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願軍攻入韓國漢城後,看到了這一幕,韓國人無法忘卻的恥辱!

2020-12-25 騰訊網

從古至今,不論是王朝的建立滅亡,還是國家的獨立與興衰,戰爭,似乎不約而同地成為了一條必經之路。戰爭,既是國強兵盛的國家發起挑戰、以擴大國家邊界增加人口的重要途徑,也是相對弱小、相對衰敗的國家或者王朝走向滅亡之路的起點。早在千百年以前,人們皆以好鬥能戰者為勇士、為鬥者,是人們追捧和豔羨的對象。國家建立起來的軍隊,也以能鬥能戰作為選拔依據和訓練目的。既然是戰爭,那就至少存在兩方參與,畢竟,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

再細推,戰爭的結果,要麼就是勝利,要麼就是戰敗,當然也存在難分勝負的情況。幾百年前,在我國就出現了「成王敗寇」的說法,取得戰爭的勝利,你就可以提條件、要土地、分城池,戰敗了,那不好意思,你怕是就只有唯命是從、任人宰割的份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是通過戰爭,一步步獨立出來,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政權,規劃處本國領土。舉個例子,比如說十八世紀的美利堅,就是依靠獨立戰爭,從世界版圖上,站穩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比如說我們中國,長達十年的艱苦戰鬥,才建立了我們這個大國。

上世紀中期,發生在韓國首都漢城的一場戰役,中國志願軍進入戰區後,卻看到了這樣一幕,這樣讓韓國人視為永生恥辱的一幕。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事情,我們一起看看。上世紀剛過中期,朝鮮半島境況便盡顯焦灼,氣氛也異常緊張起來。眼看朝鮮優勢日益顯著,誰料美方突然從中間插了一棒,隨後向朝方發起了激烈進攻。朝鮮軍隊節節敗退,無奈,只好向中蘇兩方申請援助。

跟美軍進攻時朝鮮不知曉的情況如出一轍,中蘇兩方突然加入戰爭一下子讓美軍傻了眼,很快,美軍寡不敵眾,敗下陣來。次年初,中國志願軍進入漢城,這個時候,讓韓國人視為恥辱的一幕出現了。當地民眾看到我國志願軍陸續進入後,竟然競相朝著志願軍作揖甚至磕起頭來。一時也是讓我國的志願軍哭笑不得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美軍早就對當地民眾發動了一波「心理建設」,他們把當初日本人入侵我國時的種種罪行,幾乎是原封不動的強加給了我國的志願軍。美軍這波心理戰也是煞費苦心啊。是個人聽聞日軍在華所做的種種都會雞皮疙瘩起一身,在心裡也不知痛罵這幫人多少次了。這樣再倒過來一想,漢城當地人民下跪也就不過分了。韓國人應該也沒想到,請來的救兵又間接的給自己使了個絆子,讓志願軍看到了這樣使自己尷尬和羞恥的一幕。

