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主要紋飾是什麼?有什麼特徵?

2021-02-08 天珠價格鑑定

戰國時期龍鳳類造型紋飾以側視像和俯視像具多,紋飾題材展現於平面的片狀玉飾上時,卻以拼貼技法將獸類動物的頭部正面與側面身軀相拼接,創造性地展示出完整的動物全貌,別具一格的「面面俱到」的設計手法和完整的表現方式,在戰國晚期到西漢時期的玉璧上一直沿用。

「面面俱到」的獸形紋飾設計最初出現在長方形的器飾上,在平面上雕琢一個正面的獸首及兩個側面身軀,將正視與左右側視所觀察到的動物形象,依照實體的相關位置拼接——組合呈現出動物的全貌。戰國中山國國王墓出土的方形飾片拓本可供參考(圖1)。

圖1-1:

圖1-2

「面面俱到」的獸形紋飾設計其後引用到彎弧狀片飾器——玉璜上,居中雕琢一正面的獸首,左右兩側分別雕琢獸側面,這一構圖分別以正視與側視觀察到動物的形象特徵,按照正常序列排布,巧妙地配合玉料形狀構成的特殊設計,來表現動物整體全貌,獸進一步演化為「龍」(也有部分「鳳」紋),成為戰國晚期以後一直到西漢的璧形器上,常見的主體紋飾形態之一。這樣的紋飾同樣見於戰國中山國國王墓出土玉璜上(圖2)。

其後,「面面俱到」的獸形紋飾設計引用到玉璧上,成為戰漢玉璧標配的「一首雙身」龍紋(圖3)。

圖3-1

圖3-2

「一首雙身」龍鳳紋為戰國後期到西漢時期玉璧的主體紋飾之一。如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中,「一首雙身」龍紋玉璧佔有很大比例(圖4)。

圖4-1

圖4-2

比較常見的「一首雙身」龍鳳紋為單層三組、四組:

如中山靖王劉勝墓的單層雕(雙層紋飾,其中外層雕)「一首雙身」龍紋璧、鳳紋璧(圖5):

又如漢南越王墓的單層雕三組「一首雙身」獸紋璧(圖6):直徑258毫米,好徑68毫米,厚7毫米。碧玉,墨綠色,大面積白化,紋飾兩面相同,紋飾分為兩區,內區谷紋,外區雙體龍紋;分區稜與內環稜是凸起弧面,上面陰線刻雲氣紋。這在南越王墓出土的71塊玉璧裡,是唯一的一例。

比較特殊的「一首雙身」龍紋則氣勢恢宏,如漢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璧王,龍紋多達雙層雕三組+七組(圖7):直徑334毫米,好徑90毫米,厚7-11毫米不等。青玉,湖綠色,有褐黃色沁斑,紋飾分為三區,內區雙體龍紋,中區為蒲格谷紋,外區7組雙體龍紋,表面有寬窄不一的絲帶纏繞痕跡,此璧因開料時偏差,薄厚嚴重不一,外徑與好徑都有螺旋細絲紋路,應該是用大口徑,管鑽下料所留下的痕跡。此璧直徑是目前出土玉璧最大的,又是碾琢雙體龍紋最多的。堪稱戰漢「璧王」。

圖7-1

圖7-2

平面的「一首雙身」獸形紋最初來源於立體的創作元素,在戰漢時期青銅獸形構飾件上,可以追溯到紋飾的淵源(圖8)。為了讓觀賞者從圖案的正面就能觀察到獸紋的全貌,創作上創造性地將獸形動物立體化的身體從獸首後中剖後拉至尾部,形成視覺對稱的左右兩側圖形,「一首雙身」就此形成了。

圖8

戰漢玉作採用青銅藝術的構思,進一步將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移植運用到平面的玉雕上,形成了玉雕藝術「一首雙身」的圖案體系。這個圖案體系隨著技藝的不斷更進,經歷了一個由繁到簡、由具象到抽象的發展過程。

「一首雙身」圖案從最初的具象獸形、到獸身俱在四足皆備、到獸身簡化四足退化、到獸身足簡化如幾何圖形(圖9):

圖9-1:獸身俱在 四足皆備

圖9-2:獸身簡化 四足退化

圖9-3A:

戰漢古玉璧「一首雙身」獸形紋飾的演化過程,與玉劍飾的獸形紋飾演進有異曲同工之妙(參見《古玉學步(185):戰漢玉劍具淺浮雕獸形紋飾的演進》)。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古玉知識;

你想知道鑑別古玉真假的方法;

或者你想了解一下目前古玉價格行情;

可以加我微信:yu547328(點擊下方掃碼)

