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關於迫擊炮和迫擊炮彈的幾個問題

2021-01-15 網易

  轉自 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彩雲推出了圖解兵器:PP87式82mm迫擊炮和鋼珠殺傷榴彈一文後,多名讀者追問了好幾個關於迫擊炮和迫擊炮彈的問題,彩雲就來解答一下。

  1、迫擊炮彈是怎麼發射出去的?

  迫擊炮不同於後裝炮,大多數迫擊炮都是前裝的,炮彈從炮口裝入,前裝擊發,而且大多數迫擊炮是滑膛的,所以它的發射原理和後裝炮有很大區別。

  大多數迫擊炮彈是水滴形或者棗核形彈體,彈體後面有尾管,尾管上有尾翼。這個尾管裡面插著一個紙或者塑料做的基本藥管,是迫擊炮彈最基本的發射藥。基本藥管底部有底火,當炮彈滑落到炮管底部撞擊擊針時,底火點燃基本藥管裡的發射藥,發射藥燃燒產生的火藥氣體衝破基本藥管側壁,從尾管側面的孔中噴出,在彈體的後方產生壓力,把炮彈打出去。

  

  

  二戰時期德國80mm迫擊炮榴彈的剖視模型,第二張圖是尾管的特寫,尾管中間有一個基本藥管,基本藥管擊發後火藥氣體會衝破藥管壁,從尾管四周的傳火孔裡噴出,形成壓力把炮彈打出去。

  

  迫擊炮彈的擊發原理

  僅用基本藥管作為發射藥是迫擊炮的最小號裝藥,也叫0號裝藥,如果要打得更遠,就要靠附加藥包。

  2、蘇聯的迫擊炮彈尾部纏繞的「毛巾」是什麼?

  這是一位讀者問的問題,它看到蘇聯的迫擊炮彈尾部纏繞著類似毛巾的東西,不知道這是什麼。

  

  蘇制120mm迫擊炮彈尾部的「毛巾」其實是附加藥包

  其實這不是毛巾,而是附加藥包,蘇聯使用的是比較老式的附加藥包,外形是長條狀的布包,外面是絹布,裡面裝著發射藥,使用時纏繞在迫擊炮尾翼上方有傳火孔的地方綑紮牢。當炮彈滑落到炮膛底部,基本藥管擊發時,基本藥管產生的火藥燃氣從傳火孔內竄出點燃纏繞在此的附加藥包,讓附加藥包一起燃燒,產生更大量的火藥燃氣,就能讓炮彈打得更遠。

  前面說過,迫擊炮彈不使用附加藥包,僅用基本藥管時為0號裝藥,裝1個附加藥包就是1號裝藥,裝2個附加藥包就是2號裝藥……以此類推,一直到這種迫擊炮允許的最大號裝藥。

  附加藥包的作用是給予炮彈更大的推力,打得更遠,而不是增大彈頭爆炸的威力,這些附加藥包在發射的時候就燒光了。

  3、附加藥包有哪些形式?

  第二個問題解答裡介紹的布條狀附加藥包是比較老的形式,使用起來比較麻煩,需要仔細綑紮,捆得松松垮垮是不允許的。因為迫擊炮多次發射後炮管內壁溫度較高,如果附加藥包捆得松松垮垮拖拖拉拉,裝填時脫出的附加藥包很容易接觸炮管內壁造成自燃事故。為了提高效率簡化操作,後來就出現了C形模塊化藥盒。

  

  附加藥包應當像他們這樣綑紮結實,不允許松松垮垮

  C型模塊化藥盒的外殼是賽璐璐塑料做的,有一定的剛度和彈性,外形固定,使用時直接卡在尾管傳火孔處就可以了,幾號裝藥就卡幾個。我國早期的迫擊炮彈附加藥包是仿蘇的長條狀,現在也使用這種方便的C形藥盒。

  

  美軍60mm迫擊炮榴彈的C形附加藥盒

  

  我軍現在也使用這種C形藥盒

  美國以前用過4.2英寸線膛迫擊炮,也叫「化學迫擊炮」。這種迫擊炮的炮彈也有尾管,尾管內也有基本藥管,尾管側面也有小孔,但是它的附加裝藥不是用小布袋綑紮的,也不是C型藥盒,而是壓制好的一片片小方片,安裝時炮手旋下尾管的底蓋,把小方片附加裝藥套在尾管上,再旋上底蓋壓緊,就安裝好了。這種迫擊炮彈還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它是自帶擊針的,尾管的底部有一個向內的擊針,落到炮膛撞擊後擊針就向前擊發基本藥管,基本藥管燃燒的火焰從尾管側面小孔噴出點燃附加裝藥,把炮彈打出去。所以這種化學迫擊炮炮筒底部不再另行安裝擊針。

