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特工隊》:教孩子如何和情緒做朋友.

2021-02-08 吉拉芙心理

這是一部被業界稱之為「情緒心理學」的科普片——《頭腦特工隊》。

片中5個情緒小人樂樂、憂憂、怕怕、厭厭和怒怒,分別代表著快樂、悲傷、恐懼、厭惡和憤怒,他們在小女孩萊莉大腦內的控制臺上掌控著她的情緒反應。

動畫片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孩子們揭示人類情緒的發生機制,這五個小人的活動反映了孩子心理成長的奧秘,也給家長提供了一些管理孩子情緒的好辦法。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良好的依戀模式

是孩子面對生活的充電器

在萊莉的幼年時期,父母一直悉心陪伴著她成長,一起分享歡樂,一起迎接挫折,他們一起溜冰、打冰球……

假如一個孩子在幼年時代能夠在大多數時間保持快樂的心情,成年後他才有能力去應對生活中隨時出現的不愉快,積極樂觀地去面對生活。

 

嬰幼兒時期與父母之間是否建立親密、穩定、溫暖的關係,即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不僅影響兒童建立良好的情緒情感,而且對兒童未來的人際關係,甚至認知、人格的發展都會產生影響。

親子依戀是一種親密的情感聯結,能為兒童帶來歸屬感和安全感,從而使兒童能自由的表達情緒,對外界做出積極的反應。沒有建立好安全親子依戀關係的兒童,更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

 

看到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

幫助孩子合理疏導情緒


在影片中,「悲傷」憂憂這個角色一開始似乎挺讓人嫌棄,雖然在故事的前半段,快樂在極力避免受到憂傷情緒的幹擾,覺得一點點的憂傷都是讓人難過的。但最後卻是憂憂扭轉了局面,重建了「家庭島」。

這反映了接納並且表達這樣負性情緒的重要性,快樂會有失靈的時候,悲傷也能成為扭轉局面的關鍵角色!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任何情緒都是可以被接納的。

負性情緒是人類不可避免、不可或缺的情緒,負面情緒也有它的價值和意義。例如:憤怒是給我們一份力量,去改變一個我們不能夠接受的情況

負面情緒對我們也是一種善意的提醒,有了這樣的提醒才使我們有了更多地思考、改變和提高。


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影片中,萊莉大腦中有像電影攝影棚一樣的「造夢工廠」,充滿奇特景象的「想像力城堡」,還有一個幻想的朋友——身體是棉花糖,有貓咪的尾巴和大象的鼻子,哭出來的眼淚是各種糖果的冰棒。

冰棒的出現讓整個電影變得快樂和有希望,而它最終選擇自己消失在「遺忘深淵」,而推送樂樂回到有利地形以便能夠幫助小主人萊莉的時候,許多人都開始飆淚。雖然冰棒消失在了「遺忘深淵」,但它卻是支撐孩子們可以面對挫敗,迎接挑戰,走向未來的力量。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例如孩子把太陽畫成了藍色,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的就開始批評:

「太陽怎麼是藍色的呢,你見過藍色的太陽嗎?」,

可是當你耐心的詢問孩子時,孩子說:

「天太熱了,我要把太陽畫成藍色,讓太陽涼快些」。

可見孩子的想像力是多麼豐富。

永不滿足的好奇心會驅使孩子去不斷觀察、想像和思考,也可能會創造無限的可能性。作為家長要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國外的研究發現,「幻想出來的朋友」這種現象在十幾歲左右就會消失。冰棒令人心酸的結局就是隨著萊利的成長過程必然的結果,儘管它曾經帶給我們快樂,陪伴我們度過一個人的時光。

多謝冰棒帶給我們的回憶吧!成長有時候就是這樣,要在有得有失中不斷前進,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7月9日,吉拉芙將開展一堂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情緒模式的音頻課,就《頭腦特工隊》進行更詳細和深度的分析、講解、學習,用最有趣、簡單和形象的方式讓家長們學習到孩子情緒的管理方法

聽完這堂音頻課,家長能夠學習到:

1.如何認識情緒,處理情緒

2.了解情緒的特質

3.不壓抑不爆發,正向的處理孩子情緒的技巧

課程時間:7月9日晚上8點

課程費用:特價4.99元(原價19.9)

