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俾斯麥與希特勒的上級,百年前稱讓中國畏懼千年,晚年如何?
前言
往日的歷史滾滾如煙塵,轉眼之間就消失於時間的長河之中了。我們如今,對於上個世紀,乃至於幾個世紀之前的事記下不多,幸好有文字與圖片給我們留下了些許記憶,讓我們的得以見到那些曾經已經失去的光陰。
說起上個世紀的林林總總,我們經歷了許多苦難災害,我們有過流血與犧牲,但我們不服從命運的管控。在黨的流蕩與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我們迎來了曙光,見到了新生的太陽。從此我們的民族與國家能夠驕傲地出現在世界這個大舞臺上,讓其他國家羨慕不已。今天筆者與大家談論的就是外國曾經對我們的不禮貌言論的事情曾經大言不慚對我們愛答不理,如今我們人們安居樂業,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狂妄言論
「我們要將那群反對我們的東方人踩在腳下,毫不留情地打敗他們,不留一個戰俘,不留一個活口,碰上一個殺一個,要像一千年前的匈奴那樣厲害。我們的目的就是在中國打出像匈奴一樣的戰績,讓中國人一千年後提到德國仍然畏懼地顫抖,讓我們的旗幟永駐長城!」
看完上面這段論述,是不是大家都感到很是驚訝,如此的言論,感覺就像是笑話一般。而說這句話的人,想必大家都可能聽說過,他就是德國的王上威廉二世。
生平事跡
1859年1月27日,弗裡德裡希·威廉·維克多·阿爾伯特親王,即後來的威廉二世,在柏林的一棵榕樹下的子宮裡出生了。他是威廉一世、弗雷德裡克三世和維多利亞公主的長子。但是三天後,護士發現他左臂萎縮。
為了彌補這一身體缺陷,威廉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尤其擅長騎馬。1862年,俾斯麥成為首相後,國王和首相的保守派和王子夫婦的自由派爆發了「憲法鬥爭」。這種尷尬的權力格局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威廉的教育哲學的衝突。一方面是親英的、有自由傾向的對公共利益重要性的關注;另一方面是親俄的保守派,他們關注貴族價值觀和軍事技能的培養。
威廉在1879年離開波恩前往波茨坦,並一直服役到1883年。在這一時期,威廉逐漸獨立,並與以其祖父和俾斯麥為代表的親俄保守陣營建立了良好的政治關係。
威廉二世在德國的外交政策上太過衝動而不理性。一個例子就是他與統治英國的堂兄之間愛恨交加的關係。對威廉二世來說,與英國的武裝衝突是「最不可想像的事情」。然而,當德皇威廉二世的大規模海軍擴張計劃開始時,德國的崛起讓英國感到擔憂。1914年戰爭爆發時,他以為自己是被叔叔設下的外交陷阱拉進去的。事實上,威廉從未想過他的魯莽已經玷汙了他的帝國形象。在八國聯軍的情況下,他發表演講,敦促德國人像匈奴人一樣進攻中國。在後來的戰爭中,匈奴人被稱為「匈奴人」。
在他手下,出現的兩個人物,想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都是在世界範圍內有著很大影響力的人,一個是前文提到過的俾斯麥,另一個則是納粹德國時期的希特勒。
幻想的世界
就像是上文中威廉二世所提到的一樣,他有著很強烈的西方文化,對於歐洲地區的歸屬意識很是濃厚,也因此很是看輕東方。甚至,他還有著極大的驕傲與自滿,一直在主張著向外的擴張,把德國變成一個像是曾經英國一般的「日不落帝國」。另外,他甚至還曾書寫過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世界大戰:德國的夢》。
而他是這樣說了,實際上也開始了一些行動,於是不久之後爆發的第一次界大戰,給當時的社會 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傷亡慘重,多少人在那場無情的戰鬥中被迫丟掉了性命。他曾經嫌棄過俾斯麥的看法,把德國的視線從歐洲大陸上擴大至這個世界,在感受到戰爭的勝利之時,他還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德意志帝國要成為世界帝國,世界每個角落都應該居住著我們的同胞,德國人的勤奮和知識都得漂洋過海」。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說能力與野心不匹配,這句話描寫在威廉二世身上是再恰當不過的了。當歐洲各國聽完這樣的言論之後,很快就引起了轟動。因為他作為一個長官,說出了如此言論還是很有目的性的,其他國家感覺到了身邊就像是有著一個隨時都可能會引爆的火藥一般,對當時的德國有了一些警覺。
1918年,德軍的最後一次攻勢被擊潰並被圍困。顯然,到了這個地步,結束戰爭將是正確的做法。而那時候的威廉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權力,因此這也給了他把權力爭搶回來的機會。當他得知德國人節節敗退時,他果斷地支持德國應該向協約國投降,這樣德國就不會為了繼續戰爭而被殲滅,會給後人留下一條活路。
最終結局
回首看看威廉曾經發表的言論,當時的東方確實是在積貧積弱的狀況下艱難前行,而我國在經歷清廷的轟然崩塌與軍閥時期的混亂,也是出現了弱勢的一面。他的言論深深地透露著狂傲與無知,我們的國人依舊在我了強大與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努力著。
1918年,威廉二世宣布退位,流亡荷蘭。1918年11月9日,首相馬克斯·馮·巴登為了國內的團結,廢除掉了威廉頭上還依舊保存的唯二頭銜。而這件事情已經提出,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也就是在這樣的我情況下,威廉想當皇帝的夢想破滅了。
晚年的他早已沒有了曾經的「豪言壯志」,貧窮交加饑寒難耐下的他,也不會知道後來我們的生活狀況早已不似當年了。後來,他的兒子選擇了自殺,而他在死後,也一直沒有回到生長自己的祖國,最後埋葬在了荷蘭。
百年前驕傲不已的人,說著毫無畏懼的話,如今早已是一捧黃土,消失在歷史的不起眼角落了。但落後就要挨打是不變的真理,我們都要銘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