  

  4.2英寸化學迫擊炮榴彈的附加裝藥是方片狀的,用螺栓夾在尾管上

  一些老式的迫擊炮彈傳火孔不是開在尾翼上方,而是開在尾翼之間的,於是附加藥包就用鋼絲夾固定在尾翼之間。但是這種方式固定藥包比較麻煩,必須對稱,不然會影響射擊精度,所以現在已經不見到這種設計了。

  

  

  美國M49A2 60mm迫擊炮榴彈,它的傳火孔在尾翼之間,附加藥包是用鋼絲夾夾在尾翼之間的。

  4、迫擊炮彈在擊發時如何閉氣?

  普通的後裝炮炮彈腰部有一圈紫銅的彈帶,依靠彈帶嵌入膛線來閉氣。尾翼穩定的滑膛迫擊炮彈沒有膛線,而且由於是前裝炮,炮彈直徑必須略小於炮管內徑,否則滑不下去,所以對滑膛迫擊炮來說,用金屬彈帶閉氣的辦法行不通。

  老式的滑膛迫擊炮彈是用閉氣環槽來閉氣的,這些炮彈彈體中部都有一圈一圈的溝槽,這個是閉氣環槽,讓氣流在通過炮彈和炮管內壁之間空隙時產生渦流,阻止燃氣洩漏保證膛壓。當然,這個環槽只是大大減少了漏氣,不可能徹底密封,所以還是會有少量火藥燃氣洩露出來,但是問題不大了。

  

  

  老式迫擊炮彈是靠彈體中部的一道道閉氣環槽產生渦流來閉氣的

  現代棗核形彈體的迫擊炮彈主要用尼龍閉氣環閉氣,在彈體中部直徑最大處有一圈尼龍環,尼龍有彈性,在發射時被高壓燃氣擠壓膨脹,封閉彈體和炮管內壁之間的空隙,起到閉氣作用。

  

  現代的棗核形榴彈是靠彈體中部的尼龍彈帶閉氣德爾

  前面提到的美軍4.2英寸線膛迫擊炮,它是線膛炮,彈帶不但要閉氣,還要嵌入膛線讓炮彈旋轉穩定,所以它用的是金屬膨脹彈帶。這種迫擊炮彈的底部有一塊鋼製壓板,壓板壓著一圈銅製的金屬彈帶。在平時,彈帶的外徑要比線膛內徑略小,這樣裝填的時候炮彈可以順利地滑落到炮管底部。擊發瞬間因為發射藥燃燒產生的壓力,彈頭底部的壓板被火藥燃氣推向前擠壓這圈膨脹彈帶,膨脹彈帶被擠壓後向四周脹開,直徑變大,正好嵌入膛線閉氣,並且讓炮彈旋轉起來(可以回到上文看看那張圖)。

  5、法國MO-120 PT-61迫擊炮炮彈彈帶上怎麼有刻槽?

  

  法國MO-120 PT-61迫擊炮

  MO-120 PT-61迫擊炮是一種120mm口徑的線膛迫擊炮,除了法國用,美國海軍陸戰隊也用,美軍的名字叫M327 120mm迫擊炮火力支援系統。這種迫擊炮是線膛炮,需要炮彈上的彈帶和膛線配合才能起到閉氣和旋轉的作用,但是迫擊炮的膛壓比後裝炮低,用普通彈帶的話,彈帶嵌入膛線的阻力較大,不適用,而且也不能解決前裝的問題——炮彈卡在炮膛裡下不去啦!所以MO-120 PT-61採用了刻槽彈帶,就是在彈帶上刻出一系列傾斜缺口,位置和角度與膛線對應,裝填時要讓彈帶刻槽對準膛線才能順利入膛擊發。這種刻槽彈帶蘇聯的迫榴炮炮彈也用。

  

  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正在給M327迫擊炮裝填炮彈,這種炮彈的彈帶是帶有傾斜刻槽的,要對準膛線裝填。

  6、迫擊炮重複裝填很可怕,怎麼防範?

