為所帶來的外部收益以及風險之後,才有可能做出不道德行為,即標準外部風險收益理論。基於這一觀點,人們在做出不道德行為時,通常會考慮三方面的因素:外部收益、風險以及懲罰強度。
  • 撩一個女人,花錢討好,不如試試「誘餌效應」
    鮮花浪漫,固然能夠讓女人心動,可有時候一些小套路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誘餌效應」。 所謂「誘餌」,是指人們對兩個難分高下的選項進行比較的時候,因為一個新的選項,也就是誘餌的加入,使得某個原來的選項突然變得更具吸引力了。 所以,撩一個女人,花錢討好,不如試試「誘餌效應」。
  • 乾貨| MOS場效應管基本知識
    半導體三極體中參與導電的有兩種極性的載流子,所以也稱為雙極型三極體。本文將介紹另一種三極體,這種三極體只有一種載流子參與導電,所以也稱為單極型三極體,因為這種管子是利用電場效應控制電流的,所以也叫場效應三極體(FET),簡稱場效應管。
  • 決策中常見的心理效應學習指導
    心理效應,是指大多數人在相同的情況下或對某種相同的刺激,產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應的現象。它在管理學裡面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但是在實際的考試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大綱以外的心理效應的考查,所以為了方便考生,使考生遇到超綱的效應能從容對待,中公教育輔導專家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超綱心裡效應,考生在掌握的時候大概了解其內涵即可。
  • 常小兵落馬啟示:做人別忽悠
    點擊上面藍色「曉看」即可關注我點擊右上角「┆」可分享到朋友圈
  • 別再亂買天珠!揭開天珠忽悠的「十宗罪」
    好多商家忽悠小白說什麼千年,說什麼跟明星一樣的?你知道明星佩戴的天珠都是百萬起的嗎?花個幾萬甚至幾千塊就能買到千年老天珠?我聽著都想吐,大家都是成年人,別太天真好嗎?  請購天珠先認清楚真假、好壞再入手,別盲目購買!千萬不要被忽悠,接下來花2分鐘來看看請購天珠時商家常見的忽悠套路,坑你沒商量。
  • 個人決策還是群體決策?管理者該如何選擇
    對於所有管理者而言,決策是必須要做的選擇,也可以說管理者本身就是決策的制定者。管理者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做決策時,一定要對個人決策和群體決策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首先,對於個人來說,我們常常會犯一些習慣性的錯誤,我稱之為「人際錯覺」,這些小的障礙我們幾乎每一個人或多或少地都存在。1. 首因效應在人與人交往的時候,往往第一印象決定彼此的判斷,這就叫首因效應。
  • 是什麼在左右你的決策
    「如果在生活中不採取節能措施,你將會每年浪費 500 元。」 相關研究的結果證明,第二條宣傳語的效果要明顯好於第一條。為什麼兩條宣傳語都號召人們節約能源,僅僅是說法不同就產生如此大的區別?是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決策?答案與我們下面要討論的框架效應有關。當你了解框架效應之後,就會更好地理解左右我們決策的那隻無形之手。
  • 在生活中,也許影響著無數人的8個心理學效應
    認為自己的真實能力,要遠遠比現在還要高,其實這種現象就是杜寧-克魯格效應,它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杜寧與克魯格提出的,為了證實這個心理學效應,他們對自己的學生進行了這方面的相關試驗,結果發現,成績最差的那些學生對自我水平的認知偏差最大。而能力越高的人,往往越謙虛謹慎,在現實中這樣的現象實在太多了,人們常常因為自尊心作祟,導致了無法認知自己或者他人的能力,最後讓這樣扭曲心態越陷越深。
  • 生活中常見的六種心理效應
    當你還沉浸在口吐蓮花的美妙感覺中時,聽者可能已經面露不屑,或是揚長而去。因為你可能說中了人家的隱私,或是觸及別人的禁地;還有可能你只顧說話而忘記了做事,光是紙上談兵,卻沒有腳踏實地的幹勁兒,被領導視為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標杆。真正聰明的人,能在事業上所有建樹的人,往往都堅持一個原則:多做事,少說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塔瑪拉效應。
  • 瓦薩比效應:難道成功的不該是我?
