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AI:為減少食物浪費出點力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文 | 腦極體

模擬人類感知的人工智慧技術,我們已經介紹過很多了,而今天我們要關注一種新的感知智能——嗅覺AI。

正如人類在「眼耳鼻舌身」這些不同感覺器官在獲取信息中所佔的比重不同,在AI技術當中的感知智能也幾乎呈現出相似結構的比重,其中,機器視覺的比重最大,可謂是一枝獨秀,幾乎是市面上人工智慧應用的代名詞。另外一種是聽覺智能,主要應用是在語音語義識別,其他類型的聲音識別也有一些應用出現,而其他感知智能的開發佔比就更小的多了。

根據最近幾年的觀察,研究人員已經對氣體的AI識別,特別是對氣體或液體的有害性識別上有所進展。現在研究人員對於食物的氣味識別,有了新的嗅覺智能的解決方案。

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一個科學家團隊發明了一種嗅覺AI系統,通過模仿我們人類的鼻子,藉助一個「條形碼」閱讀器作為中介,來識別肉類食物的新鮮程度。

初次看到這一研究,很多人覺得跟人類的嗅覺能力相比,應用範圍實在太窄。但經驗告訴我們,一旦專業性的AI應用在大規模普及的實際場景中,將可以帶來非常驚人的生產力提升效果。而基於這一項嗅覺AI的研究,在食物的新鮮度檢測上面,將可能大有作為。

緣起:為什麼要做食物新鮮度檢測?

餐桌上的浪費,已經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可以熟視無睹的一種常態。相比較這種「看得見」的浪費,那些在食物被做好端上餐桌之前的浪費則更加隱蔽,浪費也更加嚴重。

根據全球農業與食品營養問題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全世界每年浪費13億噸糧食,總價值在1萬億美元,而其中三分之一在端上餐桌前就已經被浪費掉。其中,每年超過半數的水果和蔬菜被浪費掉,25%的肉類沒能端上餐桌還有像種子、堅果、奶製品以及海產品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因保存不當被浪費掉。與此同時,全世界有30億人處在食物缺乏或營業不均衡狀態。

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和食物的結構性浪費問題,是一個舉世公認的難題。除了呼籲富裕地區的消費者在購買食材、消費食物的過程中奉行節約、適量、打包等原則外,還有另外一個解決途徑就是重新優化食物生產、加工、運輸和售賣的各個環節,減少這個階段的食物損耗。

具體到食物的流通環節,有大量食物是因為長相不好就被零售商丟掉,有一些容易腐爛的食物則會在運輸、儲存和冷凍過程中壞掉,還有更多食物是在貨架上臨近保質期而被扔掉,也有大量食物在消費者購買回家後來不及食用而被丟掉。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注意到,新鮮度對於這些食物是否會被丟棄非常重要。如何隨時檢測這些食物的新鮮度,並且區分出不同的銷售日期或者給出更為優惠的價格,將可以更好地促進這些食物的出售;同樣對於已經被消費者買到家的食物,一些人會對不太新鮮的食物保持警惕而直接扔掉,也有一些人可能無法判斷食物的腐爛情況而照單全收,這樣又可能會造成食物健康風險。

通常來說,我們都是靠著個人經驗和自己的嗅覺能力來判斷這些食物的新鮮程度,但顯然食物零售商們做不到僱人隨時檢測變化來評估食物的使用周期,消費者做不到對冰箱裡的生鮮食物做到準確判斷。

如果有一套能夠準確測算,又就如同塑料包裝一樣便宜好用的設備來對食物進行新鮮度監測的話,那就可以極大提高食物的利用效率,比單純張貼一個固定的建議食用日期,更能夠反映食物的可食用狀態。

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團隊發明的這套嗅覺AI系統,將為解決這一問題打開一個新的思路。

AI電子鼻:為肉類新鮮度標上「氣味指紋」

實現嗅覺AI,有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將嗅覺的對象——「氣味」進行數據化統計?

