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空心化」才是電視臺最大的危機:核心人才頻繁出走,電視臺為何留不住人?

2021-02-15 城市臺產業發展聯盟

根據傳媒頭條、全中看傳媒等公眾號內容綜合整理

廣電的離職潮真的是一波接著一波,從未間斷過。

這不,最近網絡上又總結了本年度幾十位離開廣電系統的資深媒體人名單,看了讓人不甚惶恐。然而,不僅廣電的大咖們紛紛加入脫離廣電的大潮中,就連最基層的員工甚至實習生也很難留住了。我們不禁要問:廣電的吸引力去哪兒了呢?

2017年離職的30個媒體人匯總:

1.向熹。 2017年1月,南方周末原總編輯、廣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廣東衛視董事長向熹宣布辭職,投身創投行業。

2.莊慎之。 2017年春節後,曾任南方都市報副總編輯、執行總編輯宣布離職,今年2月,他對外公布了自己創業的消息——要打造一個人文自媒體集群「百神傳媒」。

3、範洪濤。 2017年6月14日,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九派新聞總編輯範洪濤離職,加盟北京清博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出任副總裁一職。

4 、 戴自更 。2017年8月,新京報社長戴自更離職,出任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總經理。而宋甘澍將接替戴自更出任新京報社社長,目前已經到任。

5、王躍春 。2017年11月,來自新京報內部人士的消息稱,新京報總編輯王躍春已提出辭職,有關程序基本走完,王躍春本人也已至少半月未出現在報社工作場合。

6、譚軍波。 2017年11月,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副社長、《東莞時報》總編輯譚軍波向澎湃新聞記者證實,他近日辭職獲批。譚軍波表示,下一步將去創業,而創業項目很多,還沒有最終確定方向。

7 、 蔣泉洪。 2017年11月25日,《成都商報》旗下新媒體「紅星新聞」執行總編輯蔣泉洪離職。蔣泉洪曾任《成都商報》要聞部副主任、新聞中心主任、編委等職。今年2月紅星新聞面世,主攻深度調查和評論。

8、餘海波。 2017年12月《北京青年報》總編輯餘海波已離職,目前辭呈已獲批准。餘海波在體制內和市場化媒體均有豐富履歷,2012年6月起擔任北京青年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

9、王海濤 。5月23日下午,搜狐舉辦「搜狐號」星圖計劃發布會。在會上,搜狐媒體副總裁樊功臣宣布,原新京報編委王海濤將新任搜狐網執行總編輯。

10、周曉鵬。 據TechWeb獲悉,新浪新聞總編輯周曉鵬將加盟阿里大文娛UC,負責UC內容和土豆短視頻。 

11、曾光明。 據雷帝網報導,前網易常務副主編曾光明加盟移動應用快手,出任快手合伙人。據36氪報導,曾光明說自己想改變信息傳播的方式,甚至改變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所以他來了快手,而快手業內領先的技術,是曾光明加入的重要原因。

12、陳朝華 : 2017年1月,離開搜狐,出任360副總裁、北京時間聯席總裁。

13、劉書 。8月18日報導,鳳凰新媒體今日宣布,公司高級副總裁劉書已因個人原因辭職。劉書下一站將擔任亞馬遜中國區副總裁,主要負責Kindle業務的內容、產品等。知情人士透露,劉書將於月底上班。

14、楊彬彬。 11月1日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網易前副總編輯楊彬彬已經在10月下旬正式入職趣店,擔任副總裁,分管公關業務。

15、姚長盛。 據息,知名主持人姚長盛將加盟網易擔任副總編輯一職。在從北京電視臺離職創業近2年後,姚長盛又將轉戰網際網路,成為網易副總編輯大軍裡的一個新人。

16、田華。 10月26日,據自媒體「 格子間物語」爆料,加盟萬達僅7個月的網易傳媒前副總編輯田華,已正式離職,回歸網易傳媒擔任總編輯一職。據悉,田華今年3月份從網易副總編輯的崗位上離職,加盟萬達任企業文化中心品牌部總經理,這距離他加入網易不到兩年時間。

