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21-03-02 津臺之橋

畢竟臺灣人在大陸的越來越多,所以你可能看過臺灣人的臺胞證,也就是「臺灣同胞來往大陸地區通行證」,但你應該沒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因為在大陸,我們臺灣人根本沒有機會使用這個玩意兒。可是它在臺灣卻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度就像是大陸人的身份證一樣,做什麼事都需要它。

  

當然也不是每個臺灣人都有,像小孩如果不滿14歲,那麼也可以戶口簿或戶籍謄本代替。但14歲之後就一定要申請身份證了。

  

臺灣的身份證字號和大陸的不一樣,除了寫法不一樣:臺灣的「身分證」,是分手的「分」這個字。大陸的是有提手旁的「份」。另外,臺灣的身份證有點遜,是一張紙然後加上護膜(臺灣叫護貝),不像大陸身份證是一張有晶片的卡片,很高科技。

  

還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是,臺灣身份證的背面,有你家庭的成員,你的父母和配偶,你的出生地以及住址。而且,我們沒有「有效期限」,可是大陸的竟然有。

  

最重要的不同當然是身份證的字號。臺灣的一共有十碼,包括起首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與接續的九個阿拉伯數字。第一個英文字母是以初次登記的戶籍地來區分編號的,而首位數字則是拿來區分性別,男性為1、女性為2。

  

像我的身份證字號是F123812219。為什麼是F呢?因為我是在臺北縣辦的(現在改叫新北市),臺北縣的代號就是F。如果是臺北市那就是A。如果是高雄市,那就是E。但是,這些年來有些縣市已經廢掉了,所以有些英文字(L,R,S,Y)就不會出現在臺灣身份證上。還有兩個特別的,就是新竹市和嘉義市,它們原來的編號一個是「I」和「O」,因為容易和數字「1」和「0」混淆,所以它們又各自再加一個英文,變成兩個英文前綴編號。

  

我是男的,所以是F1。那麼後面的23812219呢?聽說是有一筆複雜的公式算出來的,那我就搞不懂了。

  

關於臺灣身份證還有很多趣事,例如1965年4月17日,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發的編號第一號身份證,擁有者就是蔣中正,字號為「Y10000001」。現在新北市有一個人叫「謝條根」,他的身份證字號常常被很多廣告亂使用,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身份證字號正好是「A123456789」,但他本人表示不想改號碼。

  

如果身份證掉了怎麼辦呢?以前要登報作廢的,很麻煩。但現在方便多了,打電話到「內政部」掛失即可,或者到「內政部」網站上掛失也可以。

  

在臺灣,有時帶身份證是不夠的,向「政府機關」、公用事業(如電信公司)等申辦各項業務時,除了身份證外,還需要另一有照片及身份證號的證件,如全民健康保險卡、駕駛執照等,這還真的是挺麻煩的。

  