參與方式:直接掃碼入群或者加客服微信,請客服邀請入群。

本文內容部分參考自《現代教育報》

相關焦點

  • 《頭腦特工隊》:人生不會一成不變,情緒管理是孩子成長的墊腳石
    但人生的苦無人能替代,孩子要走的路終將由他一人走完,而父母應該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勇敢應對不同色彩的生活。 《頭腦特工隊》:孩子的成長不會一帆風順,多彩的經歷更值得體驗 在2015年上映的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受到了父母和孩子的一致好評,它的價值在於很好地詮釋了生活是被不同情緒所控制的,而每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接納它們,和它們共處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 帶著孩子看《頭腦特工隊》,一起認識情緒,輕鬆快樂
    它不僅讓我們在觀影過程中有笑有淚,還順便科普了一把心理學知識。更厲害的是,電影把非常抽象的心理學知識,表現的好玩又可感。記憶、潛意識、夢境,這些心理學家都沒徹底搞明白的東西,在《頭腦特工隊》裡以全新的具象化面貌出現。事實上,當我們回味影片,順著上面這張萊莉的頭腦地圖重新走一遍,會陡然發現,這部動畫片太不簡單了!
  • 《頭腦特工隊》:希望孩子永遠快樂是偽命題,別做消除情緒的家長
    這個周,我陪孩子們看一部電影,叫《頭腦特工隊》。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很深。在影片中,他講述了一個小公主萊利從小在父母長大的陪伴下,腦海中浮現著許多。她內心深處還和幾個朋友住在一起。他們是支配萊利的五種情緒:樂樂,卓越、疲憊、恐懼和憤怒。
  • 情緒如何影響一生?情緒電影推薦:《頭腦特工隊》
    在最近上映的皮克斯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裡,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五位性格各異「情緒特工」。在電影主人公、11歲的小女孩萊莉腦中,活潑開朗的「樂樂」(Joy),陰鬱消沉的「憂憂」(Sadness),脾氣火爆的「怒怒」(anger),膽小易驚的「怕怕」(fear),和一臉嫌惡的「厭厭」(disgust)操縱著她的情緒反應。他們陪伴著萊莉成長,塑造著她的個性。
  • 《頭腦特工隊》:希望孩子永遠快樂是偽命題,別做情緒消除型父母
    這周,我陪孩子看了一部電影,名叫《頭腦特工隊》。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深有感觸。影片中,講述了一個小公主萊利從小在爸媽的陪伴下長大,頭腦中保留著許多甜蜜的回憶。她的內心深處還住著幾個小夥伴。他們是主導萊利的五大情緒:樂樂、優優、厭厭、怕怕和怒怒。
  • 《頭腦特工隊》:情緒的對立和融合,是自我成長的催化劑
    《頭腦特工隊》這部「情緒科普番」,就為我們介紹了不同情緒對我們的心理和日常行為造成的不同影響,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能從這部作品中有所收穫。 《頭腦特工隊》相關介紹 作品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出品的又一力作,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獎以及第73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動畫長片獎。同時也是導演彼特·道格特在《怪獸公司》和《飛屋環遊記》之後的第三部作品,而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於他和女兒的日常相處。
  • 《頭腦特工隊》:喜怒哀樂皆為人生,釋放情緒比控制情緒更重要
    情緒每個人都有,應該說動物都有,與生俱來,它們是上帝對於每一種生靈的饋贈。而喜怒哀厭懼是人類最為基本的五種情緒,如果你想對它們加以了解,學會如何掌控情緒,那麼我想沒有什麼比皮克斯的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更適合你去觀看。
  • 解讀《頭腦特工隊》:孩子的負面情緒也有積極意義!
    《頭腦特工隊》是迪士尼電影工作室和皮克斯工作室在2015年聯合推出的一部動畫電影。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在全球收穫了6.35億美元的票房,可謂是"叫好又叫座"。這部電影是圍繞著兒童的生活情緒而展開的,揭開了關於兒童情緒變化的神秘面紗。這對於我們家長如何認識兒童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 觀《頭腦特工隊》,感多種心理情緒
    其實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 「冰棒」,他陪伴我們度過童年,做我們孤獨時的好玩伴。可是現在回想,我卻早已不記得兒時的朋友長什麼樣子。也許他早已被拋進遺忘的深淵,微笑著目送我長大,然後緩緩消散。童年的意義大概就在於此吧。如果說冰棒代表著童年的樂趣,那麼樂樂就是充斥一生伴隨終老的全部歡喜吧。
  • 《頭腦特工隊》:學會適當地釋放情緒,在轉變中學會接納和成長
    頭腦特工隊《頭腦特工隊》豆瓣評分8.7,是皮克斯出品的一部3D動畫片,由彼特·道格特執導,高超的CG特效,真人的配音模式,兩者完美的融合和展現。頭腦特工隊《頭腦特工隊》裡主要圍繞萊莉因為遷居新家而產生的各種不適應的心理,到最後接納並獲得成長的故事。
