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高原作戰的利器,一分鐘發射120枚炮彈,矢車菊速射迫擊炮

2020-12-22 騰訊網

在上個世紀的阿富汗戰爭中,蘇軍使用的速射迫擊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武器每分鐘可以發射60到120枚迫擊炮彈,頃刻間就能摧毀小股對手的陣地或者敵人躲藏的村落。威力如此強大的步兵支援武器,它的重量只有632公斤,使用拖車或者馬匹就可以拉著到處跑。無論是蘇軍還是阿富汗士兵都很喜歡這種武器,而這種武器至今仍在一些衝突中可以窺見其身影,它就是蘇聯矢車菊迫擊炮。

一、矢車菊的誕生

2018年1月6日,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空軍基地遭遇了炮擊,造成兩名俄軍士兵陣亡,俄軍非常想知道敵人究竟是以何種手段,又是以何種武器潛伏滲透到基地附近發動了襲擊,於是請了兩名軍事情報分析專家對現場進行了調查,而得出的結論竟然是敵人使用了前蘇聯82毫米矢車菊速射迫擊炮。

這種是前蘇聯迫擊炮設計師——維克託·康斯坦丁諾維奇·菲利波夫的傑作,但矢車菊迫擊炮的命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他在1976年接受採訪時回憶道:「三十年前我曾在史達林合資公司工作,那時候我提交了一項宿舍迫擊炮發明申請。當時是1946年,但陸軍並不打算採購我的武器,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十年,矢車菊迫擊炮終於服役了,而我作為發明者獲得了應有的專利權。」

維克託·康斯坦丁諾維奇·菲利波夫是蘇聯火炮工程師,他出生於1909年,曾在莫斯科接受過高等教育,先後在總參謀部第15軍械廠研究所,伏龍芝工程學院,蘇聯運輸工程設計局工作。曾經參與並領導過蘇聯的火箭和空中加油機研發工作,獲得過兩次蘇聯國家勳章,兩次列寧勳章和兩次勞動勳章。

1946年,介於蘇聯衛國戰爭中,步兵時常無法及時獲得足夠火力支援的經驗,工程師維克託·菲利波夫,有了設計一款速射迫擊炮,讓步兵能夠在短時間裡得到迅猛應急火力支援的構想。菲利波夫的設計於1954年初步定型,但是他發現速射迫擊炮由於射速的提高,不得不付出很多代價。

比如為了確保這款82毫米迫擊炮在自動射擊時的穩定性,輪式炮架被設計的異常沉重,加上裝填系統就使得火炮的重量增加到了600多斤重,而為了在高射速和較長的炮管壽命之間取得平衡,就必須為炮管安裝幾個並聯的水冷套筒,最終使得速射迫擊炮的重量達到了700多斤。

所以矢車菊的原型從一開始就被陸軍糙漢子們冷眼看待,如果要拖著700多斤的82毫米迫擊炮上陣,還要給它換水。那還不如就使用M1937式迫擊炮好用,最起碼這玩意只有56公斤重,一個迫擊炮班就能帶著它到處跑,而這個速射迫擊炮還需要車輛或者馬匹來託運,簡直將迫擊炮輕快便捷的特性來了一個本末倒置,不倫不類,得不償失。

二、蘇聯的暴力美學

菲利波夫如果想要讓他的迫擊炮能夠通過部隊的檢測,就必須先簡化自己的設計,降低迫擊炮的重量,當它能夠便於攜帶。菲利波夫還真就沒有因為一次失敗而放棄,他鼓起精神一邊工作一邊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改良,並在1970年完成了最終改進版樣品。這一次他的迫擊炮採用了空氣冷卻,加工工藝也做了簡化,整個炮分為三段式生產,然後再組裝到一起就可以了。炮架設計也更加的合理,使得整炮重量降低到了632公斤。

蘇聯陸軍在1971年對菲利波夫的牽引式速射迫擊炮進行了測試,它分為3種射擊模式,除了傳統單發模式外,還可以進行4連發和6連發射擊。標準射速能夠達到每分鐘60發,最高能在一分鐘裡將120枚炮彈射向目標,炮彈有效殺傷半徑達到了18米,對步兵來說有著極高的威脅。而炮身仰角更是達到了85°同時擁有-1°俯角,雖然它的射程並不能太令軍隊滿意,但是4.2公裡用來對付步兵還是足夠了。

