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後常規動力巡洋艦發展迅猛,蘇聯解體後卻戛然而止!

2020-12-22 非池研究所

在二戰末期,飛彈武器開始初露鋒芒,最著名的當然是法西斯德國的V1、V2彈道飛彈,V2是世界上第一種彈道飛彈,其高度達到14米,直徑1.65米,重量超過12000千克,能夠攜帶1000千克的重的彈頭,最大射程達到340千米,威力巨大;上千枚的德國飛彈飛越英吉利海峽,使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著實吃了不少苦頭。同一時期,英國也發展出了著名的雷達駕束制導的「BM」飛彈。當然,囿於早期彈道飛彈粗糙的制導技術,其並未在戰爭中為「法西斯」起到「挽狂瀾於既倒」的作用。

V2飛彈起豎

在震驚於飛彈的巨大威力之後,飛彈技術也成為了世界各國爭相發展的最前沿技術之一。在海軍艦艇方面也是尤為明顯的。

二戰之後,巡洋艦的主要武器開始由火炮發展到飛彈武器,反艦飛彈、防空飛彈,都是美蘇爭奪的關鍵武器。

蘇制冥河反艦飛彈

在飛彈巡洋艦方面,美國海軍在戰後相繼發展了8級54艘飛彈巡洋艦。

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

其中有5型9艘是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包含「長灘」號、「班布裡奇」號、「特拉克斯頓」號各1艘,「加利福尼亞」級2艘、「維吉尼亞」級4艘。這批核動力巡洋艦噸位最小的「班布裡奇」號滿載排水量僅有8600噸,最大的是「長灘」號達到17500噸。

使用的飛彈武器主要是美海軍第一代的中程艦空飛彈「小獵犬」(32km)以及遠程防空飛彈「黃銅騎士」(120km)。

正在試射sam-n-7小獵犬艦空飛彈
黃銅騎士艦空飛彈

在後來1970s~1980s本批次的升級改造中陸續將防空飛彈升級到「標準」SM-2型(射程70km)、反艦飛彈也裝上了美軍現代戰艦的標準配置——「魚叉」反艦飛彈(射程130km)、更厲害的是「維吉尼亞」級在改裝中裝備了「戰斧」反艦&攻陸型巡航飛彈。

班布裡奇號發射魚叉

以上5型核動力巡洋艦一直服役到1990S蘇聯解體之後。非池中已經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敘述。

現在整理下剩餘的常規動力飛彈巡洋艦。

美戰後常規動力飛彈巡洋艦主要裝備了3型45艘,其中盡人皆知的宙斯盾巡洋艦CG-47「提康德羅加」級建造了27艘,就不做過多描述。

首次訪問中國的萊希級飛彈巡洋艦

另外還有1950S末發展的「萊希」級飛彈巡洋艦,該級共建造9艘;首艦CG-16「萊希」號於1959年12月03日動工,1962年08月04日服役,末艦CG-24「裡維斯」號於1960年7月04開工,在1964年5月15日加入美軍現役。

「萊希」級主尺度:162.4x16.2x5.9m,標準排水量6070噸,滿載排水量8200噸。

動力採用四座高壓鍋爐驅動2臺蒸汽輪機,功率85000軸馬力,雙軸雙槳推進,最大航速達到32節,人員編制455人。

值得一提的是,美海軍第二艘航動力巡洋艦「班布裡奇」號也正是在「萊希」級基礎上改裝壓水反應堆動力發展而來的。

另外「萊希」級末艦「裡維斯」號於1986年11月5日與另外兩艘軍艦組成編隊訪問中國,這也是歷史上美海軍正是訪問中國的開始。

班布裡奇號

「萊希」級武器配置也與「班布裡奇」號大同小異,主要飛彈武器是採用MK-10 雙臂發射器發射的「小獵犬」防空飛彈、以及8聯裝「阿斯洛克」反潛飛彈。該級同樣在後期改裝中裝備了「魚叉」反艦飛彈和SM2型防空飛彈。這是1980S美國海軍飛彈艦艇的標配。

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發射

「萊希」級最後的戰鬥任務是參見了1991年1月17日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的沙漠風暴行動,期間在航母編隊擔任防空任務。

