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特工隊》:希望孩子永遠快樂是偽命題,別做情緒消除型父母

2020-12-23 美美的娜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周,我陪孩子看了一部電影,名叫《頭腦特工隊》。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深有感觸。

影片中,講述了一個小公主萊利從小在爸媽的陪伴下長大,頭腦中保留著許多甜蜜的回憶。她的內心深處還住著幾個小夥伴。他們是主導萊利的五大情緒:樂樂、優優、厭厭、怕怕和怒怒。樂樂的能力是為小主人帶來快樂的,為小主人營造美好回憶,然而他的小夥伴憂憂很是讓他頭疼,因為他一不小心觸碰到了萊利,使萊利變得悲傷起來。於是樂樂讓憂憂離得遠一些,這樣小主人就會開心起來。後來,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樂樂發現,原來負面情緒也是可以帶給小主人正能量的。

正如影片中所播放的,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各種情緒主導著我們,孩子亦是如此。然而當孩子負面情緒來臨時,很多家長都會困惑甚至想要消除孩子身上的負面情緒,這是不正確的。沒有一個人是可以永遠快樂的,我們不能做情緒消除型的家長,而要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緒,負面情緒也有正面的意義。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影片《頭腦特工隊》中存在的情緒力量,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 負面情緒也有正面的意義:因為一次意外,樂樂帶著憂憂離開了頭腦總部,失去了樂樂的小主人萊利內心崩塌起來。在趕回頭腦總部的路上,樂樂發現了小主人丟失的一個記憶,是在冰球比賽失敗,萊利感到悲傷時,隊友們的安慰給她帶來了溫暖和力量。原來悲傷也是一種喚醒人們心中團結友愛的力量。

2、 被壓制的負面情緒會反噬:在影片中,樂樂不讓憂憂觸碰萊利,萊利的悲傷情緒沒有找到宣洩口,表面上十分快樂,其實自己把悲傷的情緒都壓抑在心底。然而越壓制負面情緒,越容易被反噬,這也就是後來萊利離家出走的原因。

3、 給孩子一個宣洩口讓孩子釋放情緒:影片的最後,本想離家出走的萊利回到家中,焦急著在找她的父母並沒有責怪萊利,而是輕聲地詢問她:"怎麼了?"感受到父母關愛的萊利瞬間釋放出自己的情緒,哭著告訴爸爸媽媽:"她想念家鄉了。"而萊利的父母並沒有阻止她的思念,而是尊重她,並告訴她:"我們也想念家鄉了。"釋放了情緒的萊利也逐漸開心起來。

一、 負面情緒也有正面的意義:因為一次意外,樂樂帶著憂憂離開了頭腦總部,失去了樂樂的小主人萊利內心崩塌起來。在趕回頭腦總部的路上,樂樂發現了小主人丟失的一個記憶,是在冰球比賽失敗,萊利感到悲傷時,隊友們的安慰給她帶來了溫暖和力量。原來悲傷也是一種喚醒人們心中團結友愛的力量。

在一次意外中,主導快樂情緒的樂樂和主導悲傷情緒的憂憂離開了頭腦總部,失去了這兩種情緒的小主人萊利內心開始崩塌起來,情緒逐漸失控。

在趕回頭腦總部的路上,樂樂發現了小主人萊利遺忘的一個記憶:萊利的冰球比賽輸了,她感到十分的悲傷。而正是由於她的悲傷,她身邊的隊友們都來安慰她,她也從隊友們的安慰陪伴中感受到了溫暖。

這時候,樂樂突然明白了,原來悲傷也是一種力量,能夠喚醒人們心中的團結友愛。

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負面情緒亦是如此。憤怒可以給人力量幫助我們突破困境;厭惡可以讓我們了解喜好,從而創造個性化的人生;恐懼可以讓我們躲避未知的風險,幫助我們規避危險;憂傷可以助力我們深度思考,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正面對待孩子內心的各種情緒,更要包容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茁壯成長。

二、 被壓制的負面情緒會反噬:在影片中,樂樂不讓憂憂觸碰萊利,萊利的悲傷情緒沒有找到宣洩口,表面上十分快樂,其實自己把悲傷的情緒都壓抑在心底。然而越壓制負面情緒,越容易被反噬,這也就是後來萊利離家出走的原因。

