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衰落的兒童綜藝

2020-11-17 虎嗅APP


自從「限娃令」發布,《爸爸去哪兒》系列在電視臺停播後,兒童綜藝便風光不再。但硬糖君發現,截至目前,2020年竟已誕生近20檔以兒童或青少年為主的綜藝節目。


啥時播的?哪播的?為啥完全沒感覺?我好像還停留在「限娃」時代。


最近,積壓2年之久的《想想辦法吧爸爸》在優酷海外版上線,配方相同萌娃依舊觀眾卻熱情不再。



今年的特殊原因導致「超長假期」,加之海外遊受阻,按說為兒童綜藝這種比較合家歡的內容提供了不錯條件。各平臺及衛視也不再局限於過去的「生活記錄」模式,轉而探索細分領域,但實際播放情況及聲量卻不盡如人意。


一晃7年過去,《爸爸去哪兒》仍舊是兒童綜藝頂峰,令人覺得遺憾的同時,也不免激發探究之情:都說幼崽最可愛,為什麼兒童綜藝忽然不行了?莫非是明星子女與素人萌娃之間有壁,觀眾老爺也搞起了區別對待?


教育成為關鍵詞


2013年《爸爸去哪兒》橫空出世,瞬間俘獲全年齡段觀眾。幾位出演節目的萌娃已經逐漸長大,卻仍有一批不離不棄的長期粉絲,可見節目的影響力之長遠。


「爸哪」效應之下,2014年,同類節目大量湧現。2016年,廣電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特別提到真人秀節目應注意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儘量減少未成年人參與。


2020年的兒童綜藝數量上不輸其他品類,但或許因為「限娃令」餘威仍在,「教育」成為這批節目的關鍵詞。


每個中小學生必看的《開學第一課》不必多說,主打就是大型公益教育節目;江蘇衛視則推出了《第一粒扣子》,號稱國內首檔課本劇節目。硬糖君看了點片段,感覺「課本劇」更多還是停留在概念,沒有特別明顯的亮點。



除了純教育類節目,愛奇藝的《親愛的小課桌》也算是將「兒童」與「教育」做了深度結合,主打陪小孩做作業的細分場景。記得去年衛視招商會上,東方衛視也有一檔類似節目出現,不知何故沒能準時與觀眾見面。


有鄭爽加盟的《奇妙小森林》,播出期間因「爽言爽語」誕生了不少熱搜話題。這是一檔主打自然治癒的親子向兒童綜藝,明星團帶著素人小孩回歸大自然。和成人慢綜藝一樣,逃離城市喧囂、寓教於樂吧。



但因有爽姐這個「變量」,治癒綜藝多了幾分擰巴。藝人、素人小孩、素人家長三方關係的設置不明確,使得節目的核心邏輯變得模糊,繼而削弱可看性。


加之出演節目的四位明星,除吳奇隆已婚外,其他幾位皆為單身,與小孩相處難免手足無措。對萌娃而言,明星原本就是陌生人,建立信任的過程變慢,也難讓觀眾看到太多觸動人心的互動。


兒童綜藝,教育孩子是一方面,教育家長則是另一方面。優酷最近推出的成長觀察類綜藝《告訴世界我可以》,以「觀察孩子成長」為切口,由觀察室中的嘉賓向家長輸出教育觀點。不過奇怪的是,作為一檔主打「觀察孩子成長」的節目,目前釋出的嘉賓陣容卻沒有育兒領域的專家,在專業度方面有所缺失。



現在的家長經受各路信息洗禮,也早不是當年迷信明星名人的盲從者。比如第一期嘉賓——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父子,鄭淵潔的育兒心得就是野蠻生長,鄭亞旗一天學沒上全靠老爹輔導。放十來年前,或許還有人買帳,但在如今的「雞娃」語境下,應該已無人願試。


兒童綜藝拍給誰看?


兒童綜藝為何再難復刻當年《爸哪》的輝煌,還是要回到節目製作的源頭。兒童綜藝的目標受眾是誰?


