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要吃「百財餃」,牛年才能「餃」好運

2021-02-17 好食記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當臘八遇上大寒,重頭戲是喝臘八粥,但保留節目一定是吃餃子。

在北方,縱使美食遍地開花,也擋不住大家對餃子的一往情深。

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十五吃餃子、頭伏吃餃子、貼秋膘吃餃子、冬至吃餃子、臘八吃餃子、小年吃餃子、除夕吃餃子……

從年頭到年尾,被一顆鼓鼓囊囊、內有大乾坤的餃子安排得明明白白。所以北方人常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

要問哪兒的餃子最好吃,那答案必須是「自己家包的」;但如果硬要說好吃的餃子不容易找到,只能靠親媽,我第一個不同意。

昨天臘八,我帶著十多位美食大咖、媒體老師去石化路常媽媽手工餃子館,吃新年第一頓餃子,牛年「餃」好運,就嘗到了媽媽的味道。

常媽媽手工餃子開了13年,第一家店在鳳凰茶城,那時候很多人為了這頓餃子,會從這個城市的四面八方,開車去吃;現在搬到石化路,依然有很多人開車前來。

有人疑惑,常媽媽究竟有什麼秘密,吸引了這麼多忠實粉絲?吃完這一頓餃子之後,就明白了,要想讓這麼多顧客流連忘返,外表和內裡必須得下大功夫。

「這個餃子皮怎麼有紅有綠?還能分兩層?太有趣了。」

 

「這是用胡蘿蔔汁兒和菠菜汁兒調出來的,分層的技術也是我們實驗了很久才研發出來的,包出的餃子不僅顏值高,口感也好,很受歡迎」,常媽媽的店總張陝歌說道。

 

餃子好吃,外皮非常重要。常媽媽店裡所有的餃子皮,都是用五得利的三種麵粉按比例調和的,麵粉的含水量不一樣,根據季節和天氣還會做相應的調整。

 

外皮和好了,接下來開始修煉「內功」。

 

店裡的餃子餡兒有20多種口味,還會隨著季節的變化還會推出新品。除了經典口味,還有創新餡兒,比如西紅柿雞蛋、黃瓜、荸薺……

 

而且常媽媽開店這13年來,所有的餡兒都是現盤的。

 

餡兒的食材也都是新鮮的,牛羊肉是每天早上在北順城街清真店買的鮮肉,大肉是雙匯冷鮮肉。

 

餡兒只用油和鹽調和,油是用大蔥、香菜、胡蘿蔔等熬出的秘制油,不加味精、香油等,這樣調出的餡兒就靠食材本身的香味兒來勾人,讓顧客「吃出鮮的滋味兒,吃出健康」。

 

訂單一到,後廚阿姨用眼一掃,這邊麻溜帶上手套,抓起不同的餡兒,盤它!

 

等到外皮和餡兒準備就緒,大家都躍躍欲試,想包這新年的第一頓餃子,OK,開整。

 

桌子上早已準備好包餃子的工具,各位媒體老師都積極組隊,明確分工,擀餃子皮,包餃子,擼起袖子加油幹。

今天上陣的嘉賓匯集了河南、天津、東北三個省的朋友,最後花落誰家呢?

美廚娘Tina和能吃會說的海軍組隊,一個擀皮一個包,完美搭檔,常規餃子的模樣包得非常飽滿,當然也有不常規的,桌上那麥穗餃子、太陽餃子就出自這兩位之手。

大神拉著咪咕江組成一隊,還說一定要向大家展示她三歲就學會的技能。果然,大神包餃子的速度剛剛滴,每個餃子排得整整齊齊,精神飽滿。只是咪咕江的皮擀得略厚,張陝歌一直在旁邊加油鼓勁:「把皮擀薄,再擀薄,我們的皮不怕擀,越薄越好。」

還有一組青年cp小博阿彤,包餃子還不熟練,筷子楚和海軍在一旁看得著急,飛速擀皮讓小兩口趕快包,沒成想,這倆人正經餃子沒包幾個,花樣還不少,最後時間快到了,乾脆把兩張餃子皮一合,得,餃子直接升級成韭菜盒子。