17、韓國輝 。據悉,41歲的海南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旅遊衛視總裁韓國輝已經遞交了辭呈。傳言他將加盟噹噹,全面接管噹噹大文娛,成為噹噹進軍大文娛產業領域的掌舵手。

18、陳曉卿。 記者證實,央視紀錄頻道製片人、《舌尖上的中國1、2》總導演陳曉卿正式從央視離職,未來他將創辦自己的公司,繼續從事紀錄片創作。陳曉卿是去年三月向央視遞交的辭呈,一年多最終獲批。

19、陳曉楠。 今年3月20日,紀錄片導演陳曉卿發微博稱:「我妹離開鳳凰衛視加盟鵝廠。」證實了鳳凰衛視知名主持人陳曉楠跳槽騰訊。

20、王茂亮。 湖北省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王茂亮。

21、王祺揚。 8月3日,湖北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長王祺揚先生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

22、王平。 2017年月6,記者從優酷內部知情人士處獲悉,現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高級副總裁王平離職,對內口徑是「 想多陪伴家人」。

23、聶玫。 據湖南廣播電視臺內部人士透露,湖南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芒果TV董事長聶玫已遞交辭呈,近日即將離職。

24、龍丹妮 。天娛傳媒有限公司班子交接大會2月14日上午舉行,會上宣讀了任免文件:經臺黨委會研究決定,聘任肖寧同志為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解聘龍丹妮同志芒果傳媒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

25、俞杭英。 有微博大號在網上曝出,「跑男」教母、浙江衛視戰略發展中心主任的俞杭英已確認從浙江衛視離職。

26、都豔、孫莉。 今年3月13日,有爆料稱,《我是歌手》製片人都豔、總編劇孫莉,從湖南衛視辭職,加盟唐德影視。

27、陳思劼。 7月13日晚間,東方明珠發布公告稱,於近日收到了陳思劼先生的書面辭呈。

28、鄭蔚。 今年1月,據新浪科技報導,原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鄭蔚將離職加盟今日頭條,任副總裁兼視頻合作總經理,今日頭條未對該消息作出回應。

29、何小鵬。 8月22日消息,俞永福發布內部信中確認,UC聯合創始人何小鵬將正式從阿里巴巴離職,開啟自己新的創業之路。

30、夏陳安。 12月8日晚間,北京文化披露,由於個人原因,公司總裁夏陳安提交了書面辭職申請,辭去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董事會提名委員會主任委員、總裁及在公司所任一切相關職務。

媒體發展的關鍵在於人才,但是體制內媒體的人才正在加速流失,而且一些被體制內媒體長期精心培養起來的高層領導也選擇離開,體制內媒體出現令人擔憂的「人才空心化」現象,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呢?

一、體制內平臺價值越來越低   

優秀人才在選擇工作單位時最為看重的無疑是該單位的平臺價值,平臺價值體現為事業空間、能力提升機會、社會地位和薪酬收入四個方面。

1、體制內媒體平臺價值曾經風光無限

改革開放之後到2012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體制內媒體一方面享受著媒體的相對壟斷優勢,另一方面又享受著市場紅利,無論在媒體數量、媒體收入、淨利潤、員工數量以及薪酬水平都取得了長足的增長,平臺價值也急速增加。

第一,在事業平臺方面 :


● 一是媒體種類更為豐富。都市類、專業類和行業類報紙層出不窮,電視臺、電臺的各類頻道快速增加,雜誌的類別不斷豐富;

● 二是媒體數量高速增長。無論是中央級、省市級、地市級還是縣級都創辦了大量的媒體;