名為兒童綜藝或親子綜藝,但這一品類卻並不是拍攝給未成年人看的。硬糖君對身邊的小學生及中學生們進行了隨機調查,大部分中小學生或鍾愛愛豆選秀,或沉迷各類動漫、劇集及手遊不可自拔,兒童綜藝對於他們而言毫無吸引力。



明確了兒童綜藝的目標受眾其實是成年人,再來說這一受眾群體的不同需求。收看兒童綜藝的成年人中,有相當多一部分是明星嘉賓的粉絲,收看節目純粹為了自家偶像,想要get愛豆的另一面。


《小課桌》或《小森林》捕捉到了粉絲想要看到偶像另一面的需求,但在節目內容設置及人物關係上處理不當,使得明星在節目中看點不多,甚至有可能自曝其短。粉絲自然也不想自家偶像「九漏魚」的一面被曝光,造成了節目熱度始終提不上去。


兒童綜藝走向細分,也意味著明星嘉賓在節目中擔任的功能性角色更多,這就提高了對明星嘉賓的要求,不僅要會玩梗不冷場,還要善於與小孩相處,短時間建立信任,並且還要承擔一部分教育小孩、輸出觀點的工作。



除了看自家愛豆以外,也有一部分觀眾有學習育兒方法的需求。這類觀眾以新手父母居多,看綜藝的目的就是借鑑育兒經驗。


正如硬糖君上文所說,如今的家長不再盲目迷信明星名人,兒童綜藝仍在復刻過去的老路子,對家長顯然參考性不大。


另一方面,這些有學習育兒經驗需求的家長,對於明星嘉賓的選擇也會格外關注。一般來說,已婚已育的明星嘉賓對新手父母來說更具備說服力,流量、咖位之類對於新手父母觀眾而言倒沒那麼重要。



另外,硬糖君通過觀察及走訪也發現,新手父母對於兒童綜藝中的知識也有自己的需求。例如不少新手父母提到,希望兒童綜藝不要總是講大道理或者上升到價值觀高度,最好講些具備實操性的親子貼士。


當然,在兒童綜藝的收看群體中還存在這樣的觀眾:就是喜歡看萌娃。這批觀眾數量不少,當年韓國親子綜藝在缺乏重磅明星的情況下仍舊走紅,也是因為觀眾對人類幼崽的一片柔情。


但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分流走了這類單純喜歡看萌娃的觀眾。比起在屏幕前枯坐一個來小時,幾十秒的萌娃短視頻顯然更符合這類觀眾的需求。


兒童綜藝如何破局


理清了目前市場兒童綜藝的主體受眾及不同受眾的細分需求,那麼已經7年沒有爆款、聲量越來越弱的兒童綜藝又要如何破局?


首先,硬糖君認為因《爸哪》的成功效應,如今兒童綜藝受韓綜影響太大,即把節目的受眾過分聚焦於成年群體身上。


《爸哪》的成功具備一定巧合及不可複製性。2013年《爸哪》播出之際,市面上真人秀節目極少,更別提明星帶娃奔赴鄉村一切自給自足這種模式。



對於觀眾而言,明星及星二代有神秘面紗,通過看明星與自己孩子的相處,滿足了觀眾對於明星家庭的窺私慾。加之當時不少明星在該節目獻上綜藝首秀,更增強了節目可看性。


但如今類似觀察類節目已經太多,就算是「限娃令」解除,《爸哪》能夠再度以「明星+萌娃」的形式回歸,相信也難復刻當年的輝煌。


市面上有太多綜藝滿足成年人對明星的窺私慾,然而真正面向兒童的綜藝卻少之又少。「教育」與兒童綜藝結合不是不可以,只是目前的幾檔節目結合方式過於生硬,且有一定說教成分在。硬糖君看了十來分鐘都堅持不下去,更別提小朋友們。


韓綜確實有獨到之處,但如果說到「教育」與「兒童」的結合,其實歐美綜藝更具備可參考性及趣味性。相信大多數80後都對《藝術創想》《比克曼科學世界》等節目印象深刻,尤其是《藝術創想》的尼爾叔叔,就是魔法師在人間的真實寫照。



這幾檔兒童綜藝時長均在半小時左右,利用發散思維勾起小朋友的興趣。節目形式看起來像是主持人全程在「玩」,實際上是通過「玩」這一更容易與小朋友拉近距離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向小朋友灌輸科學及藝術思維。


其次,以成年群體作為目標受眾的節目,過於強調節目中多元素的堆砌,比如「兒童+教育+治癒+運動」等,這種多元素多任務的模式反而會影響明星嘉賓與萌娃小孩之間信任關係的建立。


