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一哭就抱」對不對?孩子將獲得3種「能量」,花錢都買不來

2020-12-23 當媽愛生活

文|全文共170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新生命的到來,雖然讓大部分的寶爸寶媽都感覺到十分的興奮,但是隨著孩子的到來,有些問題也開始逐漸的出現了,比如說孩子的哭鬧。

孩子是以哭鬧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的,平時在生活當中,他們也會有哭鬧不止的情況,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應該要怎樣去面對呢?

「一哭就抱」「不哭再抱」哪種好?

大部分的新手寶爸寶媽都是非常的慌張,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麼做才好。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都已經哭了,自己當然就得要趕緊把孩子給抱起來安慰一下。

但現如今,卻有一種全新的育兒觀出現,認為孩子哭了之後不應該立即把孩子抱過來安慰,而是應該要讓孩子先哭一會兒,等到他們冷靜下來了之後再去哄孩子,孩子就不會形成一哭就抱了。

那麼這種新的育兒觀到底可不可行呢?其實還真不像大家所想像的那麼簡單。

小雅當初也是在網上看到,有很多家長都說這種新型的育兒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以後會更加獨立。為了讓自家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小雅也是一狠心,聽到孩子哭就是不為所動,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寶寶終於不任性也不哭鬧了。

一開始小雅還很開心,覺得自家寶寶這是練會了一項技能,但是慢慢的小雅發現自家女兒雖然不像以前那麼愛哭了,不過和同齡的孩子相比起來,自家娃也沒有那麼多的表情了。

不管平時孩子是開心也好不開心也罷,他都不喜歡黏著小雅。孩子長大了之後,小雅也發現自家孩子對自己的情感回應好像不是很明顯,反而是一天到晚的喜歡黏著爸爸。

雖然說孩子現在才兩歲,一切都還可以改變,但是小雅光是想想自己以前對孩子的做法,就覺得非常的殘忍。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哭的時候就把他給抱過來,並且用哄的這種方式來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可能會讓孩子以後變得比較任性,形成不抱就哭的條件反射。但是其實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如果說我們平時不抱一抱孩子,不哄一哄孩子的話,這是很有可能會導致有部分孩子缺失安全感的。

在孩子哭了之後,父母給孩子一個簡單的擁抱,能夠讓孩子獲得三種能量,這是花錢都買不來的:

「一哭就抱」孩子將獲得3種「能量」

一、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暖心感」

不要總覺得孩子一哭就過去抱孩子這是不對的,覺得這樣會讓孩子的哭鬧情況更加嚴重。其實在我們親吻和擁抱孩子的過程當中,也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暖心感和安全感,這樣能夠慢慢的減少孩子哭泣的次數,最終讓孩子的情緒變得越來越穩定。

有的孩子一哭就抱也並不是家長給抱出來的,往往是有別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會是寶寶的身體不舒服,吃奶漲肚或者是餓了沒吃飽等等,所以家長不可一概而論,而是要了解寶寶的需求,讓寶寶有安全感,漸漸的也能減少寶寶哭鬧的次數。

二、能讓孩子的心中充滿「愛意」和「善意」

想要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首先就要讓他們的心中充滿「愛意」和「善意」。如果說我們總是冷漠的去對待孩子的話,那麼你會發現孩子心中的愛意會慢慢減少。

當孩子年齡還小時,他們之所以有哭鬧的這種情緒,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不應該冷漠相待,而是應該要理解孩子的情緒,多給予孩子一些愛的表現,這樣能夠讓孩子的心中也充滿愛意。

三、讓孩子和家長建立絕對的「信任」

孩子有愛的需求和被愛的需求,作為父母,我們首先應該要給到孩子,這就是絕對的信任感。

像現在有部分父母採用這種所謂的新型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其實是非常冷漠的。孩子希望自己能夠被父母捧在手心裡,能明確的感受到父母的愛意,但是當自己哭的時候,爸媽只是面無表情的走過來,並且把自己訓斥了一通,讓自己不要再哭了。

在整個過程當中連抱一抱自己哄一哄自己都不願意,相信大部分的孩子的安全感,以及他們對於父母的信任感都會慢慢的減退。

如果說當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能夠走過去給予孩子一個簡單的擁抱或者是和孩子有肢體上的接觸,那麼孩子就會獲得一種安全感,他們對於父母的信任也會越來越深。

辣媽語錄:

孩子出生之後,由於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個世界,會有些沒有安全感,那麼他只能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雖然孩子剛出生沒多久,但是家長如果讀不懂孩子的哭代表什麼的話,很容易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的,造成孩子比較脆弱,從而影響他的身心發育。

