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仙仙
01.
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時候連養活自己都入不敷出,還何談再養育一個孩子,再者養孩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對待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來說,生育一個孩子,很可能自己的生活節奏,以及人生規劃就完全被打亂,這對他們來說是最不能接受的,因此相應就出現了一個詞彙,叫「丁克一族。」
丁克一族,粗略解釋就是,已婚夫妻不生孩子,一直過二人世界,甚至提出「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的標語。
然而丁克一族也被很多人稱為不負責任的人,畢竟生兒育女,延續生命,是自然交付人類最重要的使命,如果只為自己著想,這就是自私自利,所以主動選擇丁克一族的夫妻,也往往會受到別人的非議。
出名的丁克一族,比如有梁朝偉劉嘉玲夫妻,周潤發陳薈蓮夫妻,功成名就,卻無兒無女,一直被外界詬病。
然而,丁克夫妻到底是個人自由,還是不負責任呢?
02.
前陣子,堂哥和堂嫂就突然要離婚,這讓我很意外,畢竟他倆的感情一直很好,詢問原因才知道,原來兩人結婚前,堂哥竟然還口頭答應過堂嫂不要孩子,一直過二人世界。
堂嫂之所以不要孩子,這和堂嫂家庭因素有關,堂嫂的媽媽因為生她難產死的,堂嫂的親姐姐竟然也是生孩子難產死的,這點與堂嫂家在農村,醫療條件差有大關係,卻給堂嫂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認為她家女人就不適合生孩子,所以結婚的條件之一就是不要孩子,當時堂哥腦子一熱就答應了,也沒告訴父母,自以為過些年妻子就能改變心意。
到現在結婚5年過去了,堂嫂依然不願改變,堂哥三十多歲著急了,堂哥父母也著急了,看催不來,就逼著堂哥離婚。
之前從未想過身邊就有丁克夫妻,所以知道之後還是很感慨的。
說實話我理解堂嫂,但也理解堂哥,這件事本身說不出誰的錯,只能說是造化弄人,鬧到了離婚的程度,這也讓我更加關注丁克夫妻。
通過網友的私信,我也認識一些丁克夫妻,突然發現不同人,丁克的結果真的很大。
03.
一、李敏夫妻:和丈夫主動丁克
李敏工作是建築設計師,擁有自己的設計團隊,工作對她來說自豪感非常高,是她一輩子都不可能放棄的東西。
而丈夫原先是一個報社的主編,結婚後,就主動離職,選擇照顧家庭,他的愛好非常多,收藏、繪畫、看書、烹飪、陶藝、音樂等等,這些對於李敏來說都不是很懂,但是能發現丈夫樂在其中。
最開始幾年沒生孩子是因為工作忙,可是後來習慣了這種生活,就更不想要孩子,因為李敏身邊有很多女性,因為生孩子之後,不得已離職,或者放棄現在的工作,一心撲在孩子上,而對於李敏,兩相比較,她更在乎事業。
丈夫也尊重她的想法,這樣一過就是三十年,夫妻感情卻並沒有因為沒有孩子而生疏,反倒在簡單中變得深刻,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定期旅遊,吃飯,生活品質越來越高。
二、桃子夫妻:我不能生。
桃子不能生孩子,如果想要孩子必須做試管,可是家庭經濟又不允許。
丈夫有一個患有精神病的母親,結婚前丈夫就已經照顧了他媽媽十幾年,而結婚後,桃子她倆照顧丈夫母親到現在也已經7年了。
照顧別人真的心累,有時候也想過領養一個,可是再多想一些就發現那樣很累,照顧老公母親已經耗盡了桃子夫妻所有的精力,所以就不想要了。
三、如我堂哥小娜夫妻:丁克7年,中途後悔。
老李和妻子小娜結婚前也是協議不要孩子,可是人到中年的老李越來越後悔,可是小娜仍然不想要孩子,最後離婚了。
離婚的時候老李41歲,現在已經再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天都為了年幼的孩子拼命。而小娜依然選擇丁克,一個人住著將近200平米的房子,有空就自己做飯,沒空就去小資一下,有一個男朋友,可是交往的條件仍然是不要孩子。
身邊也有不少閨蜜,可基本整日都是會為了孩子忙活的媽媽,都說羨慕小娜,雖然不知道是真心還是假意,可小娜都不在乎,她只知道生活是自己,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沒有孩子也能過得更好。
04.
老人們總說:「生孩子一定要趁早,別等到老了不能生了,後悔也遲了。」
其實對於丁克一族的非議,丁克一族要承擔的壓力有這幾項:
一、父母、傳統壓力。
生不生孩子看似是個人自由,可實際上個人也是生活在一個大圈子裡面,這裡面還有父母、親戚、朋友。
特別是父母,古語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丁克一族在傳統的父母眼中就是最大的不孝,就比如我堂哥的父母,就是逼堂哥堂嫂離婚,還有很多老父母們對丁克子女們以死相逼。
二、社會的壓力。
有一位醫生朋友跟我說過,丁克一族沒有生育能力的佔大多數,這也是社會人的普遍認識。
而無論夫妻是否有生育能力,一旦選擇丁克,都會被認為夫妻沒有生育能力,這種背地裡小聲議論,有時候就像尖刀一樣殺人不見血,給夫妻造成十分大的壓力。
三、晚年遭罪
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沒有孩子以後,晚年會遭罪,畢竟老話說得好:「養兒防老」,「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
可是無數事實證明,一個人晚年生活遭不遭罪,和子女們關係真的不大,兒女們也要有兒女們的生活,基本都不會跟父母們生活,反而父母們還要為了子孫們繼續殫精竭慮,繼續付出,說實在的這累人累心才是真的遭罪。
05.
說了這麼多,再問丁克是個人自由,還是不負責任,我想就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作家席慕容在《獨白》裡就曾說過:「人過半生,才突然發覺,我一直的努力都是為了博得別人的稱讚和微笑,而我本身,早已面目模糊,找不到自我。」
人活一世,不過百年,過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丁克的夫妻,首先他們是有足夠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其次他們是真的活明白了,懂得日子是活給自己的,而不是活在其他人的世界裡面。
其實,不想生那麼就丁克,想生就多生點,終究想生的還是大多數,自然和社會並不會因為一小部分丁克家庭而有絲毫的改變。
生活嘛,怎麼開心怎麼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選擇的權利,沒必要張口閉口非議丁克。
丁克也只是世界千姿百態裡的一種,生而為人,不必抱歉。請你善良,說到底多子多孫,晚年無依無靠的也大有人在,大家見多就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