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地區,民間自古以來就有喝湯除溼的說法。南方天氣潮溼,民間以各種滋補藥材燉湯,可以起到除溼養生的作用。當下南方很流行的五指毛桃、觀音對、鐵皮石斛等,拿來與肉類燉湯,鮮美無比,更是下飯的好利器。
每年夏季的炎熱時節,除了飲食上喝燉湯之外,南方民間還有製作各種降火涼茶去暑的習俗。當下城裡那些街頭奶茶與這些民間歷史悠久的涼茶可不是一個層級,並不能相提並論。而民間所制的涼茶,要數廣東地區最有名了。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山裡一種「三丫苦」,果實如珍珠,葉子才是稀罕貨,廣東人做涼茶。
說起廣東人製作涼茶,那有一樣東西就必須了解一下了。在南方山裡有一種植物,名叫「三丫苦」,別名較三角鱉、三支槍、三叉葉等等,只因這種植物的每片葉子都是包含了3片小葉,就像是一把叉子一樣。這種植物在民間的作用可大,在廣東主要有用於製作涼茶,目前廣東地區涼茶種類很多,但大多數的涼茶均含有這種三丫苦,其作用就是起到清涼解渴去暑,於製作涼茶用途是一致的。
在《嶺南採藥錄》記載三丫苦:「清熱毒。治跌打發熱作痛。」如今記載的廣東涼茶24味,其原料當中就包含了三丫苦。但從涼茶方便去看,完全無法具體了解三丫苦這東西。
三丫苦原本就是一種普通植物,除了葉片生長較有特點之外,它的果實也很有意思。當其果實成熟之後,烏黑光亮猶如田裡那常見的龍葵果實,仔細打量的話更新像是珍珠了。這麼誘人的果實,至今也沒有一個老人說可以吃,於是一直以來都被小孩子沒敬畏著,偶爾摘來玩耍打鬧,卻不曾有人摘來吃。
果實看似沒有什麼價值,但卻可以藥用。三丫苦用於製作涼茶的部分是葉子,它比果實稀罕多了。鮮嫩的三丫苦葉子在民間不僅是製作涼茶的好原料,還是還可以用於製作各種糕點。如南方各地農曆三月三,食三丫苦的說法,民間用三丫苦的葉子製作的三丫苦甜糕、三丫苦茶果、三丫苦千層糕等等。
每年在農民3月到來之前,南方農村都會興起一陣尋找三丫苦的熱潮,家家戶戶都往山裡跑,尋找鮮嫩的三丫苦葉子。雖然食用三丫苦在民間很流行,但它的口感酷似龜寧膏,有種苦盡甘來的味道,所以小時候總是不喜歡吃,長大了又很懷念,是許多常年外出務工人員寄託鄉愁的美好信物。
據筆者了解,三丫苦葉子很搶手,它的根莖也有一定中藥價值,只不過更少人了解,在許多農貿市場,常有人採挖三丫苦根莖剁碎了賣,其價格跟五指毛桃根莖差不多,一般識貨的都會購買。至於作用,筆者就不做過多解釋,有興趣可以諮詢專業醫生哦。或者有哪些網友對此了解的,也可以留言跟網友們普及一下哦。
以上是筆者個人看法,僅供參考!歡迎各位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