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巨匠查爾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大衛·科波菲爾》,描繪了一幅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中下層社會的眾生相。
該書出場人物形形色色,數量眾多。據粗略統計,有名有姓的約有九十餘人,主要人物將近二十人。這些人物出現在小說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不同的人生階段中,不同程度地參與大衛的生活,以各自的性情品質、言談舉止影響乃至引領、塑造著大衛,也為讀者呈現出栩栩如生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社會生活圖景。
而在這些人物中,最令浮生君過目難忘的有兩位——顯然不是小說男女主人公,一個是全書最具喜劇色彩的米考伯先生,另一個則是對大衛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姨婆貝特西·特洛伍德。
小說裡,每次只要米考伯先生出現,總會伴隨著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但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這個猶如小丑般插科打諢的人物,而是。令浮生君產生更多感觸的貝特西·特洛伍德小姐。
實際上,浮生君認為,貝特西姨婆是《大衛·科波菲爾》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少數幾位人物之一;而且是書中所有女性人物中塑造得最豐滿、最真實的人物,沒有之一。
貝特西·特洛伍德是小說主人公大衛的姨婆。貝特西小姐性格乖僻,年輕時有過一段婚姻,卻因為丈夫揮霍無度,且有家暴傾向而選擇分手,然後搬到多佛海邊,開始過上了自食其力的單身生活。
除了大衛出生那天,貝特西小姐短暫出現過之外,在大衛人生的前十年,她並沒有參與進來。
後來,十歲的大衛成了孤兒。為了逃離繼父安排的學徒生活,大衛從倫敦秘密逃往多佛,投奔從未謀面的姨婆貝特西小姐。
貝特西小姐見到大衛雖然驚訝,卻很快就欣然接納了他,並且傾其所能給大衛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生活水平。
大衛成年後,由於受騙,貝特西小姐不幸破產了。但她依然堅韌樂觀的生活,與大衛和其他親友相互扶持,一直活到小說結束時的八十多歲,還身體硬朗、健步如飛……
1、除了貝特西·特洛伍德以外,其餘女性形象都是漫畫式人物
英國小說家毛姆在其文學評論著作《巨匠與傑作》中,曾經專門撰文評價過狄更斯與《大衛·科波菲爾》。其中談及狄更斯塑造人物的方法時,毛姆以一貫刻薄的毒舌語氣評論道:
「狄更斯在處理女性人物上從未有過什麼上佳表現,除了張嘴就是『我絕不會拋棄米考伯先生』的那位米考伯太太,以及貝特西·特洛伍德以外,其他的都是漫畫式人物。」
何謂漫畫式人物呢?簡而言之,就是將人物身上的典型性格特徵(優點或缺點)進行無限放大,並刻意忽略人物身上的其他特性,使其言行始終如一地高度反映人物最突出的本性。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優點是很容易留給讀者某一方面的深刻印象;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難免使刻畫的人物變得臉譜化、扁平化,給人感覺就像漫畫裡的人物那樣。
毛姆雖然話語刻薄,但評價卻一語中的。我們看《大衛·科波菲爾》裡面主要的女性形象,無一不像帶了一張單一面具的玩偶般,比如:
大衛的保姆佩格蒂,除了對大衛母子無限的溺愛與依戀之外,再無其他令人產生印象的舉動;
大衛的第一任妻子朵拉,雖然狄更斯極力將之描繪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但給浮生君的印象就是一個幼稚單純的巨嬰;
大衛的靈魂伴侶艾格妮絲,狄更斯花了大量筆墨,讓大衛從口出噴湧出源源不斷的溢美之詞,但越是描繪得完美無缺,越顯得這個人物的蒼白無力與缺乏真實感;
