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繼承某個時代玉器特徵為基準,通過雕刻,在造型、紋飾上達到相似傳神的玉雕作品,業內將之稱為「仿古玉器」。文物界的所謂仿古大多以制假、作舊、售假為目的,而玉器的仿古在此單指紋飾、題材、造型等方面的仿古,它是對傳統古文化的尊崇與傳承。
▋玉器仿古的第一要素即是紋飾。
紋飾是玉器上的符號,每一種紋飾都有特定的含義,其種類和演變從某一個方面反映了古代玉器的特徵,了解這些紋飾誕生的時間,就能斷定這類紋飾玉器出生的年代及相關的物質文化,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新石器時代的一些古玉,紋飾中不少是用凸起的線條組成,如龍山文化的變形獸面紋、紅山文化的玉龍等,轉折自如層次不同。
商代玉器獸面紋已趨於成熟,寫意與寫實相結合,雲雷紋、火紋、夔紋等也開始出現。
▋獸面紋
呈現一種超脫塵世的神秘氣質和力量,指向了某種超世間的權威神力,能夠威嚇邪祟、招財納福。
▋雲紋、雲雷紋
盛行於商周時期的玉器和青銅器上,以連續的「回」字形線條構成,作圓形的連續構圖一般稱為「雲紋」,作方形的連續構圖一般稱為「雷紋」,細分還可有雲矩紋、雲水紋等紋樣。
▋夔紋
描述的是一種似龍非龍,似蛇非蛇的動物。傳說夔的皮可以做鼓,黃帝用夔牛鼓擊敗蚩尤,因此,夔也成為戰勝邪惡力量的象徵之一,寓意闢邪驅魔。
▋火紋
是太陽的標誌,它的特徵是近似水渦的圓形,也稱為「圓渦紋」,表現了先民對火的崇拜。
秦及兩漢早期,許多玉器的紋飾延續了戰國玉器的紋飾風格,有了較特殊的使用,常見的漢代玉器飾紋有下列幾種:
▋谷紋
在戰國玉器上已開始大量使用,漢代沿用了戰國玉器的這一紋飾,使用中又可分為臥蠶類谷紋、乳丁類穀粒、帶有陰線構連的谷紋三大類。
▋蒲紋
用法也同戰國玉器類似。大致可分為二類:一類為細密的蒲紋,另一類為較疏朗的蒲紋。
▋柿蒂紋
形似柿蒂,分為多瓣,每一瓣的主體呈橫向的橢圓形,前部尖凸,似蒂而有變化。這類飾紋多呈環形裝飾,常見於劍首、柱形杯的杯足或其他圓周式裝飾的玉器部位。
▋渦紋
形似旋渦,圖案的外周多為一個較大的圓環,自圓環向內旋出多組派狀旋線,線端又有多種鉤連變化,圓環的中心又有一些小的圖案。
▋龍紋
是漢代玉器中使用較多的紋樣,以龍的形象作為主題紋飾的玉器,是中國古代玉器中的一大類型,其歷時之長久,工藝之精巧,形制之繁複,構圖之多變,寄寓之豐富,均為其它紋飾所不及。
仿古玉器之風始於唐宋,盛於明清,歷朝歷代玉器紋飾除上述常見題材外,還有虺紋、蟠螭紋、饕餮紋、鳥紋、繩紋等,形制與題材豐富多樣。
現代仿古玉雕工藝更多的是提煉古玉文化的精髓,並融合當代審美觀念及設計理念,繼承創新。以現代的需求打造傳統古韻,既是向古玉文化致敬,也是在找尋、延續傳統文化的根基,讓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以體現,得以傳承。
/End.
策劃 / 屹江南造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