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入海排汙口整治初見成效

2020-12-26 中國環境

  南臨黃海,北瀕渤海,1038公裡長海岸線,5275個入海排汙口,山東省煙臺市在完成「查」—摸清底數、「測」—水質檢測、「溯」—汙水溯源,釐清責任後,「治」的大幕隨即拉開。

  作為生態環境部確定的渤海入海排汙口專項整治試點城市,煙臺日前印發《煙臺市入海排汙口整治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到2022年,全面完成入海排汙口整治,完成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確定目標任務,並探索形成在全國沿海地區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入海排汙口整治模式方法。

  溼地涵養為入海河流生態補水

  在龍口市黃水河汙水處理廠南側,總佔地170畝的黃水河生態溼地工程已接近完工,工人們在做最後的收尾工作。田字塊狀分割的坑塘被水生綠植覆蓋,形如稻田。

  作為《方案》確定的「355」工程(即打牢三個基礎、做好五項示範、打造「五個一」體系)中5項示範之一,入海河流生態達標示範項目先期選擇了龍口市泳汶河、黃水河等入海河流,通過沿岸排海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設人工溼地等措施,有效管控陸源汙染物排海。

  「溼地工程採用潛流人工溼地+表面流人工溼地的工藝,通過在溼地系統配置填料、基質,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協同作用,實現對汙水深度處理,將黃水河汙水處理廠一級A類再生水提高至Ⅲ類水標準,處理規模為4萬m3/日。」龍口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煙臺屬於資源型缺水城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為487m3,不足全國人均水平的1/5。」煙臺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穎指著黃水河裸露的河床坦言,示範工程的實施不僅能夠確保入海河流水質持續改善;同時,通過再生水補充到入海河流,將有效緩解區域水資源緊缺狀況,改善周邊水生態環境,補充流域地下水。

  龍口市生態環境分局局長王繼周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項目實施後,每年入河補源水量達1000萬m3,一級A類再生水提高至Ⅲ類水標準可削減化學需氧量總量約438噸/年、NH3-N總量約58.4噸/年,具有突出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他表示,下一步,龍口市其他汙水處理廠也將逐步推廣這一模式。

  根除陸源汙染,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多年來,借雨排汙、雨汙管網混接錯接、初期雨水收集處理能力差等「城市病」問題突出,岸上的水從哪兒來、去向哪兒猶如一筆「糊塗帳」。因此,城市雨汙排口整治,根除陸源汙染「治岸」成為此次《方案》的重點。

  在萊州市,文化街、文昌路地下綜合管廊及其附屬設施項目就藏身在鬧市區地下。寬、高各3米的地下管廊綿延4公裡,整齊有序地鋪設了包含給水、中水、電力等管線。管廊項目共鋪設雨水管道7800餘米、汙水管道8600餘米,形成了雨汙分流制排水系統。

  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萊州2018年起,實施文化街、文昌路地下綜合管廊及其附屬設施項目,總投資約6.03億元。

  萊州市生態環境分局副局長賈洪松介紹,項目建成後可以減輕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負荷,提高處理效率,達到減少汙水處理廠投入的目的,雨季雨水不再進入汙水管網,降低了汙水處理廠的瞬時水量,避免因雨水進入汙水管網而引起汙水處理廠進水水量、水質發生較大的波動。同時,緩解雨季城市內澇問題,提升城市安全運行水平和城市抗災能力,進一步改善環渤海地區生態環境。

  王穎表示,目前,煙臺建有19處城市汙水處理廠,處理規模達到115.8萬噸/日,全市累計完成雨汙分流改造120公裡。他們將總結示範經驗,逐步在全市推進雨汙排口整治和汙水處理廠治理工作。

  打造現代漁業,養殖用水全循環

  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業迅速發展,海水水產養殖在沿海地區漸成規模。養殖方式主要為池塘高密度養殖與車間工廠化養殖。按照傳統養殖方法,大量的殘餌和糞便排入水體,養殖尾水汙染日益嚴重。

  在位於萊州市三山島街道的明波水產有限公司,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是陸基水產養殖最先進、最生態的代表模式之一,通過高效物理過濾、氣浮反應淨化、實時生物淨化等過程,實現養殖用水全循環。

  走進企業現代化的工廠化養殖車間,水溫調節、飼料投餵全部實現自動化、無人化操控,融合最新的物聯網信息化平臺實施全天候管控。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養殖所需每天新水添加控制在5%左右,與工廠化流水養殖相比,單位水體密度增加10公斤以上,節能69%、節水95%以上,廢水廢氣排放減少95%以上,避免了養殖尾水對近海環境造成壓力,代表著生態、節能漁業的發展方向。