  重複裝填是迫擊炮特有的一種事故,就是第一發炮彈裝進去還沒擊發,又裝了第二發。這種故障非常危險,如果第二發裝進去的時候第一發突然擊發了,炮彈就會在炮膛內爆炸,炮毀人亡。偏偏在嘈雜的戰場上,炮手可能聽不清楚哪個響聲是自己的火炮擊發了,再加上炮手精神緊張,可能會機械地反覆裝填,釀成大禍。在偉大衛國戰爭時期,蘇軍發生過多次莫名其妙的迫擊炮班傷亡事故,經常是一聲巨響火炮炸毀,炮班人員全部或大部陣亡。一開始蘇軍以為是遭到了德軍反炮兵火力的襲擊,後來經過現場勘查檢驗才發現,這是重複裝填釀成的悲劇。

  為了避免重複裝填,蘇聯人的辦法時使用一種機械式防重裝裝置,裝在迫擊炮炮口,它的基本原理是一個活動擋板,只有當前一發炮彈擊發後,擋板才會被出膛的炮彈推回去,打開裝填通道,讓第二發炮彈順利裝填;如果前一發炮彈沒有擊發,這個擋板就沒有縮回去,裝填第二發的時候就會擋住第二發炮彈,無法裝填。我們在蘇/俄軍82mm、120mm迫擊炮炮口看到的那個東西,就是機械式防重裝裝置。

  

  蘇聯使用的機械式防重裝裝置

  機械式防重裝裝置優點是它利用物理阻擋的辦法防範重複裝填——前一發炮彈沒發射,後一發想裝也裝不進去,缺點是結構比較複雜,還有就是對射擊精度有一定影響。我國沒有使用這種機械式防重裝裝置,而是使用一種光電式防重裝裝置。光電式防重裝裝置非常小巧,工作原理是靠一個小紅燈泡,如果膛內有彈還未發射,小紅燈泡就亮著,提示裝填手不能裝填。這個光電式裝置好處是不影響射擊精度,非常小巧,缺點是它並非物理阻擋——如果裝填手沒有看這個小紅燈泡,還是裝填了,還是會發生事故。

  當然,為了提高冗餘度,多保險,我軍迫擊炮教範規定,發射時炮手必須手扶炮架,感受到火炮發射的振動,確保擊發了才能裝填第二發,人力+光電雙保險。

  

