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俾斯麥與希特勒的上級,百年前稱讓中國畏懼千年,晚年如何?

2020-12-23 呱呱歷史說

他是俾斯麥與希特勒的上級,百年前稱讓中國畏懼千年,晚年如何?

前言

往日的歷史滾滾如煙塵,轉眼之間就消失於時間的長河之中了。我們如今,對於上個世紀,乃至於幾個世紀之前的事記下不多,幸好有文字與圖片給我們留下了些許記憶,讓我們的得以見到那些曾經已經失去的光陰。

說起上個世紀的林林總總,我們經歷了許多苦難災害,我們有過流血與犧牲,但我們不服從命運的管控。在黨的流蕩與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我們迎來了曙光,見到了新生的太陽。從此我們的民族與國家能夠驕傲地出現在世界這個大舞臺上,讓其他國家羨慕不已。今天筆者與大家談論的就是外國曾經對我們的不禮貌言論的事情曾經大言不慚對我們愛答不理,如今我們人們安居樂業,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狂妄言論

「我們要將那群反對我們的東方人踩在腳下,毫不留情地打敗他們,不留一個戰俘,不留一個活口,碰上一個殺一個,要像一千年前的匈奴那樣厲害。我們的目的就是在中國打出像匈奴一樣的戰績,讓中國人一千年後提到德國仍然畏懼地顫抖,讓我們的旗幟永駐長城!

看完上面這段論述,是不是大家都感到很是驚訝,如此的言論,感覺就像是笑話一般。而說這句話的人,想必大家都可能聽說過,他就是德國的王上威廉二世。

生平事跡

1859年1月27日,弗裡德裡希·威廉·維克多·阿爾伯特親王,即後來的威廉二世,在柏林的一棵榕樹下的子宮裡出生了。他是威廉一世、弗雷德裡克三世和維多利亞公主的長子。但是三天後,護士發現他左臂萎縮。

為了彌補這一身體缺陷,威廉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尤其擅長騎馬。1862年,俾斯麥成為首相後,國王和首相的保守派和王子夫婦的自由派爆發了「憲法鬥爭」。這種尷尬的權力格局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威廉的教育哲學的衝突。一方面是親英的、有自由傾向的對公共利益重要性的關注;另一方面是親俄的保守派,他們關注貴族價值觀和軍事技能的培養。

威廉在1879年離開波恩前往波茨坦,並一直服役到1883年。在這一時期,威廉逐漸獨立,並與以其祖父和俾斯麥為代表的親俄保守陣營建立了良好的政治關係。

威廉二世在德國的外交政策上太過衝動而不理性。一個例子就是他與統治英國的堂兄之間愛恨交加的關係。對威廉二世來說,與英國的武裝衝突是「最不可想像的事情」。然而,當德皇威廉二世的大規模海軍擴張計劃開始時,德國的崛起讓英國感到擔憂。1914年戰爭爆發時,他以為自己是被叔叔設下的外交陷阱拉進去的。事實上,威廉從未想過他的魯莽已經玷汙了他的帝國形象。在八國聯軍的情況下,他發表演講,敦促德國人像匈奴人一樣進攻中國。在後來的戰爭中,匈奴人被稱為「匈奴人」。

在他手下,出現的兩個人物,想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都是在世界範圍內有著很大影響力的人,一個是前文提到過的俾斯麥,另一個則是納粹德國時期的希特勒。

幻想的世界

就像是上文中威廉二世所提到的一樣,他有著很強烈的西方文化,對於歐洲地區的歸屬意識很是濃厚,也因此很是看輕東方。甚至,他還有著極大的驕傲與自滿,一直在主張著向外的擴張,把德國變成一個像是曾經英國一般的「日不落帝國」。另外,他甚至還曾書寫過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世界大戰:德國的夢》。

而他是這樣說了,實際上也開始了一些行動,於是不久之後爆發的第一次界大戰,給當時的社會 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傷亡慘重,多少人在那場無情的戰鬥中被迫丟掉了性命。他曾經嫌棄過俾斯麥的看法,把德國的視線從歐洲大陸上擴大至這個世界,在感受到戰爭的勝利之時,他還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德意志帝國要成為世界帝國,世界每個角落都應該居住著我們的同胞,德國人的勤奮和知識都得漂洋過海」。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說能力與野心不匹配,這句話描寫在威廉二世身上是再恰當不過的了。當歐洲各國聽完這樣的言論之後,很快就引起了轟動。因為他作為一個長官,說出了如此言論還是很有目的性的,其他國家感覺到了身邊就像是有著一個隨時都可能會引爆的火藥一般,對當時的德國有了一些警覺。

1918年,德軍的最後一次攻勢被擊潰並被圍困。顯然,到了這個地步,結束戰爭將是正確的做法。而那時候的威廉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權力,因此這也給了他把權力爭搶回來的機會。當他得知德國人節節敗退時,他果斷地支持德國應該向協約國投降,這樣德國就不會為了繼續戰爭而被殲滅,會給後人留下一條活路。