1960s,美國海軍又在「萊希」級的基礎上發展出「貝爾納普」級飛彈巡洋艦,後者與「萊希」級採用大致相同的艦型及動力設計,著重升級了武器裝備性能。

貝爾納普級

「貝爾納普」級艦長166.7米,寬16.7米,吃水8.8米;標準排水量6570噸,滿載排水量8575噸,動力裝置採用2臺蒸汽輪機,最高航速32.5節。續航力7100海裡/20節;編制513人。

該級共建造9艘,首艦CG-26「貝爾納普」號於1962年開工,1964年服役;末艦CG-34「比德爾」號於1963年動工,1967年加入現役。

主要假裝了2座4聯裝「魚叉」反艦飛彈、2×4聯裝戰斧飛彈發射架,以及裝備了1架SH-2D反潛直升機,首次具備了直升機反潛的能力。

戰斧發射

與前型類似的一點是,在「貝爾納普」級常規動力巡洋艦基礎上同樣改進出了CGN-35「特拉克斯頓」級核動力巡洋艦。

特拉克斯頓級巡洋艦

綜合以上,美國海軍從1957年長灘號開工,到1980年「維吉尼亞」級末艦「阿肯色」號入役,24年的時間裡建造了27艘飛彈巡洋艦,超過了1年1艘的規模,總排水量超過25萬噸。