    只有2%的高中生在一項調查中表示,他們的領導能力低於平均水平,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在這方面比其他人出色得多。例如在中國,街頭的店鋪,關了又開,開了又關。咱們總覺得自己可以比別人幹得更好,別人開不下去,但「我」可以。
  • 【刑事研究】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實踐中有罪推定、疑罪從有、同案異判、冤假錯案等現象均可從錨定效應中找到心理根源。 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 錨定效應是指在不確定情境中,判斷決策結果受初始信息(錨信息)影響而向初始信息趨近的認知偏差。
  • 吹牛、忽悠與晃點——口活兒的方法論
    主要技能是擅長衣袂飄飄憂國憂民的屈原範兒或羽扇綸巾談笑風生的孔明範兒。技能點低的以吹牛和晃點為主,往往淪為裝逼犯,代表人物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和明末東林黨;技能點高的以忽悠為主,代表人物是蘇秦和韋小寶,僅憑一人之力忽悠的一眾國君和天子對其言聽計從。大多數的文嘴技能點不高不低,奔波在辛苦攢經驗的練級路上,大部分時間嘮乾貨,間或耍耍嘴皮子,倒是仕途永葆、細水長流的正道。
  • 拿起就放不下的歷史二人轉:忽悠!接著忽悠!——楚懷王與張儀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楚國王宮,一場忽悠大戲正在上演。    忽悠人的叫做張儀,身份是秦國使者。被忽悠的叫做熊槐,身份是楚國國君。    沒錯,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楚懷王」。
  • 職場效應之:刻板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權威效應
    刻板效應——我們與別人還沒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他們產生了固有的看法。職場刻板效應:職場中至少有2個表現;第一,如果我們看到某個人比較沉默,我們可能認為他是個城府比較深的人。羅森塔爾效應——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職場羅森塔爾效應:這個效應告訴我們,你對自己或者別人期望什麼,別人收到積極的期望,他們就會發展得更好,最後更加接近你期待的樣子,如果你對別人予以否定,傳遞負能量,最後可能影響別人的發揮,讓別人自暴自棄。
  • 結果偏見會讓社會付出代價,專注於決策才是王道!
    無論你多麼擅長決策,成功與否時常是概率問題。發生這種情況時,調整你的決策過程是萬萬不可的。想像一下,當你同時看到一枚完好硬幣在翻轉、一個完整的六面骰子在滾動。在此之前,可在兩種賭注方式中二選一:· 賭硬幣,忽略骰子:如果是正面朝上,則得到100美元,否則沒有。· 賭骰子,忽略硬幣:如果是6朝上,則得到100美元,否則沒有。
  •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效應
    答:「我是心理學專業的」問:「哦?那你會催眠嗎?你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嗎?」答:「……」當有人對你說他是學心理學專業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問上面的問題。因為學心理學的人不會催眠,更不可能知道你在想什麼。就算是如此,心理學這門科學仍有令人十分欣喜的成就,以下就是一些有趣的心理學效應,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錨定效應(沉錨效應)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容易受到第一信息左右,就像是沉入大海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定在某處。
  • PE江湖中人總結的忽悠派5大武功招式
    忽悠派的武功招式並不多,但是每一大招可以變化出九九八十一式小招,招招能讓你暈眩。為了防範的目的,有武林中人總結出忽悠派的5大武功招式,一旦理解了這5種大招,有需要時一般就可以見招拆招了。忽悠派的武功招式並不多,但是每一大招可以變化出九九八十一式小招,招招能讓你暈眩。為了防範的目的,有武林中人總結出忽悠派的5大武功招式,一旦理解了這5種大招,有需要時一般就可以見招拆招了。第一. 模糊概念 應招難度 ★★★★★  「模糊概念」就是明明他是A,但是他用B的方式說出來,而一般人的理解B又是和C一樣,所以他就達到了讓你把他當作C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