● 三是單一媒體的規模也快速增長,體現在收入、淨利潤和員工數量等方面。

這些一方面為更多的媒體人提供了從業機會,另一方面為優秀人才提供了施展其才能和抱負的平臺和機會。

第二,在學習機會方面 :

優秀的平臺不僅吸引、聚集了大量優秀的人才,而且通過平臺的培訓以及優秀人才的互相學習,能夠為從業人員提供良好的學習和提升機會。

第三,在社會地位和榮譽感方面 :

媒體和媒體從業人員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被各行各業所尊重,記者更是被稱為「無冕之王」,相應地,媒體從業人員也就有著很高的榮譽感。

第四,在薪酬收入方面 :

在2012年之前,媒體收入一直處於增長狀態,媒體的盈利能力也很強,從業人員的薪酬水平處於中等偏上。

2、體制內媒體平臺價值大幅度下滑

網際網路無邊界,從根本上打破了媒體的體制性壟斷,也給體制性媒體帶來了致命性衝擊,表現為受眾大量流失、廣告斷崖式下滑、骨幹大量流失,導致其平臺價值大幅度降低。

第一,在事業平臺方面 :

網際網路媒體的快速發展,在為優秀人才提供了更好、更多平臺的同時,也導致傳統媒體的事業平臺急劇縮小。

◆ 一是傳統媒體數量開始減少。2012年以來,報刊停刊的消息此起彼伏,連綿不絕,而且在未來3年內,傳統媒體的關門倒逼將迎來高潮;

◆ 二是單一傳統媒體的規模大幅度下滑,廣告斷崖式下滑,收視率也在高速下滑,員工數量大量減少。傳統媒體事業平臺價值的大幅度降低,必然導致從業人員人心惶惶,對未來失去了信心。

第二,在學習機會方面 :

在傳統媒體深陷困境的同時,一方面傳統媒體已經很難吸引優秀人才,另外一方面大量優秀人才在快速流失,這也導致傳統媒體在提升人才能力的水平大幅度下降。

第三,在社會地位和榮譽感方面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社會存在一種妖魔化媒體和媒體從業人員的不良現象,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感大打折扣。傳統的拉廣告營銷方式中,存在已久的「刷臉」管用套路,如今也已經失效,廣告經營創收越來越艱難;

第四,在薪酬收入方面

一是由於傳統媒體自身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不少媒體開始降薪,而少數媒體則已經發不出工資;二是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體制內媒體的高管限薪。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媒體從業人員的收入與完全市場化的網際網路媒體的收入差距懸殊,尤其是高管們的收入甚至只是網際網路媒體的幾分之一。

在網際網路時代下,優秀人才可以突破之前的牌照壟斷限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來實現自身的內容創業,這也進一步拉低了體制內媒體的平臺價值。

二 、 體制桎梏使得體制內媒體轉型極難  

雖然體制內媒體採取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管理方式,且有些體制內媒體的經營性資產整體打包上市,但是上級主管部門在對其管理時依然是向是事業單位看齊,尤其在當下,更是向政府部門看齊。

第一,體制內媒體不是真正的市場主體:

雖然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但是在實際運作中,體制內媒體即使是經營部分也不是真正的市場主體,這導致其在選擇轉型方向、思路和路徑時,不能按照用戶和市場方向進行選擇,而只能按照相關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

第二,相關制度不適應轉型需求 :

由於媒體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相關主管部門對體制內媒體採取了嚴格管控的方式,表現為:


❶ 不允許員工持股;

❷ 對於民營資本的進入也有嚴格的限制;

❸ 上市傳媒公司中,實際控制人要實現絕對控股;

❹ 資產評估主要採取的是淨資產方式或者收入、淨利潤折現方式,這也導致很難去收購發展前景大、而當前收入低、淨資產少的網際網路媒體;

❺ 採取的還是大鍋飯式的薪酬制度;

❻ 內容從業人員居於絕對核心地位。

但是當傳統媒體在轉型想進入網際網路媒體時,就遭遇了體制的尷尬,網際網路媒體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