要說唯一的缺陷就是如果沒有車輛拖拽,那麼就需要三名步兵拖著它走了,但蘇聯陸軍測試人員認為有必要給它準備一輛拖車,拖車上再裝上220發炮彈,那就完美了。而且他們還建議將這種武器裝到BMP-1裝甲車上,讓裝備了這種速射迫擊炮的裝甲伴隨步兵作戰,就能夠更好的支援步兵有效的打擊敵人,降低自己的傷亡。

於是蘇軍將其命名為2B9迫擊炮,綽號「矢車菊」,並正式批准生產列裝。而這款迫擊炮一經列裝就引來了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的注意,他們紛紛向蘇聯申請了生產許可並為自己的軍隊列裝矢車菊迫擊炮。後來在阿富汗戰爭中,矢車菊迫擊炮展示出了其強大優秀的山地戰作戰能力,它在射速快,便於轉移,所以深得蘇軍士兵和阿富汗士兵的喜愛。

就連昔日號稱蘇聯最強野戰輕步兵的蘇聯空降兵,也對矢車菊迫擊炮青睞有加將其作為支援火力使用,並開發了裝備這種迫擊炮的空降車輛使用。再後來非洲,中東等地區的衝突中,比如敘利亞戰爭中也能時常見到矢車菊的身影。

結語

菲利波夫也許沒有想到,矢車菊迫擊炮在1991年以後仍然在發揮餘光,甚至於除了前蘇聯國家外,一些巴爾幹國家和中東與非洲國家至今仍在生產這種迫擊炮,可以說他的「戰爭武器」設計是非常成功的。

參考文獻:

