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受冷待,爸媽卻認為「不必理會」,視而不見真的對嗎

2020-12-23 貝貝豆育兒課堂

編輯:扈正雅

審核:貝貝豆

前段時間偶然被一部歷時十二年拍攝成的紀錄片中的教育方式驚嘆到了——

片中一個小女孩在幼兒園裡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一度受到了同學的冷對待,上了一學期,孩子在幼兒園卻總是獨來獨往,沒有一個朋友。

老師看到這種情況,也不免為孩子的性格擔憂,害怕長此以往孩子受欺負,受到同學之間的冷暴力,於是絞盡腦汁幫助她能夠融入集體。

然而,當老師和家長傾訴了孩子的問題後,孩子的爸媽卻認為「不必理會」,這讓從教數十年的老師很愕然,難不成這對父母是不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嗎?

有種養娃方式叫「視而不見」,專家解讀:自由成長並非壞事

在家長心目中什麼樣的孩子才算是一百分孩子?

聽話懂事不淘氣?低調合群不惹事?亦或是能遵循父母劃定的規則安分守己的孩子?在諸多的育兒方式中,無論是榜樣教育、言傳身教、還是棍棒教育,每一種都有各自的理由和說辭,但存在即為合理,通過上文的案例,我們就又見到了一種新的育兒觀念——「視而不見」式育兒。

很顯然,紀錄片中小女孩的父母並沒有想要插手孩子的「不合群」事件,甚至於他們是支持孩子「不合群」的。

兒童心理專家曾經說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人,與喜歡的人相處十分愉快,而抗拒和不喜歡的人相處也是本能所致。

在沒有外界幹預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孩子是能夠獨立思考「需不需要與人交朋友」和「如何與人交朋友」等問題的,他們需要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不合群」很可能只是暫時情況,通過孩子本身對行為能力的修正是可以在必要時改變社交模式的。

因此,案例中父母看似荒唐的邏輯,其實很好地照顧了孩子的需求,在父母看來,自家孩子只是性格內向,並沒有性格劣勢,交友的抉擇權,他們更願意交給孩子自己和時間來把控。

也就是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候可以不必過於約束孩子的自我成長,可以視而不見孩子的「反常行為」,讓孩子自己抉擇,但這一切都要基於父母對孩子絕對了解,基於孩子心理不存在隱患。

為什麼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內向擔憂不已?不合群真的錯在孩子嗎?

電影《芳華》中的女主角何小萍,因為身世、家境和性格,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融入對她抱有偏見的集體。而被稱為「活雷鋒」的好人劉峰,本該是一個人人稱讚學習的人物,卻因為自身諸多的優良品質,反而遭到了其他人的嫉妒和排斥。

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想要在集體中順利生存,就得摒棄掉自己鮮活的特色,跟其他人一樣「隨大流」,既不能過於耀眼,也不能過於不堪。

有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往往看似性格孤僻的孩子,腦瓜裡其實藏著很多想法,孩子小時候的孤僻表現,其實是一種聰明的信號反饋。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為了「合群」而努力,那可就會放棄自身的一些優勢,去被迫遵循父母的意願,那麼變得平庸將是必然結果,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放棄了本可以出類拔萃的「天賦」。

「視而不見」式育兒法則有三大法門,父母要牢記於心

①對能掌控的事情「視而不見」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雖然需要自由成長,但同時也需要父母的關切和幫助,因此父母要懂得基本「放養法則」,要保證孩子的生理、心理雙重安全。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異樣,也要及時幹預,不要給年幼的孩子留下心理暗傷。

②對孩子的內心「了如指掌」

視而不見式育兒,需要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內心足夠了解,懂得孩子的需求,以及所作所為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評估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輔助孩子更好成長。

③敢於給孩子「嘗試機會」

視而不見的養娃方式,和散養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的差異就是父母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獨自面對困難,獨自挑戰困難,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唯有嘗試,才能讓孩子更快適應性成長,更快激發潛能。

貼心獻計:「視而不見」式育兒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另一種關愛,它既不是漠視也不是放任自流,反而是告訴孩子們,父母給予了他們同等的尊重。