希望趕快統一,領到大陸的身份證就能免去這些麻煩了。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哪些「國產電影」是臺灣導演導的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知道哪些「國產電影」是臺灣導演導的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01:43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
  •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
  • 你知道臺灣還有多少人懷念鄧麗君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知道臺灣還有多少人懷念鄧麗君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8年03月16日 08:2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最近民進黨又在搞新臺幣紙鈔上的「去蔣化」,票選怎樣的圖案更能代表臺灣,在人物部分,唯一入選的就是「鄧麗君」。
  • 臺灣仍使用紙片身份證,換發晶片身份證要到2022年,大陸網友都驚呆了
    相關新聞大陸推二代卡式臺胞證 臺灣卻扯起人權保障有媒體報導稱,大陸預定在年底前推出二代卡式臺胞證,號碼從8位數變為18位,與大陸身份證一致,並將植入掃描晶片。未來臺灣民眾刷臺胞證即能在大陸進站搭乘高鐵,及網上辦理大陸境內航線登機手續等。
  • 愛臺灣身份證?大陸嫁到臺灣的已越來越少了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高雄市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郭冠霖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近年一直協助政府推動領身份證,但不想拿的就是不想拿,不管來自大陸或東南亞國家與地區的配偶都一樣。他分析原因,除了誘因不太夠,也與臺灣競爭力下滑有關,當然政局不安定也有影響,現在網絡發達,在海外滑手機比較一下都知道,連越南印尼都不太願意嫁過來臺灣。  根據2019年統計,臺灣18萬名外籍配偶中,有約12萬人取得身份證,取證率為65.7%;陸配35萬餘人中,有約12萬人身份證,比率為35.79%。取證率外配幾乎是陸配的兩倍。
  • 可能被取消臺灣身份證和吊銷大陸臺胞證
    韓國女團「TWICE」的成員周子瑜,近日因遭黃安貼「臺獨」標籤惹議,有許多人紛紛發聲力挺子瑜據自由時報報導,《中國娛樂網》在2008年3月17日時曾報導,黃安在2001年放棄臺灣人身分,在中國大陸辦理身份證,而且地點是位在中國廣東省清新縣太平鎮。針對黃安被指有大陸籍,民進黨立委陳其邁今天表示,將請臺灣內政部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1條查清楚。陳其邁指出,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一1條規定:臺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
  • 臺灣人怎麼過春節?(我在大陸看臺灣)
    &nbsp&nbsp&nbsp&nbsp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nbsp&nbsp&nbsp&nbsp很多大陸朋友會問我:臺灣人也過春節嗎?
  • 臺灣人到底用不用微信?(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56:15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那麼,臺灣人用微信嗎?  答案是:有,但不多。  臺灣人最早是用whatsapp,接著用LINE,而微信,在臺灣是不叫微信,是叫wechat,它是比較後期才找羅志祥和楊丞琳代言。現在在臺灣的使用率是:LINE第一,whatsapp第二,再來才是wechat。
  • 臺灣換發新身份證,也能說成大陸威脅?
    臺灣地區內政部門預定在明年換發數字身份證(臺灣稱「數位身份證」 ),以全面代替現有的紙本身份證。這本是便利民眾的好事,但民進黨籍「立委」偏要作梗。「獨派立委」範雲、劉世芳、何欣純、洪申翰等人17日召開記者會,妄稱,換發數字身份證「恐成為中國(大陸)滲透臺灣的破口」,要求首先保護「全民個資安全」。美國總統川普沒能在換屆大選中連任,但其對資訊科技的質疑卻被島內一些政客全盤繼承下來。
  • 臺灣人和大陸人結婚全攻略
    一年一度的「十一結婚黃金周」過去了,你收到「紅色炸彈」了嗎?面對黃金周結婚扎堆,你銀行卡上的餘額還好嗎?
  • 臺灣人看大陸:你的大街與我的夜市