曾經《爸哪》也採取過素人萌娃+明星臨時爸爸的組合,雖然後續因網絡論戰而翻車,甚至成為節目停播的導火索,但當時這種組合的反饋確實不錯。



從節目本身來看,《爸哪》採取這種組合能夠成功,一方面得益於品牌效應已經形成,另一方面則因節目任務目標簡單明確。如今的類似節目中任務目標太多,分散了明星嘉賓的專注力,加之節目錄製時間有限,明星與萌娃相處時間被壓縮,自然也談不上建立信任。


最後,部分有紀實及選拔性質的兒童綜藝走上了「宏大敘事」之路,聚焦於某方面有過人特長的天才少年。天才固然值得關注,但普通人的故事更令人容易代入。俄羅斯有一檔以孤兒為主角的才藝競技節目,集公益+人文關懷+選拔於一體,拓展題材的同時也能解決些實際社會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觀察類節目雖然數量眾多,但仍舊很有市場。美國一檔以少年犯為主體的真人秀,說不定也可以經過本土化改造後為我所用。這檔節目的內核是「變形計」式的,將有犯罪前科又屢教不改的問題少年真的扔進監獄體驗。



大部分人出獄後選擇痛改前非,走上洗心革面的路。最近幾年校園暴力層出不窮,溫和式教育顯然已經不足以震懾問題少年們,這檔節目改造一番也沒準真能大有可為,滿足群眾對於監獄日常的好奇心,同時解決少年犯屢教不改的問題。


「限娃令」後多年一蹶不振的兒童綜藝,確實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刻。與其抱著過去的成功經驗小打小鬧做微調,倒不如來一次大變形。


