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中常見的心理效應學習指導

2020-12-22 吉林中公事業編信息

心理效應,是指大多數人在相同的情況下或對某種相同的刺激,產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應的現象。它在管理學裡面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但是在實際的考試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大綱以外的心理效應的考查,所以為了方便考生,使考生遇到超綱的效應能從容對待,中公教育輔導專家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超綱心裡效應,考生在掌握的時候大概了解其內涵即可。

1.二八定律(帕累託定律):帕累託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2.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3.吉格勒定理:設定一個高目標就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提出者:美國行為學家J·吉格勒,點評:氣魄大方可成大,起點高才能至高。不少人認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註定的。但是,世上被稱為天才的人,肯定比實際上成就天才事業的人要多得多。為什麼?許多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缺少雄心勃勃、排除萬難、邁向成功的動力,不敢為自己制定一個高遠的奮鬥目標。不管一個人有多麼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個認定的高遠目標,他將一事無成。設定一個高目標,就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

4.破窗效應: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5.波特定律:就是由他所提出,其含義是指: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只記住開頭的一些,其餘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於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6.帕金森定律: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7.彼得原理:是管理心理學的一種心理學效應,指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

8.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9.鴕鳥心理: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是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心理。該詞的意思是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理稱之為「鴕鳥心理」,在心理學又稱鴕鳥綜合症。

10.雁陣效應:大雁群在遷徙時,飛行中一隻大雁的羽翼能藉助前一隻大雁的羽翼所產生的動力,使飛行省力,這就是所謂的「雁陣效應」。「雁陣效應」帶給人們這樣的啟示:靠著團結協作精神,才使得候鳥凌空翱翔,完成長途遷徙。雁陣如此,管理工作亦如此,惟有頑強拼搏、團結協作才能帶領企業走得更遠、更好。

11.鳥籠效應: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裡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裡。這就是鳥籠邏輯。這種被別人用習慣思維的邏輯推理誤解,並且最終屈服於強大的慣性思維的事情,生活中並不少見。一些創新、改革碰到的阻力大多數就是來自於傳統和習慣。

12.金魚缸效應:金魚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裡面的情況都一清二楚。「金魚缸效應」也可以說是「透明效應」。它是一種比喻,也就是極高透明度的民主管理模式。

13.鯰魚效應:是採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讓鯰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其實質是一種負激勵,是激活員工隊伍之奧秘。

14.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刺蝟法則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係,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

15.馬蠅效應: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啟示:有壓力才有動力。

16.懶螞蟻效應: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有趣的是,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並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原來「懶螞蟻」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了。它們能觀察到組織的薄弱之處,同時保持對新的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來源。在蟻群和企業中,「懶螞蟻」很重要,此現象被稱為「懶螞蟻效應」。

雖然心理效應在考試中佔的比重並不大,但對於這些常見的心理效應,考生在日常學習中也要不斷積累,掌握他們的大概內涵,遇到其他的沒學過的效應也要及時查閱資料進行了解,細微之處見真章,相信通過不斷的積累一定會收到滴水穿石的效果。

