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主角,其實不是姐姐們。
昨天看到,劉芸不僅在微博上被罵,工作人員手機簡訊被爆了。
還有之前的藍盈瑩初舞臺排名第一,簡直要美死個人。
然後我跟朋友就有了下面這段對話:
但無論如何,鏡頭前的熱鬧,微博上的喧囂,各家(不管有沒有的)暗自較勁。
一切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精彩的大戲。
姐姐們賣力地演繹,希望迎來自己事業的又一春,卻不知《浪姐》的大贏家永遠不會是臺上的姐姐們。
我們在看綜藝吃瓜的時候,不妨也換個角度,看深一點,到底誰在《浪姐》中贏了。
先說結論,浪姐的利益鄙視鏈:芒果 > 杜華 > 黃曉明 > 姐姐們。
2
《浪姐》的最大贏家,必定是芒果無疑。芒果因為《浪姐》的助力,最終站上了千億市值。
《浪姐》開播的當天(6月12日),芒果超媒的總市值達到1003.95億元。
直到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6月20日),芒果超媒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為65.14元,總市值為1159.74。
也就是說,假如你在開播前一天以收盤價買進芒果超媒,那麼到今天為止,你的帳面盈利是23.40%。
一時間,芒果超媒也成為了題材股,讓資本市場所有的參與者都追了一把。各種行業研報也是紛紛出爐,恨不能把浪姐吹上天。
要知道,《浪姐》才出到第二季,好戲才剛出場,未來還有更多的可能,芒果的利益不止於此。
事實上,大家一直以來可能忽略了一件事:
芒果在大家眼裡雖然不是愛優騰這樣的一線巨頭,
但芒果是賺錢的。
你可能會想,賺錢不是應該的嗎?
但在視頻領域,還真不一定是。你要知道,視頻領域三大巨頭,愛奇藝、優酷、騰訊雖然既收著大家的會員,又有很多不當人的收錢方式,比如超前點播。但是,他們三家都不掙錢。
給大家一組2019年的數據:
愛奇藝虧損103億,
優酷虧損105億,
騰訊視頻虧損30億,歡欣鼓舞,自稱「遠低於同行水平」。
也難怪騰訊有意收購愛奇藝,錢不好掙啊。
但是,但是,
芒果超媒去年的淨利潤為11.58億元。
跟那些知名的卻在大幅虧損的視頻平臺相比,芒果超媒的財務健康。主要原因,就是芒果超媒是內容生產者,而且,它是這些視頻平臺的供應商。
芒果自己生產許多原創內容,不僅芒果自己可以放,而且,芒果還可以把這些內容賣給各大平臺。
《浪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
《浪姐》的第二大贏家,是導師杜華。
雖然杜華引來了很大的爭議,但不可否認,杜華該得到的都得到了。
知名度、話題度、樂華更大範圍地出圈,甚至,將來成團的姐姐們,也是由杜華親自帶。
杜華和她的樂華娛樂我是很願意聊聊的,雖然樂華被親切地稱為狗華,但畢竟穩住了韓庚,還培養出了王一博、吳宣儀、孟美岐等等。
既然聊到杜華,就不得不提一提她的判斷標準而引起的爭議。
杜華的判斷標準到底有沒有問題?
有沒有問題,關鍵在於你站在什麼立場上,從什麼角度看。
我設身處地地站在杜華的角度想一想,其實她做的沒問題,我把思路提供出來,大家看看笑笑就好。
首先,從技術上說,杜華的言論其實是沒有問題的。她說丁當正是因為唱的太好了,所以放到團裡面反而是不和諧的,這一點從專業角度上來看,其實沒什麼太大毛病。
一個團,不管男團女團,合唱團、交響樂團,重要的就是配合度高,配合度高的重要標準,就是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甚至連進步的速度都是一樣的,大家水平都平均,這樣的團出來的效果是最好的。
比如,我以前在合唱團練習過,團裡的老師就一再強調,大家找音都要儘量往一塊兒找,把自己的聲音融入到集體,千萬不要有太多的個人特色。不然,即使你唱得再好,也是不和諧的噪音。所以,像丁當、許飛這些個人特質很明顯的歌手,其實成團難度是很大的,他們就是適合個人發展。
其次,大家一直說,杜華選人沒有標準,其實她是有的,只是不好意思說出來,那就是:
唱跳都還不錯的基礎上,看臉。
我注意了,杜華打分比較高的幾個,都是這樣:藍盈瑩、金晨、沈夢辰。
這其實比較符合杜華女士一直的選人標準,也是國內女團選人的標準。
其實你仔細想想,現在的女團、流量,真正有實力是不是少數,是不是還是看臉?
因為很多粉絲,第一步都是嗑顏,然後再發現這些明星的其他亮點。
比如,我替很多人說句不敢說的心裡話:我喜歡易烊千璽,第一個就是因為他帥,越來越帥,然後,我才看的是他的努力、演技、唱功、英語等等。
嗑顏沒什麼問題,本來大部分明星就是靠臉吃飯,這也是老天爺賞飯吃。
只不過因為網絡環境的政治正確,很多人不敢說出來自己嗑顏而已。
杜華也沒有說,但她這麼幹了。
最後,就要說說,杜華以顏值作為選人標準,真的沒有問題嗎?