相關焦點

  • 扒一扒京圈為何走向衰落,頂流們為何不再執著於進京圈?
    電影界裡面的龍頭大哥是王朔,馮小剛之前一生都在對他跪舔,後來由馮小剛衍生出了華誼公司,雖然現在衰落,破船也有三斤釘,提及華誼,還是資源和地位的代表。從他們的態度中,也能看出京圈的衰落。那麼這個京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就拿電視劇來說,以前想紅就只能拍大導演的戲,也可以說只要拍了趙寶剛海巖等人的劇,意味著你可以有大紅的機會。
  • 印度:國內多重 「反莫臥兒帝國」起義,使其走向衰落!
    印度:國內多重 「反莫臥兒帝國」起義,使其走向衰落!1656-1674年,印度中部德幹高原的馬拉特人在其領袖西瓦吉的領導下起義,爭取民族的獨立1661年他們挫敗了莫臥兒帝國軍隊的進攻。1664、1670年,西瓦吉兩次率部襲擊蘇拉特港,給莫臥兒帝國以沉重打擊.1674年,西瓦吉自稱馬哈拉斯特拉國王。
  • 李陽瘋狂英語走向衰落,只因這幾個原因……
    沒用又沒有吸引力的東西,自然會走向衰敗。第二,人們認清了瘋狂英語的本質。無論他的理念口號多崇高,本質上還是賣課賣資料,最終目的還是讓人掏錢包。李陽本質上是一個商人,無論他的演講是大喊大叫,還是拼命煽情,最後絕對是賣書撈錢。瘋狂英記一本冊子加兩盒磁帶就能賣個不小的價錢,這還是在物價上漲前的十幾年前。第三,李陽家暴事件。
  • 近日美國發生兩件大事,每一件都顯示,美國走向「衰落」不是傳說
    近日美國發生兩件大事,每一件都顯示,美國走向「衰落」並不是傳說  川普承認拜登贏了,30多萬人逃離紐約,美國到底是天堂還是地獄  自美國大選結果出爐以來,美國的疫情與日俱增,美國民眾的抗議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美國上層社會的鬥爭也越加激烈。
  • 他稱郭德綱是「五沒」相聲演員,斷定德雲社開始走向衰落!
    從他的文章中我們看到德雲社正在一步步的走向衰落。而我卻非常佩服他的一個能力,就是潛移默化影響你的思維,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他設定好的「世界」。當你看完他的文章後會非常地感動,感覺他為「德雲社」的發展可謂是「殫精竭慮」!下面一起來領略下!
  • 東漢時期,強悍的北匈奴是如何走向衰落的?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
    前119年,隨著西漢冠軍侯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持續了四十餘年的漢匈大戰正式宣告結束,漢朝最終擊潰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成為了亞洲的唯一霸主,而被擊敗的匈奴徹底走向了衰落,不復往日的榮耀,無力再與漢朝為敵。此後,被漢朝趕出漠北的匈奴遠遁西北,至前58年,在西漢與西域烏孫國的聯合打擊下,匈奴分裂成五部,各為其主,相互攻伐。
  • 臺灣音樂衰落了嗎?
    我記得很久之前還有寶友給我留言呢,想讓我說說臺灣音樂為什麼會衰落。似乎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裡,臺灣音樂的衰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張雨生給彭國華先生的書信中寫過一句:「巔峰,正是下墜的開始,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二十一世紀的新主流文化……」時隔二十多年,身為後輩的我們回頭來看,大概都會有一番感慨。
  • 金鐘獎入圍名單揭臺灣綜藝衰落現狀
    臺灣綜藝地位的衰落是有目共睹的。
  • 漢元帝時期,儒家徹底實現了其文治理想,為何大漢帝國卻走向衰落
    漢元帝但是也正是從漢元帝時期,大漢帝國開始走向衰落。那麼儒家上臺後做了什麼?他們在大漢衰落的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自孔子創立儒家學派以來,儒生主要是在野的批評派,他們在先秦時期從未真正走向權力舞臺。但與此同時,大漢帝國也在這個時期開始走向衰落。儒生們掌握了權力,自然就要實現儒家的所謂王道理想。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儒生們提出了教化禮樂的方略。認為只要提倡教化,循禮行事,示民以義而非利,教導民眾遵循道德約束,培養良好的風俗習慣,人類社會就能實現太平王道理想。
  • 男性向美少女戀愛遊戲「LovePlus」為什麼會走向衰落?
    然而,在20多年後的今天,這個特定類型的遊戲已經走向沒落,很少再有大廠願意涉足。與此同時,以虛擬角色和玩家之間互相陪伴、照料帶來的情感體驗為核心的整個遊戲大類卻並沒有明顯的衰落——個別的產品總是起起落落,但整個大類市場表現總體還是穩定的。只是,我們確實很少再看到有以「戀愛」體驗為核心的遊戲能夠在市場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尤其在面向男性玩家的虛擬女友這一類型中更是如此。
  • 在臺灣她一個人撐起綜藝,藝人們都哪去了,臺灣娛樂明星為何衰落