從目前看到的研究方向來說,有以下幾種方式。一種是還原的方式,比如谷歌的科學家們採用的方式就是通過氣味的識別模型來推到出氣體的分子結構,進而再推到大腦嗅覺感知的運作方法。一種是模擬的方式,比如奈及利亞的一個研究小組直接用生物傳感器和晶片來識別特定氣味,他們研發了一種使用小鼠神經元製造的計算機晶片,可以通過氣味訓練,用來檢測揮發性化學物質、爆炸物甚至是癌症等疾病的氣味。

由於氣味本身具有非常高度混合性或者非結構化特徵,往往很難直接對氣體的分子結構進行還原或進行模擬分析,否則只能變成對某些單一氣體進行分辨和識別。

這一次,新加坡南大團隊發明的這種嗅覺AI系統則是對「氣味」的數據化進行兩個步驟的拆解,將氣味的化學信號轉變成圖形顏色的識別信號,解決了氣味本身的複雜度問題。

這個嗅覺AI系統被稱為「電子鼻」(e-nose),保護兩個部分:1、條形碼:能夠根據肉類腐爛時產生的氣體而改變顏色;2、閱讀器:一個經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算法驅動的手機應用程式。電子鼻的「閱讀器」可以根據大量的條形碼顏色庫當中識別和預測肉類的新鮮程度。

另外,為了使電子鼻便於攜帶,研究者將其整合到一個智慧型手機應用中,可以在30秒內得出結果。

首先,電子鼻的條形碼模擬了我們人類嗅覺的工作方式。當腐爛的肉類食物產生的氣體和我們鼻子中的受體結合的時候,就會產生特定信號傳送給大腦,大腦根據這些信號並給出相應的模式,使得我們能夠判斷這些肉類食物的腐爛的程度。

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理察阿克塞爾和琳達巴克曾經在嗅覺機理研究中發現,人類雖然只有1000種左右的嗅覺基因(細胞類型),但可以感受和辨識10000種以上的氣味化學物質,這種辨彆氣味的複雜度可以逆天,當然還遠遠比不上狗狗的能力。

而在電子鼻的條形碼中,有20個條碼,條碼是由一種裝載了不同類型燃料的纖維素殼聚糖製成的,這些燃料會跟肉類釋放的氣體發生反應,並根據不同類型和濃度的氣體而改變顏色,從而形成獨特的顏色組合,相當於一種肉類狀態的獨特的「氣味指紋」。

例如,條形碼中的第一條含有一種呈弱酸性的黃色燃料,在跟肉類腐爛產生的胺化物接觸時,就會從黃色變為藍色,而且隨著胺化物濃度的增加而加深顏色。

那麼,如何讓「閱讀器」能夠識別這些「氣味指紋」並能識別肉類的新鮮度呢?

第二步就是,研究者要先按照肉類新鮮度的國際標準制定一個分類系統,然後在真實環境下對不同時間的儲存的肉類進行條形碼的檢測和圖像拍攝,並按照新鮮度進行分類。然後用不同條碼的圖像訓練相應的嗅覺算法,建立起「氣味指紋」和不同類別新鮮度對應的模式。

第三步,模型建立起來之後,研究者就可以測試電子鼻的預測準確度了。研究人員分別對商業包裝好的雞肉、魚肉和牛肉的新鮮度進行了新鮮度測試。在48小時內,對六種肉類以不同的時間間隔拍攝了超過4000張的條形碼圖像,其中3475張用於訓練捕捉到氣味指紋的模式,其餘用於準確性測試。最終結果顯示,總體準確率到達98.5%,其中變質肉類的準確率100%,識別為新鮮和不太新鮮肉類的準確率為96%和99%。

對於嗅覺AI模型達到這樣的準確度,我們其實並不感到意外,雖然人類在識別這些條碼顏色上可能會陷入混亂,但是對於計算機來識別這些條碼顏色,而且只有三種結果分類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其實對於一個實驗室中的AI模型而言,我們可能更關心的是其是否有落地應用的可能?

