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家庭親情關係的詩意表達

2020-12-22 終南影話

是枝裕和一貫的創作都是圍繞家庭這一主題而展開的,不論是2013年獲得坎城評審團大獎的《如父如子》,還是2018年獲得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他都是將城市或鄉村中最普通的家庭瑣事、悲歡離合演繹出了最為真實的詩意生活流。電影《比海更深》依舊延續了是枝裕和一貫的風格,影片在聚焦「家庭」這一主題的同時,也有對社會現實問題等層面的思考,當原生家庭破碎或重組,人們如何在家庭殘餘的軀殼中走出重新找尋昔日的親情。

影片的故事還是圍繞著日本社會中的一個普通家庭展開,已年近中年的男主角良多仍然一事無成,自己喜愛的寫作事業很難再有新的突破,離上次獲獎已有15年之久,自己過得窮困潦倒且交不起房租,他甚至指望賭博來改善自己的處境,然而卻是輸的一敗塗地。

妻子不能忍受良多的頹廢,提出離婚並索要兒子的撫養費,母親和姐姐對他既擔憂又失望,前妻即將開始新的婚姻生活,良多企圖挽回一切,一家人在一個暴雨交加的夜晚聚集在一起重溫了家庭的溫情。然而雨過天晴後,生活還是不曾改變,一切都是老樣子,妻子臨走前囑咐良多儘快準備好兒子的撫養費,良多只能平淡地接受自己的生活。良多失敗的人生看起來讓人絕望、無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或許有很多人的經歷跟良多一樣不盡人意,在現實生活面前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

傳統故事片在拍攝方面更強調故事的戲劇性、畫面感,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高潮等,這些也成為整部影片的買點所在,而在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中似乎採用一種故意淡化戲劇性的敘事策略,平淡如水的生活中發現平淡的事,導演用鏡頭刻畫了一個事業和婚姻均面臨危機的中年人良多如何在這個社會生存。為了給兒子買雙球鞋他幹起了違背道德的私人偵探,想挽回即將離去的妻子,卻又礙於面子難說出口,想堅持自己喜愛的創作,卻又被現實生活所迫處處為錢發愁。導演對這些情節的敘事中,沒有任何驚心動魄的情節,一切都像是一首娓娓道來散文詩,那樣美妙而又讓人回味無窮。

然後,我們不可否認《比海更深》淡化了戲劇性,並不意味著它是對人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影片對人物的塑造、人物間情感的刻畫依然充滿張力。影片英文名為「After the storm」意為「颱風之後」,這其實是導演的隱喻,風暴在影片中既指有形的颱風,又指對良多家庭面臨的一次重大考驗。

而颱風這一意象貫穿於整部影片的始終,將整部影片的情節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颱風到來之前,收音機裡播放著颱風即將登陸的新聞,男主良多將事業和婚姻均經營得一塌糊塗,他甚至會去母親那裡拿點養老金,也會拿父親遺留下來的字畫拿去換錢以維持自己的生活;颱風之夜,良多和妻子、兒子在遊樂場一起撿拾被風吹散的彩票,彩票也暗含著一家人共同的夢想;颱風過後,一家人在地鐵口就此分別,一切又回到了之前的生活。整體來看,影片前半部分的段落較為飽滿,也是導演著重詮釋人物關係的部分,後半部分的段落對人物情感的刻畫較為細膩,一家人表面上和和睦睦,其實彼此內心都隔著一層膜,導演用一家人在雨夜中躲在遊樂場的滑梯內一起吃零食片段完成了親情的升化。導演用鏡頭冷靜客觀地記錄著主人公的處境,沒有過多的道德批判和情感流露,用平實的鏡頭語言架起了與觀眾溝通的橋梁。

