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已經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了,你去看了嗎?
不少人本來對這部電影滿懷期待,然而,在國內上映後罵它的文章和言論層出不窮。
我瀏覽了網友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它被噴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三個地方:
1、服化道不用心,如木蘭相親的妝容就不對,巨醜無比
2、文化內涵不符合中國實際,木蘭武功靠「氣」,歪曲中國功夫
3、人物角色臉譜化,木蘭「高偉光」,其他人物刻板單一
即使網上有這麼多人噴,衝著劉亦菲的神仙顏值與花木蘭的傳奇故事,我還是去看了。
也許是因為期待值低,並有充足心理準備,當那些被噴的內容出現時,我自動過濾掉,只關注那些有趣的地方,整部電影竟然看得津津有味。
看完之後,覺得整體來看整部電影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爛,還是有值得一看的地方的!
首先,服裝造型並沒有完全糊掉,木蘭相親的妝容的確辣眼睛,不過她的日常居家服飾和上戰場的造型挺不錯的。
上戰場時,木蘭一身紅色長袍加鎧甲,十分簡潔,去掉頭盔和外鎧甲後,手持弓箭射擊敵人和騎馬奔騰的英姿又爽又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一位女戰士的剛強和柔美,相當的引入注目。
其次,電影的場景也可圈可點,拋開不符合中國歷史文化的因素,單從視覺效果來看,裡面很多場景都如同一幅畫一樣美。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木蘭獨自騎馬去軍營報導的那段場景。
那段畫面隨著木蘭的行程不斷切換,從遼闊的平原到滿是翠竹的山林、再到溝壑嶙峋的高原,黑夜與白天的光景不斷交替,讓我感受到了《木蘭辭》中那句「萬裡赴戎機,關山渡若飛」的感覺。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部電影塑造了一個中國版的「神奇女俠」,縱觀全劇這女俠的塑造邏輯是立得住的。
《木蘭辭》中,開頭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她日常活動的是織布,應當說是一個符合傳統要求的女性,不過電影開場就是木蘭為了把雞趕回雞圈都追到了屋頂,暗示她不是一位傳統的女性。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木蘭平時喜歡騎馬去追兔子,學兵法、練武功,擅長舞刀弄劍,這些事一般女孩子不會做的,也是家裡人不允許做的,但木蘭的父親是一位在戰場上有過戰績的軍人,對木蘭寵愛又縱容,為木蘭成為優秀戰士提供了足夠支撐。
木蘭的難題從進入軍營後接踵而至。
到軍營報到之後,木蘭就遇到了困難:要怎麼這些粗魯的男人同吃同睡一起生活?木蘭裝作和他們一樣,白天艱難地表演,只在晚上隊友酣睡後,默默流淚。
接著訓練的問題,她在軍營中和隊友一起訓練,所有訓練全部按照要求一個不落的做完,還要比隊友們都做得好。
真正上戰場才是大難關,那時木蘭儘管內心害怕,但是依然握住抖動的雙手,大聲告訴其他戰士:「我會保護你們的!」
待到上戰場,木蘭和幾個隊友被派去追柔然主帥,途中其他人或者被打死或者逃跑了,只有她一往無前,積極想辦法扭轉我方軍隊被地方攻打的場面,集智勇於一身。
木蘭最後靠著自己的勇敢和智慧,領兵救了皇帝,戰勝了柔然,贏得了從皇帝、將軍、士兵的肯定和讚揚,成為令人尊敬的女英雄。
拋開不符合中國文化的因素,從一部奇幻劇的角度來看,整部劇各種元素、情節和人物的設定,都是幫助成功塑造了一個「中國的神奇女俠」。
可以說,這是不是一部符合中國歷史文化的電影,而是一部西方英雄主義電影,不過這個英雄是一位中國女性:
她在國家危難之際,穿上鎧甲、拿起長劍為家國而戰;
她不會等待別人拯救,而是挺身而出積極想辦法解救人民;
她向人們表達了不依附於他人,追求自我、追求獨立的精神;
她勇敢衝破束縛、打破偏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木蘭,敢於衝破社會的束縛,勇於追求獨立的自我,不要等待別人拯救,主動地去面對問題並解決它們,面對現實的種種難題為自己為自己認為值得人事物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