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兒之名》,我願為你千千萬萬遍

2020-12-28 浮光電影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

這句話我一直記憶深刻,因為這世間總會有這樣一個人,為了他,不管做什麼,你都願意。

《以女兒之名》,是由文森特·賈洪執導的傳記片,丹尼爾·奧特伊和塞巴斯蒂安·科赫出演,改編自法國轟動一時的真實案件。這部影片講述了14歲女兒被繼父姦殺後,父親安德烈用了整整三十年時間去追尋公義,耗盡餘生家財,最終不得不另闢蹊徑才將兇手繩之以非法的故事。

每每當聽到真實案件改編的影片時,我都有些不寒而慄,因為現實往往要比影片來得更加殘酷。《以女兒之名》中,那個才十幾歲鮮活明亮的少女永遠沉睡在冰冷的土壤中,生時受盡折磨,死後也未曾安寧。

禽獸般的繼父,不,禽獸都不如的繼父逍遙法外,毫無悔改之心。冷漠的母親更是對女兒的死蠻不在乎,一直袒護繼父。而兒子對父親的執著追兇,並不是十分理解。安德烈身邊的跨國律師在十幾年的鬥爭中,見識了法國腐敗懦弱的司法機構,也喪失了信心退出了追兇之旅。後來,連一直陪伴安德烈的女友也離他而去。整個法國各類機構改都視安德烈如難纏的瘋子,他不停地舉報上訴,四處奔走,用盡一切方法為女兒翻案。

為何這個案子耗費了整整三十年的時光,甚至在所有證據都指向繼父時,繼父仍然未被判刑。除了繼父是德國人,沒有辦法引渡到法國這一表面原因,埋藏在冰山之下的是人們看不到,亦或是假裝未曾看到的社會心理學因素。下面,我將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待這部由真實法國案件的影片內容。

01社會直覺的力量,強大且危險

赫爾曼·梅爾維爾曾經說過:

我們的生活由無數不可見的細線串聯在一起。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對人類施加的影響力有時會壓倒那僅存的善意,人們只得服從這謬誤的判斷,屈從眾人之言。一如那名德國的法醫,他檢查到女孩卡琳卡私處有撕裂,血痕及白色液體,但沒、他卻未詳細檢查,僅在報告中說明死亡原因可疑。毫無疑問,他對此事心知肚明,甚至已經被繼父買通掩蓋真相。

而這位法醫助紂為虐的行為除了他本人的個人態度,更多的在於他所生存的這個社會中,他所身處的環境。繼父是一名在政商兩界都頗有勢力的存在,他的社交圈構成了一種特定的社會情境。在這強有力而又充滿惡意的情境下,法醫只有兩種選擇,接受獲得一定的利益,拒絕也許一併被吞沒。

《社會心理學》中提到:

社會心理學揭示了一個令人驚嘆的無意識心靈-一個弗洛伊德從未告訴過我們的社會直覺力量,它隱秘不可見,強大而危險。

父親並不相信法醫的說法,他馬上找到相熟的生物學教授,分析屍檢報告後,教授非常確定地告訴他,他女兒很有可能與當時的性行為有關。當時,繼父狡辯的為救女兒所注射的處方藥物裡,涵蓋了補鐵劑、興奮劑、強心劑以及降壓劑,這些在專業人士眼中完全毫無道理可言。

人類所處的情境十分重要,教授即使發現了屍檢的不妥之處,但受制於世俗的種種壓力,他也無法幫助安德烈,唯有告知他這是一場無證可取的官司。奉勸他最好的辦法就是:燒了這份資料然後忘記它。從教授的角度來看,這是最妥善的做法,順應社會的情境。

社會情境影響著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他們變得友善或無情,從眾或獨立。人們如何看待彼此,如何互相影響,都隱藏在所謂的事實背後,如同一根根看不見摸不著的絲線,將他們纏繞在一起。父親十三年痛苦的堅持終於觸摸到冥冥中那一絲真相與正義的蠶絲。

