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決定去見你。
也許你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個名字那麼簡單。
還記得看過的第一部日劇《東京愛情故事》,也許就從那個時候起,你在我心裡漸漸有了痕跡。
還記得那部《灌籃高手》,總是難以忘記籃球館裡永遠十七歲的陽光少年。
你在我心裡,是《東愛》裡莉香在小小的愛媛火車站臺邊親手為丸子系上的手帕:「bye~bye, 丸子」;
你在我心裡,是《魔女的條件》裡櫻花樹下十七歲少年黑澤光那張青澀的紅色臉龐;
你在我心裡,是《灌籃高手》三上對著安西教練那聲:「教練,我想打籃球」;
你在我心裡,是《唯愛》中黑夜裡,弘人對著菜緒不停揮舞的手電筒;
你在我心裡,是《一吻定情》裡琴子一直勇敢地追趕著永遠難以觸摸到的入江直樹;
你在我心裡,是《求婚大作戰》裡吉田禮專屬的「Kenzo」;
你在我心裡,是《情書》中隔著白色窗簾輕舞飛揚起的少年藤井樹;
你是《螢火蟲之森》裡戴著狐狸面具的保護神;
你是《秒速五釐米》裡明裡和貴樹的距離。
你是我心裡的寧靜海,我只想看著你。
當聽到自己漂洋過海從倫敦飛到日本,周圍的親朋好友沒有一個能夠理解:你瘋了吧!從英國到日本!還不如回國了!
我只是笑笑。
我總把這次旅途稱作「朝聖之旅」,也許是吧!哪怕就這麼任性一次,我也認了。
あなたに會いに行こう
用我自己的方式。
(二)
我期望中的日本,我腦海中的日本,別人眼中的日本,自己心中的日本,在這裡一切的一切都給我最真實最直觀的答案。
1.飛機上的讓座
從倫敦到名古屋,需要在赫爾辛基轉機,飛機上幾乎三分之二的乘客都是日本人。
找到位置剛坐下,兩個大約50出頭的歐巴桑找到我,開始以為我是日本人,用日語問:霓虹金?我反問:Can You speak English?
大嬸這才知道我不是櫻花妹,一陣向我比劃,無奈日本人的英語一向抓狂,費好大勁我還是不太明白他倆意思,幸好旁邊一位大叔自告奮勇主動充當日語翻譯,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想調換位置,倆人好坐一塊兒。
Sure, 當然沒問題!我欣然接受。
換好位子,我安心坐下,正準備戴上耳機聽聽音樂,兩位大嬸又一次來到座位前,向我鞠躬感謝:阿里嘎多,阿里嘎多。末了,大嬸問我是不是韓國人,當聽到自己說是中國人,倆人的表情卻莫名有些微妙。
接著,估計是和大嬸一起的觀光團領隊也走過來,再次對我彎腰道謝:Thank you very much!
我只好又一次起身,同樣鞠躬回禮:You are welcome!
其實就是換位子而已,照國人理解,並無大礙,可就是在國人眼中無足輕重的小事情,在日本人看來卻是「大切」,因為會麻煩到別人,而對日本人來說,最不情願的就是給別人添麻煩。
早就聽聞日本是全世界最禮貌最有禮節的國家,從踏上這次旅途開始,我一點一點尋找答案。
2. 安靜的候車廳
在名古屋夜行巴士站附近的便利店買飲料。
買完單,正準備拖著大箱子往外走,還沒走到店門口,四輪箱和地面摩擦滾動發出了聲響,立即打破原有的平靜,那一刻便利店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將目光投遞過來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覺著自己是個罪人,不應打擾到周圍人的安寧,我只好邊道歉邊用雙手提起行李箱,快速離開。
日本公共場合如候車廳通常安靜得讓人害怕,甚至可以說讓人有些不寒而慄,那種靜到骨子裡的深邃讓人莫名有些瘮的慌。
這種安靜和西方社會的靜謐又不太一樣。
就拿英國來說,公共場合地鐵站也好,火車站候車廳也罷,秩序良好,人們不急不躁,但是這樣一種安靜是能夠讓你尋找到內心的平和與安詳,氣定神閒並不慌亂,心靜氣爽。而日本的靜卻總讓人感到害怕甚至恐慌,我不知道是否自己太過敏感,可就是那樣一種靜讓人覺得很不自在,總覺得這平靜的背後是否隱約暗藏著某種無名之火,一種由高壓秩序強力約束下達到的某種平靜,如果一不小心觸碰到某個缺口是否就如洪水般傾瀉出來,引爆蔓延?