❶ 骨幹員工和管理層持有較高的股權,一般是創業者絕對控股;

❷ 對於潛力大、增長快、收入少的網際網路企業主要按照用戶數進行估值;

❸ 採取的是按貢獻分配的方式,多勞多得;

❹ 以技術為驅動。

第三 , 管理層人才結構不合理導致決策不科學:

體制內媒體的高層基本是上級部門下派或者內部採編人員提升,導致管理層懂政治、懂新聞的多,而懂戰略、懂投資、懂經營的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現在的決策機構可以說就是「長老會」。在傳統媒體艱難轉型的時代大背景下,體制內媒體的重大決策多與戰略、投資和經營相關,這種「長老會」的決策機構必然導致決策效率低下、決策不科學,一些好的項目由於久議不決而被拖黃了。

雖然體制內媒體的決策機制是民主集中制,但是由於任何決策都存在失敗風險,尤其在當下的環境下,決策機制就變成了「只民主而不集中」,任何一項決策如果不能全體成員同意就不決策,哪怕有一票棄權也不進行該項決策,而好項目本身風險也更大,這就導致體制內媒體的決策機制很難篩選出好項目。當然,在這種決策體制下,最為可氣的是那些自身根本不懂但又很「負責」的人,他們就是絕對的好項目殺手。

第四,評價體制不合理

在很多體制內媒體,晉升憑得是領導喜歡而不是真實業績,這樣就會導致溜須拍馬者大行其道,而埋頭苦幹者則吃虧受累,正所謂「會幹的不如會說的,幹多幹少一個樣,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多錯多」。這種評價體制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優秀人才離職,而企業文化也會徹底庸俗化。

第五,媒體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不得不說,近些年來媒體所能夠獲得的報導空間和環境今非昔比,毫無疑問報導空間越來越小,傳播的味道越來越弱而宣傳的味道越來越濃,專業的媒體人會覺得越來越沒有成就感。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辛辛苦苦做高風險的體制內媒體還不如去做更為輕鬆的體制外內容創業。

在體制內媒體的這種體制下,個人很難改變組織的體制特性,有能力的就必然會提醒自己:與其無論如何努力都改變不了走向衰落的航向,最後落得個船沉人亡的悲慘結局,不如提前跳船改變自己的航向。

三 、缺乏優秀一把手  

毫無疑問的是,對於國有單位和企業尤其是體制內媒體,能否發展和轉型好,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個具有很高政治智慧、外圓內方、能力超強的一把手。

目前體制內媒體的一把手一般由如下四個來源:

❶ 宣傳部副部長調任,這類一把手佔大多數,他們懂政治、有一定的政治資源,但多不懂戰略和業務;

❷ 體制內媒體內部提拔,這類一把手佔一定比例,他們懂業務,但政治資源較少;

❸ 服務於當地一把手的副秘書長調任,這類一把手佔很小比例,一般見於地市級體制內媒體,他們懂政治、有豐富政治資源、見多識廣,但不懂業務;這類一把手比例較少。

在體制內媒體深陷困境的當下,不僅有能力的官員不願意到體制內媒體來,即使有能力的國有企業領導人也不願意到體制內媒體來,而體制內媒體的一把手又拼命地去找地方當官,這導致體制內媒體優秀一把手的佔比比之前更低。

其實無論是在官場、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優秀人才能否發揮自身能力的前提條件都是能否跟對人,即能否找到一個賞識您、包容您、支持您的一把手。跟對了人,就能夠最大可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做出最大貢獻,跟不對人,就會導致碌碌無為甚至會鬱悶消沉。