  「目前,煙臺12個重點區市編制養殖水域灘涂規劃,落實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禁止養殖區的管控要求,清理非法養殖3萬多畝。」煙臺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生態環境科科長孫召波介紹,根據《方案》,煙臺將重點圍繞優化池塘養殖方式、推行池塘尾水集中連片治理、實施養殖尾水排放監控等開展示範。

  「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在全市入海排汙口監測、溯源完成的基礎上開展部分整治工作,入海排汙口整治初見成效;2021年,完成上述在內的5項排汙口整治示範工程,形成經驗做法後推廣應用;最終到2022年,實現全面完成入海排汙口整治工作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入海排汙口管理制度體系。」煙臺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周俊表示。

  截至2020年10月,煙臺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比2015年提升約7個百分點;大沽夾河、五龍河等26條重點河流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94.6%,45個重點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或優於Ⅲ類)達到72.2%。

相關焦點

  • 入河排汙口怎樣排查整治?來看重慶試點經驗
    長田溝水庫的治理只是重慶市找準痛點,系統實施流域綜合整治工程,高質、高效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整治的縮影之一。入河排汙口連著河流和陸地汙染源,是汙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後一道「關」。去年2月,生態環境部決定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內,以長江幹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完成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
  • 西湖區:開展贛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
    南昌新聞網訊 近期,西湖區開展贛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行動,範圍主要包括:轄區內的贛江段岸線及兩側岸線外兩公裡內的所有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河流排放汙水的排汙口和所有河流、灘涂、溼地等間接排放廢水的排汙口。
  • 入河排汙口怎樣排查整治?重慶探索出這些方法
    去年2月,生態環境部決定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以長江幹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完成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重慶兩江新區和渝北區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率先啟動排查整治。同時,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局加強了日常管理,嚴格整治建築工地汙水亂排現象,定期開展排汙口水質監測。如今,這處排汙口的水質一直穩定在III類以上。蔡建寧介紹,兩江新區在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的同時,還結合全市打擊偷排直排亂排專項行動等推進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解決。
  • 早安,煙臺(12月29日)——煙臺人自己的新聞早餐
    我市印發實施入海排汙口整治試點工作方案,到2022年入海河流水質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我市累計實現器官捐獻已達310多例,2021年我市將著力打造「網上紅十字會」。霧鎖港城,28日6時-13時,煙臺120七小時出診163次,外傷、呼吸系統疾病有所上升。
  • 188公裡長的汾河太原段 共排查整治保留排汙口428個
    近年來,太原市以「九河」綜合治理為龍頭,以汾河流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為抓手壓實各方責任,188公裡長的汾河太原段,成為省會太原水汙染治理的主戰場,實現汾河「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目標步履鏗鏘。  太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行動如何推進?如何溯源整治?入河排汙口整治成效如何?連日來,記者進行了實地採訪。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13條國考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類斷面
    13條國考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類斷面,2019年、2020年1至11月入海口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V類及以上水質標準,達標率100%,其中達到Ⅲ類以上優良水質6條;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2018-2019連續兩年、2020年前三季度近岸海域國考監測點位海水水質優良比例穩定達到100%。新聞發布會現場。
  • 日照市加快推進海岸帶環境及漁港碼頭綜合整治工作