  • 情緒管理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
    導演、編劇Pete Doctor因為困惑於自己11歲女兒的突然低落,找到了兩位心理學家,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Dacher Keltner和著名的情緒研究專家Paul Ekman。後來,他決定拍一部電影,通過分析一個女孩的大腦,來解釋情緒是如何在大腦裡運行,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的。
  • 《頭腦特工隊》
    影片中每種情緒都有特定的形狀,「愉悅」是星形的,「悲傷」像顆眼淚,「憤怒」如同火磚,「恐怖」像赤裸神經元,「厭惡」像西蘭花——這不是在黑西蘭花,而是因為西蘭花是萊莉最討厭的實物。(電影《頭腦特工隊》片段)樂樂、憂憂、怒怒和怕怕的外形設計也和它們各自代表的情緒緊密相連。
  • 跟隨《頭腦特工隊》的五個情緒小特工,一起探索兒童教育心理
    《頭腦特工隊》在劇情上開啟了一個神奇的腦洞,將人類的大腦刻畫成了一個司令部一樣的所在,每個人的大腦中都存在著五個不同的小人,他們作為情緒特工在頭腦中控制著人們的喜、怒、哀、樂、懼,使人展現出豐富的情感。十一歲的小女孩萊莉因為父親工作的變動而舉家從明尼蘇達搬到了遙遠的舊金山,突如其來的變化對萊莉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也讓她頭腦中的五個情緒特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 《頭腦特工隊》背後的兒童心理學[紐約時報]
    不同人的大腦中,都會有某一個情緒作為主導者,但每種情緒都有自己重要的作用,不同情緒的共同作用,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人格。這部電影的科學性基礎,是來自兩位著名心理科學家:著名的微表情專家,美劇《別對我撒謊(Lie to Me)》的主人公原型Paul Ekma,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大學的心理學教授Dacher Keltner。今天我們聽聽他們如何講解《頭腦特工隊》中的心理學概念。
  • 奧斯卡獲獎影片《頭腦特工隊》: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比接納更重要的是......
    來源:超級育兒師周末陪孩子看了《頭腦特工隊》,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在成為爸爸之後,我看到了不同的東西。原來在頭腦總部裡,憂憂擅自觸碰了萊莉的記憶。因為憂憂會帶給小主人憂傷,所以樂樂盡力阻止憂憂觸碰萊莉的記憶及行為。正如樂樂一樣,我們從心底希望孩子,永遠陽光快樂,積極向上,不會被負面情緒沾染。但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正是因為負面情緒的存在,我們的人生才完滿。因為一次意外,樂樂和憂憂帶著萊莉的核心記憶,離開了頭腦總部,失去了樂樂的萊莉,內心開始崩塌。
  • 《頭腦特工隊》:情緒要表達出來
    文 | 柒夢圖 | 網絡聽《樊登讀書會》樊登老師偶然講到了《頭腦特工隊》,於是突發奇想,就看看吧。沒想到,真的不負眾望,這是一部很棒的電影。◆ 01《頭腦特工隊》,講的是每個人都是由大腦裡的情緒控制的,快樂,憤怒,憂鬱,害怕,厭惡,這五種情緒。他們分別叫,樂樂,怒怒,憂憂,怕怕,厭厭。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小女孩,她的情緒是由快樂主導的,其他的是輔助作用。
  • 《頭腦特工隊》Family
    雖然結尾家人的愛讓我很感動,但其中穿插的樂樂與憂憂冒險的劇情並沒有與之融入其中,成功做到鋪墊的劇情還是有關於記憶的時候,害怕重要的記憶被遺忘,家人的愛,跟朋友的囧事,自己喜歡的興趣,那都是組成我人生必不可少的東西。
  • 《頭腦特工隊》正確識別和表達情緒,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
    很多家長發來的問題:孩子不好好吃飯、不愛讀書、寫作業磨蹭、孩子不愛交朋友等等,雖然問題各不相同,但從中能找到的相同點卻驚人的相似,其中排在最前的莫過於情緒——家長的情緒、孩子的情緒。很多家長遇到孩子不配合,一些很微不足道的小事,瞬間小心臟嘭嘭嘭地感覺受不了,強烈的情緒作用下也顧不了那麼多,先衝孩子喊一頓或者打一頓。大家生活裡有這樣的場景嗎?
  • 巨人帶你看電影《頭腦特工隊》
    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頭腦特工隊》把人的情緒,做了擬人化處理——樂樂、憂憂、厭厭、怕怕和怒怒,分別對應其字面意思的五種基本情緒但關於基本情緒,業界並沒有一個定論。在《頭腦特工隊》的心理學顧問保羅•艾克曼看來,人的基本情緒除了影片中的五種之外,還有輕蔑和驚訝。他的依據是,這7種情緒,有著大家都認同的對應面部表情。
  • 《頭腦特工隊》||再見,「Bing Bang」
    但《頭腦特工隊》這部電影讓我們有機會回到那溫馨的兒提時代,去見一見那些曾經陪伴自己的老朋友。《頭腦特工隊》由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講述了小女孩萊莉因為爸爸的工作變動而搬到舊金山,她的生活被快樂、傷心、害怕、厭惡、憤怒這五種情緒所掌控,從而展現出腦內情緒的繽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