相關焦點

  • 漢城的黎明靜悄悄:來自雲南的志願軍偏師,率先攻入韓國首都
    1938年4月,首戰臺兒莊,60軍3.5萬戰損1.88萬。接著,參加武漢、南昌、第一次長沙等會戰,以及1939年冬季攻勢。 1940年,日軍攻入越南,60軍返回雲南,改編為滇南作戰軍。抗戰勝利後,龍雲、盧漢和60軍到越南河內接受日軍受降,隨後60軍作為非嫡系部隊,被調往東北作戰。
  • 志願軍打下漢城!消息傳來,這位晚清時代的老將軍熱淚縱橫
    1951年元旦,志願軍一舉突破臨津江,發起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1月4日,志願軍攻佔漢城,美韓等聯合軍隊一潰數百裡。消息傳到國內,一位晚清時代即擔任高級軍職的老將軍感嘆萬千,忍不住老淚縱橫。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老將軍高興地說:「我可以出院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老將軍時刻關注抗美援朝的戰況。當志願軍打進了漢城後,他更是老淚縱橫,想起57年前的甲午悲歌,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以93歲高齡賦詩一首:「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遊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
  • 韓戰:李奇微守漢城4天後敗逃,曾說:要打破志願軍不敗神話
    日本與中國曾經有過一次甲午海戰,雙方交手之後,北洋艦隊被擊敗,此次戰役最重要的一個點那就是韓國漢城,從此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次戰役也標誌著,曾經光芒萬丈的大清,竟然連東洋一跳梁小丑都無法戰勝,這正是可恥可恨的一件事情。
  • 志願軍平推到漢城,彭德懷卻下令停止追擊,他在害怕什麼
    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發起第三次戰役,三天內全線突破敵防禦縱深達20公裡,戰至1951年1月4日,志願軍已經平推到漢城,兵臨三七線。與此同時,前線的志願軍戰士們也是信心滿滿,很多人都覺得我們已經取得壓倒性的全面勝利,陣地上到處貼滿了「從北到南,一推就完」,「要像擠牙膏一樣,一鼓作氣把美國兵擠下大海」的口號。相比之下,兵敗如山倒的聯合國軍士氣不振,連他們的總司令麥克阿瑟都制定了全面撤出朝鮮的計劃,即便是新上任的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如何做工作,都無法提升士氣。
  • 韓戰,志願軍的哪支英雄部隊解放了平壤和漢城?
    1950年l2月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命令第39軍第116師向平壤以北的舍人場方向前進,隨機佔領平壤。    第116師迅速沿公路南下,經安州、文德、肅川、平原、右安向平壤方向前進。在通往平壤的條條道路上出現了志願軍快速前進的先遣分隊。
  • 志願軍解放漢城,天安門徹夜狂歡,彭德懷聽說後卻怒批:這是胡鬧
    1950年年底,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的協同作戰下,發動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第三次戰役。相較於前兩次戰役,這時的志願軍對於美軍作戰戰術以及排兵布陣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並且經過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全軍上下,可謂士氣高漲,大有南下一統朝鮮半島的勢頭。
  • 體育史上那些醜陋的瞬間——漢城奧運會恥辱
    體育史上那些醜陋的瞬間——漢城奧運會恥辱 自近代文明誕生以來,體育就成為了人類之間最公平
  • 光復漢城,中朝兩國舉國歡慶,可彭德懷卻高興不起來,他為啥擔心
    老頭平靜地說:「1951年,當時我是開著坦克來的,哪裡有人會查我護照。」這雖然是一個搞笑段子,可是,那位老人很有可能真是在1951年開著坦克進首爾的。其實,第一批進入漢城的志願軍戰士,他們不是開著坦克進去的,而是扛著鋼槍進去的。
  • 韓國首都改名,漢城改叫首爾,為何韓國人只呼籲中國人改稱呼?
    那麼韓國首都改名,漢城改叫首爾後,為何韓國人只呼籲中國人改稱呼?這裡面還和中華文明有著很大的淵源呢!其實中國對於韓國更改首都名稱也表示理解,畢竟韓國作為一個獨立的新建立的國家,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蘊來發展自己,重新塑造屬於自己的文化自尊心以及文化自信心。因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 實尾島事件:韓國24名特種兵暴動,與軍警血戰攻入首都漢城
    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朝鮮為了在對抗中佔據主動,在1968年首先派遣了一支31人的特種小分隊,秘密潛入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準備刺殺韓國時任總統樸正熙。    而在2003年上映的電影《實尾島風雲》中,這31人的身份被改寫成是來自韓國各地的死刑犯、黑幫分子、綁架犯等。為了讓這31位人自願參加這次行動,韓國政府許諾了超高的回報,包括金錢和高官。  這支部隊成立之後,官方的番號是「空軍2325大隊209特遣隊」,而底下人根據它成立的時間稱呼其為「684部隊」。