    認識這個人將近半年,縱使他時常與我談天說地,聊國家社會,又談哲學思辨,但,我總覺得自己從未真正懂他。「王家衛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看著我疑惑的表情,他才慢條斯理的解釋道。「而你離開之後,我若對你念念不忘,追著你到臺灣去,你得帶我去逛夜市,懂嘛?」他轉身向我,也不顧我那正咬一半冰棍的呆愣表情,神色正經地對我說道。
  • 大陸人和臺灣人結婚真不容易
    最近收到一些朋友關於和臺灣人結婚流程的問題,我們整理了一個完整攻略,純乾貨給同命相聯的盆友們,記得先收藏再看。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目錄:【推薦序】【大陸人看臺灣】臺灣!臺灣!——江源 臺灣同學,我喜歡你 ——楊帆 我的戒菸大使安琪小姐 ——韓石山 充滿魅惑的伍角船板 ——趙玫 在臺灣文壇看見真性情 ——蔣子龍 兩岸白衣天使互訪情 ——姜月平 從風味小吃品味臺灣底韻 ——方偉華【臺灣人看大陸】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 ——孫葦萍 頤和園路五號的日子 —
  • 你真的能區分臺灣與香港明星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我發現很多大陸朋友分不清某些香港藝人和臺灣藝人。舉個例子,任賢齊,很多人以為他是港星,因為他演了很多香港片,但是他其實是純正的臺灣藝人。還有舒淇,很多人也以為她是港星,也是同樣的理由,但她也是純正的臺灣藝人。
  • 你知道牛肉麵在臺灣被發揚光大成什麼樣了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說到臺灣的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牛肉麵。雖不至於臺灣滿街都是牛肉麵,但每條街至少都有一家,甚至還有條「牛肉麵街」。  大陸上不是有什麼「加州李先生牛肉麵大王」嗎?我不太懂吃,說不出有什麼不一樣,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臺灣的牛肉麵就是有一種臺味,一吃就能感覺出來。  臺灣牛肉麵,號稱「川味」,但其實四川根本就沒有這號面,唯一勉強對得上號的,是成都小吃「小碗紅湯牛肉」──將小碗紅湯牛肉配上面,就成了傳說中的「川味紅燒牛肉麵」。這也就是為什麼臺灣牛肉麵絕大多數都是「紅燒」,清燉的很少。
  • 臺灣美女的自述: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劉樂妍也是一名歌手和演員,她在文章中坦言困惑:該怎麼去定義「中國人」和「臺灣人」?是看你擁有哪邊的身份證嗎?就這麼簡單而已嗎?「我爺爺我奶奶,當然都是臺灣人拿了臺灣身份證在臺灣生活四十幾年,回大陸探親都被稱作是臺胞。但難道他們就不再是中國人了嗎?他們當然也是中國人。我看得出來我爺爺奶奶對那片土地的感情和依戀。」「我臺灣出生,臺北長大,我當然是臺灣人。
  • 大貓看臺灣(三) —— 和「大陸人」「內地人」「中國人」很不一樣的「臺灣人」
    但是,我一張嘴說話,就暴露了:我沒有那一口臺灣腔,讓人一聽,就知道我不是臺灣人。接下來,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就是,他會問我是哪裡人。但詢問的方式不外乎這麼三種:1、——「你是大陸人?」——「是啊,我剛從上海來的。」2、——「你是內地人?」——「是啊,我剛從上海來的。」3、——「你是中國人?!」——!
  • 臺灣人在大陸:迷茫的身份認同,我是誰?
    我知道移動和聯通卻不知道中信和臺灣大哥大。我坐火車從北京到天津河南廣州,卻從來沒坐火車從臺北到新竹臺中臺南。我在中國銀行存錢,沒用過印章,沒收過支票,不知道臺灣的銀行下午3點半就停止營業。第一次用誠品書店裡的馬桶時,我嚇了一大跳。  是的,這些不過是生活習慣而已。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可是當超商的店員聽不懂我說話;當水平書店的老闆問我,「小弟,你是大陸來的吧?」
  • 臺灣人喜歡大陸的電視劇電影嗎?
    我看過好幾檔臺灣的娛樂節目,臺灣人很喜歡大陸的節目,僅僅一部《甄嬛傳》在臺灣就播了十幾遍,還有人看。早些年,臺灣古裝劇再大陸很火,譬如《一代女皇武則天》《戲說乾隆》《包青天》等,但是最近一年,情況絕對反轉,大陸的電視劇在臺灣很火。
  • 在大陸,「臺灣身份」正在逐漸消失
    作者:林犀轉載自多維網,原標題:《在大陸 臺灣身份逐漸「被消失」》「二代臺胞證要上路了,上頭的數字和大陸身份證一樣,18位數,我們真的要『被統一』了,你怎麼看?」坐在北京大學附近的咖啡店,我問這三個90後、到北京將滿一年的臺灣學生。「我之前要買天貓國際的海外商品,用現在的臺胞證號就被拒絕了,改成18位數之後可以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