還有大衛的童年玩伴、長大後被誘拐的艾米莉,從狄更斯的刻畫中可以看出,這個女孩就只是一個空有美貌,卻愛慕虛榮、軟弱搖擺的愛哭鬼……
2、貝特西·特洛伍德具備最健全的人性
人類是世上最複雜的生物,其複雜性更多體現在人性上。因此現實生活中的人,幾乎不可能只呈現出單一的人性特徵。事實上,真實的人,都是由很多張不同的人性面具拼湊而成的,人性的複雜與變化無常才是一個人應有的常態。一個體現出人性多面化的人,才可能是一個具備健全人性的人。
因此,從小說對各個人物形象的刻畫來看,貝特西·特洛伍德是書中難得的具備最健全人性的形象了。
小說一開始,她的形象是性情乖僻、頤指氣使、氣場強大、不好相處的老太太形象;
後來大衛投奔她時,她又表現出了面冷心熱、雷厲風行還不乏慈愛的一面;
再後來不幸破產、被迫投奔大衛時,她性格當中的堅忍和樂觀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日常交際時,根據對象的不同,貝特西小姐時而言語刻薄、時刻目光嚴厲,時而熱情風趣、時而睿智沉著……
總而言之,她就像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見過的獨居多年的一位老太太那樣,敢愛敢恨、善惡分明,性格當中有良善慈祥的一面,也有乖僻冷酷的一面;有自食其力、獨立自主的堅韌精神,也有脆弱不堪、需要被呵護的脆弱時刻。
因此,相比以上列舉的那些單薄扁平的女性形象,貝特西小姐的形象更立體、更豐滿,因而也更接近現實中的人。
3、通過凝練的文筆,精彩的對話,狄更斯塑造了貝特西·特洛伍德這一經典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縱觀全書,狄更斯對貝特西小姐的著墨並不多,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穿插在各篇章之中的。
但就算只是時不時帶上幾筆,卻因為角度精準、文筆凝練,反而使貝特西小姐的形象顯得躍然紙上。正如英國著名文藝評論家T.S.艾略特所評價的那樣:
「狄更斯塑造人物特別出色。他所塑造的人物比人們本身更為深刻……只要用一句話,不管是這些人物說的,還是別人對他們的議論,就能使他們完整地再現在我們眼前。」
比如小說開篇,寫大衛出生那天,其母親看到貝特西小姐走進家門時的情形。當時對貝特西小姐的刻畫,狄更斯就只用了一句話:
「她逕自朝屋門走來,這種凌厲筆挺的姿勢和從容不迫的精神,別的人是不可能有的。」
這樣簡潔的一句話,就把貝特西小姐特立獨行的姿態樹立起來了。
又比如第十四章,為了給孤兒大衛討回公道,貝特西小姐以一敵二,舌戰大衛繼父和其姐姐的過程,真的是寫得非常精彩。因為篇幅所限,以下試分享其中的幾個小段,即貝特西小姐自責大衛繼父欺騙、折磨大衛母親時那一連串的話語:
「你以為我不知道,那個可憐、不幸、一步走錯的娃娃,你給她過的是什麼日子啊?你以為我不知道,你第一次遇見她時——我敢肯定,你對她一定大送媚笑,大飛媚眼,好像你對鵝都不敢噓一聲……」
「……那個可憐、無知和天真的娃娃,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男人。他簡直是個糖人兒。他崇拜她,他疼愛她的孩子,他要當他的第二個父親。他們要一起住在玫瑰園裡,不是嗎?呸,你給我滾!你給我滾出去,滾!」
……
「再見了,先生,再見!跟你也再見了,小姐,要是再讓我看到你騎著驢子走過我的草地,我就要敲下你的帽子,用腳把它踩扁!這就像你肩膀上長有一顆腦袋一樣,毫不含糊!」
狄更斯通過這樣犀利、簡練的對話,雖沒有對貝特西消極的行為與表情作過多正面的描寫,卻惟妙惟肖地刻畫出貝特西小姐雄辯的口才與硬朗的心性。
因此,貝特西小姐這一形象相比書中其餘人物而言,尤其顯得真實生動,也是本書所有人物中個人最喜歡的。而研讀書中與貝特西小姐有關的這些段落,對浮生君而言也充滿了樂趣和啟發。樂趣指的是欣賞狄更斯精妙的文筆與生動的對話;啟發則指的是從中,可以得到一些關於寫作——特別是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的方式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