那就要看你對《浪姐》這個節目的定義是不是準確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不是比賽。我說的直白點,《浪姐》,只是把芒果和樂華的選人,放在電視上給大家看而已。
選出來的人,歸樂華帶,是杜華的兵。那麼,杜華其實是想怎麼選就怎麼選的。
真相殘酷,仍是真相。
其實,小姐姐們都知道這一點。也是願打願挨。
當然,節目效果肯定要做成比賽的樣子,保證一些公平性。但其中的戲劇衝突,大家看看就好。
你想想,如果杜華的打分標準真的有問題,為什麼芒果不剪掉或者重錄?
害,如果沒有這些衝突,那誰會看這些節目呢?
甚至,有沒有可能,這些衝突是故意設置好的?
文似看山不喜平。綜藝也似看山,不喜平嘛。
所以,吃吃瓜,看看就好。
而至於杜華女士,也深知自己會在網上被噴,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甚至,這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不被噴,有這麼多人知道杜華是誰嗎?
當然,這麼幹不能說一點問題沒有,中立地說,嗑顏和媚粉帶來的是明星流量化,質量不確定性大,且保質期短,這也是現在娛樂圈的痼疾了。
但無論如何,至少這一次,杜華的目的,達到了。
哦對了,樂華在上市哦。
4
《浪姐》的第三大贏家,是黃曉明。
兩期節目看下來,我最大的關注點,都在教主身上。
教主這把太聰明了。
先說個小驚喜,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教主連「奧利給」都知道,一看就是老老八了。作為撤碩界的新星,我第一感受是:遇著熟人了。
相比之下,現場的小姐姐們聽到「奧利給」,大多一臉茫然,教主的親切感更顯。
同一個撤碩,同一個夢想。鬧太套,奧利給。
你看,雖然在節目中身段放得很低,但是效果奇好。
比如「奧利給」這個玩梗,就從小姐姐們的茫然中,「盡顯時尚」。
比如,跟其他三位導師相比,黃曉明一直都在替姐姐們說話,其他老師的嚴格,反而襯託出了黃曉明對小姐姐們的體諒。
雖然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抬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誰不喜歡挺好聽話呢?教主這情商啊。
甚至,同在乘風破浪的年紀,「小姐姐們的不成熟」遇上的「教主的成熟」,都顯得她們那麼聒噪,教主那麼穩重。
加上,有一說一,教主的長相是真的能打,所以,一點油膩感也沒有。
如果說《浪姐》讓哪個明星最受益,真的不是姐姐們,而是曉明。
所有人,都不知不覺變成了曉明哥的陪襯,處處襯託他的好。
我都不忍心叫他教主了。《中餐廳》是什麼?明學是什麼?從來沒聽說過。
建議教主年度個人solo雙商展示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正式改名《乘風破浪的曉明》。
直白點,鬧太套。
5
聊完了芒果、杜華、教主三大贏家,最後再來聊聊姐姐們。
這個節目,其實真的跟姐姐們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浪姐》是一部現象級的綜藝,但跟幾乎所有的現象級綜藝一樣,只是現象級。可能第二季就不行了。
觀眾圖的就是個新鮮。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浪姐》的小姐姐們,都不是完全頂流,這個不接受噴,我也有喜歡了很多年的小姐姐,比如萬茜和藍盈瑩,但有一說一,確實不是頂流。
確實有很多人都不認識她們。
甚至節目組還會通過放大他們的性別和年齡焦慮,來放大他們的職業焦慮。
但其實,職業焦慮就是職業焦慮,跟她們的性別,年齡,都沒有關係。
男演員就沒有咖位焦慮嗎?為什麼請黃曉明不請我去節目呢?因為咖位嘛(不對,其實是因為我不是演員)
其他年紀的女性就沒有焦慮嗎?不是30+有焦慮,那些20+,甚至不到20歲的演員,都有焦慮,甚至更大。
北京百子灣,住著多少一輩子都跑不出來的美人兒們,最終只能委身於XXX的?
年齡30+的女性,不是沒有頂流,比如趙麗穎,比如孫儷,比如大冪冪。但她們不會來。
這些焦慮,是通過一檔節目就可以改變的嗎?很難,《浪姐》是明星選秀,明星選秀也是選秀,選秀節目出來的藝人,有幾個是能持續扛大的?
少之又少。
《浪姐》的樣本數量這麼低,能跑出來的,更是少之又又又又少。
所以,《浪姐》可能會給這些小姐姐們帶來短期的商務資源,但長期來看,還是大家該幹嘛幹嘛。
所以,《浪姐》不過是一次觀眾的狂歡,一次幕後資本方的拼命賺錢,一次小姐姐們的渺茫機會而已。
如果說浪姐幹了什麼好事,那就是在網際網路之下,作為照妖鏡,把一些小姐姐照了一遍,比如(無獎競猜):XXX,XXX,XXX,XX
何況,這裡面也不是所有人都糊,說幾個我很喜歡的:
萬茜,是「正兒八經的演員」,真的喜歡很多年了,《你好瘋子》簡直是神作,強烈推薦。
金晨,反正之前被黑過不少,最近剛完結的《十日遊戲》,好看,好看,好看。
白冰,誰不想跟玉漱公主在一起呢?而且白冰的加分點是,人家是正經的大學統考生。
藍盈瑩,不說了,我戀愛了。
你發現沒有,還是先看臉。
不說了,真的要去戀愛了。
-END-
——————————————
公眾號:桃大momooo(ID:taodaznb)
wb:是桃大_
其他的你搜「桃大」試試,沒準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