嗅覺AI,每一份食物新「標配」?

那麼,這款專門用於「肉類新鮮度」識別的電子鼻是否有商用的前景呢?

可能性是有的。首先嗅覺AI的識別準確度顯著高於目前常用的一些判斷方法,而在識別效率上又明顯優於人類的肉眼。

其次是條形碼的環保材料和低廉成本,使其很容易集成到包裝材料中,並且因其可生物降解性和無毒特性,能夠保證環保的情況下用於食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又因其不需要不知笨重的信號收集線的採集方式,也使其能夠大量應用於生產和生活場景。

第三是可食用日期的精準預測會帶來肉類的更好銷售。對於商家而言,可以根據對肉類新鮮程度的判斷給出更精準的保質期,從而可以給出更好的價格策略,來對不同日期的肉類進行標價。對於消費者而言,也可以按照這些肉類的新鮮度來安排烹飪的先後時間。

我們也可能質疑這一款應用的實用性。因為對於很多消費者而言,買回家的肉類如果一下子吃不完就直接扔到冷凍櫃中,也就不在乎什麼新鮮度的問題。

確實,如果將嗅覺AI僅用於肉類這一個場景,其實並沒有解決多少的食物浪費問題。商家更多扔掉的是那些看起來賣相不佳的瓜果蔬菜,我們也常常對那些拿不準的食材產生懷疑,並隨手丟棄。

顯然,這一嗅覺AI應該擴大可以準確識別的食物種類。根據介紹,目前該方案已經申請專利,該團隊正在和新加坡的一家農業企業進行合作,將這一設備應用到其他種類的容易腐爛的食物上面。

有時候,我們總是高估那些顛覆性的創新的價值,而忽視那些微小的改進型的創新的價值。有時候,我們總是嘲笑那些笨拙的、簡單的發明,而過分相信那些精巧的、細緻的人類工藝。但工業革命的歷史告訴我們,每一個改變生產力方式的變革都是從那些笨拙、粗糙和緩慢迭代的發明中出現的,就如那最初的蒸汽火車、那簡陋的電報機、那手工焊接出來的電晶體,而像人工智慧同樣如此,一開始可能只能認出很狹窄的一點事物,但隨著學習能力的增加和無限可複製的特性,很快就可以在某些領域超越人類中的高手。

顯然,嗅覺AI,我相信,也具有同樣的潛力,雖然如今只是一個從實驗室走出的「弱雞」,但也許有一天就如同價籤、二維碼一樣,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存在,成為每一份新鮮食物的標配。

通過嗅覺AI和更多傳感器的分析和預測,告訴我們關於食物的新鮮度、營養水平、碳排放以及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關係,讓我們參與到一場全世界食物更公平分配的宏大願景中。