    11月5日,副市長徐淑利帶隊,對日照市部分海岸帶及漁港碼頭的綜合整治工作進行督導檢查,並召開現場推進會,安排部署下步工作。檢查組實地查看了蔡家灘養殖區、金家溝農貿市場入海排汙口、張家臺漁港。徐淑利指出,漁港環境綜合整治是國家和省、市確定的汙染防治攻堅行動的重要內容和重點任務,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短板、精準施策,做到敢於動真碰硬,切實扛牢漁船管控的政治責任。要採取紮實措施,認真清理異地掛靠漁船,嚴密監控漁船動態,保持整治涉漁「三無」船舶的高壓態勢,堅決守住漁業安全生產底線。
  • 重慶完成5606個入河排汙口整改
    去年2月,生態環境部決定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以長江幹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完成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重慶兩江新區和渝北區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率先啟動排查整治。同時,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局加強了日常管理,嚴格整治建築工地汙水亂排現象,定期開展排口水質監測。如今,這處排汙口的水質一直穩定在III類以上。蔡建寧介紹,兩江新區在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的同時,還結合全市打擊偷排直排亂排專項行動等推進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解決。「今年共計排查工業企業、在建項目、餐飲單位等點位1023個,發現汙水排放問題55個,目前所有問題全部完成整改。」
  • 全部達標 濟南生態環境局高新分局全面落實入河排汙口排查治理工作
    本文來源: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分局入河排汙口工作是事關民生的大事,水環境質量好不好,河道排汙口有沒有汙水是群眾的關切點
  • 鏡湖區開展長江支流入河排汙口排查溯源工作
    為全面摸清入河排汙口情況,掌握底數,建立問題清單,採取針對性措施,實現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的目標,根據省、市要求,近日,鏡湖區在前期長江幹流入河排汙口排查溯源工作基礎上,再次組織相關部門對長江一二級支流進行入河排汙口排查溯源工作。
  • 銅陵市率先完成入河排汙口排查工作
    截至目前,銅陵市共排查長江銅陵段一二級支流入河排汙口疑似點位6357個,超出原任務7%,提前18天完成現場排查、信息錄入及排口分類界定工作,在全省開展本次長江一二級支流排查工作的8市中率先完成排查任務。 快速響應,精心準備。
  • 泳區新建排汙口最高罰50萬!粵首部水汙染防治綜合性法規來了
    條例特別對黑臭水體提出加強整治,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定期向社會公布治理情況。在飲用水源保護方面,條例在沿用原有的飲用水源保護制度下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具體實際的規定,並針對目前西江水源工程等多項異地飲水工程的實際,明確提出了異地飲水工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保護的要求。
  • 「五水共治」最前線|發著高燒,拄著拐杖,「難兄難弟」不找到排汙口不罷休
    一眾巡河人員在工作中均煉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立馬判斷到其間一定有隱藏的排汙口。   於是打電話給葭沚街道「五水共治」辦專職副主任陳杰。隨後,街道治水辦和排水管理公司、保潔公司的人員趕到了現場。他們分兩組對東西兩岸兩個排汙口的大致範圍進行了鎖定,並仔細尋找。
  • 市東引運河現場指揮部巡查鎮街河湧整治工作 現場發現多條河湧存在...
    8月7日,市東引運河現場指揮部督導組工作人員對流域內常平、大朗、大嶺山、東城等鎮街的內河湧整治情況進行巡查,現場發現大朗松柏朗水、大嶺山楓樹坑排渠和金桔排渠、東城街道獅子河存在汙水直排或汙水溢流情況,常平松崗泵站乾渠存在黑臭現象。
  • 這就是煙臺
    ,煙臺出現平流霧,城市在霧海之中若隱若現又為煙臺增添一分神秘的朦朧美2019年8月5日,牟平區上空出現海市蜃樓奇觀構成一道涇渭分明的太極圖長島縣長山尾,從山腳延伸入海裡的卵石灘,由闊而尖,彎曲飄逸似長尾而得名海蝕地貌顯著坡緩水潔,沙質細柔金沙灘海濱公園有的形如巨龜有的四壁陡立
  • 人居環境大整治 美麗鄉村入畫來——煙臺開發區潮水鎮的鳳眼村大...
    膠東在線12月14日訊(通訊員 張秀花 陳德贇) 走進位於煙臺開發區潮水鎮的鳳眼村,一進村,從主幹道一眼望去,無不是乾淨整潔,不用說四大堆,就是零星的雜草、樹葉幾乎都看不到,入村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也是整整齊齊,為乾淨整潔的村莊增添了幾分更加靚麗的色彩,這都是今年鳳眼村下大力氣整治人居環境的成果
  • 新津縣文井鄉:開展市容市貌大整治攻堅行動
    王乾和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面貌,成都市新津縣文井鄉近日開展40天市容市貌大整治攻堅行動,對區域內環境衛生、揚塵治理、溝渠清理、交通秩序等問題進行專項治理。「你好!砂石車輛請從新沙路繞行,把車上的砂石遮蓋好,避免拋灑在道路上。」
  • B站「入海」
    《入海》MV的簡介中這樣寫道。最直觀的理解,這是B站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想對年輕人說的話。細品歌詞,這也像是B站的一次表態、一種宣言。「海洋會回答江湖江湖會回答河流河流會回答浪潮一起躍入人海做一朵奔湧的浪花」敢入海,才能繼續浪作為一個隱藏了無數混剪、鬼畜、填詞大手的平臺,用影像內容激起大規模共情,引發彈幕狂歡,可以說是B站的「傳統藝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