你認為「孩子哭」應該抱嗎?還有留言評論說出你的觀點。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嬰兒研究報告:寶寶一哭就抱,會獲得3種「能量」,促進大腦生長
    當寶寶哭泣時,家人會本能地將他抱起,這幾乎是人本能的一種安撫方式,也是在傳達認同感的方式之一。「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付出了很大代價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曾經提出過「哭聲免疫療法」,他認為「娃哭不抱,不哭才抱」可以培養孩子變得更加堅強。
  • 「孩子一哭我就抱,錯了嗎」嬰兒哭泣求抱抱的背後,不是無理取鬧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嬰幼兒時期的寶寶,通常都是最難帶、最磨人的,嬰兒每天的生活很簡單,除了吃睡最多的就是哭鬧,但站在寶媽的角度來講,卻著實令人頭疼得很。尤其是當寶寶哭鬧不止的時候,他表達不出來也聽不懂安慰的話語,此時「媽媽抱」就成了一招「制勝法寶」。
  • 嬰兒出生之後不哭反笑,嚇得爸爸不敢抱,奶奶一巴掌將孩子打哭
    寶寶出生之後,一點動靜沒有,反而還笑嘻嘻地,這下可嚇壞了寶爸,寶媽直接精疲力竭昏睡過去了啥也不知道。寶爸一著急趕忙就叫來了奶奶,奶奶一看孩子卻不淡定了,根本不管醫生要說什麼,上去就是給孩子一巴掌,結果孩子立馬就大哭起來,當時一屋子的醫生護士都被奶奶的這個舉動震驚了。有個護士當場表示:奶奶彪悍啊。但是寶爸卻放下了心,連忙問奶奶這是怎麼回事?
  • 為什麼嬰兒生下來就認得自己的媽媽,比如說媽媽抱就不哭,別人抱就哭?
    導讀:我們在照顧小嬰兒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很多有趣的情況,讓我們感覺到小嬰兒真的很「聰明」,因為他們小小的年紀裡已經學會了「認人」,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寶寶對於不同的人有親疏不同的態度,有的人一上手抱就會哭。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你說要給孩子上早教嗎?那麼多機構怎麼選才好?要買點什麼書?還有這英語啟蒙是不是可以開始做了?」記得我成為新手媽媽的時候,對小嬰兒的哭聲非常敏感。女兒一開始嚶嚶嚶,我就忍住不住要去抱抱她,總看看看發生了什麼事。結果,旁邊總會時不時飄來一句:「她一哭你就抱啊,你也太寵她了!那她肯定就越來越嬌氣了唄!你就得一直抱下去!」
  • 為什麼嬰兒要抱著睡 為什麼嬰兒要抱著睡,一放下就哭
    為什麼嬰兒要抱著睡【狀況說明】寶寶被爸媽抱慣了,如果突然就不抱他了,他當然不會睡得好,甚至是哭鬧。這是由於兩種原因造成的,一種是寶寶由大人抱著睡著後放在床上,因為床比人的身體溫度低,寶寶又沒睡實,所以寶寶不舒服就會哭鬧。
  • 「不哭才抱」的孩子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的案例,別毀了孩子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卻不管呢?萬一哭出個好歹該怎麼辦啊!還有人說,要等孩子哭完了再抱,既不慣著孩子也給了他安全感。 面對孩子哭鬧不止,家長究竟用哪種應對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 一哭就抱一鬧就哄的父母,會讓孩子養出「負能量」,長大難有出息
    面對孩子哭鬧你會怎麼做?無非兩種情況,第一種只要孩子哭,家長立馬把孩子抱起;第二種則是讓孩子先哭,等孩子停止哭泣後再去抱。說實話,很多家長採用第一種方法,因為他們不忍心孩子哭泣,所以會在第一時間抱起孩子進行安撫,這幾乎是家長的一種本能反應,可這樣做真的好嗎?
  • 孩子哭了能不能馬上抱?會不會因此寵壞孩子?
    面對一歲以內的孩子,第一步就是要毫無保留地接受孩子的各種暗示和要求,不必擔心是否會寵壞了他或是否會被他牽著鼻子走。不少父母都聽說過臭名昭著的哭聲免疫法,令人遺憾的是居然還有不少人在學在用,並因此釀成悲劇。所謂的哭聲免疫法,就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提到哭聲免疫法,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1928年約翰·華生出版了《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
  • 「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有點諷刺
    孩子一哭,絕大多數的老人都會立馬衝上去抱著孩子哄,但是家長卻覺得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管他,等到不哭了再去抱,不然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一個愛哭的習慣,那麼孩子一哭就抱對,還是孩子哭的時候不抱對呢?「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
