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們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書,忘記歷史就等同於背叛。我們之所以要銘記歷史,就是為了不斷的提醒我們自省自強,對為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美好幸福生活做出貢獻的英雄們心懷感激,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一切,還可以激勵我們奮勇向前,從歷史的長河中總結經驗教訓。
在曠日持久的抗日戰爭取得圓滿勝利後,中國人們終於迎來了渴望已久的和平與穩定。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百姓們都安居樂業,那些曾經在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而為中國革命事業所做出巨大犧牲與奉獻的倖存下來的戰士們,他們大多數都選擇了隱姓埋名,過著普普通通的日子,他們不向國家索求獎勵,即使這是他們應得的,這份大無畏的精神實在是令人動容。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山西一位90多歲名叫郝志全的老人以及他一生的傳奇故事。
一、事情的始末
在當今社會身份證對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它不僅能夠證明你的身份,還對每個人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最近卻有一個名叫郝志全的老人丟失了他的證件,而難以證明自己的身份,最可憐的是他還沒有親人,補辦證件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在當時社會技術,通訊設備那麼落後的情況下。在當地的博物館裡郝志全顫巍巍的舉起手,指著照片激動的說"那就是我啊"那是他和一位領導軍官的合影,是一份很珍貴的影像資料,原來老人竟然是抗日老兵,於是隱藏在老人背後的故事也慢慢地被揭開了。
二、郝志全的故事
郝志全是山西晉中人,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貧苦家庭,當時年僅16歲的郝志全看到人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無數無辜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便立志要保家衛國,誓死趕走可惡的侵略者。他在聽到徵兵的消息時毫不猶豫的報名參軍入伍,在部隊,他不怕辛苦不怕累,每天都刻苦訓練,體內的一腔報國的熱情也一直在沸騰,在燃燒。
小小年紀的他第一次初上戰場,面對日軍的鐵蹄絲毫不畏懼,總是身先士卒,衝在隊伍的最前面。他勇敢無畏,不怕犧牲,不怕流血,他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戰場上即使身負重傷,也毫不退縮,依舊堅持衝鋒陷陣。他不僅在戰場上是一名好戰士,私下生活裡也是一個很和藹友善的人,他時刻關心照顧著身邊的每一位戰友,並且和他們的關係都非常的好。因為他知道他們每天一起衝鋒陷陣,一起在槍林彈雨裡生死與共,他們是戰友更是親人。
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為他分配了工作,他感恩政府,感恩國家,一直默默無聞,踏實認真的工作,因為他知道能在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存活下來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了,他對現在這安穩的生活表示很知足,很滿意。其實博物館裡存放的那張照片是他心裡最為珍貴的一張照片,是他當時在獨立營做警衛員時和他的營長的合照留念,這也是他在戰爭中拍下的唯一一張照片,他把這張照片保存的很好。但當地的博物館在聽說郝志全老人手中有抗日戰爭時期珍貴的照片時,便來到老人的家中,請求老人能夠上交這張照片,把照片放在博物館展出,以此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即紅色精神。
老人的內心其實是拒絕的,因為這張照片他來說意義非凡,但考慮再三還是把照片上交給了博物館,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老人在當時可能萬萬沒有想到這張照片後來竟成了能夠證明他身份的唯一一憑證。郝志全老人在一次外出中不小心弄丟了所有的證件,但是在當時想要補辦身份證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因此他的身份便無法被證實了。郝志全老人心急如焚,他突然想到了曾經上交到博物館的那張照片,於是他匆匆地來到博物館激動的指著那張照片對工作人員解釋說,照片上的那個人就是他,於是工作人員趕緊進行核實,最終找到了他的戰友,他的身份才得以被證實。
但為什麼一定要找人證實呢?真的有這個必要嗎?其實工作人員的這種做法是有情可原的,因為現在有很多人冒充抗日老兵領取國家優厚待遇,畢竟時間已經過去了那麼久,如果有人真的存心想要冒名頂替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在此事件後郝志全老人不僅成功的證明了自己的身份,還見到了昔日的老戰友,老朋友見面心情格外的激動,畢竟時隔多年後能夠再次相見已經是很難得的了,尤其是在這古稀之年。據說當時社會上的很多人在知道了這件事情後紛紛主動幫助老人尋找證件,他們敬畏老人,感謝老人,他們想讓這位退伍老兵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總結
郝志全老人的事跡再一次把我們的思緒拉回到了戰爭年代,但歷史永遠只是歷史,是發生過的事情,是誰也無法改變的,我們要做的也只能是借鑑歷史,不重蹈覆轍,不讓歷史重演。時代的巨輪一直在不停地轉動,沒有人能永遠活在過去,既然昨天已成歷史,我們何不張開懷抱迎接美好的明天,活在當下,擁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