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2月15日泰州訊 10多年來,泰州醫藥高新區(又稱「中國醫藥城」)厚積薄發、向陽而生,闖出了一番「打基礎、拉框架、築平臺」的新天地,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漸成規模、發展壯大」的奮進之路。
根據規劃,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泰州醫藥高新區將緊扣「四化三鏈」發展思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再造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生物醫藥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全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健康是人類的最大財富和永恆追求,大健康產業也成為21世紀最有前景和最為重要的產業之一。15年前,江蘇省委、省政府作出「設立醫藥產業園、打造中國醫藥城」的重大戰略決策,如同一聲春雷喚醒了泰州城南30平方公裡農田的創新基因,一座瞄準「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醫藥健康產業名城拔地而起。10多年來,泰州醫藥高新區厚積薄發、向陽而生,闖出了一番「打基礎、拉框架、築平臺」的新天地,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漸成規模、發展壯大」的奮進之路。
堅守初心「十年磨一劍」
「冷板凳」坐出「熱效應」
泰州醫藥高新區的初心就是堅持創新引領,奮力打造「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醫藥健康名城。回望11年前,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泰州醫藥高新區正式掛牌,這片創新創業熱土就此掀開了歷史新篇章、開啟了發展新紀元。在國家相關部委,江蘇省委、省政府和泰州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泰州醫藥高新區歷任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區幹部群眾,解放思想、保持定力、艱苦創業、攻堅克難,幹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成功邁過了生物醫藥產業至關重要的「初創期」。
11年篳路藍縷,綜合實力實現歷史飛躍。泰州醫藥高新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科學謀劃每個階段的發展。從建設醫藥城到建設大健康產業名城、現代化的南部新城,從打基礎、拉框架到加快高質量發展,從「功能片區、產業基地建設」到「產城一體、融合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持續保持「增長速度快於泰州市,總量佔比逐年提高」的良好勢頭,園區綜合實力實現跨越式攀升。2019年,泰州醫藥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為321.4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40.8億元,年均增長21%左右,以佔泰州市4%的人口和2%的土地,創造了該市12%的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585.3億元,年均增長18%左右;累計利用外資突破3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突破90億美元。近3年來,泰州醫藥高新區連續在泰州市綜合績效考核中榮獲一等獎。
11年聚沙成塔,產業優勢加速集聚形成。泰州醫藥高新區立足全球視野,加快集聚國內外優質產業項目,全力推動重大項目產業化,致力建設「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目前,抗體、疫苗、診斷試劑及高端醫療器械、化學藥新型製劑、特殊醫用配方食品等特色產業集群基本形成,已集聚國內外80多家知名大學和醫藥研發機構,已落戶1200多家知名醫藥企業,包括阿斯利康、武田藥業、勃林格殷格翰、阿拉賓度等14家全球知名跨國企業,其中已有36家企業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2100多項「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醫藥創新成果成功申報,在研和申報的Ⅰ類新藥達到80個,獲得藥物臨床批件189張,其中Ⅰ類新藥43個。邁博太科、亞盛醫藥、碩世生物等3家企業先後在香港交易所和科創板上市,7家企業登錄「新三板」。目前,泰州醫藥高新區在全國171個布局生物醫藥產業的產業園區中位列第11名。其中,「技術競爭力」「人才競爭力」「龍頭競爭力」分別闖入全國前10名,分列第10位、第7位和第9位。
11年砥礪奮進,發展活力得到新的增強。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生物醫藥產業持續發展的生命力。一批創新人才追逐夢想。泰州醫藥高新區致力打造「113人才計劃」、江蘇省「雙創計劃」、國家級高端人才等3個梯度體系的中國醫藥城人才特區,被中組部授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目前,累計引進4200多名生物醫藥類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擁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名,兩院院士10名,國家級高端專家66名,江蘇省「雙創人才」130人。一批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目前,園區各類研發機構已超過90家,進區企業與國內外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ICGEB-中國區域研究中心、中國(泰州)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醫療產業平臺、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國醫藥城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東南大學—中國醫藥城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載體加快建設,為園區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一批創新成果加速湧現。多個國內外「惟一」「第一」在中國醫藥城持續湧現:全球首個治療鮮紅斑痣藥物、國際首創四價流感疫苗、世界首個豬瘟藍耳二聯活疫苗、全國首張成人全營養配方特醫食品註冊證、國內首個改善新冠肺炎造成急性肺損傷藥物等,越來越多成果通過中國醫藥城邁向全國、走向世界。一批創新試點成效顯著。全國惟一的部省共建機制搭建人員互掛交流通道,協調有關重要問題,為中國醫藥城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首家省食藥監局直屬分局組建專業申報隊伍,中國醫藥城審評審批速度贏得更多青睞。