《矢車菊迫擊炮》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миномет 2Б9 82-мм 》

相關焦點

  • 中國迫擊炮現身敘利亞,一秒內可發射數枚炮彈,有不小的缺點
    近日敘利亞媒體報導稱,在敘利亞境內突然出現了我國的迫擊炮,這是我國北方軍火公司的W99八十二毫米的快速迫擊炮,外觀和俄羅斯的AM2B9快速迫擊炮十分的相似。火炮事實上這種快速迫擊炮由於配備了瞄準器和射擊計算器,使用的是裝彈夾式供應炮彈,這就能讓這種迫擊炮在一點五秒之內連續發射四枚炮彈。
  • 迫擊炮作為步兵重要伴侶,火力壓制利器,為何沒有退出軍事舞臺?
    迫擊炮還是八路軍在抗日戰爭時期能夠自行生產的支援型武器之一,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我軍裝備最普遍的武器,在戰爭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即便是在現在的解放軍中,迫擊炮也佔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60mm迫擊炮裝備到連,82mm速射迫擊炮、120mm迫榴炮裝備到營。時至今日,迫擊炮還是各國軍隊中重要的曲射型支援武器。
  • 解放軍彈夾炮首上高原,一分鐘能打120發讓敵人屍骨無存!
    在這輪演練中,前不久曝光的我軍車載彈夾迫擊炮首次公開進行了射擊,並實現了對演練假想目標的精準打擊。目前,這款車載彈夾迫擊炮的公開型號為PCP-001式82毫米車載自行迫擊炮。在本次演練中,該炮除卻精準射擊這一亮點外,還靠著另外兩樣「特殊本領」吸引了廣大吃瓜群眾的眼球。首先便是「直射」!在官方公開視頻中,有很多該型82毫米車載迫擊炮的直射鏡頭。
  • 重迫擊炮朝鮮戰場發威,深受部隊喜愛,但進口炮彈庫存不足
    這一部分我們來講講志願軍用過的大口徑迫擊炮,指口徑超過100毫米的大傢伙。100毫米以上口徑的重迫擊炮,通常是團一級部隊的重要支援武器,火炮本身重量大不易移動,通常會用車輛拖帶;炮彈威力大,殺傷效果堪比榴彈炮的炮彈。這種重迫擊炮當時在志願軍服役的數量並不多,比較常見的是107毫米和120毫米兩種口徑。志願軍初期使用的107毫米迫擊炮是美制火炮。
  • 俄製成自動「要」炮彈的車載迫擊炮
    新華社莫斯科6月9日電(記者欒海)無論是人扛還是車載的迫擊炮在調整射角和擊發時,炮兵都是露天操作。為使整個過程自動完成並保護炮兵,俄羅斯製造出一種遙控車載迫擊炮,其最大特點是炮筒自動「俯身」向車內人員「要」炮彈。這種遙控迫擊炮的型號為「山民」MZ-204,由位於俄西部彼爾姆市的「莫託維利哈」兵工廠研製。
  • 什麼迫擊炮這麼牛?一分鐘無聲速射15發,全重僅有13公斤
    眾所周知,迫擊炮作為一種高射角大彈道的武器,在一線作戰部隊中被廣泛裝備。
  • 二戰蘇軍的火力支柱,120毫米重迫擊炮,德軍大量仿製使用
    全炮重量只有280千克,射程5700米,因為口徑大,射速相對其他中小口徑迫擊炮來說要慢一點,另外炮彈細長,要求裝填手在彈藥定心部滑進炮膛時才能鬆開雙手。在蘇軍中,該炮被當成是團屬支援火炮,每個步兵團裝備一個重迫擊炮連,連內有4門M1938型迫擊炮。
  • 迫擊炮炮彈也能當手雷用麼?
    那麼,這一做法在現實中究竟能否實現,是現實存在還是影視編劇的臆想呢?不少觀眾認為現實中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畢竟迫擊炮炮彈總歸是和手榴彈不一樣,就這麼扔出去未免有些太過草率。不過,現實中的確有不少人這麼做,縱觀戰史,不管是我軍還是其他國家的軍隊,在緊急時刻將迫擊炮炮彈當作手榴彈使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迫擊炮為什麼能把炮彈飛出去那麼遠
    迫擊炮是所有火炮中的射程最近的之一了!俄羅斯的2K21式82毫米速射迫擊炮為超遠程迫擊炮,最遠射程其實不過4270米,我國最先進的93式60毫米迫擊炮最遠射程5564米,已經是同口徑的世界第一,美國M30式107毫米迫擊炮號稱世界最遠,射程也不過6800米。
  • 解答關於迫擊炮和迫擊炮彈的幾個問題
    轉自 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彩雲推出了圖解兵器:PP87式82mm迫擊炮和鋼珠殺傷榴彈一文後,多名讀者追問了好幾個關於迫擊炮和迫擊炮彈的問題,彩雲就來解答一下。  1、迫擊炮彈是怎麼發射出去的?
  • 攝影師抓拍下120毫米迫擊炮發射瞬間
    近期在中東地區科威特進行的實彈發射訓練中,攝影師拍下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射120毫米迫擊炮彈的瞬間。#軍事#這門120毫米迫擊炮由四人操作,裝填手將炮彈投入炮筒後產生擊發,大量的濃煙和火光從炮管中噴出,120毫米迫擊炮炮彈在反推力作用下飛出炮管,攝影師抓住瞬間機會按下快門,抓拍到下這張精彩的照片。歡迎各位喜愛軍迷鑑賞、點評和轉發。如果您想看看其他類型的裝備知識,可以查看本號發布的歷史消息,或許就有你喜歡的內容呢!