  我軍教範規定,迫擊炮擊發時炮手要扶著炮架,感受到發射的振動才能裝填第二發。

  至於好幾位讀者提問的,迫擊炮這樣的曲射火炮看不見目標時怎麼瞄準,這個話題涉及到炮兵指揮的相關知識,話題有點大,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假如手頭沒有迫擊炮,像電影裡一樣敲擊迫擊炮彈殼底火,能否發射出去?
    :迫擊炮彈底部有發射藥管,頭部有擊針。發射時,將迫擊炮彈從炮筒口放入,讓炮彈滑至炮筒底部,在重力作用下,讓炮彈撞擊炮筒底部的撞針,底火被觸發,點燃炮彈底部的發射藥並解除保險,炮彈發射,落下後擊針觸地,然後炮彈發生爆炸。影視劇中的把迫擊炮當手榴彈使的情況,不適用所有的迫擊炮彈。
  • 美軍研製81毫米滑翔制導迫擊炮彈
    原來,他們表示,美軍研製的這種先進增程制導81毫米迫擊炮彈上「竟然」沒有安裝火箭發動機,而是通過滑翔來提高射程,這被認為能降低研製難度,節約成本。這是……傳說中的英國式幽默?據稱,此前兩次展示中,採用全程GPS引導的炮彈以10米圓概率誤差的精度打出了19.1和13.7千米的射程。ACERM項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現役81毫米迫擊炮的作戰能力,這位官員表示。ACERM研製小組給出了一個全新的研製方向,這能讓迫擊炮小隊在安全距離上以相對合理的成本打擊目標。
  • 迫擊炮為什麼能把炮彈飛出去那麼遠
    而加農炮和榴彈炮基本上沒有幾十千米的射程都不敢出來見人,比如韓國賣的最好的155毫米口徑K9自行榴彈炮,基本射程18千米,使用火箭增程彈可以打到50千米,就連我們已經服役半個世紀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最遠射程也接近18千米。如果要是跟動不動就上百千米射程的大口徑遠程火箭炮比,那迫擊炮的射程就更沒法看了,所以在射程方面,迫擊炮只能算是個弟弟!
  • 迫擊炮炮彈也能當手雷用麼?
    在不少影視作品中,士兵在危急時刻都會將迫擊炮炮彈當作手榴彈直接扔出去。在《拯救大名瑞恩》中,美軍士兵就數次手拋迫擊炮炮彈,給德國軍隊造成了嚴重的傷亡,除了這部影片外,不少影片也有類似的鏡頭。不少觀眾認為現實中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畢竟迫擊炮炮彈總歸是和手榴彈不一樣,就這麼扔出去未免有些太過草率。不過,現實中的確有不少人這麼做,縱觀戰史,不管是我軍還是其他國家的軍隊,在緊急時刻將迫擊炮炮彈當作手榴彈使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這也僅限於在緊急關頭,正常時候迫擊炮炮彈是不可能分發到前線步兵手中,運輸迫擊炮炮彈遠比運輸手榴彈困難,肯定是優先使用手榴彈。
  • 美研發81毫米滾轉控制制導迫擊炮彈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 通用動力公司武器與戰術系統分部已於2012年2月在尤馬靶場成功演示了戰術型81毫米滾轉控制制導迫擊炮彈此次演示試驗是根據美國陸軍裝備研發與工程中心與通用動力公司武器與戰術系統分部籤訂的合作研發協議要求進行的,總共發射了6枚迫擊炮彈,射程在980~4000米之間,平均脫靶距離約為7米。 戰術型滾轉控制制導迫擊炮彈採用BAE系統公司研製的現有UK L41式迫擊炮榴彈彈體和6號發射裝藥系統。
  • 如果沒有炮管,像電影裡一樣敲擊迫擊炮彈殼底火,能否發射出去?
    文\白山電影中的事情似乎都很無釐頭,就好像電影裡敲擊迫擊炮彈殼底火,炮彈就發射出去了;那若是沒有炮管,現實生活中敲擊一下迫擊炮彈殼底火,是否真的能發射出去呢?《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經出現過一個畫面:士兵把迫擊炮炮彈尾部一磕,然後就扔出去炸敵人,場面也十分「壯觀」。
  • 重迫擊炮朝鮮戰場發威,深受部隊喜愛,但進口炮彈庫存不足
    為紀念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抗美援朝戰爭,我們不定期推出系列文章,介紹有關於志願軍和抗美援朝的方方面面。這一部分我們來講講志願軍用過的大口徑迫擊炮,指口徑超過100毫米的大傢伙。100毫米以上口徑的重迫擊炮,通常是團一級部隊的重要支援武器,火炮本身重量大不易移動,通常會用車輛拖帶;炮彈威力大,殺傷效果堪比榴彈炮的炮彈。
  • 八路軍3個主力團,一度僅裝備1門迫擊炮,還只有12發炮彈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這些以炮樓為核心的防禦工事簡直是不堪一擊,只要有平射炮和足夠的炮彈,可以說是一打一個準。但關鍵問題是,八路軍的炮極少,炮彈更少,以八路軍當時的武器配置,強攻這種炮樓其實是比較困難的。兩年的艱苦抗戰中,僅統計的八路軍正規部隊傷亡就超過了10萬人,另有大批地方武裝和民兵傷亡無法統計。到1943年的前五個月,僅日軍與八路軍交戰就高達5000多次,用兵更是達到了50餘萬人次。這很直觀地說明了一個問題,儘管損失很大,但八路軍依然生存了下來,並堅持對日作戰。
  • 代號9103:太行淶源,抗戰迫擊炮擊斃日軍中將,三線再東方炮彈廠