在影片一開始,「父親」這一形象就處於缺席狀態,對於扮演著雙重身份的良多來說自己既是父親又是孩子,父親的缺席使一事無成的良多會經常拿自己父親遺留下來的東西換錢,甚至打起了姐姐藏在閣樓裡私房錢的主意,這一方面深化了良多窮困潦倒的處境,另一方面說明良多內心還是一個未曾成熟的孩子。影片中收購物品的老闆告訴良多說:「你的父親讓珍藏一本書」,而那本書正是良多當年自己創作的,而經濟拮据的良多卻用省下來的錢給兒子買了一雙昂貴球鞋,導演對兩代父子之間微妙的情感處理,蘊含著自己父親深深地眷戀,以及親情的傳承。

除此之外,在《比海更深》中是枝裕和以一種生活化的方式探討了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首先是老年化社會引發的悲哀,遠離市區的社會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小區廣播裡循環播放著老人走失的消息,鄰居傳言獨居老人意外身亡的悲劇等等,老年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聚集在一起打發時間等。影片中良多的偵探職業其實是跟蹤出軌的丈夫或妻子,這在某種程度上又指向了另一個社會問題,即離婚帶來的家庭關係的破裂,正如良多的同事所說的:「不得不感謝這個時代,這個小心眼的時代」,也正因為有這樣一個時代他們才有了賺錢的機會。是枝裕和並沒有對這些社會具體問題深入的展開,而是用鏡頭細細捕捉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人物的情感變化,通過一個普通家庭中親情關係的變化映襯出對整個現實社會層面的擔憂。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福利房」的家庭故事,什麼情感「比海更深」
    於是「福利房」、「颱風夜」都成為了《比海更深》的重要故事元素。《比海更深》傾注了是枝裕和諸多情懷和人生感悟,影片所帶給人們的情感共鳴也格外真切。本文首先從鏡頭語言、音樂語言、空間敘事三方面淺述電影的特點和亮點,繼而從影片的三類"家庭"情感中分析母子、父子、夫妻的情感羈絆,最後反思"比海更深"的親情所帶給我們的生活啟示。
  •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情感表達的角度解讀《比海更深》獨特魅力
    在一個颱風來臨的夏末,良多重新審視了親情和生活的意義,與自己的內心達成了和解。《比海更深》這部影片,繼承了是枝裕和一貫的溫情而平淡的風格,延續著屬於「是枝電影」的家庭哲學。今天,我將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和情感表達三角度來賞析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本文第四部分,我會談談這部電影帶給我的一些思考和啟發。
  • 親情綿長,比海更深
    本周推薦日本電影《比海更深》。嗯,觀影慣性——本片也有樹木希林奶奶出演。日本電影《比海更深》海報前兩天跟閨蜜聊天的時候聊起來什麼樣的人特有魅力呢?就是「雌雄同體」的人。《比海更深》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他的電影本就是以紀實風格展現真實世界為特色,而本片便是此種風格之典型體現。電影講述的故事只是生活的一個剖面,沒有線性敘事,就關注當下一個隨意的生活片段,翻來覆去地、掰開了揉碎了地描繪著其中的人生況味。
  • 《比海更深》:平平淡淡才是真!
    《比海更深》就是一部很生活很治癒的是枝裕和作品,他的作品已經成了一種電影文化的象徵,讓觀眾提到一個人,就能想到一種生活,一種電影所表達的美好意境。如本片的主題一樣,現實很殘酷,可人們往往就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徘徊不定。良多是一個不入流的小說家,靠當私家偵探掙來的錢又用在了賭博上,他的生活十分窘困,甚至沒有能力承擔兒子真悟的撫養費。他的媽媽淑子獨自生活,對良多仍然滿懷希望。
  • 有什麼《比海更深》?大概是愛,是親情