加入微信交流群

都是古玉愛好者,大家一起交流心得!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玉璧各時期的風格特徵
    西周大璧無紋,小璧則有雕琢精美的紋飾,紋飾題材主要為龍、鳳、鳥紋等。常用一寬陰線與一細陰線相結合的手法刻出璧面紋飾。寬陰線斜挖成一面坡形狀,紋飾弧線較多,線條自然流暢,動物造型優美。所用玉材為新疆青玉、碧玉、白玉及岫巖玉和南陽玉。
  • 不同歷史時期的玉人特徵
    從新石器時期至明清時期,古玉中的玉人形象一直處在發展演變之中,而且歷代不衰。玉人的形象雕刻也由簡單至複雜,不同歷史時期的玉人也有著不同的時代特徵,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進入古代玉人的世界,品鑑不同時代的玉人形象。
  • 殷商青銅器紋飾來源於原始時期的陶器、玉器紋飾及巖畫
    繁麗神秘的殷商青銅器紋飾藝術1.殷商青銅器紋飾的主要內容:紋飾是青銅器的裝飾語言,也是其靈魂。殷商青銅器紋飾來源於原始時期的陶器、玉器紋飾及巖畫,並深深打上時代烙印,其思想與內容是原始時期對遠祖、自然崇拜的繼承與發展。
  • 玉雕上的仿古紋飾,蘊含了什麼文化?
    歷朝歷代都對紋飾進行了傳承和創新,進一步豐富其樣式和內涵。學者在各個朝代出土的玉器中發現,每一個朝代都有其特定的紋飾。 夏商周代的雙線勾勒,春秋戰國的陰刻線、秦漢代的雲紋、龍紋、螭虎紋、谷紋、蒲紋等,唐代的植物紋、剔地陽紋,宋元的卷草紋,明代的龍紋、蠶紋,清代的蒲紋、山水人物紋。
  • 天下收藏-春秋戰國玉器
    二、春秋戰國-玉器與禮學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多為王室貴族所喜愛和爭先選用的品類。春秋戰國文人把美麗的和田玉與我國傳統的禮學一起結合研究分析,所以玉有五德、君子比德於玉這樣的深奧學說便應運而生。三、春秋戰國-玉器特徵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一般多為「虎形眼」。這種「虎形眼」兇猛異常,會帶給人一種氣勢威武之感。
  • 潛山戰國時期的陶香薰
    展覽的第一部分為「香具發展小史」,從時間上勾勒香具的發展過程,主要以安徽各地出土的香具為展品,第一個展櫃展出的是四件戰國時期的陶香燻(亦稱「燻爐」),而這四件陶香燻均出土於潛山縣(今潛山市),是目前所知安徽地區發現時代最早的香具。中國有悠久而豐富多彩的香文化,漢代的博山爐、明清時期的宣德爐、《紅樓夢》裡提到的「爐瓶三事」,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是中國古代香文化的縮影和香具的代表。
  • 和玉祥|圖說:仿古玉雕常見紋飾,你知道幾種?
    以繼承某個時代玉器特徵為基準,通過雕刻,在造型、紋飾上達到相似傳神的玉雕作品,業內將之稱為「仿古玉器」。文物界的所謂仿古大多以制假、作舊、售假為目的,而玉器的仿古在此單指紋飾、題材、造型等方面的仿古,它是對傳統古文化的尊崇與傳承。▋玉器仿古的第一要素即是紋飾。
  • 雜誌精選|| 南京上坊孫吳大墓覆頂石紋飾
    如山東沂南漢墓出土畫像石中,可以看到頭部有兩個方角或者是方形飾物的羽人形象 ;四川大邑縣董場鄉三國畫像磚墓同樣發現了這樣特徵的羽人 ;與上坊孫吳大墓形制相似的安徽當塗「天子墳」孫吳墓出土了一件金質持節羽人,其頭上也有這種方角或方形飾物。這種方角或方形飾物在不少羽人形象中都有出現,也許是羽人形象的一種特徵,不過由於畫像石、畫像磚的局限性,可能有很多羽人的這一特徵並沒有明顯表現出來。
  • 獰厲之美——殷商時期青銅器獸面紋飾初探
    在紋飾上,由以抽象的幾何紋為主轉向以較為具象的動物紋飾為主。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殷商時期的青銅紋飾——充滿獰厲之美的獸面紋。一、 多樣的青銅紋飾青銅器是殷周兩大王國當之無愧的明珠,幾千年後,埋藏於地下的珍貴器物,隨著考古發掘,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人們得以更清晰、直觀地,在各大博物館展覽或網際網路上觀看那些神秘的青銅器。
  • 簡述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與改革,你有什麼看法?
    而在當時這樣的一個大變革時期,各諸侯國為了生存與發展,都在尋找各種辦法,並先後進行了各自的變法與改革。魏國的李悝變法魏國的變法是中國的變法之始,其影響十分深遠,並對當時各諸侯的觸動都很大。三家分晉後,魏國作為戰國時期的新國家,在軍事與經濟等方面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和困難。魏文侯為了使魏國的實力變強,任命李悝為相推行變法。
  • 什麼是戰國紅?
