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結婚、生子,是大多數人人生中的必經之路。然而,生活中有些人即便結了婚也不要孩子,有的是因為缺乏生育能力,有的是擔心沒辦法對孩子負好責,或者是其他原因。這類人有個名稱,"丁克族"。
在30年前,"丁克"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陌生和新鮮的;但在今天,這個概念已經非常普及,很多人也能正確看待這個群體了。不過,在提到丁克的時候,人們都會說一句話"丁克年輕時自由,晚年遭罪悽涼",丁克家庭的晚年,現實真是如此嗎?
不同丁克家庭,結局差距很大
鄭阿姨家的故事,令人心酸
鄭阿姨年輕時跟丈夫婚前達成共識——婚後不要孩子,雙方跟各自家裡溝通好,開啟了幸福的二人世界。夫妻倆都有自己的事業,經濟獨立,經常成雙結對地去遊山玩水,惹得周圍朋友羨慕極了。對比起下了班就得照顧寶寶、料理家務的同事朋友,兩人堪稱逍遙自在。
時間就那麼一天天過去,不幸的是,鄭阿姨的丈夫去年因為意外離開了人世,只剩下年近七旬的鄭阿姨一個人。雖然鄭阿姨因為有養老金和兒女的補貼過得不錯,但臉上卻常常露出懷念和寂寞的神情,性格也沒有以前那麼開朗了。
李阿姨家的故事,則幸運得多
李阿姨跟丈夫是一對歡喜冤家,每天打打鬧鬧的,卻沒真正急過眼多少次。李阿姨因為家庭原因不想要孩子,丈夫心疼理解她,兩人就這麼攜手走了過來。如今夫妻倆雖然已經六十多了,但因為有鍛鍊的習慣,身體一直很好。兩人還會抽空去旅遊,或是約幾個老朋友聊天,即便退休了,也還在堅持學習、獲取新知識,日子過得充實幸福。
若是選擇做丁克,夫妻倆要注意什麼?
1.雙方真實意願是否一致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就是夫妻倆的羈絆,可不生孩子的丁克家庭,就沒有這個羈絆了。在做丁克之前,夫妻倆要溝通好彼此的意願,確認是否真要做丁克。當然,夫妻倆如果不是"鐵丁",也是可以在身心適合的時候選擇脫離丁克隊伍,生兒育女的。
2.經濟基礎要有保障
人的行動能力、反應能力等,會在年老之後逐漸下降,有孩子的家庭可以指望孩子來照顧,可丁克家庭卻只能夫妻倆互相扶持。年輕的時候,丁克夫妻只用打理自己,壓力自然小一些,可年老之後體力下降、生病的機率提高,非常需要經濟基礎來作保障。
3.空出來的時間怎麼用
尋常夫妻有了孩子之後,生活的重心基本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哭了、孩子上學、孩子的衣食住行……樣樣都佔據著父母的心。丁克夫妻不需要操心孩子的問題,雙方有很多空閒時間,如果找不到事情做就會覺得非常空虛無聊。所以丁克夫妻要學會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比如學一門技能等等,找到提升自我、享受生活的方式。
今日互動話題:如果孩子要當丁克族,你會同意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