一位律師建議開棺驗屍,再次取證,卻發現女兒卡琳卡的生殖器官早已被全部被掏空。安德烈與德國相關部門溝通,得到第一次驗屍時的取樣,確認了卡琳卡是因為注射而陷入昏迷,結果受到驚嚇刺激後被自己的異物嗆到窒息而死。法國法庭因此判處科拜醫生監禁15年,雖然這已經是減半的的處罰。然而,繼父科拜最終因為德國方面的施壓,法國不想惹麻煩沒能來法國服刑。事實已經近在眼前,真理卻始終無法到來。假如事實只是真理的一部分,那真理還在那一頭等著安德烈去追尋。

02信念固著,真相還是虛構

政治學家羅伯特·傑維斯曾發表過這樣的言論:

一旦你形成了某種信念,它就會影響你對其他所有相關信息的知覺。

在社會中,先入為主的觀念令人們忽視了自身被灌輸了一條錯誤信息的可能性。而一旦人們為錯誤的信息奠定了理論基礎,那麼將很難讓他們否定這條錯誤的信息。《以女兒之名》中,受害者卡琳卡的親生母親便是其中的典型。影片中,安德烈請求女兒的母親接受調查,儘可能提供有用的線索。而這位母親卻斥罵安德烈瘋了似的抓住繼父科拜不放,是因為他嫉妒科拜奪走了她。

安德烈企圖讓卡琳卡的母親明白繼父科拜就是兇手,她卻說科拜是一位魅力四射的男人,他根本無需強迫女孩,沒有一個女孩兒不喜歡他。哪怕面對了再明顯不過的事實,信念固著者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這位母親毫無意外成為了自己思維方式的囚徒。她自己對於這件事自有她的一套解釋,當形成一種解釋後,即使最初的信息被證明是虛假與錯誤的,她仍然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會改變,而不理會真相的存在。

你知道嗎?人類的心靈有時會虛構記憶,甚至會無意識地美化曾經的記憶。

喬納森·斯威夫特說過:

一個人也許從不會為承認自己曾今錯了而羞愧,換句話說,他比以前更聰明了。

在這一點上,卡林卡的母親與兇手繼父,倒是如出一轍的統一。卡林卡的母親出軌繼父科拜時,向安德烈保證不會再犯,卻很快被第二次捉姦在床,隨後他們離婚。而卡林卡母親後來卻說安德烈出於嫉妒科拜才一直誣陷他是兇手,但事實是安德烈從未嫉妒過科拜,他們離婚後,安德烈也不久找到了相伴的女友。人們對過去的感覺會堅定自己的想法。明明他們多年前早已離婚,但當卡林卡的母親記憶逐漸模糊時,她當下的感覺主導並美化了她的回憶。這是誤導信息效應的反應,卡林卡的母親有一個極端的自我,她改變虛構了她自己的部分過去使其符合現在的信念。

而繼父科拜,在卡琳卡被姦殺後的第15年後,因為強姦16歲女病患被告上法庭。而科拜卻辯解這個女孩是自願與其發生性關係。當醜陋的毛毛蟲變成蝴蝶的時候,他認為自己幼時是小蝴蝶,而不是毛毛蟲,成熟將他的謊言完美掩蓋住。父親安德烈趕來想要親眼看到科拜被法律制裁,但德國法庭最終判處科拜監禁二年,因科拜有悔改之意,判處停止其事業兩年緩刑,科拜再次被釋放。

正義始終未曾到來,窮途末路、絕望至極的父親,眼見三十年的追訴期要過去,安德烈只好另闢蹊徑,僱了兩個黑幫,把科拜綁架到法國。綁匪把科拜打暈後,馬上報警說這裡有一個被法國通緝的強姦犯。2009年,科拜在法國被判刑15年,真理終於來臨。而這一路走來,安德烈從青年到暮年,兩鬢蒼白,事業不再,親人離開,錢財散盡。他只為在女兒墓前,告知他遵守了承諾,從未放棄,他願意為她千千萬萬遍。

