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拈花微笑之放下與擔起(31)在家與出家

2022-01-18 無盡傳燈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無盡傳燈即可關注我們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作者:臺灣法鼓山創始人 聖嚴法師

在家與出家

佛陀化世的本懷,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勤修戒、定、慧,以息滅貪、嗔、痴。但一切法本身並無貪、嗔、痴及種種罪過,而是加上了人內心的貪、嗔、痴之後,才有罪惡產生。因此,佛法的根本目的並非是要從諸法中辨別清淨與不清淨,而是由淨化內心以徹底改變我們對世界的錯覺。

 

一、願消三障諸煩惱

可是修持戒、定、慧並不簡單。在家人、出家人各有各的修法,而且又分初學與老修行,及各人根器與心向的差別,於是修行的過程與層次,就不盡相同了。比較起來,出家修行的障礙比在家少,而出家修行者發覺的障礙當中,心障又比業障多。

 

障礙可分三類:1.報障,是因生存的環境及出生的類別,使得你無法學佛修行。2.業障,雖具備學佛的條件,卻又因工作職業的關係,而不允許你學佛修行。3.煩惱障,是因心理的困擾而難以學佛修行。如果已經信佛學佛,即無報

障,不過不論在家與出家,均具備有業障及煩惱障。由於惡報生於三塗,福報生於欲天,或雖生而為人,卻因耳聾眼瞎,或生於邊地,均不能學佛,不知學佛,故稱報障;雖能學佛,但在家人的生活形態令業障較為顯著,出家人則於煩惱心障的感受較為強烈。

 

在家修行,易於修福業,不利於修慧業;若在家人其本身具足福德,則修福業更是方便了。俗語說:「人在公門好行善」,如果是有地位的在家人,只要一句話,便能拯救無數人;他的權職與智能越高,則造福人群的機會也越多,因此,修布施行易於成功。修福業能感得欲界天的人天福報,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都是修的福德行。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同沾法喜!

歡迎關注宗舜法師新浪微博@無盡燈樓!

