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念苦父——嫩肩挑起家庭生活重擔|親情心語

2020-12-25 問心求是

遙念苦父——嫩肩挑起家庭生活重擔

文/榮凡詩

在舊社會,我家有幾畝賴以生存的瘠薄地,儘管爺爺領著父親、叔叔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苦勞作,但收穫的糧食仍難以餬口。無奈,爺爺在農閒時節,做小買賣掙點錢,維持家中生活。一次,爺爺去百裡外挑藕,遇上大雪,饑寒交迫昏倒在雪地裡。幸有人告知,父親牽牛拉著拖車,把爺爺接回家。爺爺整日疲憊不堪,年復一年的辛苦,身軀日見消瘦,終於積勞成疾,活到55歲,帶著辛勞、病痛和遺憾,永遠地走了。

爺爺去了,家在風雨飄搖中,活似將要傾倒的房子——搖搖欲墜。此時,父親二十幾歲的年紀,成了家裡的「頂梁柱」,嫩弱的肩,挑起家庭生活重擔,支撐起了這個家。孝敬奶奶,照顧兩個叔叔、兩個姑姑,養活哥、姐,其困難情景是可想而知的。父親忙完地裡莊稼活,也做些小買賣,但仍然不能維持家裡生活,逐漸地欠了債。要債人曾將父親綁在破廟裡,打得遍體鱗傷,眾鄉親湊錢還債,救出父親。父親還被國民黨軍隊抓過壯丁,期間吃苦受累,遭到非人地折磨,幸而逃脫。那時父親,就是這樣勞累、困苦和艱辛,撐起了一個苦難的家啊!

在父親的人生路上,荊棘載途,充滿不幸。爺爺故去後,父親從精神到生活,壓力都很大,使父親一度患了精神病。全家人無所適從,非常恐慌,生活陷入困境之中。後經親戚、鄰居的幫助,醫好父親的病,他才領著家人勉強度日,生活逐漸恢復平靜。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家八口人,此逢「三年大災荒」,全家人吃飯很成問題,於是父親就開始了乞討,築起了全家人生活之路。

父親帶著姐姐,渡過黃河,到百裡外河南省境內乞討。他們將要的飯,揀些乾糧、紅薯之類,切片,曬乾。還揀些紅薯葉、根,篩些紅薯末(加工漏掉不要的)等。將其攢起來裝入布袋,不時送回家,才使全家人生活出現轉機,沒被餓死。父親帶著姐姐乞討的路是漫長而又艱辛的,遭的罪吃的苦是難以形容的。回憶這心酸的往事,痛苦的淚,感動的淚,幸福的淚都交融在一起,禁不住湧出了我的眼眶,默默地湧流到心底。

小時候,跟父母到黃河北老娘家,幾乎也是要著飯去。父親推著「吱呀—吱呀」的木質獨輪車挪動著,妹妹坐在車上,母親扭著小腳,領著我吃力地跟著。百多裡路程,要著飯走三天。

記得一次返回時,到一親戚家要飯吃,給的是柳樹葉、柳花,稍加點面做成的菜糰子,苦的難以下咽。他們家,吃的也是這飯啊!我們趕到黃河岸邊時,已近黃昏,停止了擺渡。這情景恰似唐人崔灝詩所描寫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渡船停泊在岸邊河床凸處部,我們趟過河叉(支流),就在船上睡了一夜。次日一看,河水上漲,船漂泊在河水中,非常危險。船夫見狀,驚訝地說:「你們大命啊!」我當時年齡小,不知害怕。可想,父母肯定是後怕的。誰料到,我們竟在這激流的河水中,度過一個驚險可怕的夜晚。

我上中小學時,正處在貧困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期間,父親先是帶姐姐,後又帶妹妹,外出逃荒要飯,唯獨供我上學。可見,我上學之路,也是父親乞討築就的。父親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多年的生活重壓,使他習慣了把一切心事埋在心底,這其中包括貧窮和憂愁,也包括對兒女們的深情與愛憐。

記得有一次,父親為我籌措買書的三元錢,冒雨走了七八裡路,找一親戚去借。錢是借到了,父親卻被雨淋得溼漉漉的,使我既高興又心疼。父親這個莊稼人,一天學沒上過,是個地道的文盲。但是,他帶著姐妹乞討,如此執著地支持我上學,又費盡心思,不懼臉面,為我四處借錢。唉!真是難為了父親。每當想起這些,我非常感激父親如山一樣高的愛,如海一樣深的情。

