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危機逼近,重新學習如何面對深度恐懼

2021-02-23 全球精選傳送門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訂閱 報哥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全球10大傳染病電影推薦!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性,戰勝病毒的也是人性

曾幾何時,那些看似離我們遙遠的災難片電影情節,竟成了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真實寫照?應該保持社會距離、減少出門的時刻,在家看過往以傳染病為主題的電影是個好選擇,不但可作為分析社會的一面鏡子,更是學習人性面對恐懼的教材。小編從國外各大媒體精選10部適合防疫期間重溫的傳染病電影經典,一起重思瘟疫下的心靈應對。1. 屍戰朝鮮(Kingdom,2020)引發全球追劇熱潮的《屍戰朝鮮》(原名《李屍朝鮮》),是以瘟疫活屍為主題的架空古裝劇,繼去年2019第1季播出獲得廣大迴響後,今(2020)年3月乘勝追擊推出的第2季,因為搭上疫情,與現實多所對照,讓話題熱度再上一層樓,近期更獲美國指標性商業雜誌《富比士》(Forbes)的專欄推薦。背景設定在16世紀末的朝鮮王朝,王世子意外發現染上瘟疫的人,不僅會死而復活,還會嗜血、吃人肉。為了防止國家淪陷,因而踏上長期抗戰之路。其中瘟疫的來源牽涉到政治鬥爭,對照當前世界局勢,頗有一番另類解讀的樂趣。

↑不只題材特別,許多韓國知名演員的加入,讓整部劇更添話題性。(出自Kingdom Netflix)
2. 全境擴散(Contagion,2011)這部由麥特戴蒙(Matt Damon)、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勞倫斯費許朋(Laurence Fishburne)、裘德洛(Jude Law)等多位知名演員出演的經典災難片,上映當年沒有造成廣大迴響,反倒近期因疫情延燒而備受全球關注,目前在Netflix播放量排名衝到前5名,於iTunes也名列前10,看過的網友紛紛形容此片宛若「神預言」,諸多片段與現況若合符節。故事從海外出差感染了MEV-1(電影虛構病毒),進而急速發病身亡的「零號病人」開始說起,和她接觸過的人陸續將病毒散播到全球各地,接踵而來的是政府當局企圖力挽狂瀾,但社會秩序已因恐慌而混亂,甚至有和藥商聯手圖謀暴利的部落客釋出假新聞,加速群聚感染,於是大量沒時間處理的屍體被埋入亂葬崗,城市邊界也因此封鎖。電影的結尾,證實了病毒起因零號病人出差造訪的一間餐廳,廚師在處理混合蝙蝠和豬的原始病毒肉類後沒有洗手,便藉由握手傳染。儘管最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成功開發出疫苗,但在疫苗供不應求的狀況下,仍然看不見疫情的終點……。

↑《全境擴散》商店遭洗劫的一幕,寫實描繪了人心惶惶下,社會失序的景象。(出自Contagion)3. 危機總動員(Outbreak,1995)劇情改寫自伊波拉病毒(片中命名為莫塔巴病毒),描寫2名美軍於1967年的非洲叢林中,發現了致命的莫塔巴病毒(Motaba),但為了隱匿疫情,將整個村落炸毀;事隔28年後,病毒隨著一隻非法走私至美國的非洲猴子再度爆發,造成美國某小鎮居民相繼感染身亡。在美軍研究小組的調查之下,隱藏在疫情背後的生化武器陰謀被揭發,並趕在小鎮遭受同樣的轟炸命運之前,從宿主(非洲猴子)身上研發出治病的血清,及時解救了居民。

↑為了防止遭感染,研究小組成員紛紛穿上防護衣。(出自IMDb)
4. 流感來襲(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2020)2020年1月上架的Netflix原創紀錄片,原本被視為冷門的流感議題,但因為意外搭上新冠病毒疫情,搖身一變成為眾所矚目的熱門影集,在Netflix的播放排行榜居高不下。總共6集的內容,聚焦於世界各地的醫護與研究人員,介紹第一線的他們為了對抗流感所做的努力,例如研發疫苗、監控病情、照顧病患等,即使經常超時工作也無怨無悔,致力於防堵下一波流感席捲而來,寫實地記錄了疫情背後的無名英雄。

↑紀錄片《流感來襲》深入拍攝第一線防疫人員的工作生態。(出自Netflix)5. 末日之戰(World War Z,2013)由好萊塢男神級演員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監製兼主演,斥資近2億美元(約新臺幣60億元)打造史詩級壯闊畫面,是目前影史上最賣座的活屍片。故事起源於狂犬病毒席捲全球,遭感染的人在短短12秒內就會變為活屍,四處發狂咬人。身為前聯合國調查員的主角,受好友兼前長官所託,參與了跨越多國,且橫跨陸海空的作戰任務。熬過了重重千鈞一髮的時刻,主角觀察到老人或瘦小的孩子皆能倖免,推斷出活屍只攻擊健康的人,因為需要靠健康的宿主來傳播病毒。他和研究團隊利用這點,研發出了偽裝疫苗,這才讓軍方倖存者得以反攻,一舉殲滅活屍。