  • 小車扛重炮:中國的120毫米超輕車載迫榴炮,8公裡內全無敵
    2B16「諾娜」-K 120毫米牽引迫榴炮,上世紀80年代由比爾姆火炮製造廠與中央精密機器製造研究所聯合研製,採用2A51式24倍口徑炮身,可發射破片榴彈、穿甲彈和煙幕彈以及120毫米迫擊炮彈等多種彈藥,發射普通榴彈最大射程為8.8公裡 ,發射殺傷爆破迫擊炮彈最大射程為7公裡,發射火箭增程迫擊炮彈最大射程為12.8公裡 ,火炮最高射界80度,方向射界左右各30度,發射速度8發/分鐘,彈藥基數80發。
  • 迫擊炮改裝平射炮
    迫擊炮的名稱源於兩方面:一是操作簡便,彈道彎曲,可迫近目標射擊,幾乎不存在射擊死角;二是炮彈從炮口裝填後,依靠自身質量下滑而強迫擊發,使炮彈發射出去。 普通迫擊炮的兩腳架結構決定了其高低射界一般在45度到85度之間,炮口無法低下來,因此沒有平射的能力,而且即使拆掉支架把炮身平放在地上,也面臨無法裝彈的難題,因為重力此時失去了作用,炮彈無法從炮口裝填後,依靠自身重量下滑而強迫擊發並發射出去。抗戰時,八路軍的火炮專家趙章成曾經用拉火擊發的方法創造了迫擊炮平射打鬼子炮樓的戰績,但由於當時條件所限,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 低配喀秋莎:蘇聯M-4自行迫擊炮
    此外,120mm迫擊炮雖然威力和射程都遠不如每次可以齊射16枚132mm火箭彈的"喀秋莎"BM-13火箭炮,但裝填時間則短得多,彈藥也更為廉價,不會產生大量煙塵和顯眼的尾焰,也不會發出驚天動地的嘯叫聲,可以和"喀秋莎"形成互補。最後,120mm迫擊炮還是一種廉價而常見的化學武器投放工具。綜合以上幾點考慮,蘇軍選擇了已經廣泛裝備部隊的M1938 120mm團級迫擊炮作為自行化研究的對象。
  • 迫擊炮
    迫擊炮的名稱源於兩方面:一是操作簡便,彈道彎曲,可迫近目標射擊,幾乎不存在射擊死角;二是炮彈從炮口裝填後,依靠自身質量下滑而強迫擊發,使炮彈發射出去。迫擊炮是一種小個頭的輕型火炮,它在使用時靈活輕便,適於伴隨步兵進行隱蔽活動。
  • 假如手頭沒有迫擊炮,像電影裡一樣敲擊迫擊炮彈殼底火,能否發射出去?
    :迫擊炮彈底部有發射藥管,頭部有擊針。發射時,將迫擊炮彈從炮筒口放入,讓炮彈滑至炮筒底部,在重力作用下,讓炮彈撞擊炮筒底部的撞針,底火被觸發,點燃炮彈底部的發射藥並解除保險,炮彈發射,落下後擊針觸地,然後炮彈發生爆炸。影視劇中的把迫擊炮當手榴彈使的情況,不適用所有的迫擊炮彈。
  • 解放軍"欺負"人:開自動迫擊炮去俄踢館
    2016年的「炮兵作戰大師」將在哈薩克斯坦舉行,比賽項目包括車載120毫米迫擊炮實彈射擊,車載機槍打靶、反坦克火箭筒和9K114「突擊者」車載反坦克飛彈的實彈射擊。按照俄方設定的規則,要求使用陸軍現役營屬「車載」迫擊炮,在總長5公裡賽道上,每個炮兵班攜帶5發迫擊炮彈進入出發陣地,首發命中以後,進行下一輪越野機動,如不命中,則要繼續射擊直至命中,每脫靶1發就要罰跑一圈500米,並依次累加。最後機動至反坦克陣地,用兩枚火箭彈對300米目標射擊,首發不中罰時30秒,兩發均不中則罰時60秒。這種比賽即考驗炮兵班的戰術素質,更考驗火炮的戰術性能。
  • 全世界只造了19輛,單車重65噸只攜帶14枚炮彈,威力堪比轟炸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打造了一款名為「突擊虎」的重型自行迫擊炮,主要用於在城市環境下作戰。有人稱「突擊虎」的打擊威力僅次於轟炸機,可見這款武器的毀傷性有多大。「突擊虎」重型自行迫擊炮裝備了一款380mm口徑的臼炮,殺傷力巨大,它還攜帶一挺7.92mm機槍,全車自重68噸。
  • 芬蘭AMOS迫擊炮系統,火炮界的「雙槍老太婆」,還能攻頂反坦克
    ,其中如蘇軍更是大量用120毫米重迫擊炮補充到師、團級部隊,替代數量不足的身管火炮。高科技加模塊化的AMOS上世紀8、90年代,芬蘭等北歐國家仍然裝備牽引式的重型迫擊炮,這些武器的展開速度慢,作戰時人員無防護。當時國際上已經颳起一股自行迫擊炮的風潮,芬蘭聯合瑞典、挪威等國,計劃研製一款先進自動化的迫擊炮武器系統,這就是AMOS,芬蘭負責研發炮塔結構,瑞典負責研發火炮和裝填系統。
  • 中美法三國步兵武器相對比,專家:中國迫擊炮在這點上略勝於美
    而且與其它相同口徑的火炮相比,迫擊炮更加輕便小巧,一個作戰小組就可以攜帶迫擊炮進行作戰,而在山地等複雜地形的戰場中,一個攜帶迫擊炮的作戰小組,便能給敵方造成巨大的火力打擊,堪稱山地戰中的決勝法寶。美陸軍所裝備的迫擊炮迫擊炮的輕便使得多種作戰部隊都可以攜帶它,這也使得美軍的摩託化部隊、裝甲部隊、機械化步兵部隊等都有裝配這一武器,目前這些部隊中裝備的迫擊炮大多為M120式120mm重型迫擊炮,它與目前世上大多迫擊炮一樣,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