生活越困苦,人越易患病。母親患病,越來越重,卻住不起院。父親便通過在縣機關工作的本家哥哥,在縣城找一空房子住下來。父親除了去醫院給母親看病外,多是去要飯。在星期天,我徒步五十裡,常去看望父母。看到那情景,我痛苦落淚,銘記心中。我深知,是父親乞討,維持了他們的生活,輔助治病,挽救了母親的生命。我至今,看到穿著破衣爛衫要飯的老漢,就聯想到父親當年要飯的情景,心情無比沉痛,不敢再想像下去!(未完待續。圖片來自網絡)追懷慈母|親情心語老家·老宅·老屋|回望故鄉

相關焦點

  • 柔弱雙肩挑起家庭重擔
    劉慧是邵陽市洞口縣水東鎮中學一級語文教師,多年來,她用一份樸素的愛默默地堅守著對家庭的責任。前任婆婆、現任公公、父親、後媽,幾個老人都由劉慧照料。她是遠近聞名的好兒媳、好媽媽、好女兒。今年1月初,劉慧家庭被評為「全國五好家庭」。
  • 重擔造句和解釋_重擔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為了家裡的生活,她想勇敢地挑起這副重擔。」,《人民文學》1978年第8期:「總理專揀重擔挑,接力傳筐不辭勞。」] 重擔參考例句: 1、千斤重擔人人挑,個個頭上有指標。
  • 家中突遭變故,界首少年用肩膀挑起了學業和家庭,好樣的!
    他沒有被生活打敗他沒有向命運低頭他的孝善被鄰裡鄉親傳揚他就是界首靳寨鄉的郭旭界首市「接您回家」系列報導之 郭旭:挑起學業和家庭的少年家庭突遭變故郭旭的父親,之前一直都有高血壓,為了養家餬口,長期在外「收破爛」,沒能及時治療。
  • 6 13周末愉快《早安 心語》
    6 13周末愉快《早安 心語》 祈禱您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苦中有甜,累中有喜
  • 《祭父文》
    父親一生生活信念就是:吾苦吾受,吾甜及後。父親的肩膀相當厚實,左能擔當家國情懷,右能挑起已贍養的老人及該哺育的後人一生幸福。過去的歲月,物資匱乏,生活水平低下,我們兄弟姐妹多,加之有老人需要頤養,生活的重擔是可想而知的。但父親總是在工作之餘將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本不富裕的家庭讓我們活的酣暢淋漓。
  • 靖安縣楊天祥:少年勇挑家庭重擔 黨政幫扶助脫貧(圖)
    楊天祥實習工作中  大江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志翔報導:今年19歲的楊天祥,是靖安縣香田鄉紅崗村人,7年前,因父親罹患重病,作為長兄、年僅12歲的他與母親一同肩起了照顧父親和兩個弟弟的家庭重擔  突遭變故 肩負家庭重擔  2013年初,楊天祥的父親患重度糖尿病致視力殘疾,肢端壞死脫落,須每周三次透析,不僅喪失勞動能力,還要專人照應。「我老爸以前是在物流公司工作的,2013年,老爸得病了,當時我12歲」,回憶往事時,楊天祥平靜地說。
  • 早安勵志心語:你吃過的苦,終將照亮你前進的路
    白天是近在眼前了,那時你的負擔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恰如哲學家泰戈爾所言,光明就在我們面前,只要你能挨住痛苦,走過重重黑暗,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終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吃過的苦,受過的累,都將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你成為最優秀的人。很多人的命運轉折,都是來自於低谷的經歷,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 早安勵志心語:每個人都可以熬過最苦的日子,去做最酷的自己
    當你經歷了無數次打磨,那些吃過的苦,都會化作甘甜。也許你現在的生活,不像你想像中的那麼好,但只要勇敢面對,越難熬的時候,越是堅持,熬過那段最苦的日子,就會收穫成功,做最酷的自己。其實,生活有逆境與順境之分,但為了生存就必須經歷更多的苦難,在逆境中成長。但是在命運的驅使下,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一樣的。
  • 晚安心語說說簡單語句美圖 我喜歡你來自左肩靠近心臟
    晚安心語說說簡單語句美圖 我喜歡你來自左肩靠近心臟時間:2020-03-19 23: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晚安心語說說簡單語句美圖 我喜歡你來自左肩靠近心臟 是我隔音效果太好,否則你一定能聽見,我怦怦的心跳聲,隔著七千顆樹六百條河。
  • RNG放出比賽語音,Uzi正式退役後,小明還是挑起了隊內的重擔?