相關焦點

  • 崇尚節儉卻又愛扔食物?看日本如何減少糧食浪費
    看過日劇的朋友們可能都注意到,日本人在吃飯前有這樣一個習慣:他們會雙手合十並說上一句「我開動了」,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是「我獲得了」或「我領受了」,換句話說是
  • 這是一家給人發「便當」的銀行,他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減少食物的浪費!
    ▲為生產浪費掉的食物會產生33億噸的溫室氣體,佔用14億公頃的土地,消耗水資源250立方千米,造成垃圾圍城、室內氣體排放等環境問題這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源頭正是日益嚴重的食物浪費02▼我們的食物銀行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減少食物的浪費!
  • 借一部紀錄片,帶大家「食物浪費」
    過度砍伐、抽水,破壞棲息地,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過量的碳排放,填埋食物垃圾釋放溫室氣體,加劇全球變暖…這才是食物浪費的真正代價。平時最常見的浪費,就是我們在餐館點了太多菜,吃不完。但其實,浪費早在生產環節就已經開始,並滲透到加工、銷售環節。
  • 減少糧食浪費,各國都有什麼招
    億美元去年全世界有6.8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預計今年這一數字將會再增加1.32億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勢在必行圖為2020年7月14日,人們行走在以色列中部城市特拉維夫一處市場。(新華社/基尼圖片社)【以色列:食物回收減少浪費】夕陽西下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卡梅爾市場小攤販準備收攤回家志願者開始工作回收剩下的蔬菜、水果
  • 重慶60家示範店 各出妙招減少「舌尖上的浪費」
    市級餐飲示範店評定標準包括公開作出承諾、引導合理點餐、倡導文明用餐、實施節約獎勵、建立工作機制等。  目前,重慶市已掛牌60家「深化『吃得文明』踐行『光碟行動』市級餐飲示範店」。它們如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對我市其他餐飲店踐行「吃得文明」有什麼借鑑意義?10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打探。
  • 被浪費掉的食物可以去哪?| 良食觀影推薦《浪費了的糧食》
    據估計,每年全球有三分之一可食用的食物都被損耗和浪費了,這相當於13億噸食物量,本可以養活全球30億人口,如此巨量的食物廢棄物除了填埋焚燒,還有更好的利用途徑嗎?今天推薦的這部紀錄片《浪費了的糧食》(Wasted! The Story of Food Waste)也許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 掙得再多,也不是浪費食物的理由啊...
    那期節目是安哥拉的「公主特輯」,每個環節都要盲抽一位男嘉賓為食物我們先來看看大胃王們被點名批評&封殺的原因,不外乎是為博出位購入過量食物他們只是習慣了眼前堆滿食物,然後隨便扒拉點就撤,全然不計較剩餘食材的處理和背後的資源浪費罷了
  • 狗狗的嗅覺
    大體說來,嘴巴長的嗅覺都靈敏,嘴巴短的稍差些。例如,尋血獵狗的嗅覺是狗中的佼佼者,巴賽特狗及臘腸狗次之。但不論是哪個品種的狗,其嗅覺的靈敏度都是人類所無法比擬的。人的嗅細胞為500萬個,而狗中的靈梗為12500-15000萬個,德國牧羊狗為20000萬個,因此狗的嗅細胞是人的30到40倍。但若是以此估計狗的嗅覺優於人的30-4O倍,那就大錯特錯了。
  • 多吃5款食物,為心跳正常「出點力」
    運動員因為經常性鍛鍊心肌收縮力大,舒張期回心血量也大,因此在平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小於60次就能保證機體供血。吃什麼對心臟好?1、纖維類食物纖維類食物能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在體內堆積,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可保護心臟,可以從粗糧蔬菜和水果中獲取纖維。
  • 酒店環保行動:減塑、減少浪費,崇尚自然
    可持續發展需要各行各業共同努力,作為出行重要環節的酒店業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在減少汙染減少塑料使用方面給出自己的可持續方案。近日,雅高酒店集團可降解減塑方案,致力於停止使用客用一次性塑料製品;養雲安縵正式宣布加入「可持續旅行聯盟」(Sustainable Travel Alliance),致力讓旅遊與環保互益同行。
  • 浪費可恥 節約為榮拒絕餐飲浪費,從我做起