  • 嬰兒剛出生,最好不要讓這「3種人」第一個抱他,並非是老傳統
    其實,實際生活中不僅華華婆婆如此,還有很多關於「寶寶出生後第一個抱孩子應該讓誰抱」的說法。第一個抱寶寶的人,每個人的回答都是眾說紛紜:「第一個抱寶寶的人一定要功成名就,孩子才會有出息。」「第一個抱寶寶的人,寶寶以後的性格也會更像這個人。」「第一個抱寶寶的人,寶寶以後會和這個人最親……」然而這些說法都是空穴來風,如今也沒有科學依據,要較真的話那麼第一個抱寶寶的人也是護士。只不過人們自動屏蔽了她,所以不包含護士以外第一個抱寶寶的人才有講究。
  • 趴睡、抱睡、奶睡不可怕,真正聰明父母,知道這樣做,孩子才會好
    再多的譴責換不來嬰兒的性命,但卻希望這個慘劇能夠為無數媽媽敲響警鐘,帶著媽媽的本能來養育孩子。科學育兒的前提是帶著愛和覺知,而不是愚昧和無知。我不信奉華生的「獨立睡眠法」,也不相信法伯的《法伯睡眠寶典》中排除感冒、腸絞痛等生病情況,任憑孩子哭泣的睡眠引導法。但是我們要帶著覺知和愛來了解孩子的睡眠知識。在我們能接受的情況下,來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睡眠。不論是美國的兒科學會提倡的躺睡,還是美國的已故百歲兒科醫生丹瑪提倡的趴睡,都是想讓孩子獲得良好的睡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如何睡整覺?「三步走」加心狠孩子輕鬆睡
    對於剛出生的小嬰兒來說,尤其需要睡眠,因為他們大腦在快速發育。如果得不到充分的睡眠,要麼沒精神,要麼過度興奮。時間一長,就會陷於一種怪圈:越缺少睡眠,越不容易入睡。兒子墨墨嬰兒期就是名副其實的睡渣,白天有精神,小睡次數維持在3、4次,晚上9點才睡,半夜11點、2點準時醒來哭1-2個小時,基本上後半夜都是在哭鬧中度過。
  • 三個月嬰兒趴睡窒息,別把孩子當實驗那是讓孩子遭罪寶媽們醒醒吧
    直到兩個小時後,才去看孩子,發現孩子已經沒有呼吸了。年輕媽媽們的自私,害了孩子們我跟小區的奶奶們說起這件事時,她們都很氣憤。說這個做媽媽的太自私,不就是因為孩子吵到他們睡不好覺嗎?拿那麼小的嬰兒去訓練睡眠,這簡直是胡扯。三個月大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就說訓練。三十歲的人拿去訓練都訓練不了,還拿三個月的孩子去做賤,遭罪。
  • 並非迷信,孩子滿月前抱他的不要是這3種人,再親近的人也不行
    醫生經過詢問和排查,告訴小茹夫妻孩子這個病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很可能是因為接觸了大人身上的細菌才導致的。經過細想,細菌不可能是由月嫂和他們兩個傳給女兒的,因為他們每次抱孩子之前都會洗手。夫妻倆轉念一想,孩子這次生病很可能是因為滿月酒那天「人多手雜」,被不注意衛生的親戚或者朋友抱了的緣故。
  • 一抱就睡、一放就哭?夜醒、怕生、粘人的寶寶好還是不好?
    原創 Dr.X 超能奶爸DrX別家寶寶都睡整夜,我家卻一夜四次夜奶;別家寶寶誰都能抱,我家卻除了爸媽一抱就哭;別家寶寶睡覺乖巧,我家卻必須抱著睡;別家寶寶可以在爬爬墊自己玩,我家媽媽一離開就哭
  • 養育你的小寶貝:小野哭了,「國民嶽父」韓寒該不該抱?(撫慰與依戀)
    他覺得,哭對於小孩子增加肺活量是一件好事,而且一哭就去哄或許會讓小孩子形成自己一哭家長就出現的依賴性。結果,小野張開嘴嚎啕一陣兒,發覺沒人回應,多數時間便自己委委屈屈地收聲了。」 無論文章描述是否屬實,「寶寶哭了到底抱不抱」一直是許多奶爸奶媽疑惑不已的問題,幾乎每個人都被長輩或親友教育過「小孩不能一哭就抱,不然就放不下了」。
  • 嬰兒摔下床怎麼辦?切忌馬上抱起,2種情況第一時間上醫院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嬰兒摔下床是育兒過程中難免發生的事兒,有的家長因缺乏經驗過於驚慌,火急火燎地抱孩子去醫院,結果沒什麼事兒;而有的家長不以為然,覺得磕磕碰碰實屬正常,卻給孩子留下難以彌補的創傷,遇到這種情況,到底該如何做呢?
  • 四個月嬰兒認衣服不認媽媽,換了件衣服,哭啞了都不認,怎麼辦?
    導讀:想必很多父母們都知道,小寶寶在3月大的時候,就會開始學會認人,而有的孩子心理比較的沒有安全感,會特地的去粘自己的媽媽,如果是換作其他人抱的話,就會開始哭,弄得媽媽怎樣也撒不開手。四個月嬰兒認衣服不認媽媽,換了件衣服,哭的聲音都啞了,沒辦法只能換回來,有沒有好的辦法?
  • 從能不能抱說起,聊聊嬰兒的心理發展
    在寶寶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會來跟媽媽討論幾句關於「抱孩子」的事兒,媽媽們,最糾結的問題之一莫過於「抱不抱孩子」。是的,當你覺得想抱孩子的時候就抱,當你覺得很累不想抱孩子的時候,那就先不抱;如果你不想抱但孩子又正好需要人抱,那麼在這個時候可以由爸爸或者其他家裡人代替你抱著。我們需要滿足孩子,在生命的早期,怎麼樣滿足都不為過。到這裡,媽媽可能會疑惑,不是主張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不能寵嗎?到底有沒有會懶掉這件事呢?真的可以想抱就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