我在想,要是突然竄出一個打劫犯打破這種表面上的和平與寧靜,或許也並不奇怪。
難道說這就叫壓抑過後的狂歡?
3.崇洋的日本人?
都說日本人對西方崇洋媚外,甚至只要看到一個白種人便跪舔起來;
他們對於英語說得好的人也非常崇拜,若是碰巧你又是一個從西方世界英語為母語國家過來的老外,那更是不得了。
好多次問路的時候,路人見我一副亞洲人面孔卻說著英語,又聽說從倫敦過來,立馬像是變了個人,各種驚嘆:你是從英國過來?在英國讀書嗎?當聽到自己在英國教書,一副很驚訝的樣子一陣羨慕嫉妒恨,頻頻稱讚:すごい ~可當自己說我來自中國,是中國人,他們的表情微微有些一顫,不能說大變,但至少很微妙。
4. 所謂禮貌
在便利店結帳,店員無數次的點頭哈腰,無數次的鞠躬道謝,無數次的從口中說著阿里嘎多。
再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感謝;再小的錯誤也要道歉;
日本人將禮貌發揮到了極致。
曾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如果是作為旅客去到日本一定會受到星級般的待遇,因為你是客人;但如果是作為上班族生活工作在那裡,你會發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可就不是以禮待人那麼簡單了。
同樣,除了禮貌,日本恐怕也是世界上最乾淨的國家之一。
街道乾淨,市容整潔。地面上幾乎看不到垃圾,大街小巷甚至連一個垃圾桶都找不到!除了大型公交車站或是地鐵站會提供垃圾桶(但也是數量極少)以外,街道幾乎找不到一個垃圾桶!我只好將隨身垃圾放進包裡,把尋找垃圾桶成為自己每天必做的功課之一,好不容易找到垃圾桶扔完垃圾那種感覺就像發現新大陸一般新奇如釋重負!
5.日本人的英語
用英語在日本行走很不管用。
日語裡有很多外來語,這些外來語很多都是國外引進的舶來品,用日本人自己的羅馬音拼讀出來,再加上本民族語音系統發音缺陷,使得普通民眾英語並不好,尤其是口語。
出發前,在日本多年早已加入日本國籍的大學學姐告誡自己:不要妄想用英語和日本人交流,哪怕他們說的是英語,也是日本人自己才明白的日式英語,可別掉以輕心。我卻不以為然,聽不懂就寫漢字,實在不行就肢體語言嘛~並沒有把學姐的話放在心上。可事實證明,我依然很天真。
剛到名古屋JR車站,打算先去問問旅客接待處看看能不能在車站locker寄存行李,問了好幾個路人都不懂英文,實在沒有辦法,找到車站失物招領處值班大叔,希望可以尋求一些幫助,大叔聽完將自己帶到名鐵站某旅行社觀光中心顧客諮詢處,我有些一愣,估計大叔以為這就是車站旅客接待處,雖說也算是曲線救國,但還是有些差異~
參觀完名古屋城,一時找不到出城口,正好一大叔從身旁經過,我趕緊湊過去問大叔出口哪裡走,大叔友好地給我指指方向,可緊接著,大叔問我從哪兒來?我回:London~大叔似乎開了竅:oh,アメリカ(America日式發音)讓我哭笑不得。
比起其他亞洲國家,作為世界知名的旅遊聖地,令人遺憾的是,英語在日本還真不算特別普及。
哪怕是旅遊城市的窗口行業比如我在京都遇到的Taxi司機就幾乎不會說英文,並且司機還都是些上了年紀的大叔老大爺居多。日本人英語又是出了名的口音重,發音不標準,不能夠說一整句連貫的句子,很多時候都是雞同鴨講,我聽不懂對方說的,對方也弄不明白我的意思。
大城市裡像東京人的英語程度相對最高,哪怕不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至少還能聽懂;京都其次,好歹作為一個著名旅遊城市每天需要接待大量來自世界各地遊客,英語普及度不算好但也勉強能懂;名古屋和大阪就讓自己抓狂,問路的時候一連問了好幾個(也許是自己RP大發)愣是沒遇到能夠暢快溝通的!
