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佛教對於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2022-01-02 無盡傳燈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無盡傳燈 即可關注我們

聖嚴法師:佛教對於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作者:臺灣法鼓山創始人 聖嚴法師


佛教稱女性為女眾,有關女眾的地位,常被討論的例子,是「八敬法」。依「八敬法」女眾不能獨立,必須仰靠男眾,不能和男眾共住,也不能離開男眾太遠而住;必須要請男眾的長老上座,每半個月為女眾說法教誡,女眾不能直接在尼僧中受戒,必須通過男眾的證明;比丘尼雖然受戒一百年,還要禮拜新受比丘戒的男眾。因此,到今天為止,女眾在佛教之中,始終沒有地位,特別在錫蘭、緬甸、泰國等上座部的區域,甚至於不許女眾成為比丘尼,只能夠成為過出家生活而無法受出家戒的清修女。

可是今天有西方的女眾加入佛教的僧團之後,她們已在大聲疾呼,而且要求男女平等的權利。她們在東方覺得女性沒有地位,回到西方的社會,出家的佛教女性,生活的困難更多,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因為到西方傳佛法的還是以男眾為主流,男眾並沒有一定要歧視女眾,可是佛教的傳統,如何來突破,這是關鍵所在。

今天在西方的美國,有一群佛教的女眾,出版了一份季刊,叫Kahawai的雜誌,它的副題是Journal of Women and Zen「女人與禪」,已經出到第九卷。在錫蘭,也有一群女眾發心,出版了一種每月通訊,名稱叫作Parappvdvwa,副題是Nuns Island「尼眾島」,已經出到第四卷。其出刊宗旨乃在提高女性在佛教中的地位,以達到男女平等的目的。另一九八七年二月中旬,在印度的佛陀伽耶,也召開了歷史性的世界比丘尼大會。

一九八七年三月在臺灣出版的《當代》雜誌第十一期,古正美博士寫了〈佛教與女性歧視〉專論,說明佛教的女性歧視是出於上座系化地部,例如「八敬法」和「女人有五障」,都是化地部所強調的。所謂五障,就是女性不能成佛、不能為魔王、不能為天帝釋、不能為梵王、不能為轉輪聖王。此證明晚期的大眾部、一切有部及初期的大乘空系,對這種觀念持有異論。屬於一切有部的《佛說龍施女經》,便反對女人的五種障礙說,指出《增一阿含》卷二二及卷五○,所敘述的女人如佛的姨母大愛道、須摩提等,不但信心十足,而且還以做女人為光榮。空系大乘的《道行般若經》,強烈反對轉女身為男身而後成佛的理論。嗣後,《維摩經》、《順權方便經》、《諸佛要集經》、《阿闍貰王阿術達菩薩經》、《大淨法門經》、《寶女所問經》、《佛說須摩提菩薩經》及《佛說無垢賢女經》等,都有申張男女無差別論的作用。

事實上,考察佛陀時代的男女觀,應該從重視於基本的平等著眼,如羅漢的果位是不分男女的,修學佛法也是男女平等的,佛說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何況是女性。所謂「佛」就是徹底的解脫者、圓滿的智者和無上的濟世者,男性可以做到,女性當然也不例外。不過,從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考察,我們不能否認,一般女性是比一般男性來得脆弱、優柔且倚賴性重些。所以為了保護女眾修道生活的安全,鼓勵女眾成為佛門龍象,男眾應該多盡一分心力協助女眾,但這並不等於高壓、歧視。如對大比丘尼-佛的姨母婆闍波提(即大愛道),比丘大眾誰說不敬?在經律中提到,女性是誘發比丘情慾和貪慾的根源,為了防止慾火中燒,故對比丘們說女身不淨,以女身為對象而修不淨觀。這是在修持過程中,所採的方法及防範措施,未必表示對女性的歧視。

女性之中,也有女中丈夫、巾幗英雄,可是終究沒有男性的偉人那麼普遍。近代世界高唱男女平等、保障女權,但其效果並不如何的顯著。今天全世界一百六、七十個國家之中,女性而成為國家元首的,在數十年來,曾有以色列的梅爾夫人、印度的甘地夫人、英國柴契爾夫人、菲律賓艾奎諾夫人,還有,斯裡蘭卡也出過一位女性的總統。成為宗教領袖,而為世界知名的,出現過德蕾莎修女,她得到過一九七九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在工商界,據一九八七年五月份的《富比世》(FORBES)雜誌的統計,一九八七年美國已有股票上市的八百家公司的首席行政主管中,僅有三位是女性,而我們知道,世界男女人口的比例,幾乎是相等的。為什麼知名的傑出女性人數,較男性少了許多?問題是由於傳統的女性多因照管家庭而成為幕後英雄,但女性本身有著與生俱來的弱點,亦是事實。