瓦哥帶著他的嬌妻美眷瓦嫂上陣了,誰能想到,出來吃頓餃子還得被塞狗糧。瓦哥一看在家沒少幹家務,餃子皮擀得又大又圓,瓦嫂包的餃子如其人,秀外慧中,最後還是這一盤秀氣苗條的餃子獲得了第一名。

素素這雙平日裡寫作的手,包起餃子來也是讓人大吃一驚,一個個緊實的餃子挺著小肚子排隊等待下鍋。素素還把一枚處理乾淨的五毛硬幣塞進餡兒裡,誰吃到這枚幸運餃,牛年「餃好運」哦。

評出優勝後,還得專業老師教大家怎麼包餃子。只見後廚阿姨一隻手拿一個麵團,擀麵杖一擀,直接出兩張皮,速度又快,皮擀得又大又圓又薄。

張陝歌塞進滿噹噹的餡兒,兩手一捏一擠,一個可愛的「百財餃子」就誕生了。

在家你是怎麼煮餃子的?是不是所有的餡兒往鍋裡一丟,到漂上來就算煮好了。

在常媽媽,每一種餡兒的餃子煮的時間需要嚴格控制,煮的時間或長或短都會影響口感。例如西紅柿雞蛋時間要非常短,兩分鐘即可;素三鮮、荸薺三鮮需要兩分半,韭菜雞蛋三分半,肉餡兒都在四分半到五分鐘之間。

所以在這裡不是人人都能煮餃子的,經過培訓後,得固定兩個人專門煮餃子。

經過一上午的辛苦勞動,冒著熱氣、歡騰撲稜的餃子終於出鍋嘍。

到了常媽媽一定要吃「百財餃子」,絕對是眾餃中的「餃餃者」,也是常媽媽的鎮店之寶。模樣長得像一顆顆小白菜,青翠欲滴,吃進嘴裡,濃鬱的汁水兒在舌尖炸開,越嚼越有滋味。

再上一盤牛肉白菜餃子,鼓囊囊、熱乎乎、香噴噴,一口下去,肉汁盡迸,簡直是嚼勁與沁香齊飛,美味與口感共享。

酸菜大肉餡兒點讚量也極高。正宗的東北酸菜經過時間的醞釀,跨越地域,與河南的雙匯冷鮮肉相遇,油潤綿長、又酸脆爽口。

素餡兒的餃子修為也極深,雖無葷腥,但仍能讓食客魂牽夢縈。

西紅柿雞蛋餡兒的餃子擁躉眾多,一口下去,豐腴的汁水往外冒,伴著鮮嫩的雞蛋,極其誘人。在其他地方都會將西紅柿雞蛋炒熟再包,這樣口感會大打折扣,而常媽媽是將西紅柿直接包進去,技術難度加大,但口感卻是相當美妙。