每日一問:你的孩子「合群」嗎?你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嗎?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幼兒園老師表示:這三種家庭的孩子,通常第一天上幼兒園不會哭鬧
    文|西紅柿媽媽當爸媽最怕什麼?怕跟孩子分離,怕孩子不在身邊受人欺負,怕孩子離開自己後不停哭。可惜,爸媽再怕也得面對,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這些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這樣的孩子入園的時候,適應能力更強,就算媽媽不在身邊,也不會感覺很恐慌,不太容易哭鬧。2 上過早教班的孩子有的孩子上過早教班,提前適應了學習生活。這樣的孩子在上幼兒園,就不會很陌生了。早教類學習,會讓孩子體驗到學習流程,孩子會有離開爸媽,獨自去學習的經歷。
  • 班上同學疑似得了傳染病,你會繼續送孩子去幼兒園、去上學嗎?
    孩子幼兒園班上一名同學,11月3日在社區初診是【皰疹性咽頰炎】,在省人民醫院復檢排除了。但班上還是開始了一系列幾乎嚴苛的管理,老師在11月4日晚上9點多發了通知。02老人不放心怕傳染,近期不想讓孩子去幼兒園我爸媽聽說有孩子疑似得了傳染病,第一反應這兩周在家,不送幼兒園了。
  • 中秋節到了,該送幼兒園老師禮物嗎?要送什麼禮物才好?
    中秋節將至,若家中有孩子上了幼兒園,爸媽不免思考:要送老師禮物嗎?該送什麼好?這之中,有些家長覺得送禮較恰當,有些認為不適合,但對幼兒園來說,有些幼兒園倒是不樂見老師收禮哦!每逢中秋節,為何家長想送禮?
  • 孩子一回家就喊肚子餓,真的是在幼兒園沒吃飽嗎?
    我家孩子自從上幼兒園後,每天放學都喊「餓」,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翻冰箱,把水果、零食全部掃光。難道孩子在幼兒園真的沒吃飽?……一方面,是我們看到孩子一回家就喊「餓」的現象,而另一方面,老師卻又說孩子們在幼兒園吃得很好。難道是老師沒盡到責任,故意用這種說辭搪塞家長?我認識一個媽媽,就真的以為是幼兒園老師不給孩子吃飽飯而轉園了。可她最後發現,孩子到哪個幼兒園都一樣喊餓。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 孩子,儘管沒有給你完美的童年,但爸媽真的不欠你
    幼兒園開親子運動會,家長、孩子、老師擠滿了園子。為了煽動情緒,主持人進行了一通聲情並茂的演講,當他講到「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陪孩子了?你欠孩子一句對不起,你要向孩子保證,從今天起每天至少拿出一個小時,專心地陪伴孩子。」的時候,許多家長眼裡淚光閃閃,抱著孩子說對不起。
  • 是什麼蒙蔽了我的雙眼,讓我對孩子的痛苦視而不見?
    我的孩子受傷了,我卻什麼都不知道是什麼蒙蔽了我的雙眼,讓我對她的痛苦視而不見?我的孩子受傷了,我卻什麼都不知道是什麼蒙蔽了我的雙眼,讓我對她的痛苦視而不見?大概是膽怯吧,讓我逃避著為人母親的責任我把所有的責任推到老師身上妄圖讓老師教會孩子應該懂得的一切我們討好老師、討好幼兒園跟他們說,沒事,您放開手管,孩子就交給您了,您多擔待跟孩子說,聽老師的話,別給老師添麻煩每天只要她能蹦蹦跳跳地回來,吵吵鬧鬧我們也就沒往別處想
  • 蠟筆小新不適合孩子看?曾被不少家長認為會帶壞孩子
    但是,你聽說過嗎?從蠟筆小新引入國內以來,就一直有不少家長就提出質疑,蠟筆小新在動漫中經常做壞事,作為動畫片會帶壞孩子,那麼這部動漫真的就不適合小孩子看嗎?蠟筆小新是「壞孩子」大家之所以覺得蠟筆小新是壞孩子,其實也是因為其中小新經常做一些不好的時候。
  •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家長如何了解孩子厭學背後的真相?
    有沒有受欺負和排擠?……這些都成了讓父母憂心的問題。學齡前的孩子很難說清楚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整天發生了什麼,因為在幼兒時期還沒有形成構建記憶和描述事件的能力,所以表達能力有限。這樣導致我們很難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那麼,家長要怎麼做才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呢?
  • 電視劇《三十而已》的頂級幼兒園,媽媽的教育焦慮,是為孩子好嗎
    電視劇《三十而已》,顧佳為了給兒子選擇頂級幼兒園,放下身段、放下尊嚴,去「求爺爺告奶奶」,兒子子言終於錄取了,但是顧佳也是花了大大的成本。孩子不就上個幼兒園嗎,至於那麼拼嗎?這才是孩子成長剛剛起步階段,還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跟這樣下去,那不知道父母要花多少精力和心思,怪不得現在有這麼多媽媽當得如此「辛苦!」關鍵是童謠顧佳認為的貴族幼兒園#《三十而已》的頂級幼兒園,能夠給孩子提供頂尖的教育,卻不曾想,自己的兒子竟然被一家委會家長關了小黑屋,孩子心理受到了極大地傷害,哭哭啼啼說不再上這個幼兒園。
  • 幼兒園孩子回家容易亂說的四句話,家長經常誤會,幼師:真的冤枉
    然後由於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她們的表達能力有限,以及分不清事實和想像,回家在家長帶有目的性的引導提問下就會容易亂說一些話。 今天咱們就說說幼兒園孩子回家容易亂說的四句話,家長經常誤會,幼師:真的冤枉。
