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後,藍盈瑩已經因為人設問題上了多次熱搜。上一次初舞臺評級後,網友對她的評價就分成了功利和自律兩派。而這一次,她又因為在組隊中逼著佛系的吳昕十天之內學會薩克斯被指人設翻車。
藍盈瑩這次的人設翻車事件與上次大眾對她「功利」的評價,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本質上都說明了她是一個在社交中缺乏分寸感和界限感的人。
社交中的分寸感和界限感簡單來講,就是在與人交往中注意尊重別人和保留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領域,也就是自己獨立的人格和生活空間。在這個私人化領域與外界之間應該有一條界限。
如果自己不尊重自己的界限,就會在社交中失去對自己的保留,把本該作為隱私的東西,大量向別人展示。而如果一個人不尊重別人的界限,那麼就會在社交中顯得沒有分寸,冒犯了別人。
藍盈瑩就是典型的在社交中不會尊重別人,也不會保留自己。無論是她被全網嘲諷的功利還是她這次和對吳昕的態度導致的人設翻車,都是她自己界限感不足而造成的惡果。
優秀不是一個人的隱私,但是努力是。生活中,大家都會承認那些很努力的人優秀,但是很少有人喜歡把自己的努力時時刻刻暴露在大眾面前的人。
一方面,像藍盈瑩這樣喜歡在曝光燈下努力的人,的確容易讓人感覺到用力過猛。因為努力的人,其實很多,成功的人哪個不努力呢?所以啊,過分展現自己的努力,其實就是對自己的不保留,是對自己的個人邊界的不尊重。
另一方面,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圈。舒適圈並不是「偷懶」的圈子,而是一個人的個人邊界,它決定了「我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藍盈瑩是一個公共人物,當她把自己的努力時時刻刻暴露在社交媒體上,就會讓那些喜歡慢一點生活的人產生壓力。在這種壓力之下人們要麼從此以後屏蔽她的信息,要麼就會反過來指責她。這種反應其實不過是別人對自己個人邊界的維護罷了。
當你侵犯了別人的個人邊界而不自知,那麼不被喜歡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有的網友評價藍盈瑩:「我知道她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但是我就是喜歡不起來。」
自己的努力是邊界,同樣,別人是不是選擇努力也是一種邊界。藍盈瑩和吳昕之間的這一場「瓜」,其實就是藍盈瑩沒有尊重吳昕的個人邊界。
是的,藍盈瑩一直都沒有變。第一次公演準備的時候她也是一個狼性很拼的人,為什麼那個時候收穫的是好評呢?
因為與第一次公演不同的是她的隊友。在第一次公演中,藍盈瑩的隊友是和她一樣愛拼的人。她的隊友們即便沒有她那麼狼性,也不會因為壓力而怎麼樣。
可是這一次,藍盈瑩最不應該的就是選擇吳昕。因為吳昕和藍盈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吳昕也很優秀,但她本質上是一個不爭不搶的「佛系」姐姐。這一點,眾所周知!
但是藍盈瑩呢,她不是沒有認識到吳昕與她的不同,但是她不在意。因為她覺得是可以努力的。從她的採訪中可以看出,她說:「我相信可以做到,所以吳昕小姐姐也一定可以。」
從這兒就可以看出,藍盈瑩她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冒犯吳昕的舒適圈,在侵犯她與吳昕之間的社交邊界。她只是自我的認為:我可以,所以你也一定可以。
這和她在社交圈裡的自律和努力是一樣的,她習慣了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喜歡挑戰,能夠自律。卻忘記了,別人不是她。
人和人的社交就是這樣,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處處都是被辜負。可是當你反過來思考,才發現所有的辜負都有跡可循。當你不懂得維護自己的邊界,也不懂的有分寸的對待別人的邊界。那麼不被喜歡就顯得理所應當。
生活中因為邊界感和分寸感引發的社交問題層出不窮,有的是因為沒分寸,更多的卻是因為不注意保留自己的邊界。
最近,《嚮往的生活》中快樂家族來做客,網上又引起了一陣「快樂家族都在靠何炅」的討論。大家都在指責快樂家族的其他人沒分寸、不懂事。其實呢,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注意的是:何炅,本身就是一個個人邊界感很弱的人。
節目中,何炅打電話問他們吃什麼,吳昕要吃披薩意面。何炅就說:「如果做披薩意面,還要重新搭一個烤箱。」吳昕當即笑到:「還要搭烤箱啊,那就搭唄。」
這段對話表面上體現出了吳昕的沒分寸,但卻透露出了熟悉的快樂家族的畫風。吳昕為什麼沒分寸,快樂家族的其他人為什麼沒有感覺到半點不對?就是因為何炅平時就是一個有求必應的人。
何炅是一個很舒服的朋友,但是,卻也是一個活得很累的人。如果一個人時時刻刻能夠考慮到別人的感受,那麼說明他一定程度上放棄了自己的個人邊界。在滿足自己和照顧別人的時候,他優先選擇了照顧別人。
追《快樂大本營》比較多的朋友應該可以意識到,在《快本》的舞臺上,何炅一直在做那個「補鍋」的人。其他幾個人不合適的言行甩得鍋,何炅都會把它們完美的接回來。這麼多年,何炅很少甚至幾乎沒有表達過不滿。也正因為他的從不表達,所以其他的人就在這種日積月累的「被補鍋」中形成了有事兒找何炅的潛意識。
與其說,快樂家族的其他人沒分寸,不如說何炅從來沒有維護過自己的邊界。
每個人與人交往的過程都會有一個磨合期,這個磨合期就是你們彼此之間互相了解對方邊界的時候。而何炅,從磨合期到現在從來沒有展現過自己的邊界。在他自己都不保留自己邊界的情況下,別人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樣算是有分寸,那麼沒分寸就顯得理所應當了。
主持人蔡康永,在一次節目中曾說:「我鼓勵大家做一個冷淡的人,過於熱情不是一個人維持良好關係的方法。」這裡的冷淡,說白了,其實就是邊界感。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邊界樹立起來。
人們不願意樹立邊界的原因無非就是: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邊界、怕得罪人、怕不合群。但其實,沒邊界的人才最容易得罪人。
如果你最開始就把自己的邊界樹立起來,明明白白毫不掩飾的展示給別人看。那麼,當別人侵犯你的邊界以後,你做出的任何反應首先會帶給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思。
反之,如果你平時不注重樹立自己的邊界,一次一次的容忍,直到偶然一次忍無可忍的發了脾氣。這個時候,被你發脾氣的人其實根本意識不到你為什麼憤怒,他們只會覺得你莫名其妙,是個情緒不穩定的人。
邊界,對自己和別人同樣重要。
我是 ,今天關於分寸感的小知識你get到了嗎?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讓你困惑呢?私信詡之,讓詡之來幫你解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