荸薺三鮮,裡面有荸薺、西葫蘆、紅蘿蔔、雞蛋,清甜爽脆的荸薺搭配勢均力敵的西葫蘆,再將胡蘿蔔、雞蛋一起攪入這爭奇鬥鮮的風雲中,格外提振食客的胃口。

餃子吃過癮後,再喝完雞湯溜溜縫兒。

這道雞湯也是重量級的,鮮美的墨脫石鍋雞湯。

墨脫石鍋是西藏墨脫的特產,我們國家的地理標誌產品,產量不高,珍貴異常。常媽媽燉湯的石鍋是魏總去西藏旅遊時帶回來的。

燉湯的雞子選用了6-8個月的小公雞,現殺現燉,兩小時後才可品嘗到這具有獨特美味的雞湯。

餃子吃飽雞湯喝足,在溫暖的室內,不管是倒著躺著還是單純地歇著,那個舒坦,都千金難換。

此時細細想來,怪不得這家店叫常媽媽手工餃子,常來常往,素樸且真,那才是媽媽的味道。

臘八節的餃子已經吃飽了

小年夜的餃子你可不能錯過哦~

常媽媽手工餃子開了13年

忠實粉絲眾多

請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

你和常媽媽的故事吧

我們將會選出13位粉絲吃餃子去

活動時間:2021年2月4日

活動地址:未來路石化路交叉口鳳凰臺南花園西門南行50米

常媽媽手工餃子

文 | 李聰  圖 | 李聰 何欲青

編 | 李聰

長按圖右橘色小太陽

一鍵提取105位達人私藏美食小清單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1384期匠心內容

新朋友搜索微信號haoshiji001或掃描二維碼關注

本公眾號發布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歡迎轉發朋友圈,歡迎提供美食線索。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投稿及商務合作,請留言微信後臺或發郵箱:370829586@qq.com