對於體制內媒體來說,正是千裡馬好找,而擔當伯樂的優秀一把手極其難尋!如果沒有慧眼識珠的伯樂,千裡馬與其被埋沒不如選擇離開。


四、機制僵化  

雖然當前黨和政府大力鼓勵和支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但是近些年來不少媒體實際上越來越行政化,相關部門在對體制內媒體的管理也沒有採取分類管理的辦法,而是把事業單位和企業等同於政府部門進行管理,毫無疑問,這樣機制就越來越僵化,流程越來越繁瑣。

首先,各類決策要層層上報

現在體制內媒體為了規避風險,各類決策採取層層上報的方式,而相關主管部門更是不願意承擔風險,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體制內媒體創新的空間和機會。

其次,沒有按照事業單位或者企業的規律進行管理

對媒體事業單位和企業都按照政府部門的要求進行管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規範,但是卻喪失了效率和靈活,導致媒體企業運作處處受限。例如,一些體制內媒體企業運營人員也要採取政府部門一樣的出差報銷標準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有能力的人與其在僵化的體制內空耗生命倒不如到體制外拼搏一把,萬一成功了不僅能夠解決財務自由更能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五、官本位文化盛行 

近些年來,體制內媒體的市場化程度開始倒退,而官本位的味道開始加強,官本位文化開始盛行,其主要表現為:誰官大誰最懂,誰官大誰知識最多,誰官大誰能力最強。

在官本位的文化下,一切資源都向位置傾斜而不是向能力傾斜,這就導致表忠心的小圈子盛行,溜須拍馬之徒飽受賞識,而有能力的耿直之人會被牢牢壓制。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外部有機會,體制內有能力的人自然會選擇到體制外去,財務自由本來就比所謂的位置更有吸引力。