6.上班族和高中生
在東京和名古屋的地鐵邊,公車站旁,看到了傳說中的上班族,不管是小哥還是大叔,均是清一色的黑西裝,黑皮鞋,黑色公文包所謂「標配」;找工作求職的準社會人,也是標準的白襯衫+西裝套裙,黑色高跟鞋。
看到了傳說中的高中生,制服水手服,各色領結,女生大部分羅圈腿。儘管4月的日本並不暖和甚至陰冷,依舊露著大光腿,不穿打底襪。和之前在電視裡無數日劇日影書裡面看到的,聽到的,感知到的,一模一樣,沒有一丁點反差或不同。
7.會打扮的日本人
在日本短短十餘天,我發現不管是早就成為社會人的成熟上班族還是尚顯青澀稚嫩的中學生;光鮮亮麗的OL還是在我們看來水靈靈的小鮮肉們,哪怕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都很會打扮,要時尚有時尚,要潮流有潮流,很懂得包裝自己。
硬要說的話,日本人的外形身高等硬體條件不如國人,儘管眼下高個子的不少,但矮的也依然很多,但這個民族很善於揚長避短,使得整體個人造型感非常強,尤其是在大都市如東京,大阪,名古屋就更加明顯。
走進7-11,羅森等便利店,除了零售商品外,書架上最多的就是各種時尚美容雜誌《JJ》,<ViVi>。《Mina》。還有不少男性向時尚雜誌《Fine boy》等等,這些雜誌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對象傳授各種最新潮流資訊,服飾搭配妝容打扮,全民時尚下,想沒有品位都很難呢!
就拿女生來說,櫻花妹的日系妝容都很少女,腮紅打得很重,兩頰一片緋紅,猜測這樣會使得看起來氣色好,可愛的雙頰,粉嫩的肌膚會更討異性喜歡吧。
男生呢,和傳說中的一樣,都愛修眉,還有一點:愛穿低腰褲,稍不小心就看見裡面的內褲。除此之外,日本男生還很喜歡把錢包插在褲子後面的兜裡,那種長款錢包插在牛仔褲的後兜裡,另一半露在外面,有時候真替他們捏把冷汗,在日本還好,要是在中國指不定就會被哪位梁上君子盯上了~
8. 男前?關白主義?
從名古屋坐夜車到京都。
車站站臺,一對看似情侶模樣的小青年也在等車放行李,我見女生有些吃力地將行李箱放進夜行巴士車底,一旁的男友也只是默默站在一旁冷靜圍觀,看樣子並不打算貼心地幫幫自己的女友,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大男子主義」?看著女生費勁的樣子,正好自己也要放行李,想著隨手之勞,便和女生一起把行李放進夜巴底部,這時候,估計站在一旁目睹完全過程的男生也有些不好意思,等放好行李,朝自己尷尬的說了一句:すみません~
上車後,小情侶在我前座坐下,女生也似乎忘記了之前男友沒能主動「護花」,依偎在男友肩膀,小鳥依人。
我在想:如果是在中國或是英國,遇到這樣的男友,還會考慮繼續和他在一起嗎?我不知道自己碰見的算不算是個例,或許也不應該take it personally,但聽聞日本的大男子主義,男人不會主動幫助女人做家務或是下廚房,這些也是事實吧~
9. 東京人的冷淡VS大阪人的爽朗
大阪給我的感覺很像上海,道掘頓的繁華喧鬧甚至一度讓自己覺得錯身來到南京路。
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比起冷淡時刻保持距離的東京人,大阪人也很是豪放大氣,尤其是笑聲爽朗,也更加不拘小節。
剛到大阪,沙發主K桑便帶我去他常去的居酒屋喝酒,儘管是第一次來到地道的日式居酒屋小酌,可我驚奇的發現原以為怕生的日本人卻一點兒也沒有拘謹與謹慎。吧檯做壽司和生魚片的大叔就像小時候街坊領居家裡慈祥和藹的老爺爺,親切的與客人閒聊家常,熱情健談,一點也沒有初次見面的生疏感。
在沙發主K桑的翻譯下,我和大叔開始愉快的交談。
大叔曾在臺灣幹過幾年廚師,會說一點兒漢語,對於中國人的印象還不太壞。不過大叔也說中國人日常打招呼不像日本人會鞠躬,大概見我有些尷尬,大叔邊讓K桑翻譯邊對我說:但是,我認為在中日韓三國中日本人算是最冷漠的。中國人和韓國人比我們熱情多了!
噗~我笑了!
這句話實在是很高能!可以說這還是自己接觸日本文化日本人以來,第一次從日本人自己口中聽到對於本國國民客觀的評價。大叔實在是太有愛了!
從大阪沙發主家出來準備乘坐地鐵,低矮的房子相似的街道一時半會兒自己愣是沒找到去網市中心的地鐵站,糊裡糊塗走了不少冤枉路!此時路旁大約40多歲的大嬸見我慌慌張張一副要迷路的樣子,主動走上前問我:大丈夫?我只好緊急求助,可惜大嬸也不會說英文,我的渣日語也完全不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大嬸二話不說硬是把自己一直帶到地鐵站,一路上還一直輕聲安慰我:大丈夫,大丈夫~我的日語不算好,恍惚中居然也聽懂了一些詞語,大概她的意思是說自己一個人來到日本很有勇氣吧!