相關焦點

  • 「為你,千千萬萬遍」
    今天清清給大家推薦的書是——《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當你讀完這本書,就不會只單單把這句話定義為一句情話。你開始會感動,到後來的不甘,再到最後的釋然。
  • 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 看過很多經典電影,好萊塢大片,奧斯卡金獎~也喜歡,但是最直擊心靈的只有這部《追風箏的人》我想是因為片子裡善良可憐的哈桑,也是因為阿米爾最後對哈桑孩子的拯救!每當我看到「為你,千千萬萬遍」這短短7個字,我總是會流淚!在讀過原著幾次後,決定看一下翻拍的電影。果然電影沒有讓我失望!每當我想起哈桑在為阿米爾追風箏時一遍奔跑,一遍大聲喊著「為你,千千萬萬遍」~眼淚總是會留下來!
  • 朗讀者朱克 為你,千千萬萬遍
    我眨眼,微笑不見了。但它在那兒出現過,我看見了。   「你想要我追那隻風箏給你嗎?」  他的喉結吞咽著上下蠕動。風掠起他的頭髮。我想我看到他點頭。   「為你,千千萬萬遍。」我聽見自己說。   然後我轉過身,我追。   它只是一個微笑,沒有別的了。它沒有讓所有事情恢復正常。它沒有讓任何事情恢復正常。
  • 讀書體悟| 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 ——讀《追風箏的人》11歲的哈桑在街道轉角回過頭,雙手放在嘴邊,說:「為你,千千萬萬遍!」...瞬時,我的眼淚就流了下來。中年之後,很少會為書中的人物輾轉反側愁腸百結,可是哈桑,卻使我無法忘記,這個長得像中國娃娃的阿富汗男孩子,這個永遠燃著微笑的兔唇男孩,竟然一度使我想擁有這樣的一個孩子。《百年孤獨》一書讓我記住了馬孔多,記住了那個雨季漫長的小鎮。《追風箏的人》裡的哈桑讓我無法忘記,為此我特意去看了改編的同名電影,我想看看哈桑的樣子。為你,千千萬萬遍!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在我高中的時候,曾經有個人給我寫了一張卡片,上面就寫著:為你,千千萬萬遍,也是再後來,我才看到這本書和電影,才知道了這些來源。其實近些年性本善和性本惡的學說都很時興,但是我卻覺得,孩子應是最善的和最惡的,環境好,便是極善,差的話,,便是極惡,就才是人性。
  • 【墨筆書香】為你,千千萬萬遍
  • 《追風箏的人》: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一輩子愛的承諾。暢銷書排行榜上,一定能一眼抓出這本書紅得發紫的封面:夕陽裡,懸在半空中的風箏剪影,腰封上印著那句著名的「為你,千千萬萬遍」,短短的7個字,字字珠璣,讀完潸然淚下「為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對阿米爾的承諾,心甘情願的為阿米爾付出一切。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我陪作者完成一次心靈救贖
    我的愧疚並沒有隨著他們的離開而煙消雲散,反而與日俱增。我不斷夢到哈桑幫我追風箏的場景,不斷聽到哈桑低語:為你千千萬萬遍。03後來發生了戰爭,爸爸帶我逃離了那個國家。意外得知,哈桑竟然是我同父異母的兄弟。
  • 《非自然死亡》為你,千千萬萬遍
    校園霸凌那集裡白石問:只有我一個人活下去真的可以嗎?中堂醫生回答道:死人是不會回答你的,為了取得他的寬恕,你也應該活下去。結合實戶記者在最後一集說的話。這裡的中堂醫生是非常自責的,他認為是他害了女友,他活下來只是為了贖罪,取得女友的寬恕。
  • 李奧納多,為你千千萬萬遍
    第83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在宣布最佳男主歸於「利奧納多·迪卡普裡奧」時,現場群起鼓掌。下場後,凱特給了李奧一個大大的擁抱。《華爾街之狼》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2016    李奧納多(第5次提名,第1次獲獎)&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追千萬遍,最後也終是遺憾
    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一條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追風箏的人》重讀《追風箏的人》,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依舊使我熱淚盈眶,我經常會思考到底怎樣的感情才配得起這句發自內心的話。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靈魂救贖的故事
