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疆土在不斷的擴張,
於是電影也可以演繹芭蕾,
芭蕾也可成為電影。
巴蘭欽曾說,「芭蕾是一種原始藝術,它是一種聚焦本質的東西。也許芭蕾就是把人內在的信息傳達為外在的情緒,但在這個過程中,孤獨如同護佑,時時讓人從精神上丶肉體上,發掘自己」。
藝術確實需要天賦,甚至家族的傳統也是必需,但反觀那些優秀之人,不是為了更自卑,而是讓自我的平庸被反噬,砥礪向前。跳吧,在這世間曇花一現時獨樹一幟。
今日合集推送:芭蕾舞電影合集,重點推薦三部
No1:飛越蘇聯 White Nights (1985)
飛越蘇聯電影很多人也許沒看過,但片尾曲《say you,say me》也許大家都聽過。
網友羅列出來的本片必看理由:
1.女主是英格麗褒曼和羅西裡尼的女兒,馬丁斯科塞斯的前妻,大衛林奇的現任。
2,男主角的身世和電影主人公的一樣多舛和驚人相似。
3奧斯卡最佳音樂《Say you say me》的出處。
4女王海倫米勒情定該片導演。
5幾場舞蹈太贊。
俄羅斯人說,真正摧垮蘇聯專制的是索忍尼辛的良知、維索茨基的歌聲,還有巴瑞辛尼科夫的舞蹈和海倫· 米倫的淚水。
其中巴瑞辛尼科夫即是本片故事男主的原型,拋開前蘇聯的那些藝術家與政治的恩恩怨怨不談,電影中那段在維索茨基的歌聲中的舞蹈是蒼勁,對自由的渴望綻放於腳尖,也束縛於腳尖。
NO2:浮生若舞 The Company (2003)
海報會讓人想起德加,譯名很美,浮生若舞,浮生若夢。現實翩翩起舞時,生活如才芭蕾一般優雅。片中女主千經萬苦成為首席領舞,在現實中卻屢遭排擠,無奈之下去餐廳打工。。。
NO3:白烏鴉 The White Crow (2018)
影片講述蘇聯著名芭蕾演員魯道夫紐瑞耶夫在巴黎演出時脫離蘇聯國籍,留在法國的故事。他與芭蕾皇后瑪戈·芳婷長達17年的合作成就了無與倫比的搭檔記錄
「除非你有故事要講述,否則沒有跳舞的理由。」
瑪戈特 Margot (2009)
BBC製作,是關於英國芭蕾舞女演員瑪戈特·芳婷(Margot Fonteyn,1919-1991)的傳記片。
中央舞臺 Center Stage (2000)
12個滿懷夢想的年輕人考入了美國芭蕾舞學院,一場關於青春與激情的「人生舞蹈劇」上演了。由於年終將有6人能有機會進入美國國家芭蕾舞劇團,年輕人都開始了精心準備決定他們的前途的那一場年終表演。
瑪蒂爾達 Матильда (2017)
俄羅斯歷史劇情電影,片中也有驚鴻一瞥
大劇院 Большой (2017)
一個典型的芭蕾夢的勵志故事,
鄉下灰姑娘也可成為了莫斯科大劇院的首席芭蕾舞演員。
跳出我天地 Billy Elliot (2000)
笑對生活,生活定會溫柔待你
紅菱豔 The Red Shoes (1948)
「你怎麼理解芭蕾舞?你把它當作運動、詩,而對我來說,它是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