最終結局

回首看看威廉曾經發表的言論,當時的東方確實是在積貧積弱的狀況下艱難前行,而我國在經歷清廷的轟然崩塌與軍閥時期的混亂,也是出現了弱勢的一面。他的言論深深地透露著狂傲與無知,我們的國人依舊在我了強大與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努力著。

1918年,威廉二世宣布退位,流亡荷蘭。1918年11月9日,首相馬克斯·馮·巴登為了國內的團結,廢除掉了威廉頭上還依舊保存的唯二頭銜。而這件事情已經提出,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也就是在這樣的我情況下,威廉想當皇帝的夢想破滅了。

晚年的他早已沒有了曾經的「豪言壯志」,貧窮交加饑寒難耐下的他,也不會知道後來我們的生活狀況早已不似當年了。後來,他的兒子選擇了自殺,而他在死後,也一直沒有回到生長自己的祖國,最後埋葬在了荷蘭。

百年前驕傲不已的人,說著毫無畏懼的話,如今早已是一捧黃土,消失在歷史的不起眼角落了。但落後就要挨打是不變的真理,我們都要銘記住!

相關焦點

  • 一百年前,那個叫囂讓中國人畏懼一千年的狂徒,最後下場如何?
    竟然要讓中國人畏懼一千年,還要讓旗幟永駐長城?這個狂徒就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這是他在1900年給即將出發去中國鎮壓義和團的德國士兵發表的演說。他甚至將自己的這一套理論寫成了《世界大戰:德國的夢》一書,瘋狂地推行其軍國主義與殖民擴張政策。後來的戰爭狂人希特勒基本上是繼承了威廉二世的衣缽,就連思路也基本一致。
  • 俾斯麥與布萊希羅德:焦慮的聯盟
    兩年後,他們又在另一個小冊子中寫道:「德國人已經如此接受一個腐化千年的外來種族,他們以錢袋為上帝,以欺詐為信仰。德國人,團結起來,為德國的法律體系而戰,否則你們將再無出頭之日」。這種赤裸裸的攻擊也與俾斯麥在 1889 年的下臺相關。即使在位時,宰相都未必願意為他的猶太朋友提供保護,更何況失去了權力。布萊希羅德最終在這一片中傷、聲討之聲中離世。
  • 俾斯麥的統一德國之路,誰才是歐洲第一戰略家?沒錯!就是他
    提及俾斯麥,人們迴蕩在耳邊只有1862年9月30日俾斯麥出任宰相後在議會中的演講語句,他對當時的議會議員說道: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俾斯麥由此獲得了鐵血宰相的稱號。
  • 希特勒的上臺,全憑「忽悠」嗎?
    從音樂上講,北大西門外面賣烤白薯的人,他的手機鈴聲都是約翰·施特勞斯的曲子。當然你可以說施特勞斯是奧地利的,但那是德語區,在文化上與德國同屬一個地區。如果什麼時候柏林洪堡大學外面賣烤腸的小販,手機一響是梅蘭芳的京劇,那麼說明中國文化真走出去了,真的是深入人心了。從這個細枝末節,就可以看出德國文化的廣泛影響。在1871年以前,西方對德意志的評價,例如英國的對德評價是很積極的。
  • S05E24鐵血宰相:俾斯麥與德國統一
    一提到俾斯麥,我們總免不了給他冠上一個「鐵血宰相」的稱號,而且這哥們長得也是一副鐵血的樣子,一臉的苦大仇深,至於俾斯麥幹的事兒,那就更鐵血了,他領導普魯士,戰勝了法國與奧地利兩大強敵,藉此把一盤散沙的德意志邦聯,塑造成了一個強大的帝國,這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德國人給人的感覺就比較硬,那統一德國的俾斯麥,肯定就更是鐵骨錚錚了。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 圍殲「俾斯麥」號戰列艦:大艦巨炮遇到航母,只有死路一條!
    文/滅霸他爸二戰期間,英國海軍以優勢兵力圍殲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雖然最終憑藉戰艦的火炮擊沉了「俾斯麥」號,但在整個行動中發揮最大作用的卻是「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俾斯麥」號戰列艦是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超級戰艦,於1935年開工建造,滿載排水量為49136噸,航速30節,武器有4座雙聯裝381毫米口徑火炮,射速為每分鐘3-4發,炮彈基數840發,6座雙聯裝150毫米口徑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口徑重型高射炮,另有其它型號高射炮數十門和2個魚雷發射管。
  • 腓特烈大帝:德意志之父,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偶像,連敵人都崇拜他
    他從小就在一個非常強硬的,斯巴達式的教育環境中長大,腓特烈並不喜歡這樣,他更想成為一個音樂家和詩人,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打算一起逃到英國,結果卻被其父親發現,腓特烈目睹了自己的朋友的死,這對他的衝擊力可謂巨大。腓特烈在不情願中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成了普魯士的君主。
  • 原創┃希特勒和他的「日耳曼尼亞」之夢
    希特勒在奧地利的故居文│閆勝男來源│《中國國家歷史
  • 希特勒是德國納粹頭子,可是德國人真的記恨他嗎?
    希特勒,世界近代史上不可迴避的一個人物,有人說他是千古罪人,也有人說他推動歷史發展。或許對於我們來說,希特勒還很遙遠,可對於德國人,他們既享受過希特勒帶來的麵包,也飽嘗了他種下的惡果,恨還是不恨?這是一個問題。