影片中,萊利因為爸爸工作的變動不得不舉家搬遷到舊金山,不願意離開熟悉的小夥伴和熟悉的環境的她只好幻想新家多麼地美妙溫馨。來到新家之後,她的幻想卻破滅了,新家不僅老舊,而且在運送家具的路上還發生了一些意外的事情,萊利的心情變得失落起來。懂事的她為了不讓媽媽擔心,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佯裝出快樂的模樣。

與此同時,在頭腦總部,樂樂一直阻止憂憂接近操控器,怕憂憂會給小主人帶來憂傷。而就在樂樂與憂憂爭奪操控器的過程中,萊利內心已經承受不住了,並選擇了離家出走。正是因為樂樂阻止了憂憂,才使得萊利一直把自己的悲傷情緒壓抑在心中。

在我們身邊,很多家長都會跟孩子講"別哭啦,要堅強",甚至是用"不許哭"來拒絕孩子的情緒。這無疑是在告訴孩子,這些負面情緒都是錯誤的。而這樣只會加劇孩子身上的心理負擔,負面情緒得不到宣洩,就很容易會反噬,如同影片中的主人公萊利一樣離家出走。

三、給孩子一個宣洩口讓孩子釋放情緒:影片的最後,本想離家出走的萊利回到家中,焦急著在找她的父母並沒有責怪萊利,而是輕聲地詢問她:"怎麼了?"感受到父母關愛的萊利瞬間釋放出自己的情緒,哭著告訴爸爸媽媽:"她想念家鄉了。"而萊利的父母並沒有阻止她的思念,而是尊重她,並告訴她:"我們也想念家鄉了。"釋放了情緒的萊利也逐漸開心起來。

在頭腦總部,樂樂與憂憂爭奪操控器的過程中,萊利情緒崩潰選擇了離家出走。這時候,樂樂突然明白,想要讓萊利快樂起來,光靠它自己是不夠的,於是他讓憂憂去觸碰萊利的情緒。就在憂憂掌控操控器的時候,萊利終於控制不住哭了出來。從搬家到離家出走,萊利壓抑許久的情緒宣洩出來了。而父母也終於明白了萊利內心的想法,在父母的安慰下,萊利逐漸敞開心扉,真正地快樂起來。

想要讓孩子真正的快樂起來,不是去壓制孩子的情緒,而是包容孩子的情緒,為孩子提供一個宣洩口去釋放情緒。

四、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應該這麼做

1、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哈佛大學講師、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情緒敏感力。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為孩子提供一個宣洩口釋放情緒,是父母面對孩子負面情緒時要做的第一步。

2、 從容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很多時候家長都會出現批判的想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以及偏見,是父母從容面對孩子情緒的前提。家長要一步一步地詢問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引導他們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需求。當孩子願意向我們分享發生的事情時,我們就要跟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與他們一起商量辦法。

3、教孩子正確的發洩方式

孩子的負面情緒終要釋放,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的發洩方式,引導孩子在適當的場合將負面情緒說出來。要告訴孩子,發洩情緒可以,但前提是不能傷害他人、傷害自己、損害物品。要慢慢把這件事情放下,克服它帶來的影響,不能讓壞心情一直支配自己。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自我消除負面情緒的能力不足,希望孩子永遠快樂是偽命題,別做情緒消除型的父母。要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給他發洩的權利,並引導孩子運用正確的發洩方式。