相關焦點

  • 生活中常見的六種心理效應
    塔瑪拉效應初入職場時,有沒有人提醒過你,要多做事、少說話?為什麼很多「過來人」都要給新人這樣的忠告呢?這是因為,言多必失,一不小心說錯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當你還沉浸在口吐蓮花的美妙感覺中時,聽者可能已經面露不屑,或是揚長而去。因為你可能說中了人家的隱私,或是觸及別人的禁地;還有可能你只顧說話而忘記了做事,光是紙上談兵,卻沒有腳踏實地的幹勁兒,被領導視為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標杆。真正聰明的人,能在事業上所有建樹的人,往往都堅持一個原則:多做事,少說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塔瑪拉效應。
  • 道德決策中存在「鐘擺效應」
    影響道德決策的因素:外部經濟收益和內部心理收益  根據英國哲學家託馬斯·霍布斯的觀點,人們是在慎重思考、理性權衡行為所帶來的外部收益以及風險之後,才有可能做出不道德行為,即標準外部風險收益理論。基於這一觀點,人們在做出不道德行為時,通常會考慮三方面的因素:外部收益、風險以及懲罰強度。
  • 乾貨別忽悠我:決策中的「誘餌效應」
    「誘餌效應」心理導讀:每天都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做決定,然而,我們是根據什麼進行決策的呢?下次做決策時,小心「誘餌效應」忽悠了你。設想你在計劃用餐,朋友根據你的預算提出兩個選項:川菜和韓國料理。前者有更多的菜式選擇並以麻辣著稱,後者卻能接觸你感興趣的口味和異國情調。該選哪一個呢?就在你舉棋不定的時候,朋友又給了你一個選擇:日本料理。這個選項和韓國料理很接近,但價錢比後者貴,日本料理對你來說也不如韓國料理那樣吸引,所以你自然馬上就否決了它。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效應
    19世紀末,心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由此可見,心理學其實是一門十分年輕的學科,它的許多理論都是不完備的,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就算是如此,心理學這門科學仍有令人十分欣喜的成就,以下就是一些有趣的心理學效應,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生活中最常見的幾種心理效應
    詹森效應:不是比賽太難,是你太恐懼有個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完成各種項目都遊刃有餘,絕對是實力派的選手。可問題是,他從來沒有在賽場上贏過,只要一進入正式的比賽,他就完全沒有了平時的狀態,總會發生各種失誤。
  • 巴納姆效應:正確控制心理的依賴性
    應用 傳統星相學、佔星術中的算命先生往往利用巴納姆效應來自圓其說,引誘更多的人去找他算命。一般說,求助算命的人命運多舛、情緒低落,屢遭生活挫折使他們丟失安全感,聽天由命的依賴心理容易接受算命先生的暗示。
  • 心理科普 | 巴納姆效應
    導語:巴納姆效應也被稱為福勒效應,這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心理狀態,使人不能更清晰認識了解自己,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甚至於影響自己的判斷。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掌握這三種心理學效應,學習將不再是難事!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同任何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三種心理學效應,如果大家能夠對它們了解、掌握並利用,那麼對大家的學習一定會有相當大的幫助!一、鯰魚效應。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它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
  • 比較常見的幾種效應
    1.蝴蝶效應蝴蝶效應又叫拓撲學連鎖反應,指在一個循環系統中,微小的改變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三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你有遇到過嗎?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問題,也遇到各種有趣的事情。有些事情不斷重複,即使複雜難解,但是其本質,依然可以總結出神奇的心理效應醞釀效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基米德,我們只知道他發現了浮力原理。但是他發現原理的過程,卻是非常有意思。他是先通過常識去試,然後思維進入一種死胡同。
  • 【刑事研究】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實踐中有罪推定、疑罪從有、同案異判、冤假錯案等現象均可從錨定效應中找到心理根源。 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 錨定效應是指在不確定情境中,判斷決策結果受初始信息(錨信息)影響而向初始信息趨近的認知偏差。
  • 讓『瓦倫達效應』無能力為
    圖片來源於網絡『瓦倫達效應』在學習中也非常常見,當孩子在面對重大考試的時候,可能會暗示自己「這次要是考砸了我就完蛋了」、「如果考不好爸爸媽媽一定會對我非常失望」、「我的人生就要靠這一搏了」.『瓦倫達效應』我們不能避免,沒辦法阻止 TA 的發生,有一些重要的事件、重大的場合,我們難免會變得非常擔心。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面對!任何一個需要調節的心理問題,都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清的,至少.也需要35天!
  • 邪教「心理暗示」效應與防範策略探究
    本文用心理學方法探究邪教「心理暗示」效應,分析邪教心理暗示下被逐步改造,失去自我意識的過程及危害,探索用心理學方法教育轉化邪教痴迷者路徑。使得群體中少數人善於思考而多數人只是依令而行。久而久之,就成了群體心理暗示的社會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心理暗示是心理學的中性詞,並沒有善惡之分。分辯其善惡的標準,在於應用者的目的性。這裡先給出一個假設:人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綜合個人需要和環境限制之後做出的。這樣的決定和判斷,我們稱其為「主見」。
  • 心理學效應之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來說,很多人請教過算命先生後都認為算命先生說的"很準"。其實,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當人的情緒處於低落、失意的時候,對生活失去控制感,於是,安全感也受到影響。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賴性也大大增強,受暗示性就比平時更強了。加上算命先生善於揣摩人的內心感受,稍微能夠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會感到一種精神安慰。
  • 在親密關係中,警惕煤氣燈效應,對你產生的心理暗示
    很久之後,她知道了「煤氣燈效應」,這是一個心理學名詞,而這個名詞解釋了她為何會在這段感情裡一呆就是7年,大致的意思就是:認知否定,通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而進行心理操控和洗腦,而親密關係中最常見。當她回想起自己所遭受的情感和家庭暴力,知道自己盡然活得如此卑微,當她意識到的這一刻,她毅然選擇了離開。
  • 個人決策還是群體決策?管理者該如何選擇
    對於所有管理者而言,決策是必須要做的選擇,也可以說管理者本身就是決策的制定者。管理者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做決策時,一定要對個人決策和群體決策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雖然我堅持認為第一印象並不代表這個人的真實情況,但是第一印象的效應我們必須知道,所以你在第一次見別人的時候要認真,因為這個時刻在對方對你的認知決策中會起重要作用。2. 暈輪效應暈輪效應是指人們會被一些外在的東西所蒙蔽,而且依據這個蒙蔽的現象去判斷。
  • 學習方法指導的方式
    學習方法指導的方式主要有學習診斷式、學科滲透式、經驗交流式、專題討論式、系統傳授式等五種方式。學習診斷式,這是教師運用心理診斷技術幫助學生具體找出並分析影響學習效果的原因,指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這種方式一般來說具有較好的效果。它的優點是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習上的問題。但使用範圍小,只能個別進行或在群體內進行,同時對人員素質求較高,耗費人力也多。
  • 日漫中常見的男女相處,千萬不要盲目學習,否則真可能孤獨終老了
    日漫中常見的男女相處,千萬不要盲目學習,否則真可能孤獨終老了我相信經常看番的朋友,對於日漫中,男女角色直接的情感互動,也會有一個基本上的概念,尤其是戀愛番,或者是後宮番中,都會有這樣的相處模式,那就是「前面有多麼討厭對方,後面就會多麼喜歡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