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擊炮自日俄戰爭形成初期起,就一直是步兵隨行火力的最愛,沒有之一!迫擊炮之所以對步兵有極強殺傷力,主要在於其隔山打牛的彎曲彈道優勢讓人防不勝防,其次是垂直下落造成的高速擴散破片讓殺傷半徑達到最大化,最後則是迫擊炮彈裝藥量相對更多,爆炸威力也堪稱同口徑火炮最猛。當然了,迫擊炮重量輕、零部件少,分解拆裝攜行都非常容易,拿來搞偷襲埋伏也絕對是一把好手。不過隨著步兵單兵防護具的不斷增加,輕型迫擊炮對於步兵的殺傷力也在持續減弱,因此也誕生了火力更猛的迫榴炮。
▲電影《紅海行動》中,小分隊遭遇武裝分子迫擊炮偷襲,損失慘重
相對於彈道平直的榴彈炮和加農炮,迫擊炮射擊時的仰角很大,彈道也非常彎曲,這就讓迫擊炮擁有了一種獨門絕技,這就是傳說中的隔山打牛功夫。在實戰中,迫擊炮不僅可以打擊到躲在戰壕工事內的敵軍,甚至還可以翻過正面地形阻隔,打擊到處在反斜面的對手。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塔利班遊擊隊經常攜帶輕型迫擊炮躲在道路兩旁的山地背後,事先測算和裝填好設計參數,一旦蘇軍運輸隊通過,直接發射迫擊炮彈翻過山頭攻擊,蘇軍往往連人都看不到就被團滅了。
由於迫擊炮的炮身相對較短,膛壓也比較低,因此迫擊炮彈在上升到彈道最高點後就會失去動力,受地球重力極速下落,這就會讓迫擊炮彈在落地之時幾乎是完全垂直於地面,這樣的好處就是迫擊炮彈爆炸後產生的殺傷破片幾乎是以炮彈為圓點向四周成等半徑擴散,能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步兵。而榴彈炮加農炮的炮彈在落地時幾乎都是傾斜的,爆炸破片很大一部分都被地面所阻擋,威力大為削減,這也是為什麼迫擊炮彈炸出的彈坑淺,而其他身管火炮炸出的彈坑深的原因。
迫擊炮的另一個優勢就是裝藥量較大,由於發射藥管小,彈壁較薄,迫擊炮彈丸的裝藥量比普通榴彈平均高出20%以上。更多的裝藥量意味著爆炸威力更大,殺傷力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以我軍著名的63式60毫米迫擊炮為例,它的殺爆榴彈重量約1.3公斤,但是內部卻裝填了其殺傷榴彈重量為1.33公斤,其內部裝填了0.13公斤黑—27石炸藥,有效殺傷半徑超過10米,彈片在30米外依舊可能致死,一發炮彈過去足以覆蓋一個籃球場面積,絕對是輕步兵的噩夢。
迫擊炮構造簡單,基本上只有炮身、座板、支架這三個組成部分,所以相對於其他火炮來說重量也較輕,方便伴隨步兵行動,63式60毫米迫擊炮重量只有12.5公斤,只需要一個普通士兵就能扛著到處跑。1968年的春節攻勢中,越共遊擊隊使用63式60毫米迫擊炮襲擊美軍機場,直接炸毀了多架B57轟炸機和F4戰鬥機,數十名美軍顧問死傷,而越共遊擊隊最後還全身而退,幾乎無人傷亡,這和迫擊炮輕便的體型是分不開的。而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63式60毫米迫擊炮也和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一起,成為攻堅克難的利器,摧毀了大量越軍火力點和工事。
▲美軍小分隊扛著輕型迫擊炮行軍
不過迫擊炮雖然對步兵有較強殺傷力,卻也存在幾大缺點,首先就是射程太近,由於迫擊炮彈和炮膛之間存在間隙,這導致其膛壓較低,初速不高,而且迫擊炮炮身較短,炮彈加速距離不足,因此迫擊炮的射程一般都比較近。國產PP93式60毫米迫擊炮的最遠射程達到了5.5公裡,這在迫擊炮領域已經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但是隨便一門100毫米以上的身管火炮都能打出10公裡以上的射程,可見普通的迫擊炮確實只能作為連排級別的戰術支援火力使用。
除此之外,迫擊炮的精度也不太行,迫擊炮屬於滑膛炮,內部沒有膛線,炮彈出膛後無法通過自旋來進行姿態穩定,雖然加裝了尾翼,但是由於彈道過高,在後段下墜過程中失去慣性推動力的情況下,很容易受到風向的影響而錯失目標。隨著現代步兵防護裝具越來越重裝化,輕型迫擊炮口徑有限、殺傷力不足、彈種數量少的劣勢也凸顯出來,目前基層步兵班已經開始使用大口徑單兵火箭筒和榴彈發射器取代迫擊炮,而在戰役級火力支援方面,射速更快,精度更高的迫榴炮也開始粉墨登場,迫擊炮的黃金輝煌期已經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