我們不要強調佛教男女兩性的絕對平等或不平等,應該接受佛的教示,所謂「法住法位」,各有其立場的本位,各守其分,各盡其責,彼此尊重,互相協助。如果遇到男女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共同集會的場合,當視會議的性質安排席位,有代表性以及有職位上之重要性的女性,應該和男性共同列席於平等的地位。如果是普通一般的儀式場合,男眾和女眾應該分區而坐。

我另外還有幾篇同類的文章,請參考《律制生活》所收〈比丘尼與八敬法〉、〈關於女尼的稱呼〉及〈佛教的男女觀〉;《學佛知津》所收〈今後佛教的女眾問題〉。

 (選自《法鼓全集》第五輯第三冊《學佛群疑》) 

歡迎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讓更多人同沾法喜!

歡迎關注宗舜法師新浪微博【@無盡燈樓】

相關焦點

  • 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思想
    而佛教恰似一股清涼劑、鎮靜劑可以讓人的內心稍稍安定,找準人生的方向。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思想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提出的。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散落各處未被收入《法鼓全集》的聖嚴法師文章,為我們描述了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思想的全貌。本文經七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評審,被評選為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美文徵集獲獎作品。現摘錄部分與廣大網友分享。
  • 佛教對靈媒的看法如何?【聖嚴法師】
    文/聖嚴法師所謂靈媒,在古代,男的稱為覡,女的稱為巫 。宗教學上稱禁厭師、醫巫、術士。
  • 聖嚴法師開示對愛情的看法
    請法師開示您對愛情的看法是什麼?聖嚴法師開示:  所謂愛情,我們叫它慾海,所有的欲望之中,最可怕的是愛情的欲望,是男女的欲望,這原因就是因為男女之間,互相的牽制,互相的佔有,互相的要求,那因此就變成了互相的牽扯不清。所以男女的愛情,不是可以用語言可以來把它說清楚的,那只有男女之間,他們正在談戀愛的時候自己去感受,就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臺灣法鼓山聖嚴法師對話香港功夫巨星李連杰
    葉樹姍(以下稱主持人):首先請聖嚴法師為我們解釋「無名」和「無明」?重點是你內心如何確定自己的價值。當人知足的時候,你會感到開心,開心不是物質可以取代的,而是來自於內心。但是如果我不知足,那麼,直到死亡的那天還是痛苦地埋怨自己不夠有名、有錢、有權力。所以對於權力、名望,必須用佛法的智能了解生命的價值。
  • 聖嚴法師:對於生和死的認知有四個層次,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
    生與死,大家的看法都不盡相同,聖嚴法師曾說:生和死有四個層次,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01 不知死活聖嚴法師說:「生死的第一個層次是『不知死活』。」從佛教來說,不知死活是指對生與死沒有概念,不知生死為何物,對生死沒有敬畏之心,且觀察事物只觀其表象,不會深入思考。曾經有個呆子看到別人抬著棺木行殯,又見眾人將一些花瓣灑在死去的人身上。呆子回家後也效仿起來,將花瓣也灑在自己身上,然後對他妻子說:「我已經死了,你趕緊把我抬出去安葬。」
  • 聖嚴法師:忙人時間多,勤勞健康好
    :忙人時間多、勤勞健康好(《民生報》詹建富專訪)作者:臺灣法鼓山創始人 聖嚴法師 清晨四點,臺北近郊的農禪寺住持釋聖嚴法師早已起身。 乍見聖嚴法師,信眾見到他體態清臞,雙目炯炯有神時,當下即有如棒喝。其實,聖嚴如此清瘦,其來有自。他說,母親在四十二歲時生下他,一個鄉下的貧婦,早已沒有奶水,加上當時身處戰亂,天災人禍不斷,營養不良在所難免。他幼時的乳名叫「保康」,也和他當時體弱多病不無關係;直到六歲,他才會走路和學會講話。後來隨國軍來臺,從軍十年間,他又染上風溼。
  • 「慈悲沒有敵人」——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會談記
    慈悲沒有敵人——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會談記(刊於弘誓雙月刊第81期)陳悅萱 整理【編按】  95年5月30日上午,法鼓山聖嚴長老邀請三十餘位與他老人家法緣深厚的比丘尼法師我們在長老與昭慧法師的對話之中,親眼見證了他老人家「慈悲沒有敵人」的菩薩風範,這讓筆者深深地受到感動!因此回院之後,將現場錄音的資料交給悅萱居士,請她將當日座中聖嚴長老與昭慧法師之間的部分對話,整理為文字稿,以饗讀者,並讓讀者由字裡行間,體會得「人菩薩行」的平凡、平實,而又深刻感人!
  • 聖嚴法師: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這八種苦難