11年櫛風沐雨,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遷。泰州醫藥高新區著眼產城融合、配套先行,布局實施了一系列打基礎、強實力、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城市面貌日新月異。15年來,全區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81.5億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由20平方公裡擴大至50多平方公裡。高端標準廠房區、高端醫療器械集聚區基本形成規模。康健醫療區啟動建設,致力打造全國首個集醫療和康復管理於一體的高端集聚區。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校區、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泰州第一外國語學校、中國醫藥城小學以及人才公寓、鄰裡中心、體育文創中心、天虹大型商業綜合體相繼建成投用。周山河新城加速拓展,現代化城市客廳初步建成。一幢幢樓宇刷新了城市的「天際線」,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城鄉路網跑出了奔向小康的「加速度」,一處處美輪美奐的綠地公園彰顯了一見傾心的「高顏值」,一座座功能完善的配套載體換來了人民群眾和企業家的「滿意度」。
創新引領做強醫藥產業
「產業化」鍛造「核動能」
11年來,泰州醫藥高新區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初步形成在全國範圍內較有優勢的抗體、疫苗、診斷試劑及高端醫療器械、化學藥新型製劑、特殊醫用配方食品等特色產業集群,一座規模較大、產業鏈較為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初步建成。前不久發布的「中國先進位造業發展指數」顯示,泰州醫藥高新區表現亮眼,位列全國先進位造業強區第46位。
抗體藥具備集約創新基礎。目前,我國只有5個藥靶實現抗體藥國產化,臨床階段約30個藥靶。而中國醫藥城企業在研的抗體藥就已經針對16個藥靶,形成集約創新優勢。中國醫藥城抗體企業已獲得抗體類藥品臨床批件的產品有16個,一批抗體藥研發生產企業已在腫瘤、自身免疫系統、嚴重過敏性疾病等治療領域,形成多靶點創新抗體藥物研發、臨床轉化和產業化體系。
疫苗產業集聚度全國相關園區最高。中國醫藥城已有10家人用疫苗企業、4家動物疫苗企業,擁有各類疫苗產品近50個。截至目前,已有4家企業獲《藥品生產許可證》,取得生產批件4張、臨床批件11張、一類新藥批件5張,中國醫藥城生物製品近五年的申報量佔江蘇省的1/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醫藥城疫苗研發企業積極投身新冠疫苗研製攻關,目前共參與復星醫藥新冠病毒 mRNA疫苗等6個項目臨床研究,另有2家企業正在開展新冠疫苗研發。
診斷試劑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覆蓋國內外多個空白領域。中國醫藥城已集聚醫療器械企業386家,其中投產企業140家;企業總數約佔江蘇省的13%,診斷試劑企業數佔江蘇省的20%以上;獲得診斷試劑及醫療器械註冊證及備案證1857張,其中Ⅰ類1058張,Ⅱ類716張,Ⅲ類83張。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碩世生物研發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是江蘇省首個獲批的檢測試劑產品,默樂生物在國內率先推出「一管三檢」試劑盒,春帆生物研發的「巖鹽氣溶膠治療儀」填補國內非藥物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空白。據統計,園區企業先後研發生產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1500多萬人份。
化學藥新型製劑產業形成集聚優勢。目前,中國醫藥城已集聚50多家化學藥企業,18家企業44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其中,全球知名企業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擬上市企業1家。申報新品種271個,其中Ⅰ類創新藥41個。其中,匯倫藥業研發的西維來司他納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可以改善新冠肺炎造成急性肺損傷的藥物。
特殊醫用配方食品產業形成先發優勢。保化品企業增至27家,落地投產保健食品品種48個、獲得特殊食品註冊證或備案證135張;獲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5張,化妝品註冊證或備案證350張;被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授予「特殊食品產業集群示範基地」稱號。擁有特醫配方食品企業3家,已陸續建成特醫產品生產線,其中雀巢健康研發的「佳膳佳立暢」取得國內首張特殊醫學用途全營養配方食品註冊證書。
「二次創業」緊扣「四化三鏈」
「新理念」引領「高質量」
泰州醫藥高新區的初心就是堅持創新引領,奮力打造「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醫藥健康名城。回望11年前,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泰州醫藥高新區正式掛牌,這片創新創業熱土就此掀開了歷史新篇章、開啟了發展新紀元。在國家相關部委,江蘇省委、省政府和泰州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泰州醫藥高新區歷任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區幹部群眾,解放思想、保持定力、艱苦創業、攻堅克難,幹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成功邁過了生物醫藥產業至關重要的「初創期」。
「四化」就是以產業化、特色化、國際化、資本化為方向,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體系。
產業化方面。始終堅持走「產業興區、項目強區」之路,著力招引落戶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旗艦型、地標型項目,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生物醫藥產業體系。力爭醫藥製造業規模三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到2025年,醫藥健康產業營業收入突破800億元,全力拼進全國生物醫藥園區前八強。