決定人才去留的關鍵因素就是預期,尤其對體制內媒體的優秀人才來說,基於對未來預期的無望,對體制機制的深深失望,有能力的人就會更多地投入到市場創業的大潮中去,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財務自由和追求自己的事業,而體制內媒體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本文消息來源:廣電實戰,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哈文躋身創業潮:人才出走,電視臺的末日不遠了!
    自張泉靈、劉建宏、崔永元、柴靜、李詠、白燕升、馬東等一大波央視人選擇了辭職後,央視又一大佬走出體制。隨著內容市場化和制播分離越發推進,在視頻網站的衝擊下,電視人才紛紛走出體制。娛樂產業的核心是人才,隨著人才紛紛出走,電視臺最終將會走向衰亡。放眼整個電視圈,近幾年電視人紛紛出走的消息也是屢見不鮮。
  • 電視臺的世紀難題:制播分離導致人才流失,還是人才流失導致制播分離?
    於是,「血還熱,心未死」的傳統電視人紛紛選擇出走。一個明顯的趨勢卻正在發生,僅從2015年年底開始,衛視範圍內已經開始出現新一波的離職動向,最新動向是8月中旬,閆愛華去職山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衛星電視頻道總監。搞笑是認真的,撕逼是鬧著玩的。在東方衛視2017年的招商會上,《歡樂喜劇人》總導演施嘉寧現場亮相,宣布2017《歡樂喜劇人》將繼續在東方衛視播出。
  • 新興媒體時代傳統電視臺的危機與轉機
    網際網路為視頻傳播提供了廣闊而且廉價的傳播平臺,各種小眾化頻道紛紛出現,觀眾定位大為精準。YouTube全球內容主管羅伯特·金賽爾(Robert Kyncl)說,「人們都在建立頻道,並吸引觀眾,這在以前是不可能實現的。」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平臺上能以直播形態播出節目,而不僅僅是點播或回放形態;這既強化了觀眾的收視體驗,也大量豐富了體育賽事和新聞節目。
  • 韓國電視臺的「洪荒之變」:失金中國、出逃無線、人才流失
    文/ 崔雋 關注韓娛韓綜的人多多少少會注意到不久前的一則消息,一手創造出《蒙面歌王》的閔哲基PD在7月22日離開了工作13年之久的MBC,對於他今後的去向放送界不少人在推測中提到了tvN和中國的字眼 韓媒報導提及,擁有13年社齡並現今手握一檔招牌星期天綜藝的閔哲基PD這次仍然決定離開,與現在MBC綜藝局不佳的氣氛無法脫干係。實際上,從綜藝到電視劇,與MBC同病相憐且同屬三大無線臺的SBS、KBS同樣了導演、作家和PD的出走狀況。
  • 榮昌電視臺員工獲全國廣播影視「十佳百優」理論人才稱號
    華龍網11月28日訊(記者 姜力菘)今(28)日記者從重慶榮昌區委宣傳部了解到,第六屆全國廣播影視「十佳百優」理論人才表彰會在江蘇揚州召開,榮昌區廣播電視臺工作人員劉友才獲全國廣播影視「十佳百優」理論人才稱號。
  • 2020年廣東省汕尾廣播電視臺公開引進高層次人才公告(2人)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汕尾人才網招聘信息:2020年廣東省汕尾廣播電視臺公開引進高層次人才公告(2人),報名時間:12月24日至1月7日,請考生多加關注。
  • 【劇寶|專題】估值135億、躋身前五大視頻網站 ,芒果TV女掌門為何突然辭職?
    然而,作為這個長跑型選手的「火車頭」卻辭職了,在視頻網站行業近乎慘烈的競爭態勢下,芒果TV還能保持住之前的耐力嗎?身處體制內但與商業網站爭奪視頻江湖的聶玫,出走後是否會繼續留在網絡視頻行業?是與其他資本更為雄厚的一些視頻平臺牽手,還是自立門戶?令人十分好奇。
  • 優化人才環境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在市外事辦工作的張倩,是我市第二批引進急需緊缺人才中的一員,她的愛人已妥善安置在我市工作。12月17日,記者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已對5名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配偶對口安置到行政事業單位,為兩批引進的110名急需緊缺人才兌現了初級職稱職務,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才公寓建設,優化人才環境,確保急需緊缺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讓人才充分發揮自身才能,為牡丹江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 赴美國等國留學逾期不歸,川外已辭退4人,人才強國要留得住人才
    近日,四川外國語大學卻爆出多名在職人員赴美留學逾期不歸,在目前中國崛起的關鍵時期,在大量的崗位上無疑是格外的需要人才,感性的講他們的行為無疑令人寒心,在自古以來「一個巴掌拍不響」,在我們譴責國內許多人出國以後就再也回來的同時,也需要好好的反省一下自身,自己到底還有哪些問題呢?畢竟,我們想要人才強國首先就要留得住人才,沒有人才,哪來的強國啊?
  • 2020九江廣播電視臺招聘播音主持及大型活動專業緊缺人才體檢公告