  • [幼兒園中班]4歲孩子90%會撒謊,家長怎麼處理?
    孩子為什麼會撒謊說出一些從沒發生過的事情,並且自相矛盾時卻一臉坦然呢?看看下面5個情景,是否似曾相似?情景1:小朋友可以打老師 3歲的小豬上幼兒園小班,這天放學時到幼兒園去接小豬,小豬媽被孩子的班主任叫進了辦公室。老師說小豬今天在幼兒園犯錯誤,被老師批評時說了一句恐怖的話:「小朋友可以打老師!」當老師問小豬是誰教的,小豬脫口而出說是「媽媽教的」。
  • 「容嬤嬤」現身幼兒園!多名孩子手腕,手掌處出現牙籤扎過的痕跡,你的良心會痛嗎?
    2018年3月21日上午,寧德的李先生報案稱,自己的孩子就讀於陽光幼兒園小班。3月20日晚上,他在幫孩子洗澡的時候發現,孩子的手腕部有傷痕。孩子告訴他,是園裡的楊老師扎的。接警後,警方立即展開調查。另外,希望學校在招收員工時,多加考核他們的素質,把好幼兒園入口關。
  • 孩子說在幼兒園老師打他了,可以相信嗎?
    誰打你了嗎?——嗯!QAQ——誰?老師嗎?——嗯嗯……於是,靈魂拷問來了!要不要去幼兒園找老師對峙?如何看待寶寶說幼兒園老師打自己?經常會把想像中的事情說的有板有眼……我閨女就是這樣那孩子說的話東一句西一句我怎麼判斷Ta到底受沒受委屈首先,切記不要引導性提問比如之前舉例的,發現孩子身上有傷,就問是不是被打了,得到肯定回答後,又問是不是老師打的……小編非常理解
  • 這幾種性格的孩子,在幼兒園會被孤立,不受人喜歡,對成長不利
    所以,寶寶幾乎是無微不至的呵護下長大的,有外婆疼,有爺爺寵,六個大人圍繞著,全方位的照顧著孩子,不會讓他們受一點點的苦。但是,在這樣環境裡長大的孩子習慣了「吃飯時張嘴,伸手拿衣服」的生活方式,他們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不過,孩子上幼兒園後,由於園裡孩子眾多,老師不可能做到像父母一樣照顧他們,又因為家裡寵慣了,一點不如意寶寶開始哭鬧的情況時有發生。
  • 幼兒園老師:「討人嫌」的家長,不僅老師不喜歡,孩子也會被疏遠
    對於很多女性來說,有了娃之後,會將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孩子身上,害怕孩子吃不好,穿不暖,受欺負,受冷落。 一些寶媽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因此要求老師瘋狂「曬」自家娃,隔一個小時,就讓老師拍視頻、發照片,時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 短時間內可能老師會比較配合,但時間一長,或許會有些反感,畢竟老師不可能為你家一個娃服務。
  • 孩子上幼兒園的最佳年齡,你整對了嗎?
    有的認為滿2歲就可以,有的認為最好2歲半以後,凱特貓的認知非常的普通,認為孩子最佳的上幼兒園年齡是3歲左右!為什麼?先給大家普及一個詞:幼兒,指處於1-3歲的孩子!單獨提出這個詞,是希望大家可以多思考一下,為什麼是將這個階段的寶寶定義為幼兒!
  • 孩子偷錢,你怎麼辦?(家長老師必看)
    最近豆豆從幼兒園回家,豆豆媽經常在書包或口袋裡發現不是豆豆的東西。有時是一塊拼圖,有時是幾個雪花片,有時候是幼兒園的晨檢卡....為此,豆豆媽很苦惱,孩子這麼小就學會「偷竊」了,便問豆豆,豆豆說:「這是早上老師發給我們的,每個小朋友都有」。媽媽信以為真。
  • 幼兒園孩子的「年終獎」火了,看到獎品後,家長:學費算是白交了
    幼兒園給孩子頒發「年終獎」,家長看到獎品認為學費白交了小七就讀的幼兒園屬於「城中貴族」,每月幼兒園學費與生活費加起來超過三千元。但小七爸媽認為,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幼兒園很關鍵,所以即便是家庭條件算不上大富大貴,還是咬牙堅持。
  • 孩子在家好好的,一上幼兒園就生病?這三個原因,老師一般不會說
    其實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很多時候幼兒園一個小朋友感冒請假了,此後接連請假的孩子可能會連成串,這是咋回事呢?孩子在家好好的,一上幼兒園就生病?最近芊芊媽特別焦慮,原因是孩子在幼兒園又感冒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嬰幼兒時期,這類孩子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鍛鍊,比如經常參與戶外活動、保持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等,這些也對提升免疫力非常有幫助。孩子愛生病,爸媽如何護理家裡有個愛生病的「矯情娃」,爸媽也是操碎了心,那麼如何呵護寶寶的身體健康,讓娃少生病呢?
  • 孩子不在幼兒園「拉粑粑」,你真的了解原因嗎?
    現在的小朋友到了三歲以後就要去幼兒園了,但是很多寶寶對於幼兒園都是非常抗拒的,要不就是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要不就是在幼兒園調皮搗蛋不讓人省心。最近又有一些家長反映,說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非常擔心孩子身體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是因為什麼。怕自己做不好其實「拉粑粑」本身就是一件比較私密的事情,而很多小朋友在家裡都習慣了一個人「拉粑粑」,到了幼兒園,人比較多就會覺得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