可在東京我就沒這麼幸運了~
從大阪開往東京新幹線,下車準備換乘山手線去高田馬場。一個人領著笨重的行李箱行走在換乘站,東京的地鐵線感覺比倫敦還要複雜一百倍,好幾次因為不懂怎麼看地鐵圖走錯了站臺,可這時也沒有誰像自己在英國一樣,當感到孤立無助的時候,總會有善良的好心人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當然我不能要求太多,人在國外,有人幫你是你的幸運,無人幫你那也很正常。
還記得有天晚上和朋友逛街回來已臨近地鐵收班時間,朋友住在北赤羽附近,需要坐埼京線。臨近收班又是深夜返程高峰期,整個地鐵基本上就是人擠人的節奏。整個車廂除了人還是人,我和朋友不湊巧又趕上末班車更是望人興嘆。原以為日本會像時刻保持距離又有分寸感的英國一樣,地鐵素質又能壞到哪去。可還是讓人有些失望。每到一站,幾乎是人流直接硬塞進車廂,也不管車廂到底還有沒有空隙,還能不能繼續上人,有些甚至十分粗魯的直接往裡推,前一個人緊貼著後一個人的肌膚,非常不舒服。不過還好自己沒有遇到渾水摸魚的痴漢,也算是幸運了。
雖說日本人口密度大,空間面積小,但是這時候更需要的禮貌和文明又到哪裡去了?
10. 陌生的熟悉
除了街頭上時常會看到的平假名,片假名外,如果不開口說話,我也和當地日本人沒什麼區別,甚至在大阪城我還被幾個中國妹子誤認為是櫻花妹,跟我客氣的說:どうぞ~
終於踏上這片土地,這麼多年念念不忘的名字,終於到達初心之地,那種感覺就和初次來到倫敦,看到傳說中的大本鐘倫敦眼一樣,那一刻只覺得自己依舊在夢裡,那一刻好沒有真實感!
儘管是初次到日本,可不知道為什麼,走過的每一條街道,路過的每一個角落,坐過的長椅,吃過的鯉魚燒,冥冥之中總覺得自己像是很早以前就來過這裡,一點兒也不像是第一次踏足,反倒是覺得似乎許多年前就曾在這裡留下足跡,莫名有種親切。在某個瞬間,讓自己領悟到「傾蓋如故,白首為新」的真正意味。
當然,日本也並不如想像中什麼都好,我也不會主觀性地將一切都美化成了美好。還是能夠感受得到日本人特有的冷漠與事不關己高度排外,他們並不能真正去觸摸去交心;和日本兩位沙發主交談接觸我發現他們對於中國的了解都會選擇性的忽略迴避正面積極消息,誇大負面影響,那股不經意間從骨子裡流淌出來對國人的輕視和小瞧,隱約讓人覺得還是有些看不起中國以及中國人。
這依舊是一個讓自己捉摸不透又想刨根問底的國家,又愛又恨,感情複雜。
如果說英國是一個「來了就想離開,離開後又無比懷念」的地方,那麼日本就是不管到達還是離開都會想起的地方.
抒情版之後,接下來又到了送福利時間——————————————
(三)
網上關於日本攻略遊記不要太多,各大城市旅遊景點不管知名與否,只要搜索關鍵詞「日本,旅行」絕對會跳出一連串乾貨水貨,熱門的不熱門的,人氣高的不高的,大眾常規的小眾冷門的,感覺也寫的差不多了,那麼我就查(leng)漏(men)補(xiao)缺(zong),簡單寫寫自己在日本短短十幾天的tips,大家覺著有用就收,也算是給後面想要去日本自助遊的小夥伴們一些參考吧!
名古屋篇————————————
在日本,名古屋好歹算是一個知名大都市,要知道當年這個地方誕生過三個對日本歷史來說有著深遠影響的大人物(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德川家康)。
相比附近的東京,大阪,京都等熱門旅遊觀光地,遊客大多選擇東京或京都作為到訪日本的必經之地,名古屋的確算不上是一個傳統意義的旅遊城市,再加上其地理位置的尷尬,夾在關東和關西之間,除了必到景點名古屋城以外,似乎就沒什麼值得一看的了。要不是自己圖便宜預訂的航班往返於名古屋,我想自己也絕不會想到,踏上日本的第一站便是名古屋。
如果時間抓緊點,行程緊湊點,名古屋的主要景點其實一天就可以搞定。你只需要買一張名古屋觀光遊覽巴士一日票,這張票幾乎包含了所有你能夠想到的名古屋著名景點比如名古屋城,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名古屋電視塔等等,並且出示該車票購買一些景點門票還有少量折扣,非常划算,如果你只打算在名古屋短暫停留一兩天的話,那麼這張巴士一日票強烈建議大家購買,絕對的必備神器啊!