我是美美的娜,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頭腦特工隊》:希望孩子永遠快樂是偽命題,別做消除情緒的家長
    這個周,我陪孩子們看一部電影,叫《頭腦特工隊》。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很深。在影片中,他講述了一個小公主萊利從小在父母長大的陪伴下,腦海中浮現著許多。她內心深處還和幾個朋友住在一起。他們是支配萊利的五種情緒:樂樂,卓越、疲憊、恐懼和憤怒。
  • 別期望孩子能永遠快樂,這本身就不可能,別做「情緒消除型」家長
    事實上,"成長無小事",父母可不能期望孩子能夠永遠快樂,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孩子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困難,孩子也從需要父母幫助到自己能夠獨當一面。關鍵便是,當孩子不快樂、擁有負面情緒時,父母應該如何面對?
  • 《頭腦特工隊》:教孩子如何和情緒做朋友.
    這是一部被業界稱之為「情緒心理學」的科普片——《頭腦特工隊》。
  • 奧斯卡獲獎影片《頭腦特工隊》: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比接納更重要的是......
    小女孩萊莉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她的腦海中保存著無數甜蜜的回憶。在萊莉的內心深處,住著幾個小夥伴:他們主導著人類的五大情緒:快樂(樂樂)、悲傷(憂憂)、厭惡(厭厭)、恐懼(怕怕)和憤怒(怒怒)。樂樂專注於為小主人營造快樂、美好的回憶,卻有個小夥伴讓她很頭疼。萊莉離開家,搬到了舊金山。在新學校裡,萊莉興致勃勃地給同學們講述她快樂的童年,這是形成萊莉陽光性格的核心記憶。
  • 《頭腦特工隊》:情緒的對立和融合,是自我成長的催化劑
    《頭腦特工隊》這部「情緒科普番」,就為我們介紹了不同情緒對我們的心理和日常行為造成的不同影響,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能從這部作品中有所收穫。 樂樂是那個總想為萊莉帶來快樂的人,他希望每天每時每刻為萊莉帶來快樂,作為孩子身份的萊莉的情緒主導者,她佔據了這個孩子思想的主體地位。
  • 帶著孩子看《頭腦特工隊》,一起認識情緒,輕鬆快樂
    它不僅讓我們在觀影過程中有笑有淚,還順便科普了一把心理學知識。更厲害的是,電影把非常抽象的心理學知識,表現的好玩又可感。記憶、潛意識、夢境,這些心理學家都沒徹底搞明白的東西,在《頭腦特工隊》裡以全新的具象化面貌出現。事實上,當我們回味影片,順著上面這張萊莉的頭腦地圖重新走一遍,會陡然發現,這部動畫片太不簡單了!
  • 《頭腦特工隊》:喜怒哀樂皆為人生,釋放情緒比控制情緒更重要
    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弱點,它會通過情緒直觀地表現出來。萊莉的成長過程是很多現實生活中孩子成長的縮影。由於工作等原因,很多家長都無法兼顧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而成長階段的孩子在性格上往往最容易出問題。萊莉從搬家後的情緒就極其不穩定,但是她的父母卻始終沒有發現。以至於萊莉最終打算離家出走,去明尼蘇達。
  • 解讀《頭腦特工隊》:孩子的負面情緒也有積極意義!
    《頭腦特工隊》是迪士尼電影工作室和皮克斯工作室在2015年聯合推出的一部動畫電影。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在全球收穫了6.35億美元的票房,可謂是"叫好又叫座"。這部電影是圍繞著兒童的生活情緒而展開的,揭開了關於兒童情緒變化的神秘面紗。這對於我們家長如何認識兒童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 《頭腦特工隊》:人生不會一成不變,情緒管理是孩子成長的墊腳石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很多父母傾盡一生的努力,就是為了給到孩子更多的生活,希望他們的人生能夠一帆風順,過得不會那麼辛苦。
  • 《頭腦特工隊》,獻給永遠不要長大孩子們
    8.9 (今年大家熱捧的《大聖歸來》得分是8.4)不僅口碑炸裂,《頭腦特工隊》票房也不差。小女孩萊莉隨同父母搬到了舊金山,新環境讓萊莉無所適從,情緒產生了劇烈波動。這一條現實線起著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而真正的主角其實是萊莉大腦裡的五種主要情緒:樂樂(快樂)、憂憂(悲傷)、恐懼(怕怕)、厭惡(厭厭)和怒怒(憤怒)。他們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想法,情緒們在腦內的動作影響著萊莉現實中的行為。為了保護萊莉,他們在她腦內來了一場充滿想像力的大冒險。