  • 漢城奧運會,韓國拳擊運動員和安保人員為何會追打裁判?
    思密達,總以為天底下所有東西都是他們,更何況是他們主辦的運動會,在這樣的比賽中,不像02年韓日世界盃那樣吃到一些照顧的甜頭,他們就覺得這屆比賽虧了,正是因為如此,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韓國全隊代表隊上演了讓人瞠目結舌的一幕,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 雪邦解密丨揭秘韓國人眼中的韓戰:實拍韓國戰爭紀念館
    對於六十多年前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那場戰爭,交戰的各國今天依然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來記錄和講訴戰爭的起源和進程,甚至連對於那場戰爭的稱呼都有所不同,我們叫抗美援朝戰爭,朝鮮叫祖國解放戰爭,韓國叫做6.25戰爭,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普遍使用的稱呼是韓戰或者韓戰。六十多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下,跨過鴨綠江在朝鮮半島上和美韓軍隊拼死廝殺。
  • 為什麼漢城東京不在中國?韓國棄用「漢城」,那就我們漢族自己用
    20 世紀80 年代,中韓舉行建交談判時,韓國向中方提出,兩國建交後,中方不能再繼續使用「漢城」這個稱呼。理由是,漢城的名字是中國古代的叫法,是中國人給起的,是殖民主義、霸權的產物。建交後,中方必須改稱漢城為韓國人起的名字,應叫SEOUL。
  • 志願軍解放漢城,天安門徹夜狂歡,彭老總為何卻怒批是胡鬧?
    1950年年底,為打破美國「先停火,後談判」,爭取喘息時間,捲土重來的陰謀,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的協同作戰下,針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軍發動作戰,是為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此戰,在第二次戰役勝利的影響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士氣如虹,長驅直入,越過三八線,經七晝夜的連續進攻,殲滅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近兩萬人,而且挺進至三七線。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七集:攻克漢城
    這是一份由聯合國13個亞洲國家聯合倡議的備忘錄,由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向中國外交部轉交。備忘錄中,13國建議,朝鮮戰場交戰雙方首先在三八線停火,然後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對於停火談判的建議,毛澤東有著自己的判斷:志願軍入朝參戰後,連續取得兩次戰役的勝利,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已有潰敗之勢。
  • 解密韓國歸還志願軍遺骸史:1954年曾送還1萬具遺體
    位於韓國的「朝鮮和中國士兵墓地」(資料圖) 韓國境內發現的志願軍遺骸情況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中,志願軍突破「三八線」,佔領漢城。此後,在「三八線」以南還進行過第四、五次戰役等多次作戰。因此,志願軍有相當一部分犧牲在韓國境內。
  • 漢城改稱首爾,全世界範圍韓國人為何唯獨只要求中國修改了稱呼?
    韓國的首都首爾,是能在全世界排到前十名的繁華都市。但大家知道嗎?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個城市本名並不叫首爾,而是叫作漢城。就因為這個「漢」字,韓國人極力想要擺脫漢城這個名字。為了改名,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為在歷史上,漢城就是漢人的城市,漢江就是漢人的大江。但是隨著歷史的推移,現在這些都在韓國境內。
  • 1963年韓國發生一場洪水,衝出一塊中文石碑,韓國人一看臉都青了
    1963年,韓國發生了一場大洪水,由於水勢很急,衝出了許多深埋地下的東西,其中就有一塊石碑,石碑高5.7米,長3.95米,寬1.4米,上有螭首,下有龜趺,碑文是由漢、滿、蒙三種文字構成,在韓國專家破譯之後,臉都青了,稱呼此碑為「恥辱碑」。
  • 《金剛川》上映,韓國男團:不忘恥辱,韓粉:抗美援朝值得紀念?
    韓國男團防彈少年團隊長金南俊說:「今年是韓戰爆發70周年,我們會永遠銘記兩國(韓國、美國)共同經歷的苦難恥辱。」如果說韓國男團作為外國人,我們不便幹涉人家言論,可令人憤慨的是,國內韓國男團粉絲們卻拋出抗美援朝是否值得紀念的論調,就連國內的豆瓣評分也只打出了6.7分的惡評。
  • 美軍王牌連遭志願軍重創,麥克阿瑟被打蒙了!
    遠在日本東京第一大廈的麥克阿瑟,自然無法想像志願軍司令部如此簡陋,更無法想像在這冰天雪地之中,30萬志願軍早已完成機動隱蔽。就像他無法想像這支軍隊會擁有鐵一樣的意志和鐵一樣的紀律一樣。 此時,在120公裡寬的戰場上,志願軍精心布置的兩個巨大口袋,已經張開了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