    江西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20九江廣播電視臺招聘播音主持及大型活動專業緊缺人才體檢公告,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於2020招聘,江西九江招聘,事業單位招聘,江西事業單位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事業單位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
  • 楚國這麼強大,為何一個人才都留不住?
    所以,兩千多年前什麼最貴,跟現在一樣,也是人才。可當時有個古老的大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卻對人才極其漠視,且極盡打壓,政治生態極其惡劣,逼的各種人才紛紛外逃,最後生生把自己給作死了。這個國家,就是楚國;核心區域今天湖南湖北的江漢平原上。
  • 《贏天下》《將軍在上》《海上牧雲記》等劇被退片,暴露了各大電視臺的「中年危機」
    因此,電視臺大面積核心人才流失便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 ,而且後者有更為靈活的發展空間,很快成為傳統電視人出走的新歸宿。出走後自主創業,與騰訊視頻合作以「《王者榮耀》明星競技實景真人秀」為核心的網綜。 但人才流失對電視臺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數十年培養出的骨幹一時間成了視頻網站的核心力量,轉而開始了與電視臺的流量競爭。即使電視臺耗時費力培養出了新人才,「出走」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 生老病死、工資低、沒機會,留不住人才的TVB,落幕的香港影視
    而古天樂正在幫助的也不止曾偉權一個,11月15日,「如花」的扮演者李健仁發文道出近況,原來他在去年意外中風,如今身體癱瘓,多虧有古天樂等人出錢出力,他才得以順利治療。上世紀末期,亞視受到臺灣一宗賄賂案與亞洲金融風暴的雙重影響,出現經濟危機,此後便如大廈將傾,頻繁更換老闆和投資者,也避免不了倒閉的結局。於是,TVB就此一家獨大。
  • 【探析】「制播分離」是飲鴆止渴,難道「制播聯合」能為電視臺續命?
    中國式制播分離走入分水嶺,只進不出讓電視臺陷入空心化歡樂傳媒《歡樂喜劇人》和東方衛視扯皮,青雨傳媒《獵場》和湖南衛視對薄公堂,而《青雲志》播出差強人意也讓歡瑞傳媒直接帶著第二季和其他劇目投向北京衛視……這一系列風波背後,是中國式「制播分離」出了問題。
  • 湖北電視臺「合家歡·長江劇星素質人才選拔」在孝感盛大開啟
    11月28日,湖北電視臺「合家歡·長江劇星素質人才選拔」在孝感盛大開啟。本次選拔活動,由湖北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主辦,湖北卓馳廣告傳媒承辦,孝感萬達廣場協辦。舉辦此次活動,是湖北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為做好家園共育工作,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少年素質培養的作用,促進親子家庭和諧發展,展現兒童素質表演能力,挖掘孩子綜合能力的潛能,為孩子搭建一個鍛鍊膽量、展示才藝、彰顯表演和表達能力的平臺。
  • 德雲社面臨的最大危機,元老級人物紛紛出走,差點解散
    事發後曹雲金等人紛紛出走,撇清和郭德綱的關係,保全自己。老郭一看氣不打一處來,直罵這群不肖子孫背信棄義,德雲社沒你們更好,而事實上德雲社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這次風波徒弟出走,門面和扛把子都不在,郭德綱一人難以支撐德雲社,留下來的人十分擔心德雲社分崩離析,而北京電視臺這段事幾乎敗壞了德雲社的名聲
  • 魯明:夯實農村「空心化」誰來填土?
    文|魯明  造成農村空心化的原因是什麼?一是村民尤其是農村新一代,覺得傳統農業既少「錢途」又無前途,不願幹;二是認為城鄉教育文化資源落差太大,為了下一代,明知城市生活不易也拼命往裡擠。解決這些問題,根本上得靠頂層設計。不過,基層也不是完全無所作為。
  • 又一位北大天才少年效力美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畢業後張鉞去美國攻讀博士,兩年就畢業了,但畢業後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留在了美國。據說年薪高達6位數,而且是美金。張鉞就讀的北大數院,多年來人才輩出,比較有名的數學天才,像張偉、朱歆文、許晨陽等人,這些數學天才把世界範圍內的獎幾乎拿遍了,獲得的學術成就令世界矚目,但最後這些人都選擇留在了美國,和張鉞一樣為美國效力。有人感嘆,為什麼中國的人才都跑到美國了?
  • 【體制內外】高管離職潮決堤 廣電呼喚人才頂層設計 獨家證實尚世影業繼任者為陳思劼​
    蘇曉離職,廣電再失一位虎將。傳媒圈熱議與體制內同僚內心湧動的期待與悲傷,也許超乎蘇曉預料。 【傳媒內參短評】文/溫靜2014年,在網際網路暴力變革與資本誘惑下,廣電人才離職決堤,廣電開始動搖人才的根本。
  • 臺灣憂心半導體人才外流潮
    C114訊 8月24日消息(南山)國務院日前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提出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文件要求我國晶片自給率從目前的30%,在2025年達到70%。據臺媒報導,臺灣半導體產業界擔憂更多人才因此西進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