  • 觀《頭腦特工隊》,感多種心理情緒
    讓快樂充斥心間七年級17班  黃梓今 心理課上,老師帶我們看了《頭腦特工隊》這部電影。這個故事最打動我的有兩個情節:一是冰棒捨身送樂樂回大腦總部,二是樂樂和憂憂的相輔相成。電影中最令人感動的人物就是冰棒了。
  • 情緒管理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
    在電影中,5個小人分別代表著我們的5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厭惡、恐懼、憤怒。  這部電影在今年和我們見面了,就是最近上映的「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電影呈現出了很多與心理學有關的元素,比如記憶、潛意識、夢境;不過,最核心的問題還是:不同的情緒如何控制我們的意識?我們該如何應對和管理情緒?  今天就來聊聊頭腦特工隊的科學。
  • 《頭腦特工隊》:努力讓自己開心吧
    《頭腦特工隊》隨著成長,情緒逐漸增多。情緒控制臺上出現五個主要情緒。我們的快樂和悲傷依然在那裡。我們學會厭惡,我們排斥不喜歡的蔬菜、不喜歡的作品和不喜歡的人。我們有所畏懼,害怕噩夢,害怕妖魔鬼怪,害怕毛毛蟲和大怪獸。我們開始憤怒,為父母的不理解而生氣,為沒有完成心中所想而生氣,為集體排擠而生氣。
  • 《頭腦特工隊》||再見,「Bing Bang」
    但《頭腦特工隊》這部電影讓我們有機會回到那溫馨的兒提時代,去見一見那些曾經陪伴自己的老朋友。《頭腦特工隊》由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講述了小女孩萊莉因為爸爸的工作變動而搬到舊金山,她的生活被快樂、傷心、害怕、厭惡、憤怒這五種情緒所掌控,從而展現出腦內情緒的繽紛世界。
  • 《頭腦特工隊》:學會適當地釋放情緒,在轉變中學會接納和成長
    萊莉跟著父母從明尼蘇達州搬到了舊金山。這時候萊莉的圈子徹底轉變,從前熟悉的一切都改變。萊莉在頭腦中幻想了新的環境,現實裡卻和頭腦中幻想的世界完全相反,這種現實和幻想的落差讓萊莉很失望。這個時候她不再是以前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她有了情緒的認知,她很不開心,但是她為了父母開心便強忍住內心的不愉快,一直表現得很懂事。
  • 情緒如何影響一生?情緒電影推薦:《頭腦特工隊》
    《頭腦特工隊》中的主要人物,從左至右分別為代表快樂的「樂樂」、代表恐懼的「怕怕」、代表憤怒的「怒怒」、代表厭惡的「厭厭」,和代表悲傷的「憂憂」。圖片來源:《頭腦特工隊》通過精緻的編排和喜劇性的展現,《頭腦特工隊》敘述了一個動人的成長故事,並在其中融入了一些神經科學的基礎原理。這使不少神經學家都撰寫博客,對這部好作品進行點評。
  • 繪電影|《頭腦特工隊》
    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對此,給出了一個大膽而有趣的猜想。這部動畫電影,由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於2015年6月19日在美國上映,並在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了最佳動畫長片獎。
  • 跟隨《頭腦特工隊》的五個情緒小特工,一起探索兒童教育心理
    《頭腦特工隊》在劇情上開啟了一個神奇的腦洞,將人類的大腦刻畫成了一個司令部一樣的所在,每個人的大腦中都存在著五個不同的小人,他們作為情緒特工在頭腦中控制著人們的喜、怒、哀、樂、懼,使人展現出豐富的情感。十一歲的小女孩萊莉因為父親工作的變動而舉家從明尼蘇達搬到了遙遠的舊金山,突如其來的變化對萊莉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也讓她頭腦中的五個情緒特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 《頭腦特工隊》:你的情緒世界是怎麼樣的?
    舉報   這是小編看過「腦洞」最大的電影了,倒不是它的想法有多天馬行空,而是因為它把我們腦子裡的情緒實質化成一個世界了
  • 《頭腦特工隊》
    影片中每種情緒都有特定的形狀,「愉悅」是星形的,「悲傷」像顆眼淚,「憤怒」如同火磚,「恐怖」像赤裸神經元,「厭惡」像西蘭花——這不是在黑西蘭花,而是因為西蘭花是萊莉最討厭的實物。(電影《頭腦特工隊》片段)樂樂、憂憂、怒怒和怕怕的外形設計也和它們各自代表的情緒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