    「我到現在都記得那個味道,剛出月子沒多久我就得了膽結石。孩子更可憐,那時候因為沒有營養,也沒有奶,就一天餵麵糊糊,臉色也不好,一看就營養不良。」馬淑珍老人回憶起那段日子眼眶有些溼潤,她告訴記者,正是因為經歷過那樣的歲月,所以她才更加珍惜糧食。那時候只有春節才能吃頓白面,她給孩子蒸點白面饃饃孩子們別提吃的有多開心了。
  • 吃了又把食物吐掉?央視狠批:有的所謂「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
    調查顯示,大型餐館、遊客群體、中小學生群體、公務聚餐等仍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披露,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大型聚會浪費達38%,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
  • 吃了又把食物吐掉?央視狠批:有的所謂「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
    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披露,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大型聚會浪費達38%,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初步測算,2015年中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在1700萬至1800萬噸之間,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
  • 狗的感官系列(一)嗅覺
    作者:Victoria Stilwell翻譯:靈語寵物 鍾晟公眾平臺:wisepet(翻譯水平有限,若文中出現錯漏敬請諒解,如有需要,請參看原文)狗狗的感覺和情緒息息相關,而情緒是影響行為的驅動力,所以,了解狗狗的感官能力,是主人理解家寵生活狀態的基本要素
  • 《跑男》裡最噁心的一幕:你浪費的食物正在毀掉你
    朱亞文、白宇親身體驗飯店餐廚垃圾清運,面對巨量餐廚垃圾兩人沉默了,久久說不出話。「實實在在的一車吃的」望著一桶桶食物被傾倒進入垃圾車,朱亞文被震撼和難過的說不出話。不新鮮的食物,倒掉,吃不完的,倒掉。浪費食物慢慢成了風尚而不是羞恥。更有些吃自助餐的心理成為了:「浪費也比吃不回來好」。於是越貴的消費,浪費起來越是心安理得。
  • 美媒:中國著手應對肥胖和食物浪費問題,網紅可能面臨罰款
    美國《紐約時報》12月24日文章,原題:隨著中國著手應對肥胖和食物浪費問題,網紅(吃播)可能面臨罰款 根據本周三發布的一份新的政府報告,過半數中國成年人要麼超重,要麼肥胖。相比之下,2012年時,30%的中國成年人超重,肥胖率為11.9%。
  • 在不浪費食物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小綠看見王大爺黝黑的臉上,綻放出滿足的笑容。100多天的辛勤勞作,終於換來金子般的豐收。小綠把身上最後的養分輸送給稻穀,就像母親正在為遠行的孩子準備行囊。她知道,自己的舞臺已經落幕,而孩子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稻穀嘟嘟離開了小綠媽媽的懷抱,開始了自己的冒險。王大爺把稻穀鋪在平坦的地方晾曬。嘟嘟享受著日光浴,一會兒曬曬正面,一會兒曬曬背面,秋天的太陽把他曬得通體舒暢。
  • 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11.7% 大型聚會浪費達38%
    餐桌上的浪費觸目驚心近日,記者在東北某地的一家烤肉店看到,剛剛離開的客人留下了兩盤完全沒有動過的食材,記者找到這桌客人的點菜單據,發現兩位顧客一共點了六道菜餚。 燒烤店老闆:這樣剩下有點太浪費了,沒有必要的浪費。
  • 你浪費的,正是別人奢望的!
    減少食物浪費,食話在行動▼食話一直倡導科學健康可持續的飲食方式,也非常關注「食物不浪費」的議題。邀你一起為「食物零浪費」發聲▼減少食物損耗與浪費和健康飲食,同時也是萬科公益基金會實現「可持續社區」戰略目標的重要一環。
  • 浪費糧食也犯法,叫你「吃不了兜著走」 | 綠會反糧食浪費工作...
    圖:「減少食物的浪費,我們都有各自的任務和角色。」 圖源/FAO對待層出不窮的強制買賣,酒桌浪費,蔬果丟棄現象,是時候嚴肅起來了。制止餐飲浪費,既要靠教育倡導,也要有法律約束。食品、餐飲行業應加強行業自律,依法制定、實施反食品浪費等相關團體標準和行業自律規範。【為什麼我國需要反食物浪費立法?】根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我國僅餐飲業餐桌的糧食浪費每年就高達1800萬噸,相當於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這其中人均浪費量為96克每餐,浪費率高達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