或者加微信chenqingmeng520進群。

相關焦點

  • 一碗碗莜麵餃餃飩飩,饞壞了多少山西娃娃?
    經過千百年經驗積累,善吃莜麵的人,總結出了「三生三熟」之法:收割莜麥後,脫出麥粒是生的,是「一生」;脫殼的麥粒,需在鍋中炒熟才能磨麵,是「一熟」。這種仿佛長了等高線的食物,做起來比貓耳朵要麻煩一些。貓耳朵是直接在油潤的石頭或平面板上搓出來的,圪團則是靠拇指與食指、中指的配合,一下一下搓出來的,所需麵團也比貓耳朵大。
  • 正宗的灌湯包和燙麵餃,你們吃過嗎?
    今天在這裡就為大家介紹灌湯包和燙麵餃這兩樣美食。灌湯包就是我們所謂的包子,燙麵餃就是我們所說的蒸餃。或許有的人聽說過但沒有吃過,或者吃過但沒有吃過正宗的。不過當你品嘗過正宗的灌湯包和燙麵餃之後,就會被它們的美味所深深吸引。
  • 薺菜雞蛋素餃
    因為除了和麵團,其它的都是我和妹妹獨立完成的,那時候差不多是十多歲的年紀吧,姐妹倆主動洗菜、擇菜,擀餃皮兒,煮餃子,完全不用大人分咐的,要知道平時我們是連碗都不願去洗的。 現在回想起來也真是夠瘋魔的,每個周六下午,雷打不動,樂此不疲,直到再也挖不到薺菜為止!
  • 超長拉絲的牛肉餃,南門真媽的新品get到我了!
    熟餃子: 趁熱吃,上桌即食最佳腸粉: 淋辣醬趁熱吃更好吃牛寶: 經典辣粿條底最好吃 南門真媽出新品啦!就是這款會拉絲的芝芝牛肉餃!每日純手工包的芝芝牛肉餃,下足了芝士。纏纏綿綿的芝士混合著新鮮牛肉,一定要趁熱吃,這樣才能拉出超長的絲!
  • 失傳四五十年的蘇式「燙麵餃」,在這裡找到啦!
    但是,蘇妹兒知道一個地方,可以吃到這種曾一度失傳的時令美食哦!那就是位於東中市的這家鼎盛鮮。除此之外,鼎盛鮮的另一大特色是三鮮千張包,一種過去在玄妙觀常見的小吃,卻也和燙麵餃一樣,曾一度消失。燙麵餃原為蘇州春夏之交的一道傳統時令美食,隨著會做燙麵餃的師傅越來越少,燙麵餃也於1970年以後逐漸消失於蘇州吃客的視野。
  • 銀川最美的湯餃館,叫匠王!
    吃的時候恨不得長出個鵜鶘的下巴來兜著,咽下肚裡又恨不得長出四個牛胃來存著,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不時反芻幾個上來慢慢嚼。我個人一直是偏愛餃子這種吃食的。銀川哪裡有新開的餃子館,我一般都會提早兒去嘗嘗。白大哥,匠王湯餃的創始人,和如今大多數的餐飲負責人不同,白大哥是廚師出身,從廚31年,在銀川單是做餃子店就已經十幾年,在區內外、國家級別的烹飪大賽中也獲得了很多大獎,現如今雖然擔任烹飪協會的副秘書長,但是大部分時間也還是鑽進店內的後廚...單是為這家新店開業做產品的研發,就是用幾年時間在外地、本地考察學習。
  • 新店|孩子點名要吃的芝士雞肉餃,難道是披薩近親?
    偏食的、厭食的、嗜糖的、愛油炸食品的……孩子們吃飯問題,狀態百出。我跟很多媽媽們交流過,大家一致認為,餃子是最理想的兒童食物。不愛嚼青菜?剁碎了包成餃子,沒有不愛吃的。一張麵皮,包羅萬象,幾顆餃子頂半盤菜。最近,有個很懂孩子的女生開了家餃子館,親測她影樓裡的小顧客們都愛吃。
  • 想吃水晶蒸餃,不會做餃皮?半斤豬肉1斤澄粉,教你做出45個大餃
    半斤豬肉,1個蘿蔔,2兩玉米粒,1斤澄粉開水一燙,教你做出45個大肉餃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對吃也有了要求,不再是以前的隨便能吃飽,就滿足了。人類現在有了更美好追求,就連吃,也要吃出儀式感!早餐得營養搭配,一份蒸餃、幾個饅頭或者包子、豆漿油條、小面、米粥等,應該都是一周換著吃的營養餐。
  • 夜聽 | 一碗灰寨餃皮湯的美味密碼
    或許,大多數時候,我們吃的不單單是食物。對於很多灰寨人來說,一碗餃皮湯是老家最接地氣最有特色的美食,是地地道道的老城記憶,是打開心扉的美味密碼、濃濃的不變鄉愁。灰寨老店的這一碗餃麵湯,湯底清淡鮮甜,肉丸子爽滑彈牙,裹肉香嫩鮮美,能徵服最刁鑽的味蕾。
  • 戲說揚州餃面,陰陽和諧包裹其中
    因為喜歡餃面,常常去揚州各麵館吃,尤其是蔣家橋,尤其是蔣家橋本部老店。蔣家橋餃面特有的重口味,濃濃的胡椒香與蝦籽的鮮,是其獨佔鰲頭的最主要特色。去的次數多了,自然而然觀察環境與人。老店在老蔣家橋的舊址差不多位置,門臉的方向轉了個身。蔣家橋現在開了好幾家連鎖店。據說每一家生意都不錯,它代表了揚州小吃的平民化特質。
  • 王梅弘 :今朝有餃今朝醉
    一千個節日就會有一千種過法,但唯一不變的是許多節日裡只有一種吃法——吃餃子。尤其到了春節,名正言順地進入了吃餃子的節日中。年三十要吃餃子,這頓餃子要等到零點的鐘聲敲響時吃。吃餃子是「更歲交子」之意,「交」與「餃」諧音;「子」是子時,有「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除夕夜,闔家團聚圍桌而坐,熱熱鬧鬧包餃子。