    今天想和大家說的是《比海更深》。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讓中年人也看。即使我們是富有人情味的中年,也什麼都做不了。配偶會離開。但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家人永遠不會放棄我們。所以,小編想提醒大家一件事。一定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事故和明天誰會先到。《比海還要更》講述的是中年男子良多的故事。
  • 溫情治癒系電影《比海更深》,你是否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
    這天良多發現前妻談了新男友,這讓良多心裡很不是滋味,雖然她和前妻已經離婚,但還是會對前妻和別的男人在一起吃醋,為了和前妻複合,良多帶著兒子叫前妻一起去看老母親,此時颱風襲來,良多母親也打算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挽回已經破裂許久的家庭關係
  • 《比海更深》:這部高分電影,展現了真實的日本父子關係
    在《海街日記》裡,開頭就是四個姐妹父親的葬禮;在《無人知曉》裡,也沒有父親的存在;在《步履不停》中,父親沉默寡言、不擅長表達心跡,跟兒子有無法言說的矛盾。2016年,《比海更深》播出,這部電影是《步履不停》的姊妹篇,其中的父親也是缺位的,但與其他電影不同的是,這部電影中有兩對父子關係,一是良多和父親,二是良多和兒子真悟。
  • 《比海更深》如果愛一個人比海更深,會捨得放手嗎?
    真心不是我的菜用最日常的記述淺淺說出成年人心中的傷痛,是枝裕和的片子,目前為止最愛的還是《海街日記》,《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沒有太多共鳴,頂多給7分劇中沒露過面的那位父親大概是整個家庭矛盾的基石。一如既往是枝裕和的味道。
  • 《比海更深》——那些比海更深比天更藍的生命
    電影:《比海更深》類型:劇情導演:是枝裕和主演: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吉澤太陽上映時間:2016年5月21日(日本)獎項:第69屆坎城電影節關注單元提名善於用生活細節說話的電影挺可怕的,它像一張厚實細密的網
  • 《比海更深》——那些比海更深比天更藍的生命
    電影:《比海更深》類型:劇情導演:是枝裕和主演:阿部寬,真木陽子第一遍看電影《比海更深》時,我以為它要說人最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不要追逐已經失去的或者力所不及的東西,看完第二遍,我以為它要告訴我們人會在某個時間節點幡然醒悟,原來一直有人默默地愛著自己,比海更深。斷斷續續看了第三遍,忽然覺得,它什麼都沒有明說,但它什麼都說了。
  • 《小偷家族》比不上比海更深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電影明顯是高於同類一個層次的存在,看似只是漫無目的的生活表達,其實比海更深。現代電影的審美走向是無限貼近現實主義,然後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進行形式主義。配上有奇妙感的配樂。奇妙的家庭關係,跟寄生蟲很像。正當觀眾昏昏欲睡時給了一劑粉紅色的猛藥,真有你的。好電影會在一個主題上越走越深,由表面的誘拐引向觀眾更意想不到的歷史的誘拐。
  • 豆瓣8.6分《比海更深》:治癒系導演是枝裕和鏡頭下的家庭美學
    2016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海街日記》摘下了日本電影學院獎之後,在同年5月又推出了自己的治癒新作《比海更深》。電影名來自鄧麗君《別離的預感》中一句歌詞:「那時比海更深/比天更藍/要超過如此般的愛你/我也做不到了。」
  • 高分日影《比海更深》誰是那個「大器晚成」的人?