    紅縞是個廣義的稱呼,紋帶呈「縞」狀者稱「縞瑪瑙」,其中有紅色紋帶者最珍貴,稱為「紅縞瑪瑙」,所以也有些說法說戰國紅瑪瑙是紅縞瑪瑙的一個新品種。  三、形態特徵  戰國紅瑪瑙以紅黃縞為主,偶有黑縞,白縞等,以顏色豔麗,通透,三維動絲為上品。因戰國紅產量較少,大料較為難得,故製品最多的是珠子,吊墜,偶有把件,雕件等價值不菲。
  • 獸面紋KO饕餮紋:獰厲之美——殷商時期青銅器獸面紋飾再探
    商中期獸面紋鬲五、獸面紋的特徵前面講了很多關於獸面紋的知識,那麼接下來我們講一下獸面紋的特徵,這對我們未來去博物館參觀這些文物有幫助殷商時期,青銅器上的獸面紋基本特徵主要有:紋飾採取陰線和陽線交叉使用,通常截取獸面首部、足部部分,以鼻稜為中心,兩邊對稱,利爪大張,突出尖角,巨目圓瞪並凸出。分布上,總體具有一定層次感和秩序感,充滿獰厲、可怖之美。
  • 歷代玉雕螭紋的特徵
    《說文》中說:「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無角曰螭。」《左傳·宣公三年》云:「螭魅魍魎,莫能逢之。」關於螭的注釋是:「螭,山神,獸形。」《左傳·文公十八年》亦有「投諸四裔,以御螭魅」之載,其中「螭魅」一詞杜預注稱:「螭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另《漢書·司馬相如傳》也有「蛟龍、赤螭」的記載。在古代文物中,螭紋約始見於春秋。
  • 為什麼叫戰國紅?是戰國時期的瑪瑙嗎?
    戰國紅瑪瑙指近年開採於遼寧北票和河北宣化等地,至2015年6月10日為止在寶石學上被定義為紅縞瑪瑙的一種。其與戰國時期出土文物的一些瑪瑙飾物同料,而此料先秦時期被稱為赤玉,目前此種瑪瑙被稱為戰國紅。 戰國紅,黃為尊,紅為貴,色多而不雜謂之君臣分明,此曰「君臣之綱」。
  • 淺析康熙五彩刀馬人紋飾
    2 康熙五彩刀馬人紋飾的風格形成 大明五彩的紋飾主要有纏枝花、龍、鳳、飛鶴、魚藻、荷蓮、花鳥、天馬等,也有人物故事紋,其中嘉靖、萬曆時期道教色彩的鶴紋、瓔珞紋別具一格。
  • 瑪瑙的主要產地有哪些,每個產地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瑪瑙的種類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根據它們的顏色來區分它們,瑪瑙的顏色顏色比較豐富,一般有紅、黃、白、綠、黑等多種顏色。除此之外,瑪瑙的產地分布也是很廣泛的,從南半球到北半球都有瑪瑙的產地,瑪瑙的產地幾乎遍布世界各個地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幾個比較代表性的瑪瑙產地以及它們的特徵。
  • 畫眉之風起於戰國時期古代女子最早是用什麼畫眉的?
    最近玩螞蟻莊園這個遊戲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今天的問題是畫眉之風起於戰國時期古代女子最早是用什麼畫眉的?大家都覺得有一點難度,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帶來的10月25日螞蟻莊園答案,感興趣的玩家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今天問題:畫眉之風起於戰國時期,古代女子最早是用什麼畫眉的?
  • 古玉鑑賞|戰國龍紋玉佩
    龍佩透光觀察圖戰國龍紋玉佩藏品規格:寬9.3cm,高5cm,厚0.5cm。說明:此龍佩和田白玉琢制而成,鏤雕,雙面工。黑沁與龍眼部放大圖此處是龍首部位放大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受沁是比較嚴重的,黑褐色沁延著玉質的肌理沁入到內部。
  • 商君、武安君、穰侯和文信侯等,戰國時期的君和侯有什麼區別呢?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有很多聲名鵲起的歷史人物,比如戰神白起(武安君)和商神呂不韋(文信侯)等。我們後世之人在研究或了解這段歷史的時候,或許會有這樣一種發現,即同樣都是有大功於國家,但為何有的人是封君,有的人卻是封侯?難道說,這侯與君之間還存在著某種其他的身份等級嗎?在正文開始前,筆者先簡單介紹一下,秦漢時期的二十等軍功爵制度(商鞅建立)。
  • 流傳千年的吉祥紋飾,如意紋中的寓意
    如意紋因紋飾取自如意造型而得名,如意歷史由來已久,或起源於「爪仗」,其出現或與東漢時期佛教東渡有關,在中國傳統佛像中多見有手持如意的造型。不過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亦有記載孫權曾發掘出秦始皇使用過的一柄白玉如意,可見如意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源遠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