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完成5606個入河排汙口整改

2020-12-24 上遊新聞

重慶日報全媒體消息,入河排汙口連著河流和陸地汙染源,是汙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後一道「關」。

去年2月,生態環境部決定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以長江幹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完成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重慶兩江新區和渝北區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率先啟動排查整治。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如何排汙口排查。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智能化助力 入河排汙口應查盡查

為將入河排汙口「查清楚」「數明白」,生態環境部採用了三級排查模式:第一級排查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汙口;第二級排查組織人員對發現的疑似排汙口進行徒步現場排查,核實確定排汙口信息;第三級排查組織業務骨幹對疑點難點進行重點攻堅。

在摸排中,重慶試點地區採取的辦法是:第一步,通過在相關部門、鎮街,村社搜集資料,對轄區內水系、市政管網建設、產業分布等進行初步了解,關注重點區域;第二步,利用技術手段,如無人機航拍等進行全面排查,覆蓋人力難以到達的區域;第三步,分網格,採取「地毯式」排查,以村社為單位,逐個排查區域內所有排汙口,同時進行監測、溯源工作。

「在排查和溯源中,CCTV閉路電視系統、管道潛望鏡(QV)、管道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孫國俊說,但是在部分區域,由於植被過於茂密會掩蓋排汙口,或是受地理環境影響,有的排汙口在排查過程中很難被發現,「這個時候,就要發動基層力量進行幫忙。當地人更了解地形地貌,也更加了解產業分布及居民點情況,便於溯源。」

目前,重慶已全面完成排查、監測、溯源階段工作,核實發現長江入河排汙口356個。

多措並舉 入河排汙口水質持續變好

發現排汙口存在的問題只是第一步,如何治理才是重中之重。

市生態環境局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分局副局長蔡建寧介紹,為提高各環節運作效率,兩江新區堅持科學治汙、對症下藥,在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將入河排汙口整治與小流域綜合治理緊密銜接,從汙水排放控制到管網建設、生態修復、流域治理等全過程統籌考慮,將陸續投入30餘億元,系統實施綜合整治。

位於兩江新區悅來桐子灣附近的入河排汙口主要服務悅來生態城片區,上遊方家坪路、謝家巖路等地的雨水也經此流入嘉陵江。

工作人員現場調查發現,該入河排汙口的汙染來源除了雨水混合道路汙染物外,還有周邊居民洗衣機排水直接進入雨水管道。

為解決這一問題,兩江新區在規劃悅來生態城片區時採用了「海綿城市」理念,落實了嚴格的城市、小區、住戶雨汙分流措施,強化雨汙管網工程質量,實施道路初期雨水控制。同時,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局加強了日常管理,嚴格整治建築工地汙水亂排現象,定期開展排口水質監測。如今,這處排汙口的水質一直穩定在III類以上。

蔡建寧介紹,兩江新區在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的同時,還結合全市打擊偷排直排亂排專項行動等推進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解決。「今年共計排查工業企業、在建項目、餐飲單位等點位1023個,發現汙水排放問題55個,目前所有問題全部完成整改。」

多方協同 已完成5606個入河排汙口整改

「針對排汙口源頭汙染整治,渝北區結合環保搬遷、畜禽養殖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專項行動,累計投入資金約1.6億元,推動整治工作落地落實。」渝北區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渝北區排汙口整治不僅由各整治責任單位組織驗收監測,推進達標銷號,還結合巡河制度將排口納入河長日常巡查監管,並實施長期動態監控預警。

沙公溪南入河排汙口位於渝北區洛磧鎮靑木村,主要汙染源為離長江約200米的李興林養豬場,次要汙染源為農業面源汙染、魚塘排水、分散的農戶生活汙水、農戶分散養殖等汙染。