    很多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是枝裕和就是其中一個,他的電影擁有永恆的「家庭,親子」主題,是枝裕和一直在向世界展現他電影裡的生活哲學,將鏡頭對準廢柴人生,在日常裡尋找小規模的盪氣迴腸。導演是枝裕和在憑藉《海街日記》取得2016年日本電影學院獎桂冠後,又於同年5月推出了飽含誠意的新作《比海更深》,這部電影繼承了是枝裕和一貫的溫情風格,延續著他的「家庭哲學」。
  • 比《你的名字》更令人感動的日本電影:《比海更深》
    但在《比海更深》裡,阿部寬飾演的篠田良多雖然看上去仍然高大,卻渾身透著一股頹敗的loser味道。年少時,良多是一個很有文學天賦的人,經常能寫出不錯的作文。成年後,他獲得過一個文學獎項的認可,甚至也出版了書籍,成為了一名「不是很成功」的作家。儘管影片沒有過多交待,也能夠知道,良多與父親的關係不是很好。
  • 書影評:成年人生—讀《比海更深》
    讀完這本小說是枝裕和電影的同名小說《比海更深》,似可體會這種心境。書中是一如既往的是枝裕和風格以小見大,普通家庭的一個剪影,一場平常的相聚,卻展現出兩代人的生活——矛盾,迷茫,卻還要走下去。每次是枝裕和的作品中,都脫離不開兩代人的親情牽絆,《步履不停》是,《如父如子》亦是,而在《比海更深》中則展現了父子間或者說原生家庭的另外一面,良多討厭父親的賭博與不負責任,可是長大了的良多卻變成了父親的樣子,他小心翼翼地經營與兒子真悟的關係,而真悟卻同樣長成了一個不喜歡本壘打卻喜歡四壞球的孩子,就像良多從去世父親的遺物中翻檢出的彩票一樣,他也會與真悟一起去買彩票
  • 《比海更深》這部電影讓我深思,比海更深的到底是什麼?
    看完《比海更深》的當天晚上感覺心裡一直種說不出來的情緒,有種覺得只有自己感覺到的東西被人看穿的感覺。從未露面的父親更是沉迷於賭博彩票,不會照顧孩子家人。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比海更深的什麼了。是愛還是親情?
  • 看日本男神阿部寬主演影片《比海更深》,感悟三種比海還要深的愛
    昨天下午央視電影頻道放映了日本影片《比海更深》,這部電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一部劇情片,由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等聯合主演。影片於2016年5月21日在日本上映。《比海更深》片名取自中國臺灣著名歌星鄧麗君的日文歌《別れの予感》中的一句歌詞。該片主人公母親看電視時也出現了鄧麗君演唱該曲。《比海更深》講述了良多實現自己成為小說家的夢想以及對家庭情感的故事。
  • 《比海更深》|從細節、象徵、片名三方面解讀是枝裕和電影的魅力
    《比海更深》是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劇情片,也是《步履不停》姊妹篇。兩部影片都是圍繞家庭生活而展開,都帶著些許遺憾與悲傷底色。是枝裕和主打親情牌,將鏡頭對準家庭瑣事,煮飯,聊天,洗澡,即便是瑣碎的對話,也飽含著人物的情感。
  • 《比海更深》:是枝裕和想要傳達的「比海更深」,涵蓋了三層含義
    《比海更深》的英文片名為After The Storm,指這個家庭經歷的颱風,那麼直譯的《比海更深》這個名字又有什麼含義呢?是枝裕和想通過電影告訴觀眾,比海更深的,究竟是什麼?二、比海更深的,是父母給子女的愛是枝裕和的作品裡,主人公大多居住在帶院子的小獨棟裡,而《比海更深》將家庭場景搬進了狹窄的單元樓。良多的母親獨自一人居住在團地的出租屋裡,家裡小得開冰箱門都需要坐在餐桌前的人向前探身。這樣悽慘的晚年生活,還要容忍兒子不時回家翻箱倒櫃地搜刮一些財物。
  • 《比海更深》:不是每個人,都能長成理想中的大人
    《比海更深》:不是每個人,都能長成理想中的大人首先,影片的故事很平凡,甚至可以一言帶過,但裡面的細節和臺詞卻是更加觸動人心。日本獨特的社會體系以及歷史進程,讓他們比大多數人都能體會這種頹然的生活,把平淡的生活拍成一道大餐,這是日式親情片的精髓。片中良多想去典當畫冊,被告知是贗品,勒索高中生卻發現背景深厚,連想在家偷點錢,也被姐姐識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