  • 外地遊客想吃的揚州蝦餃面,本地人叫「蝦籽餃面」,蔣家橋店好吃
    揚州蝦籽餃面風採小夥伴們一定是很疑惑,為什麼同樣是一種面,有人喊揚州蝦餃面,有人喊揚州蝦籽餃面呢,小i覺得這或許就是區域問題,在現在小i生活的城市裡,有一種面,有些地方喊它豬肚饃,有些地方喊它豬腸饃,還有著其他地方各種各樣的花式叫法,但不管名字再怎麼變化,不管是揚州蝦餃面還是揚州蝦籽餃面,它的味道依舊美味,有人嘗過一回便已經愛不釋手,有人吃過一回就吐了,從此再不沾手,就將如此一種美味拒絕,實在是讓人可惜,吃蝦籽餃面,小夥伴們都推薦去蔣家橋店,小夥伴們可以嘗試去試一試。
  • 【添好運】的二月Monthly Specials來了!賀歲喜年糕、發財豬手、青春永駐面、新春歡樂餃,滿滿都是地道中國年味兒!
    中國年,當然要吃點中國的傳統美食了,寓意一定要好,這樣才能給新的一年添好運嘛!不如去【添好運】港式茶餐廳吧,明明是高大上的米其林星級點心店,價格卻走著親民路線!賀歲喜年糕、發財豬手、青春永駐面、新春歡樂餃光聽名字就很添好運噢! 恭賀您:來年「年年高」!
  • 尋味江西丨贛州特色美食——蝴蝶魚餃
    江西人愛吃魚,早已出了名。九江的全魚宴、贛州的蝴蝶魚餃、撫州的南豐魚絲……都鼎鼎有名,那麼今天就跟著大表哥來探尋一下贛州的特色美食之一蝴蝶魚餃。不日,胡大廚在做平常菜時,突然靈感一來,他就構思創作了「蝴蝶魚餃」這道贛州名菜。 「蝴蝶魚餃」因其單個成品形似蝴蝶,多個成品擺盤時也可呈一對大蝴蝶狀而得名。菜成後,胡大廚覺得觀感和口味都很滿意,完全可以推而廣之,他就多次邀請同行戲友來店品嘗。不出所料,所有食過此菜者都讚不絕口。
  • 舌尖上的松茸,在香港小店做成了豬肉餃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將松茸炮製成美味的方法多種多樣,絕大部分都很高大上,似乎只有用高檔食材搭配,才能與它的珍稀地位相襯。如果把松茸跟豬肉搭配呢?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哇,這也太暴殄天物了吧。畢竟豬肉太過普通,某種程度上甚至算是低賤的食材。蘇東坡有詩云:「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 餃子大王 30年制餃經驗全曝光
    2.將羊大骨放入不鏽鋼桶內,倒入蔥、姜各250克,花椒10克,白胡椒粒25克,注入冷水12.5千克,大火燒開後改中小火熬製約2小時,過濾料渣即成。提示  如何在不影響鮁魚母餡出品質量的基礎上,讓其吸收更多的水分呢?分享一個竅門給大家:在低溫環境下沿一個方向持續攪打餡料,能讓1斤鮁魚肉吃進1斤半的水,毛利通常可達80%。2.牛肉母餡
  • 船歌出品——餃小歌,就是這鮮味兒!
    它既有著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成為年節不可缺少的美食。除了人們所熟知的肉水餃、素水餃,魚水餃也是其中一類出名的品類。   2019年,船歌魚水餃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喜好與市場的供應需求,「餃小歌」應運而生。作為船歌出品的新品牌,「餃小歌」定位於年輕消費市場,品牌注入年輕、時尚的基因,「好吃不貴,顆顆回味!」。
  • 巷子裡開過吃吃看餃麵店 乾隆皇帝曾到此打卡?
    餃面吃吃看巷核心提示作為世界美食之都,揚州美食吸引著八方遊客前來品嘗。在自我推介時,店家會很自信地說上一句:「好不好吃,吃吃看!」店主就在門前豎起一塊牌子,上面寫上「吃吃看,吃得不好把鍋摜」,好奇的路人就進門「吃吃看」,豈料,由於店主用料考究,味道確實好,生意逐漸興隆。後來,這家餃麵店便被人稱為「吃吃看餃麵店」,巷子便稱為吃吃看巷。傳說乾隆下江南 也曾來巷子裡吃過餃面?吃吃看巷看似普通小巷,卻還有一段與「乾隆下江南」相關的傳說故事。
  • 吃吃看巷!因一家「餃麵店」得名
    走進吃吃看巷,巷道長200餘米、寬3米多,呈現「L」字型南北走向。漫步巷內,亂石小路、小瓦蓋頂、風火牆、磨磚門樓,在雨天的映襯下,一股揚州市井氣息油然而生。社區一工作人員說,巷子雖小,卻人來車往,甚是熱鬧,曾經就有「前安樂(巷)、後瓊花(巷)、紫氣東來(巷)、吃吃看(巷)」的說法,把吃吃看巷在周邊幾條小巷中的地理位置描繪得清清楚楚。 吃吃看巷,名從何來?敲開多戶居民家門,均未收穫準確答案,只有一戶居民講述了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