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無盡傳燈即可關注我們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作者:臺灣法鼓山創始人 聖嚴法師
在家與出家
佛陀化世的本懷,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勤修戒、定、慧,以息滅貪、嗔、痴。但一切法本身並無貪、嗔、痴及種種罪過,而是加上了人內心的貪、嗔、痴之後,才有罪惡產生。因此,佛法的根本目的並非是要從諸法中辨別清淨與不清淨,而是由淨化內心以徹底改變我們對世界的錯覺。
一、願消三障諸煩惱
可是修持戒、定、慧並不簡單。在家人、出家人各有各的修法,而且又分初學與老修行,及各人根器與心向的差別,於是修行的過程與層次,就不盡相同了。比較起來,出家修行的障礙比在家少,而出家修行者發覺的障礙當中,心障又比業障多。
障礙可分三類:1.報障,是因生存的環境及出生的類別,使得你無法學佛修行。2.業障,雖具備學佛的條件,卻又因工作職業的關係,而不允許你學佛修行。3.煩惱障,是因心理的困擾而難以學佛修行。如果已經信佛學佛,即無報
障,不過不論在家與出家,均具備有業障及煩惱障。由於惡報生於三塗,福報生於欲天,或雖生而為人,卻因耳聾眼瞎,或生於邊地,均不能學佛,不知學佛,故稱報障;雖能學佛,但在家人的生活形態令業障較為顯著,出家人則於煩惱心障的感受較為強烈。
在家修行,易於修福業,不利於修慧業;若在家人其本身具足福德,則修福業更是方便了。俗語說:「人在公門好行善」,如果是有地位的在家人,只要一句話,便能拯救無數人;他的權職與智能越高,則造福人群的機會也越多,因此,修布施行易於成功。修福業能感得欲界天的人天福報,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都是修的福德行。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同沾法喜!
歡迎關注宗舜法師新浪微博@無盡燈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