    哈桑雖然砍不動一年級的課本,卻能看穿我。這讓人不安,可是有人永遠對你的需求了如指掌,畢竟也讓人寬心。10. 但與我而言,這是唯一的機會,可以讓我成為一個被矚目而不僅僅被看到,被聆聽而非僅僅被聽到的人。11. 為你,千千萬萬遍。
  • 《追風箏的人》,有一種愛叫做哈桑:為你,千千萬萬遍
    我們沒有必要知道斷了線的風箏飛往何處,但只要你能為之付出真心,那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方向。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你,有沒有至真至誠的喜愛過一個人?為了她臉上的笑,願意為她付出千千萬遍。你,有沒有把一件事隱藏在心裡的陰暗角落?為了忘記這份痛苦,假裝遺忘不願提及,卻也渴望自我救贖。
  • 讀書心得|《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疑惑:「你真會那麼做?」哈桑堅定地說:「如果你要求,我會的。」阿米爾高興時,會出錢帶哈桑去看電影,兩人最興奮的就是和電影中自己的偶像一起說出一段電影臺詞。看完後兩人勾肩搭背蹦蹦跳跳,夢想去伊朗與偶像不期而遇。阿米爾高興時,在樹上刻字,刻上自己也刻上哈桑的名字——「阿米爾和哈斯統治喀布爾的蘇丹王」。阿米爾高興時,會給不識字的哈桑念故事,念哈桑最喜歡的羅斯託馬和蘇赫拉布。
  • 2周後,淺嘗輒止,一往情深,3星座痴心一片,為你千千萬萬遍
    胡塞尼的小說,《追風箏的人》讓人慾罷不能,無比感動,故事中主人公二人主僕情深,印象最深的話就是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它讓無數人落淚感動,那麼現實生活中又怎樣能找到那個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2周後,淺嘗輒止,一往情深的3個星座,痴心一片,能為你千千萬萬遍。
  • 為你,千千萬萬遍----看完《追風箏的人》
    文字是有血肉的,我看得到的那些文字所描繪的世界,感覺自己慢慢陷進那空洞、毫無希望的眼睛裡,沉溺,像個掉進水裡的馬上就要溺死的人,掙扎著,想要一絲活命的奇蹟。為那些生活在戰亂中的人們感到深深的同情,無論何時,和平,是對整個世界的生靈最好的樣子。    邪惡伴隨善良而生,也會在善良中隕滅。
  • 「為你,千千萬萬遍」——咖喱雞肉飯
    想起來,我這邊有兩個月沒下雨了。 有點想念下雨了,什麼時候來一場雨呢,來一場像哈桑離開時的那場雨那樣——雷轟電閃,大雨傾盆——是的,哈桑離開了,那個牙牙學語時喊出的第一個詞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而是阿米爾的少年,離開了。當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內心止不住的吶喊,阿米爾,去追呀,像追以前度過的每一個冬季天空中掉落的風箏那樣,房前屋後,風馳電掣,勢在必得!
  • 『書海無涯』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胡賽尼說,這本書自出版以後在全世界範圍內備受歡迎,你們能想像到我有多麼吃驚。《追風箏的人》很大部分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那段時期,世界到處是對阿富汗的誤解與偏見,阿富汗人更是備受歧視。可是,當讀者告訴我,閱讀這本小說讓他們對阿富汗人有了具體的認識,他們再不把我的祖國看作僅僅是一片不幸的、麻煩不斷的、災難深重的土地時,我深感光榮。
  • 澳門塔蹦極 | 為你,千千萬萬遍
    蹦極高度為233M。澳門塔的極限運動由AJhackett承擔運作,這家公司由蹦極之父AJhackett創立,是世界上第一家將蹦極運動商業化的公司。二十多年來,在全球接待了超過一百萬人次體驗蹦極,並保持著百分百的安全紀錄。澳門塔的極限運動包括笨豬跳、高飛跳、高空漫步和百步登天。Bungy Jump
  • 《追風箏的人》義無反顧的意義,就是為你千千萬萬遍
    世上有沒有這樣的人,不管你怎樣對待他,即使他背叛了他,他仍然對你很好,仍然忠於你,不計較,為你做任何事。或許每一個人都渴望生命中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但是如果真的有,是不是你可以珍惜,而不讓他的存在淪為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