強大的提康

隨意挑出其中的1艘,都是彼時的人民海軍可望而不可及的強大存在!而這樣的服役規模與速度也是美蘇爭霸白熱化的結果。對美國海軍本身而言也是一種極大的負累。

以至於在1991年蘇維埃政權轟然倒塌之後的短短幾年時間裡,所有的飛彈巡洋艦除新式的「提康德羅加」級之外都沒能得以繼續保留!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一款專用飛彈巡洋艦竟是蘇聯造,僅4艘,「肯達」級巡洋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防止敵人在自己龐大海岸線上進行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蘇聯紅海軍開始了大規模的艦隊擴張計劃。雖然蘇聯紅海軍在短時間內就研製並裝備了包括「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在內的數款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但是,在蘇聯紅海軍進步的同時,美國海軍同樣也在更新自己的裝備。
  • 蘇聯解體之後,莫斯科之殤基輔之猝烏裡揚之夭,只有蘇聯猶存
    蘇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航母 蘇聯解體對於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來說是一場浩劫,對於身為戰爭巨獸吞金巨龍的航空母艦那更是一場災難,原本枝繁葉茂的全蘇聯載機巡洋艦到現在只剩下了一艘百病纏身的庫茲涅佐夫。但是真正沒有跨過鬼門關的艦艇,只有4艘是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其他的艦艇是正常退役。
  • 蘇聯巡洋艦的巔峰之作:1144型重型核動力巡洋艦,讓美國都忌憚
    它源於前蘇聯時期,是一艘以核能源驅動航行的軍艦,被稱作世界上唯一一艘排水量超過兩萬噸的巡洋艦。它就是1144型巡洋艦。其也被稱作基洛夫級巡洋艦,該巡洋艦的主要作用也是為航母提供保護作用,但在進行研製期間,蘇聯逐漸開始想要研製出一款體型極大的巡洋艦,而且為了配合核反應堆,蘇聯也進一步擴大了這款巡洋艦的體量,最終研製出一款足足有2.5萬噸的巡洋艦。而這艘巡洋艦也被譽為蘇聯巡洋艦的巔峰之作。
  • 美國海軍優勢越來越小,俄羅斯對巡洋艦進行升級,搭載武器是亮點
    可是海軍部隊面臨無航母可用的情況,為此俄羅斯不得不重新啟動對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改造計劃,這艘巡洋艦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巡洋艦,滿在排水量超過2萬噸,堪比一艘航母了。 該巡洋艦採用常規動力和核動力混合的方式,不僅搭載兩座核反應堆同時也搭載四臺蒸汽輪機。此外擁有1600個船艙,最有意思的是這艘巡洋艦飛彈發射模式。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越南和美國,到底都什麼態度?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蘇聯的故事,例如蘇聯軍隊發展、蘇聯經濟實力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各國的態度。1991年12月,曾經十分強大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那麼,對於蘇聯的解體,美國、中國、印度、越南、英國、法國等一系列國家,到底都是什麼態度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中國購買了兩艘蘇聯載機巡洋艦,為什麼不改造成航母?
    圖為明斯克號載機巡洋艦自從前蘇聯解體後,當年紅海軍手中的9艘航空母艦,時遷事移歷經輾轉,拆的拆賣的賣,如今還在俄羅斯海軍手中的,僅剩一艘庫茲涅佐夫號,如今這艘航母還在船廠中維修,要等到圖為明斯克號載機巡洋艦由於航母是大國重器,機密性相當高,一些國家想要擁有卻學不來技術,興許是韓國有發展航母的考量,因此當年一口氣買進2艘俄羅斯淘汰下來的航母,但是卻發現這2艘航母年代過於久遠
  • 蘇聯解體後各國的反應,印度第一個過來往傷口上撒鹽
    蘇聯是二戰後崛起的一個超級大國,慘烈的二戰使得歐洲很多國家都損失慘重,就連曾經日不落帝國英國的世界中心地位也被美國奪取。蘇聯在二戰期間損失也非常慘重,但是蘇聯和其他歐洲國家不一樣,蘇聯在二戰後的地位和二戰後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蘇聯在二戰之前深受歐洲國家的敵視,國力相對於各歐洲強國也不是很強,但是在二戰後國土達到2000多萬平方公裡,橫跨歐亞大陸,控制半個歐洲。
  • 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高層意識到蘇聯需要一支強大的水面艦隊才能在全球自如的展現意志,所以糾正了以往「飛彈、潛艇萬能論」的錯誤思想,為紅海軍的水面艦艇發展打開了大門。蘇聯感受到壓力,也開始研製核動力水面艦艇。1965年第53中央設計局(北方設計局)接到研製重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命令,代號1144「海鷹」。後來發展成滿載排水量24000多噸的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成為叱吒風雲的一代霸主。
  • 紅色帝國的遺產——基洛夫級巡洋艦
    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是蘇聯乃至全世界僅次於航空母艦的最大型軍艦,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排水量超過兩萬噸及使用核動力的非航母水面艦艇。基洛夫級的大小已經接近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所以也被西方稱為戰列巡洋艦,排水量和武器火力類似戰列艦但是任務和角色跟巡洋艦相同,蘇聯方面統一稱之為 "重型核子飛彈巡洋艦"。在美國海軍曾操作過的艦隻中,唯一與之噸位及功能相近的,是長灘號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不過早已退役多年的該艦滿載排水量只有一萬七千多噸,且設計和建造的年代要早得多。
  • 蘇聯解體的關鍵因素
    從1989年到1991年,蘇聯經歷了一次大裁軍和大換防的過程。因為蘇聯1988年12月單方面宣布裁軍50萬,接著籤署了《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同時德國統一、華約解體也迫使蘇聯撤回大量東歐駐軍。蘇聯80年代末90年代初裁軍和換防涉及的軍隊人數當在百萬以上。各民族共和國對為軍人提供住房,給軍人家屬安排工作,讓軍人子弟入學,移防新的部隊都持排斥態度。這其中有經濟因素,畢竟當時蘇聯整個經濟都不景氣。