    只不過作為如今RNG首發陣容中的唯一老將,小明現在也是挑起了隊內的重擔,從最近RNG放出的比賽語音中就可以看出來。有關注RNG戰隊比賽的觀眾應該都知道,之前RNG的指揮一直都是小明,畢竟Uzi在對線的時候會非常專注,所以有時候會沒辦法和隊友溝通,這時候就需要小明幫忙了。
  • 晚清兒童生活老照片,小小年紀挑起生活重擔
    上海老城廂的孩子在聽留聲機。瀋陽,坐在扁擔裡的孩子。父母都在為生活忙碌,小孩子沒人看,只好幹活時帶上。重慶父子讀書場景。北京胡同裡的孩子們在做遊戲。跟隨母親流浪的孩子。
  • 五月天怪獸一肩挑起"雙豐" 領銜主演主唱《逆轉勝》電影原聲帶
  • 老河口李琳琳家庭:背上的愛
    在這個紛囂的社會,一對平凡的夫妻用一段最平凡卻又最撼天動地的愛詮解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與愛情。當你目睹一位瘦弱的女子,六年如一日的背著截肢的丈夫,四處求醫問診;當你目睹這位姑娘如花似玉的年齡,臉上卻布滿了滄桑和憂愁,你的心會不痛嗎。  愛情總是很浪漫  2007年,在廣東歐連家私廠打工的河南駐馬店姑娘李琳琳和湖北男孩兒張桂芳相知、相愛、相戀了。
  • 新版倚天屠龍記2018已殺青,這些新秀演員能否挑起票房重擔!
    這些新秀演員陣容能否在2019年挑起票房重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比海更深》|家庭親情關係的詩意表達
    是枝裕和一貫的創作都是圍繞家庭這一主題而展開的,不論是2013年獲得坎城評審團大獎的《如父如子》,還是2018年獲得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他都是將城市或鄉村中最普通的家庭瑣事、悲歡離合演繹出了最為真實的詩意生活流。
  • 《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是枝裕和是日本大師級導演,電影與小津安二郎一樣聚焦於家庭瑣事,是枝裕和很善於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親情和友情是他電影中最常出現的主題,《如父如子》就是這樣一部感情色彩濃烈的作品。丟失孩子在世界上多有發生,有時候是因為貧窮,有時候是因為意外,《如父如子》便是因為醫院護士的「不小心」導致兩個家庭錯抱了對方的孩子,這並不是有意為之,卻對兩個家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究竟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也決定兩個家庭將以何種方式面對人生
  • 重擔背不動,卸給耶穌就輕鬆!
    親愛的弟兄姐妹,請思考一下,如果耶穌說「你當負我的軛」 這話的意思是要把祂的重擔給我們,那我們會得安息嗎? 事實上,祂肩負著整個宇宙,你能為祂承擔什麼?這位榮耀的神,祂絕對不需要我們來為祂背負什麼!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
  • 《如父如子》:一個俗套的故事,隱喻著親情中時間與血緣深刻含義
    電影《如父如子》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電影獲得66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提名,並獲得電影節評審團獎,豆瓣評分8.6分。是枝裕和對於家庭溫情的刻畫可謂精妙絕倫,而這部《如父如子》把他的一貫家庭溫情描述,展現的淋漓盡致。
  • 如父如子:當親情遇上血緣關係,是選擇日久生情還是血濃於水?
    對於中國人來講,在傳統意義上,傳宗接代是一個家庭的延續,是一個家庭必經的一個過程,更是一個未來。中國人重情,對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來講是任何都不可取代的。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夫妻間最強的羈絆就是孩子,因為這是兩個人共同孕育的一個新生命,有著兩個人共同的基因,孩子也是兩人生命的延續。
  • 陳數發文:去看姥姥,感慨親情,卻因幾個細節,遭質疑
    「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挺好的一篇感慨親情的文章,網友們卻看出了端倪。最受大家質疑的是這兩點:第一,兩年沒有回去看姥姥。「兩年不見,還說抽點時間」,「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98歲的姥姥兩年見一次還是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