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充滿神奇的世界。
我們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對於信息的選擇,決定了我們各自的生活模式。好像這點很久之前聖人就有預言。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孔子說:「尋找隱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後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後悔,這隻有聖人才能做得到。」
這也是我們尊孔子為聖人的原因。
前面說過強,堅定,勇氣,毅力,有大丈夫氣派,學問到這裡,極大的擴張了我們的認知。這裡又說了另一種堅定地人。不為功名,只為大道。素隠---索引,歷史上素隱行怪的人很多,比如米芾,明朝的倪雲林,竹林七賢,揚州八怪,這些都曾名噪一時;孔子說:「吾弗為之矣」,這些我是不做的,大家標新立異,追求名利,孔子追求中庸。
歷史上不缺為了流芳百世而遺臭萬年的人,有時僅僅為了名利,人心的厚度也可以增加好多倍。
在孔子心裡,一個人,有學問,有道德,會怎麼做呢?依乎中庸,讓自己的一切行為都切合道的要求。
一個人內在的境界,如果達到最高處,和中庸一定是契合的。一生都以中庸為道,遁世不見知而不悔,用一輩子去註解,世界上沒人知道你,誰都不了解你,也沒有人知道你的才華和品德。還能做到自在無憂,不慍不懼。所以,我們看孔子的修養學識,論語講: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沒有一個人了解你,但是不怨天不憂人。也不煩悶,這就是人生學習的態度。
最後孔子說:唯聖者能之。真正有內性修養,達到聖人高度的人,才能夠做得到。內性修養如何呢?平凡而平淡。自己覺一般沒什麼了不起,做到了國有道不變塞,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完全自由的人格。
學問之道,要自己領悟,做到,感受到,慢慢從理解規則,運用規則,甚至慢慢強大到可以適應任何規則,以至於可以理解這個世界,並慢慢成就自己的世界。
你包容的世界越寬廣,理解的世界越多,生活就越有意義,同時未來的生活也變得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