    在佛教的基本教義四聖諦中,苦諦是最關鍵的一諦,也是佛教人生觀的理論基礎。佛教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一個人從出生後發出第一聲啼哭,到去世時留下最後一抹微笑,幾十年都無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難。因此,人們寄希望於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脫,而佛教的解脫之道就是滅苦之道。
  • 聖嚴法師:走一個和尚該走的路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無盡傳燈 即可關注我們聖嚴法師
  • 走一個和尚該走的路 --- 聖嚴法師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同樣是女人,東西方的看法差異卻有如此之大,主要是西方人認為,一個偉大男人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偉大的女性;東方人則認為,女人的美麗可能會為家庭帶來不幸的遭遇,即所謂的「紅顏禍水」。所以,對於現代人提倡「男女平等」,如何才能達到真正的平等?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認為,必須從「觀念的改變」做起。
  • 【祖德開示】聖嚴法師:佛教對靈媒的看法如何
    他們能夠差遣某些鬼神來驅除另一些鬼神;或者是請示某一些鬼神來協助求助的人們,指導人們如何克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以及滿足人們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欲望。所以,他們和人類的心理、生理上的弱點有著與生俱來的供需關係,自有人類以來,就有他們活動的蹤跡。高級的靈媒被稱為祭師、先知、天使或聖者,而成為一般宗教徒信仰的中心。
  • 李連杰與聖嚴法師座談記實《無名問無明》
    座談人:聖嚴法師(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李連杰(國際知名演藝工作者) 主持人:葉樹姍(電視新聞主播) 紀錄整理:齊秀玲地點:臺北市政府親子廳時間:2003年9月6日葉樹姍(以下稱主):首先請聖嚴法師為我們解釋「無名」和「無明」?
  • 聖嚴法師:「不存在的!」
    聖嚴法師開示婆媳關係一直是個難解的問題,婆媳之間的問題網絡上莫有文字版,若有錯字歡迎指正,祝福所有家庭和諧吉祥 主持人  法師,現在雖然是大家庭,比較少見。都是小家庭為多,可是跟公婆同住的情形還是常有的。那麼在這時候。就難免會發生一些婆媳之間的問題? 法師  其實婆媳之間的問題也是代溝。
  •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之放下與擔起(31)在家與出家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無盡傳燈即可關注我們聖嚴法師:
  • 聖嚴法師——金剛經講座全集
    乾宗2019年09月28日聖嚴法師:金剛經講記     《金剛經講記》  自序  緒言-介紹《金剛經》  一、《金剛經》的地位-諸經中之最高  首先介紹《金剛經》,這部經在佛教中的地位相當高。佛法分成好幾個層次,基礎的佛法稱為「人天乘佛法」,即是以人為標準、以生天的道德律為標準,或者是以「生為人間」的要求,以及「生為天界」的要求為基準。
  • 首屆比丘尼傑出獎——證嚴法師
    首屆「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等51位法師獲獎。
  • 正信的佛教是什麼?|引經據典
    對於宇宙與人生的真相,人們總是有很多疑問。聖嚴法師曾經針對一些比較基礎但極為重要的問題作出回答並結集成書,影響甚大,不僅是對佛教有興趣或初學佛者的必讀內容,對於久學久修的佛弟子亦有很多助益。為方便大家學習這些內容,並深度延伸閱讀,大眾閱藏公眾號開設「引經據典」欄目,將聖嚴法師的回答原文與大藏經中的相關經文內容相連結,以經文補證的方式,讓解答回歸經典,讓師言與佛語相連,把對佛法的學習導歸於佛法正義的源頭——大藏經。欄目內容由主持人來勁負責編輯,並撰寫簡單評介,個人觀點如果有錯謬之處,歡迎指正。問正信的佛教是什麼?
  • 「成年人沒有容易二字」,聖嚴法師:悟透這四句話,找到了苦之道
    我揉了揉酸酸的鼻子,搬出聖嚴法師的言論跟他解釋:世間所有的困難均來源於你的內心。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他再問我:「聖嚴法師比佛菩薩還厲害?」顯然這是一位不修佛的朋友,我再次耐心解釋:「聖嚴法師是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是著名的佛學大師。每個人都有煩惱和痛苦,你若覺得自己很苦,那就苦不堪言。
  • 慈悲喜舍愛無疆:證嚴法師,中國的「特蕾莎修女」
    當法師從醫院出來,看到地上有一攤血,但是沒有看到病人,證嚴法師問:「地上怎麼有那麼多血呢?」有人告訴法師說:「是一位原住民女子難產,他們聽說住院開刀要繳八千元的保證金及醫療費,因為繳不起所以又把那婦人抬了回去。」法師聽了這句話極為心疼,當時也無從進一步了解——究竟那位婦人是死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