渝北區2019年,渝北區結合開展的畜禽養殖汙染專項行動,補償李興林養殖場86萬元後將其拆遷,徹底解決了沙公溪南入河排汙口主要的養殖汙染問題。

截至目前,兩江新區需要整治的56個排口,已完成整治30個,剩餘排汙口預計在2022年底完成整治。渝北區需要整治的21個排汙口已全部完成整治。

不僅僅是在兩江新區和渝北區,重慶還在沿江23個區縣全面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

在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過程中,重慶已累計出動人員23萬餘人次,全空間航飛排查山地面積近5000平方公裡,全時段排查甄別三峽庫區豐水和枯水期排汙口,排查點位22萬餘個,發現問題5625個,完成整改5606個,並建成排汙口綜合查詢、智能預警「兩個大數據系統」,初步實現排汙口「一張圖、一張網」智能化監管。

重慶日報全媒體 陳維燈

原標題:重慶完成5606個入河排汙口整改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入河排汙口怎樣排查整治?重慶探索出這些方法
    「今年共計排查工業企業、在建項目、餐飲單位等點位1023個,發現汙水排放問題55個,目前所有問題已完成整改。」多方協同已完成5606個入河排汙口整改「針對排汙口源頭汙染整治,渝北區結合環保搬遷、畜禽養殖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專項行動,累計投入資金約1.6億元,推動整治工作落地落實。」
  • 入河排汙口怎樣排查整治?來看重慶試點經驗
    長田溝水庫的治理只是重慶市找準痛點,系統實施流域綜合整治工程,高質、高效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整治的縮影之一。入河排汙口連著河流和陸地汙染源,是汙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後一道「關」。去年2月,生態環境部決定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內,以長江幹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完成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
  • 銅陵市率先完成入河排汙口排查工作
    截至目前,銅陵市共排查長江銅陵段一二級支流入河排汙口疑似點位6357個,超出原任務7%,提前18天完成現場排查、信息錄入及排口分類界定工作,在全省開展本次長江一二級支流排查工作的8市中率先完成排查任務。 快速響應,精心準備。
  • 長春市生態環境局為長春新區126個入河排汙口立標
    原標題:長春市生態環境局為長春新區126個入河排汙口立標   10月28日,中國吉林網獲悉,依據入河(湖、庫)排汙口
  • 鏡湖區開展長江支流入河排汙口排查溯源工作
    為全面摸清入河排汙口情況,掌握底數,建立問題清單,採取針對性措施,實現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的目標,根據省、市要求,近日,鏡湖區在前期長江幹流入河排汙口排查溯源工作基礎上,再次組織相關部門對長江一二級支流進行入河排汙口排查溯源工作。
  • 全部達標 濟南生態環境局高新分局全面落實入河排汙口排查治理工作
    本文來源: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分局入河排汙口工作是事關民生的大事,水環境質量好不好,河道排汙口有沒有汙水是群眾的關切點
  • 把好閘門 清水入江河
    如今,兩江新區逐步推進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並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長田溝水庫重現碧波蕩漾的景色。應查盡查,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不留死角排查整治入河排汙口,首先就是要摸清底數,將入河排汙口查清楚、數明白。「重慶地形複雜,植被茂盛,有時排汙口會被掩蓋,很難發現。」重慶市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孫國俊說。
  • 2020年11月全省汾河流域入河排汙口監測情況
    2020年11月全省汾河流域入河排汙口監測情況編輯時間:2020-12-11 瀏覽次數:31 次 根據全省汾河流域入河排汙口的分類情況,分別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進行評價,11月份所測195
  • 西湖區:開展贛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
    南昌新聞網訊 近期,西湖區開展贛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行動,範圍主要包括:轄區內的贛江段岸線及兩側岸線外兩公裡內的所有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河流排放汙水的排汙口和所有河流、灘涂、溼地等間接排放廢水的排汙口。
  • 188公裡長的汾河太原段 共排查整治保留排汙口428個