特色化方面。圍繞「4+3+1」特色產業體系,堅持「高、新、強」的總體定位,緊扣疫苗、抗體、診斷試劑及高端醫療器械、特醫配方食品、新型化學藥等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推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致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全力創建一批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真正把產業特色優勢轉化為規模優勢、能級優勢。
資本化方面。積極搶抓江蘇省惟一的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機遇,深化與港交所、上交所等各類交易所的戰略合作,開闢企業股權融資、債券發行、掛牌上市綠色通道,著力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力爭到2025年,運作產業基金150隻以上,總規模達500億元,本土主板上市企業達20家,打造資本市場「中國醫藥城板塊」。
國際化方面。在繼續招引匯聚國際化高端人才的基礎上,建好用好以ICGEB—中國區域研究中心為代表的一批國際頂級創新平臺載體,提高對外開放合作水平,重點吸引跨國醫藥巨頭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鼓勵企業建立並完善境外銷售和服務體系,高質量辦好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全力把中國醫藥城建設成為泰州市、江蘇省,乃至全國對外開放、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三鏈」就是以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為抓手,持續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
泰州醫藥高新區將著力打造特色鮮明、聚焦重點的產業鏈。
抗體產業方面,加快構建重大疾病治療領域研發、轉化和產業化體系,重點培育發展速度快的龍頭型企業,大力發展已經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發展空間巨大、發展前景良好的抗體創新藥及生物類似藥。到2022年力爭突破20億元,到2025年力爭形成80億級產銷規模,打造全國知名的抗體藥物產業化基地。
疫苗產業方面,放大國家惟一的新型疫苗及特異性診斷試劑集聚發展試點作用,瞄準全國領先這一目標,加快建設國家級疫苗臨床評價基地和江蘇省疫苗質量評價中心。到2022年力爭突破30億元,到2025年初步形成產銷100億級的全國疫苗產業地標。
診斷試劑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方面,搶抓此次疫情帶來的發展機遇,充分利用好政策「窗口期」帶來的利好,大力推動以核酸檢測、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基因檢測等為代表的體外診斷產業和以可穿戴醫療設備、獨立醫學影像等為代表的醫療器械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到2022年力爭突破50億元,到2025年產銷規模突破120億元,產業集聚度全國第一。
化學藥新型製劑產業方面,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重點培育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糖尿病、心腦血管等新分子創新藥,通過一致性評價、具有成本優勢的高端仿製藥。到2022年力爭突破80億元,力爭到2025年產銷規模達200億元,躋身全國化學藥新型製劑示範區。
特殊醫用配方食品產業方面,發揮已落戶企業的先發優勢,著力聚集一批知名企業,加快推進產業化步伐,全力建設健康特醫食品公共服務平臺。到2022年突破40億元,到2025年產銷規模突破80億元,建成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中國第一高地。
著力打造自主可控、行業領先的創新鏈。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不斷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核心引擎。加大與國際頂尖機構、知名大院大所的合作力度。力爭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長三角大健康產業研究院和國家醫藥健康產業創新中心、中國(泰州)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為主體的「一院兩中心」科創高峰。加快整合現有平臺資源,構建覆蓋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全過程的公共服務體系,力爭打造2-3家全國頂尖的綜合服務平臺,為更多企業實現「拎包入住」。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協同創新、成果轉化力度,力爭到2025年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30家,醫藥健康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達5%,國家級醫藥類高新技術企業數突破150家。
著力打造專業突出、系統完備的服務鏈。堅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全力打造「掛鈎服務多一點、政策支持準一點、審評審批快一點」專業化營商環境品牌,彰顯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競爭優勢。圍繞企業需求設立部門機構。以企業化、市場化、公司化為方向,加快推動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重點圍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服務等經濟職能設置部門,全力彰顯產業園區主責主業。圍繞精準服務集聚人才團隊。注重專業化人才服務團隊的招引和培養,定期安排工作人員到有關部委掛職學習,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圍繞註冊申報提供全過程服務。放大部省共建機制,優化申報機制,力爭通過2-3年,實現疫苗獲批量全國工業園區第一,獸藥獲批量全國工業園區第一,體外診斷試劑和特醫食品獲批量分別佔江蘇省30%和50%,抗體、化學藥獲批量分別進入全國工業園區前三名和前五名。
面向新時代,泰州醫藥高新區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江蘇省委省政府和泰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奮力譜寫「二次創業」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答卷!(張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