相關焦點

  • 聖嚴法師: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這八種苦難
    在佛教的基本教義四聖諦中,苦諦是最關鍵的一諦,也是佛教人生觀的理論基礎。佛教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一個人從出生後發出第一聲啼哭,到去世時留下最後一抹微笑,幾十年都無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難。因此,人們寄希望於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脫,而佛教的解脫之道就是滅苦之道。
  • 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思想
    法師遺囑特別交代「勿撿堅固子」,然而新版的《法鼓全集》卻被譽為「永恆的智慧舍利子」。法師曾提出具有重要意義的「心靈環保」思想,在《法鼓全集》以及一些散落各處未被收入《法鼓全集》的文章當中,通過收集整理,我們也可以一睹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思想的全貌。
  • 衍嚴法師 出家情深(一) 簡體版
    「初見師父,我已向他表明想立即出家,但師父稱我因緣未成熟,要我協助完成天壇大佛及志蓮淨苑重建工程後才上山出家。」      在七年的等待期,每當求師父讓他出家時,師父總會來一盆冷水說 :「你還有事情未處理好哩,不用心急,慢慢來,地藏王菩薩會等你哩。」
  • 臺灣法鼓山聖嚴法師對話香港功夫巨星李連杰
    葉樹姍(以下稱主持人):首先請聖嚴法師為我們解釋「無名」和「無明」?聖嚴法師:我沒有什麼修練,只是我堅決不放棄初衷。所謂「初衷」,就是最初的心願,或是人生最初的方向和目標。我的人生目標在我十四歲出家時建立的。在這個目標之下,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把和尚這個身分做好。至於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和尚,我從來沒有預期過。
  • 聖嚴法師:佛教對於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無盡傳燈 即可關注我們聖嚴法師
  • 聖嚴法師:忙人時間多,勤勞健康好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無盡傳燈 即可關注我們聖嚴法師
  • 「慈悲沒有敵人」——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會談記
    慈悲沒有敵人——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會談記(刊於弘誓雙月刊第81期)陳悅萱 整理【編按】  95年5月30日上午,法鼓山聖嚴長老邀請三十餘位與他老人家法緣深厚的比丘尼法師我們在長老與昭慧法師的對話之中,親眼見證了他老人家「慈悲沒有敵人」的菩薩風範,這讓筆者深深地受到感動!因此回院之後,將現場錄音的資料交給悅萱居士,請她將當日座中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之間的部分對話,整理為文字稿,以饗讀者,並讓讀者由字裡行間,體會得「人菩薩行」的平凡、平實,而又深刻感人!
  • 聖嚴法師開示對愛情的看法
    請法師開示您對愛情的看法是什麼?聖嚴法師開示:  所謂愛情,我們叫它慾海,所有的欲望之中,最可怕的是愛情的欲望,是男女的欲望,這原因就是因為男女之間,互相的牽制,互相的佔有,互相的要求,那因此就變成了互相的牽扯不清。所以男女的愛情,不是可以用語言可以來把它說清楚的,那只有男女之間,他們正在談戀愛的時候自己去感受,就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成年人沒有容易二字」,聖嚴法師:悟透這四句話,找到了苦之道
    我揉了揉酸酸的鼻子,搬出聖嚴法師的言論跟他解釋:世間所有的困難均來源於你的內心。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他再問我:「聖嚴法師比佛菩薩還厲害?」顯然這是一位不修佛的朋友,我再次耐心解釋:「聖嚴法師是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是著名的佛學大師。每個人都有煩惱和痛苦,你若覺得自己很苦,那就苦不堪言。
  • 聖嚴法師:走一個和尚該走的路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無盡傳燈 即可關注我們聖嚴法師
  • 李連杰與聖嚴法師座談記實《無名問無明》
  • 走一個和尚該走的路 --- 聖嚴法師
  • 聖嚴法師:「不存在的!」
    聖嚴法師開示婆媳關係一直是個難解的問題,婆媳之間的問題網絡上莫有文字版,若有錯字歡迎指正,祝福所有家庭和諧吉祥 主持人  法師,現在雖然是大家庭,比較少見。都是小家庭為多,可是跟公婆同住的情形還是常有的。那麼在這時候。就難免會發生一些婆媳之間的問題? 法師  其實婆媳之間的問題也是代溝。
  • 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聽高僧講,為何他們要出家
    02  聖嚴法師:出家與在家兩種生活型態的比較  孔雀雖有色嚴身,  不如鴻雁能遠飛;  白衣雖有富貴力,  不如出家功德勝。縱然年老退休乃至臨終之時,還對眷屬產業牽腸掛肚地放心不下。由於不自在,所以患得患失。富貴者更求富貴,有權者希望權加一級,有勢者力求鞏固並擴張。自古以來,許多尊貴權勢人物,往往至死不願讓出權位,要待子女逼下臺,要等後起者趕下臺。提得起放不下,是非常痛苦的事。  出家人的功德在於隨遇而安、隨緣奉獻。沒有一定要做的事,沒有一定要去的地方,沒有一定要在世間揚名立萬或完成大事業。
  • 師徒緣深 - 證嚴法師與德慈師父
    慈師父在 1964 年皈依證嚴法師,是法師座下的大弟子,僧臘、戒臘在精舍兩百多位出家眾中的第一。德慈師父生前接受訪問談到,1964 年跟隨法師後,開始自力耕生,還要推動社會救濟工作。「民國 53 年到 80 年當中,我們做過 21 種工作,有很多人問我:『早期這麼辛苦,吃也吃不好、沒得吃,住的、穿的這麼克難,又要下田做粗重工作,還負債,你都不會想回家嗎?』
  • 聖嚴法師:對於生和死的認知有四個層次,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
    生與死,大家的看法都不盡相同,聖嚴法師曾說:生和死有四個層次,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01 不知死活聖嚴法師說:「生死的第一個層次是『不知死活』。」每個人如果遇到問題,只從某一方面去處理,就以為了解真相,那就是「不知死活」之人。問題不僅得不到解決,甚至招惹更大的麻煩。「不知死活」的人常常因為片面的觀點就對事情下結論,錯誤的判斷往往帶來錯誤結果,給自己帶來許多壞處。而且因為不敬畏生命,不知道生命的珍貴,拿生死之事去開玩笑,做出傷害別人的事,引發禍端,只會得不償失。
  • 海濤法師:我的出家因緣
    但是自己心裡想要出家的念頭卻不敢講,心想只要送孩子出家就好。   有一天,我跟孩子聊天,那時應該是五歲多,我說:「黃一倫,你出家,爸爸好好賺錢,有空再去看你!」,他說他七歲就要出家了,我說,好啊!結果有一晚,他哭得很厲害,一直跟我講:「爸爸!你要跟我出家我才要出家!」,每次講到出家,他一定要要求我跟他出家,後來我實在…只好答應他「好…」他才睡。
  • 慈悲喜舍愛無疆:證嚴法師,中國的「特蕾莎修女」
    30多年來,一共籌集了上百億臺幣的善款(全部親身實施救助而不假手任何政府或組織),而臺灣幾乎五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說有四百多萬人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慈濟的慈善活動。為了救濟眾生而來,萌發濟貧救難之願證嚴法師出生在臺灣,天性純孝慈柔。15歲時,母親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
  • 聖嚴法師——金剛經講座全集
    乾宗2019年09月28日聖嚴法師:金剛經講記     《金剛經講記》  自序  緒言-介紹《金剛經》  一、《金剛經》的地位-諸經中之最高有的是來看看「聖嚴法師」是什麼樣子,有的是以恭敬心來送紅包給我,來讚揚我,這兩種都有。  但是,曾經有一個人告訴我:「師父,你看,那些人來了,又不送紅包,只會眼睜睜地瞪著你看,這些人真是罪過!」  我說:「阿彌陀佛!不可以這麼說。他們來見我,我都以平等心祝福他們早日成佛,早日得解脫。我平等地祝福他們,他們紅包裡有多少錢,我根本不管,也不管他們究竟有沒有送紅包。
  • 林青霞:感恩師父聖嚴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