  • 蘇聯解體的真相:蘇聯暴行埋下仇恨種子,美國豔婦顛覆紅色政權
    儘管美國總統裡根、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英國首相柴契爾以及教皇保羅二世等人都是最熱門的人選。然而,有這樣一個美豔女人,她起到的巨大作用,甚至要比上述這些國家領導人們更加至關重要。蘇聯解體是戰後世界的最大一次事件,而這個女人卻是促使其發生的那根「最後的稻草」,正是她最終殺死了蘇聯這頭「北極熊」!她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瓦解了蘇聯政權,並最終幫助美國贏得了已經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
  • 它是美國海軍承上啟下的一級輕巡洋艦,戰後在軍火市場上非常搶手
    到1934年為止,美國已經開工建造了17艘安裝203毫米主炮的條約型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給美國的18艘重巡洋艦限額,美國只能再建造一艘重巡洋艦。從此時起,美國海軍暫時將建造的重點由重巡洋艦轉向了輕巡洋艦。
  • 俄羅斯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發展概況
    現只有「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和「彼得大帝」號兩艘在列,其中,「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正在接受改裝後海試,「彼得大帝」號將於「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恢復服役後,接受為期10年的升級改裝。據說,巡洋艦的維修完成後的壽命將延長35年。據推測,修復後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將繼續在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服役,「彼得大帝」號仍將是俄羅斯北方艦隊的旗艦。
  • 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蘇聯解體30年後,俄羅斯人愈加懷念故國
    說到對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有一個國家不能不提,那就是蘇聯,準確的說應該是前蘇聯。今年有一部關於二戰的俄羅斯電影在我國上映,名叫《獵殺T34》.。看電影之前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2019年這部電影在俄羅斯上映時的情況,這時我發現蘇聯這個已經解體的國家,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意味著太多。
  • 蘇聯與南斯拉夫解體:為何蘇聯友好分家,南斯拉夫卻留下仇恨?
    1992年,巴爾幹半島大國南斯拉夫在東歐劇變後也解體,而且經歷過三次解體,最終一分為七。蘇聯其實也分為兩次解體,第一次是波羅的海三國,第二次才是1991年解體出12個國家。對比蘇聯解體與南斯拉夫解體,兩國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而不同之處,並非只有解體次數不同,解體的數量不同。因為南斯拉夫雖然也稱大國,但體量無論如何也比不上蘇聯。
  • 亞洲唯一的永久中立國,經聯合國決議通過並承認,現在發展迅猛
    而亞洲也有一個永久中立國,還是原來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獨立後,被聯合國決議通過並承認為永久中立國,現在發展迅猛。 而蘇聯解體,土庫曼斯坦是堅決不同意,因為國內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荒漠,十分貧瘠,而且土庫曼斯坦也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之一,最乾旱的國家,所以如果獨立,那是死路一條。
  • 蘇聯海軍的全能戰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前情提要: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是蘇聯紅海軍建造的最後一型大型巡洋艦,肩負著打擊敵方大型水面艦艇,為艦隊撐起防空大傘,確保反潛行動順利展開,支援登陸部隊、對岸攻擊等任務。S-300FM「堡壘M」垂髮系統S-300F是蘇聯第三代通用多通道防空飛彈系統的海軍型,由國土防空軍的S-300P發展而來,能打擊超低空到高空,近程到超遠程的全空域目標。
  • 蘇聯解體因素很多,其內在原因是什麼?
    蘇聯解體有外部因素,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曾制定了瓦解蘇聯的戰略,但內部原因是主要原因。如果蘇聯領導人不在內部瞎搞,蘇聯不會走向解體的。因此,蘇聯解體是一個複雜因素,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蘇聯前總理曾說過一句很透徹的話:「我們監守自盜,行賄受賄,無論在報紙、新聞還是講臺上,都謊話連篇,我們一面沉溺於自己的謊言,一面為彼此佩戴獎章。而且所有人都在這麼幹,從上到下,從下到上!」
  •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其實只有一條
    最為典型的就是蘇聯的解體,一個曾經世界最強大的超級大國,創造發展奇蹟的蘇聯,幾乎在一夜之間就直接走向解體,一分為十五,消失在世界上了,讓世界那是無比的惋惜。其解體的原因,到現在大家都說不清楚,各有各的說辭。但是其實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現在找到了,其實只有一條,只有四個字。說到蘇聯的解體,至今已經過去了30年了,對於這個超級大國的突然倒塌,到現在都是世界範圍內一個未解之謎。
  • 美海軍二戰後造了多少巡洋艦,核動力型號多數量少
    【話說軍世】在戰艦進入了飛彈為主要武器裝備的時代後,通用驅逐艦逐漸成為航母和兩棲艦之外,最為重要的水面戰鬥艦艇,而二戰後包括美國在內的海軍都放棄了戰列艦的發展,不過還是曾發展了一定數量的巡洋艦,其中美國海軍擁有過很多的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