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幾天在深圳,高節奏地商務談判和學習。經常來深圳,半年前還帶隊來學習過。無論是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還是在具體領域的突破,深圳都引領了中國的大變革。深圳自身30多年的巨變也是中國巨變的縮影。
(廣東連州,唐朝時的蠻荒之地)
這個社會變化不居,幾年過去,就讓人恍如隔世。變化有一個好處,就是容易找到機會,個人能隨著社會的大潮一起滾滾向前。變化也有一個壞處,讓人充滿了不安全感,充滿了對未來的憂慮,普普通通的中國人實在不知道要有多少財富才能保持自己在階層中的穩定性,才能做到衣食無憂,平安到老。在歐洲就很少看到這種變化,上次看到的那棵樹還是現在的那棵樹,現在看到的那幢樓還是上次的那幢樓……到了上海,說不定出差幾天,回來時就變了,樹沒了,路封了,樓正在拆。中國社會普遍瀰漫的焦慮情緒或許與快速的變化不無關係。
變是永恆的,哲學家講,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都說的是變,都多多少少有一份傷感在裡面。似乎青山不老、綠水長流,但王朝變遷、物是人非,讓人感到無奈。
(沉舟側畔千帆過)
當然豁達的也有,那是超越傷感的豁達。比如「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比如今天念的這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是劉禹錫和白居易互相唱和的兩首詩。兩個人是好朋友,合稱「劉白」。公元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就在現在的廣東連州市,公元826年冬應召回京,第二年回到京城,在外面流落了整整23年。人生有幾個23年!劉禹錫從連州回洛陽,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相逢。痛飲後,白居易為劉禹錫寫了一首詩鳴不平。詩是這樣的。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意思是說你太有才了,因為有才容易倒黴,但一下子倒黴23年,也未免太多了。你看看留在京城的,那些什麼人啊,都已經人紅人綠了。
(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於是回復了這首詩。總結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廣東現在是好地方。但五嶺之南,巴山楚水,在唐代還是苦難之地。當時最繁華的是中原,最富庶的是江南。離開這兩個地方,都不是好地方。「聞笛賦」是一個典故,三國曹魏末年,嵇康、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老友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了《思舊賦》。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去世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爛柯人」也是一個典故,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爛掉。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去世。劉禹錫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這兩個典故引用得好沉痛,悲由心生。但這首詩偉大的是,沒有接著消沉,而是陡起波瀾,「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種昂揚,這種生機勃勃,實在不象出自遭遇困厄23年的人之手。作者胸襟豁達的,實在匪夷所思。後人喜歡這兩句詩,因為它在詩情、畫意中包含了生活的哲理,能夠鼓舞人直面生命的困頓和生活的艱難。
(對酒當歌)
所以作者倒過來反而勸白居易,我們喝酒吧,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的意思。古人真有情懷,現在好朋友見面就是「炸雷子」,一醉方休,回房間嘔吐去,留下一堆噁心。古人醉了,還要寫詩,你來我往,留下有格局的詩作,使得兩個人在揚州的那次相逢成為千古佳話。
對了,突然醒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好就好在非常有格局。做人要有格局,詩歌的格局,實際上就是人的格局。
感謝您關注「寶寶念詩」,感謝您的閱讀和轉發。祝福「寶寶念詩」的朋友們健康歡樂。本刊歡迎投稿:1684233021@qq.com
====================================
寶寶念詩-韓可勝
baobaonianshi【←長按複製微信號】以當代情懷,看古代詩詞;以「美詩+美圖+美文」為特色重新發現經典,帶孩子和父母念詩。感謝您關注「寶寶念詩」!感謝您每一次的閱讀、點讚和轉發!本文圖片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