    楔子:太行山裡的炮彈廠,寫在「九一八」前三線迫擊炮炮彈廠作為一個小專輯——《曲線彈道》,之前寫過安徽霍山皖西廠(代號:990廠)、新疆和靜勝利廠(代號992廠)、黑龍江五常東風廠(代號:9203廠)。今天是我們要記錄的第4家三線迫擊炮彈廠,是河北省小三線迫擊炮彈廠——9103廠。
  • 迫擊炮改裝平射炮
    其最大本領是殺傷近距離或在山丘等障礙物後面的敵人,用來摧毀輕型工事或橋梁等,也可用於施放煙幕彈和照明彈。 迫擊炮的名稱源於兩方面:一是操作簡便,彈道彎曲,可迫近目標射擊,幾乎不存在射擊死角;二是炮彈從炮口裝填後,依靠自身質量下滑而強迫擊發,使炮彈發射出去。
  • 廣西百色警方江中打撈出53釐米長迫擊炮炮彈 (1/3)
    廣西百色警方江中打撈出53釐米長迫擊炮炮彈 (1/3) "← →"翻頁
  • 美軍女攝影師死於迫擊炮爆炸:美軍曾開發陷阱彈藥
    美軍女戰地攝影師克萊頓最後的攝影作品最近被公諸於世,她留下的令人震撼的照片記錄了一場訓練事故:三個阿富汗士兵在一名美軍士兵的指導下進行迫擊炮實彈射擊,當炮彈滑入彈膛的時候意外發生了,炮彈直接在炮筒裡爆炸,事故導致了四名士兵和她在內5人死亡。  從照片上看,爆炸發生得很突然,在場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
  • 適用高原作戰的利器,一分鐘發射120枚炮彈,矢車菊速射迫擊炮
    在上個世紀的阿富汗戰爭中,蘇軍使用的速射迫擊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武器每分鐘可以發射60到120枚迫擊炮彈,頃刻間就能摧毀小股對手的陣地或者敵人躲藏的村落。威力如此強大的步兵支援武器,它的重量只有632公斤,使用拖車或者馬匹就可以拉著到處跑。
  • 擊斃阿部規秀的「功臣迫擊炮」的出身之謎
    當即迅速調炮兵連上山,4發迫擊炮的炮彈在日軍指揮所和觀察哨兩處目標點爆炸。不久日本《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的通欄標題,連續3天刊登悼念文章,特派員詳報中說:「……敵人一發炮彈突然飛至身旁爆炸,阿部中將右腹部及雙腿數處負傷……」 阿部規秀是中國抗戰史上第一個被擊斃的日軍中將級別高級將領,擊斃他的迫擊炮自然成了我軍的功臣兵器,晉身「國寶級」文物。
  • 口徑不匹配的炮彈如何發射出去?除了抗日神劇,這些你也應該知道
    實際上,北洋水師尤其是定遠、鎮遠兩艦8門主炮共發射炮彈197發,平均每小時40發,其實是比較正常的效率了。相比之下,它倆的主要對手日本聯合艦隊的三景艦320mm主炮才發射了12枚炮彈,反而倒是像在挫炮彈一般。神劇歸神劇,謠言歸謠言,但是結論是很明顯的:把大點的炮彈挫小在火炮中發射,是基本不可能的,凡是有這樣情節的,基本就可以判定為神劇了。
  • 迫擊炮為何還不被淘汰?我國吃過大虧,這種小武器威力大得驚人
    迫擊炮是一種技術程度不高的武器,和反坦克炮高射炮這種高科技武器相比,迫擊炮的級別和一般的步槍差不多。迫擊炮的攻擊方式是曲射,也就是抬高火炮的仰角,讓炮彈以彎曲的形式擊中巖體背後的目標。通常來講,迫擊炮離開炮火之後要經過很長的飛行時間才能擊中目標,也正是因為迫擊炮的特殊發射方式和自己比較輕便的結構,依舊在現代戰爭當中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 直擊美軍陸戰隊81迫擊炮實彈射擊 打炮架勢擺的很足
    這是「護身軍刀 2017」軍演中,美軍陸戰隊發射M252式81毫米迫擊炮場景,班組乘員的架勢擺的很足,尤其是一個大兵在發射時就一直撅著屁股趴在迫擊炮腳架前的姿勢。這是發射前,一個大兵在進行瞄準觀察,這個時候,迫擊炮腳架前的大兵腰是直起來的,因為他才是炮班中真正的瞄準手。
  • 迫擊炮為何成為步兵噩夢?彈道特殊專打反斜面,越軍曾被打出陰影
    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塔利班遊擊隊經常攜帶輕型迫擊炮躲在道路兩旁的山地背後,事先測算和裝填好設計參數,一旦蘇軍運輸隊通過,直接發射迫擊炮彈翻過山頭攻擊,蘇軍往往連人都看不到就被團滅了。由於迫擊炮的炮身相對較短,膛壓也比較低,因此迫擊炮彈在上升到彈道最高點後就會失去動力,受地球重力極速下落,這就會讓迫擊炮彈在落地之時幾乎是完全垂直於地面,這樣的好處就是迫擊炮彈爆炸後產生的殺傷破片幾乎是以炮彈為圓點向四周成等半徑擴散,能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步兵。
  • 抗戰神劇手榴彈迫擊炮真能打飛機?其實是我軍獨門絕技
    在電視劇《壯士出川》中,為了增強戲劇性,還專門設計了一個改裝迫擊炮彈引信,讓其在空中爆炸,從而炸毀敵機的情節。戰爭劇觀眾中不乏軍事迷,他們對這個情節可能嗤之以鼻。誰都知道迫擊炮彈是觸發引信,必須頭向下觸碰硬地面才能爆炸。
  • 妙齡女兵拍攝迫擊炮射擊,豬隊友手抖引爆炸,死亡一刻被拍下
    迫擊炮是一種重要的陸戰裝備,其雖然沒有坦克和重炮那麼威武,但是因其輕便實用而受到軍隊的歡迎。直到今天,在世界各國的軍隊序列中,各種口徑的迫擊炮都佔有一席之地。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因其特殊的山地地形而大量使用了迫擊炮參與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