    說到綜藝,相信很多人都看,因為在這類節目中,一般都能看到偶像不為人知的一面。當今有很多人喜歡看綜藝,但臺灣省的綜藝節目卻在慢慢走下坡路。以前臺灣的綜藝節目還是很有名氣的,很多人都喜歡看。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臺灣明星來到大陸,許多臺灣的綜藝節目已經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不過,臺灣有一位女明星,她絕對是電視收視冠軍。她的名字叫翁子涵。作為一名模特,她自然非常熟悉觀眾究竟喜歡看什麼。然而,除了她,臺灣綜藝界就沒有拿得出手的明星了。臺灣省的許多朋友都在問,藝人們都去哪兒了?事實上,大致有兩個方面。首先一些藝人,比如小S,已經處於半退出娛樂圈的狀態。
  • 360兒童手錶8X新品來襲,引領兒童可穿戴走向成熟期
    發布會現場,360兒童宣布同Kido合併運營,並發布了首款合力之作——360兒童手錶8X。一、360兒童手錶與Kido合併運營,強強聯合引領兒童可穿戴進入差異化經營時代在發布會現場,Kido執行總裁兼360兒童副總經理張寒,以及360集團CEO周鴻禕都發表了熱情的講話。除了介紹360智能兒童手錶8X外,他們還闡述了360兒童手錶與Kido合併經營的優勢。
  • 男性向美少女戀愛遊戲「LovePlus」為什麼會走向衰落?-虎嗅網
    然而,在20多年後的今天,這個特定類型的遊戲已經走向沒落,很少再有大廠願意涉足。與此同時,以虛擬角色和玩家之間互相陪伴、照料帶來的情感體驗為核心的整個遊戲大類卻並沒有明顯的衰落——個別的產品總是起起落落,但整個大類市場表現總體還是穩定的。只是,我們確實很少再看到有以「戀愛」體驗為核心的遊戲能夠在市場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尤其在面向男性玩家的虛擬女友這一類型中更是如此。
  • 傳統十大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又是何時走向衰落的?
    傳統商幫在封建集權社會形成,依賴「官商勾結」發展,隨著洋務運動等帶來了工商業文明到封建社會最終滅亡,傳統商幫也失去了其生存土壤,走向衰亡。伴隨著《喬家大院》《大清徽商》等電視劇的熱播和《紅頂商人胡雪巖》等文學著作的暢銷,越來越多的古代商界精英們被人們所熟知。
  • 近20檔兒童綜藝鬧螢屏,但你怎麼不愛看「寶寶」了?
    一晃7年過去,《爸爸去哪兒》仍舊是兒童綜藝頂峰,令人覺得遺憾的同時,也不免激發探究之情:都說幼崽最可愛,為什麼兒童綜藝忽然不行了?莫非是明星子女與素人萌娃之間有壁,觀眾老爺也搞起了區別對待?這是一檔主打自然治癒的親子向兒童綜藝,明星團帶著素人小孩回歸大自然。和成人慢綜藝一樣,逃離城市喧囂、寓教於樂吧。
  • 蔡康永的離"熙" :見證臺灣綜藝輝煌時代的衰落
    網易娛樂10月16日報導 (文/鹿爽朗)10月16日,蔡康永、小S在即將迎來的周末前先後宣布要離開主持了多年的臺灣王牌綜藝《康熙來了》。而在此之前兩岸長期飛行工作的蔡康永已經完成了大量內地的工作的籤約,而因摔傷、感冒而近半年長期找人代班的小S,也在被一片質疑"被家暴"的呼聲中選擇與蔡康永這個書生一同進退。
  • 《愛爾蘭人》幻夢的消逝與必經的衰落
    黑幫繁榮景象自「起高樓,宴賓客」後,必然迎來幻夢的衰落與消逝;同時,時代的更迭也呈現了黑幫片對比其他類型片的風光不再。同時,以《愛爾蘭人》為切入點窺見的黑幫極具反思的視角,在劇情、畫面與特定類型片對比之外,「衰落」並非僅僅透過螢幕呈現——黑幫類型片似乎也風光不再。經歷新好萊塢時期的電影革命與輝煌後,黑幫片的日漸式微似乎也在闡釋著從時代維度而言的迭代與衰落。
  • 百戰百敗將軍當防長,美當選總統提名引熱議,美媒擔憂美軍衰落
    紐約時報評論指出,奧斯汀擔任美國防長,更多的是考慮立場和黨派選舉需要,這或許是美軍走向衰落的標誌。美軍近些年來內部醜聞不斷,連續發生各種嚴重的事故。戰機連續墜毀,軍艦等事故不斷,很多根本性問題始終難以解決,美軍走向衰落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了。蘭德智庫分析指出,美軍創新能力明顯下降,大部分先進武器都是幾十年前的產物,近些年來很少有大的實質性突破。
  • 安徽衛視的衰落,從主持人李彬的出走說起
    當網際網路發展得越來越快,電視臺的衰落已成不爭事實,如今,不管是上星劇還是自製綜藝,都很難取得破三、四的收視率,面對這種情況,為了完成KPI,收視造假之事也層出不窮。芒果臺靠品牌綜藝《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勉強維持霸主地位,番茄臺與藍臺緊隨其後,而芒果臺曾經的勁敵安徽衛視,早就泯然於眾臺之中,看客們遺憾感慨,臺中人奮力掙扎,奈何如同陷入泥沙裡,有心無力再難重現當年的盛況。
  • 【小鮮綜藝】年終盤點 2016年綜藝「琅琊榜」之衛視綜藝
    2.喜劇總動員 收視率:2.01%點擊量:34.1億豆瓣評分:7.1微博話題:8.1億簡評:「喜劇人」後歡樂傳媒又一力作,將喜劇模式成功複製《喜劇總動員》是一檔引發東方衛視和歡樂互娛「分手」的綜藝,也是一次將《歡樂喜劇人》的模式進行成功衍生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