  • 77年前的今天,英國胡德號戰列艦如何被俾斯麥號一發入魂
    在此戰之前,希特勒對大型水面艦艇寄予了很大希望,雷德爾就認為北海能以一支戰鬥艦隊來突破英軍的封鎖,同時派出多艘巡洋艦、潛艇進入大西洋和其他英國通航線進行交通戰,迫使英國為保護船團而大量採用護航船團,分散皇家海軍的實力,進而相繼消滅護航艦和本土艦隊。「俾斯麥」號戰列艦的這次任務——萊茵演習行動就是基於這一海軍作戰戰略。
  • 老照片背後的故事:阿道夫.希特勒
    1924年的這一天,希特勒從蘭茲堡監獄獲釋。他因為參與啤酒館暴動而被關押了8個月1936年8月15日,柏林奧運會上,希特勒面對一個激動的美國女人,被突如其來的熱情嚇了一跳正在參觀拿破崙墓的希特勒,這位獨裁者此時可能在想:如果這個男人還在,我就永遠到不了巴黎1939年,阿道夫·希特勒與南斯拉夫的奧爾加公主在談話在1941年5月5日,德國的哥德哈芬港,希特勒在海軍上將呂特晏斯和上校林德曼的陪同下
  • 希特勒的愛豆腓特烈大帝是如何成功的?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瑞鶴|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4800字 閱讀需要15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1945年4月,當希特勒眼看著他的納粹千年帝國和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時
  • 周六薦書|《柏林記憶》:刺殺希特勒「七月事件」
    他先將羅瑪莉拉到一旁,然後問我有何計劃。我說上級並不確定,但我希望能儘早離開外交部。他要我別擔心,說幾天後就會塵埃落定,每個人未來的情勢都將明朗化。然後,他要我跟羅瑪莉儘快一起去波茨坦,說完便跳上車開走了。我走回辦公室,撥電話給瑞士公使館的珀西·弗雷,取消我跟他的晚餐約會,因為我寧願去波茨坦。
  • 【薩沙講史堂第九百八十四期】9月23日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1862年鐵血政策統一德國(歷史系列第407講)
    1862年9月23日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幾百年前,普魯士的有識之士就認為必須統一德國。這一點,直到俾斯麥的19世紀才做到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德語區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統一的勢頭。首先,他藉口丹麥入侵德語區施勒斯維希小公國,聯合奧地利出兵。丹麥和普魯士接壤,兩國是傳統的敵人。
  • 從地主家「傻」兒子到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妖孽人生
    ————今天是周一又回來啦的小編值班————  說到俾斯麥,強權主義者對他推崇備至,對內勵精圖治,對外縱橫捭闔;還有些人對他嗤之以鼻:哼!軍國主義的締造者!,為了弄到結婚的錢,俾斯麥去賭博,奈何俾斯麥不是賭神,沒錢婚事告吹,他寫信跟哥哥訴苦第二年愛上個女人,發現是前女友的閨蜜,他寫信跟朋友訴苦
  • 揭秘希特勒另一面:幫助中國抗日!
    ,在他處於極端窮困潦倒的人生低潮時期,一個中國家庭,給予他東方式的無私幫助,當時這個中國家庭絕沒有指望今後能得到任何回報。中國人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給以他人間真情的溫暖,竟使他孤獨的內心深受震撼和極為感動,因此,他對中國人有一種親切感,他嚮往中國,對中國情有獨鍾,這種深深的中國情結一直存在他的心中。之後,他爬上寶座執掌德國大權,便用一種特殊的行事方式,回報了當初中國家庭給他的無私幫助。在1937年——1941年期間,希特勒的德國政府曾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一直到1941年德蘇爆發大戰後才中斷。
  •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成功背後,站著一個猶太銀行家
    布萊希羅德在政治情報與金融投資方面的才能讓俾斯麥十分欣賞。除了為俾斯麥打理私人財產,1862年俾斯麥由聖彼得堡返回柏林後,布萊希羅德仍然盡其所能為俾斯麥提供幫助。正是在他的幫助下,俾斯麥領導了普魯士,取得了對丹麥、奧匈帝國、法國三場戰爭的勝利,普魯士王國得以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
  • 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家庭出身:不受任何利益團體意識形態的影響
    摘要:年輕時的俾斯麥完全不了解自己的階級圈子,也就是東阿爾巴尼亞的容克家族的圈子。
  • 梅特涅與俾斯麥:舊世界的重建者和新時代的革命家
    所以他在給女兒的信中提到:回顧一下我的生平,使我心神寧靜;而環顧世界局勢,卻不能使我心安。一個是縱橫捭闔的馬車夫,一個是鐵血無情的操盤手,兩個在歐洲歷史上飽受爭議的外交明星,用一脈相承的外交手腕,先後建立起主導歐洲政治秩序的體系,在均勢與鬥爭中鋪開戰爭與和平的主題。從近現代歐洲的百年歷史中,獨獨找出這兩個人並非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