    近年來,太原市以「九河」綜合治理為龍頭,以汾河流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為抓手壓實各方責任,188公裡長的汾河太原段,成為省會太原水汙染治理的主戰場,實現汾河「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目標步履鏗鏘。  太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行動如何推進?如何溯源整治?入河排汙口整治成效如何?連日來,記者進行了實地採訪。
  • 精準施策 協力共治 重慶打好碧水保衛戰
    重慶市共建有53個市控水站,覆蓋重慶境內包括長江、嘉陵江、烏江在內的42條河流,實時監控河流水質變化情況,每年為重慶市水質預警預報提供近300萬個監測數據。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加強排汙口排查整治,重慶率先在全國試點開展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加快建立「查、測、溯、治」工作規範體系。
  • 以「河長制」促「河長治」:重慶石柱開啟「智慧河長」管水「金鑰匙」
    圖為重慶石柱縣長江出境水質監測站。 重慶石柱縣水利局供圖 中新網重慶12月26日電(王婷婷)「無人機巡河」「大數據+巡河指揮中心」「巡河未完成自動提醒」……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水利局開啟「智慧河長」管水「金鑰匙」。
  • 煙臺入海排汙口整治初見成效
    南臨黃海,北瀕渤海,1038公裡長海岸線,5275個入海排汙口,山東省煙臺市在完成「查」—摸清底數、「測」—水質檢測、「溯」—汙水溯源,釐清責任後,「治」的大幕隨即拉開。  作為生態環境部確定的渤海入海排汙口專項整治試點城市,煙臺日前印發《煙臺市入海排汙口整治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到2022年,全面完成入海排汙口整治,完成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確定目標任務,並探索形成在全國沿海地區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入海排汙口整治模式方法。
  • 一泓清水入黃河——「中華環保世紀行2020」山西省採訪紀實
    兩河交匯,四野開闊,七個醒目鮮紅的大字「一泓清水入黃河」豎立於蕩蕩蘆葦間,寄託著三晉兒女對汾河的祝願。汾河是山西第一大河流、黃河第二大支流。今年6月底,汾河流域13個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並保持穩定達標,曾經汙染嚴重的水質取得了歷史性改善。
  • 富春街道「三盯法」打通河長制工作最後一公裡
    富陽區富春街道轄區內河道有51位河長、88個河段(其中鄉鎮級河長7人、村社級河長44人;鄉鎮級河段16個,村社級河段72個),水庫有村級、街道級湖長18人,巡19個水庫。各級河長自覺擔負起河湖管護的職責使命,完善河長制工作長效機制,確保街道級河(湖)長和村社級河長巡河率100%,問題處理率100%。目前,轄區22個治水項目推進順利,其中4號渠被申報列入杭州市美麗河湖計劃,水環境質量達到「一河(湖)一策」預期目標。盯巡河,健機制強化對河長制工作的領導。
  • 睢陽區城管局12345:現場封堵排汙口 高效率獲市民點讚
    近日,一封訴求內容為「神火大道與宋城路交叉口西300米蔡河橋處有排汙口向河裡排汙,汙染河道」的工單出現在睢陽區城管局12345馬上辦便民服務熱線平臺上。睢陽區城管局12345工作人員接單後,立即與訴求人徐先生取得聯繫,並通知內河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核實情況,解決問題。
  • 甘肅4000多名河長走馬上任巡河治亂
    新華社蘭州11月1日電(記者張欽)記者1日從甘肅省水利廳了解到,甘肅省、市、縣、鄉4000多名河長走馬上任,陸續「認河」、巡河、治河、護河。這標誌著甘肅每條水系都有河長管護,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提前建立。  今年6月21日,甘肅省出臺《甘肅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明確在省內所有江河、湖泊、洪水溝道全面推行河長制。
  • 2020年內江市總河長會議暨沱江(內江段)河長制工作會議召開
    4月26日,2020年內江市總河長會議暨沱江(內江段)河長制工作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市第一總河長、沱江(內江段)市級河長馬波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指出,去年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擔當擔責、主動作為,堅持以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為重要抓手,把管河治湖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紮實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會議強調,要堅定政治站位,落實「一三五七」工作思路,堅持以「世代工程」為統攬,以推進兩個國家級試點為契機,持續改善全市水生態環境,確保河(湖)清水綿延、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