一日票可在到達名古屋車站後現買現走,最好再要一張車票的時刻表,工作日11點以前每半小時一班,11點以後每一小時一班,末班車是下午6點收班,記得計算好時間以免誤了班車。
更多關於該車票信息及名古屋旅行指南請戳:
名古屋觀光指南官網http://www.nagoya-info.jp/zhtw/routebus/
京都篇———————————
1. 如果怕坐錯車或實在不知道怎樣才能夠到各個景點,最笨的辦法可以先到京都總站,也是整個京都最大的車站,許多公交車都會在那裡停,當然也會有直達各個景點的公車,非常方便。
2.京都的公交車上,只有重要的換乘JR站及主要旅遊景點才會有英文和日文報站,其餘站名均用日文播報。
3.京都的公交車司機一人身兼司機,播報員,檢票員等數職,每次到站後還要說「阿里嘎多」,業務素質是很高,不過還是覺得很辛苦啊~
4. 京都還有一種Express Bus,有點類似於國內的旅遊專線巴士,直達各大旅遊景點(金閣寺,清水寺之類),車上有中,英,日,韓四種語言報站。不過自己在京都幾天,貌似看到這種巴士不算太多。
5.京都巴士後門上,前門下,和國內的先買票後上車不同,京都這邊是先上車最後下車前買票,不論坐幾站,大人單次票價230yen,小孩單次票價120yen。(價格僅供參考)
5.忘了說,在京都市內觀光最好買一張巴士一日票,500Yen一張,打卡後會顯示日期當日有效,京都市內巴士隨便坐,下車前給司機出示即可,相當方便。(價格僅供參考)
其他——————————————
1.在日本很多公共女廁所都有一種特別的裝置,原來是因為有些日本女生不喜歡被人聽到如廁的聲音,於是設置成了水流聲,用手輕輕感應便會發聲,然後掩蓋掉廁所的聲音。
2.日本打車非常貴,如果不是萬不得已,建議一定不要輕易打計程車!!(當然,土豪隨意~)
3.如何在日本寄明信片?(價格僅供參考)
一般normal size明信片寄往中國和其他國家,郵票均為70yen/張
若是異形片,如GOTACHI,按照寄往地區不同,價格各異。
寄到中國的異形片郵資是220yen/張;歐洲國家是260yen/張。
4.記得自帶一個蓋章本,很多地方可以蓋章,很有紀念意義,要實在沒有在寺廟裡買一個經帖本也行,既可以寫硃砂又可以蓋印章,價格也不算貴,一舉兩得。
5.要不要買JR PASS?
個人覺得如果第一次去日本只是關東,關西常規遊的話,其實JR PASS有些雞肋。這張卡的確很誘人但前提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比如15天或30天內從關西一下跳到北海道,或是關東一下子坐到九州,長線距離緊湊遊,JR PASS才體現他的價值,否則其實算下來並不划算,尤其是想在某個地區深度遊的話就更用不著了。
要想在交通上真省錢,坐夜間巴士!真心便宜到哭!舒適程度嘛,大概我這把老骨頭還經得起折騰,一晚上坐下來也沒覺得多累,並且前後左右坐的幾乎都是小年輕,日語好的沒準還可以搭搭訕,旅途也沒那麼寂寞!不過若是想舒適走法的親們,就不要省那點錢了哈!
6.最後奉獻幾個關於日本自由行有用的旅行網站:(友情提示:均需翻牆)
——背包客棧(灣灣版的窮遊網)
——小氣少年部落格(這是非常有名的專門介紹日本深度遊自由行的網站,裡面真的是什麼都有!!!只要關於日本旅行的,什麼都有!!!非常專業!!)
好了,極簡日本自由行攻略在此,我也只能幫到這裡。
日本和歐洲一樣,必須要多次刷啊!!!!
小丸子,參加過選秀,支教過非洲,任教過英國孔子學院,做過旅行定製師,獨自旅行過亞非歐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愛音樂,愛美食。
其海外遊記,生活隨筆刊登在《人民日報》,《新東方英語》,《窮遊最世界》等各大雜誌新媒體。
如果喜歡我的文字和美圖,請分享到朋友圈。支持原創,多少隨意,您的分享與支持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小丸子闖四方。
和你一起分享我在旅行路上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