↑大街上的人們紛紛逃竄,深怕自己成為感染者的下一個目標。(出自World War Z)
6. 我是傳奇(I Am Legend,2007)演員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的代表作之一。講述原本用於治療癌症的基因改良「K病毒」,在人體試驗後產生副作用,進而引發大規模感染,除了造成世上90%人口的死亡,也使9%左右的人口變成狂暴、嗜血且體能驚人的變種夜行怪(又譯「黑暗獵人」),剩下則是僅有的1%倖存者,會因體內產生抗體而不發病。主角前軍方病毒學家,就屬於那1%,成為紐約唯一的倖存者,與一隻德國牧羊犬相依為命。他在自立求生存之餘,努力研發傳染病的解藥,卻也因此不得不和變種人正面交鋒。最後,為了保護研究成果及其他倖存者,選擇犧牲自己和變種人首領同歸於盡,而他的故事也被流傳下去,成為後代人類所傳頌的「傳奇」。

↑牧羊犬為保護主人遭受感染,導致主人不得不忍痛在愛犬成為變種犬前,親手殺了它。(出自I Am Legend )7. 屍速列車(Train To Busan,2016)這部片不只是韓國電影史上首部活屍片,上映後更造成全球造成話題,至今仍是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活屍主題榜第3名,並預計2020年夏天推出續集。劇情從一位證券公司經理說起,他打算帶女兒到釜山找離婚的妻子,以替女兒慶生。不料,由生科公司引發的不明病毒快速蔓延至整個城市,導致感染者成為嗜血的活屍。其中一位被活屍咬傷的女子,逃到主角一行人所搭乘的列車後,也變成活屍開始襲擊車務人員和所有乘客。在列車上逃竄的過程,有自私且懦弱的人,也有無私而正義的人,證券公司經理則是從自私轉變為無私,犧牲自己以換取女兒及另一名倖存孕婦的安全。隨著火車甩開大批活屍,終於來到釜山邊界時,女兒哼唱歌曲以證明2人不是活屍,因此獲得防守的軍方援救。

↑一行人在前往釜山的列車上賣命逃亡,過程中一再見證人情冷暖。(出自Train to Busan)8. 流感(The Flu,2013)主要講述一種由非法移民所帶來的致命流感,在韓國一小區爆發後,使所有遭受感染的患者出現咳嗽不止的現象,緊接著引發多種器官衰竭,迅速於36小時內死亡。於是,大批相同症狀的倖存者湧入醫院,卻也因此加快了患者產生的速度。政府為了防止流感擴散,不只頒布緊急封鎖令,更把居民分成「感染區」及「未感染區」,卻被揭發感染區的患者並未獲得妥善治療,二是直接焚燒,導致居民衝破分區群起抗議。隨著政府與人民的對峙愈演愈烈,一位擁有抗體的小女孩,成了最後的希望。

↑擁有抗體的小女孩衝過警戒線,導致保護她的媽媽被軍方開槍,卻也引起民怨,集體湧上保護母女倆。9. 蒙上你的眼(Bird Box,2018)劇情描述俄羅斯、歐洲、美國等地,接連發生了只要睜開眼睛看到不知名的「靈體」,就會被超自然力量驅使自殺身亡的怪象,其中有些人為了生存,成了靈體的忠僕,誘使其他倖存者目睹靈體而自殺。5年後,一名倖存的母親帶著2名孩子逃亡,並警告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摘下眼罩,過程中靠著盒子內能感受到靈體,進而達到示警作用的3隻鳥,長途跋涉下終於到達安全區。

↑女主角為母則強,為了保護孩子,踏上危機四伏的冒險之路。(出自Bird Box.)
10. 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2002)這部經典活屍片將背景設定在英國,講述一群動保人士為解救被用於醫學實驗的動物,闖入倫敦一間動物研究所,強行釋放了已遭病毒感染的黑猩猩,隨即導致在場的所有人遭受感染。28天後,一名快遞從醫護中心醒來,發現整個倫敦市宛若歷經大屠殺後的空城,自己也馬上面臨被感染者追殺的窘境。逃亡的路上,快遞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倖存者,一起逃到了軍營,不料等待他們的不是保家衛國的士兵,而是比感染者更可怕的一群人,不僅掠奪倖存者的食物,更企圖侵犯女性。歷經一次次的對抗,主角們才得以逃離營區和內部感染者,在一處寧靜的鄉村,持續等待救援。2007年的續作《28天毀滅倒數》,則在講述英國經過28周的隔離後,本來以為已經安全,沒想到一名被感染但未發病的帶原者,感染了她的丈夫,又讓整個英國,甚至是全世界都再度淪陷……。

↑這一幕亟欲跳離窗臺的畫面,淋漓展現了活屍來襲的恐懼,遠大於身體受到傷害。(出自28 Days Later)上述10部傳染病電影,每部都著重探究人性的黑暗與光明面,角色都面臨感染風險時,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可能做出的倫理選擇:應該先選擇伸出援手,還是自保優先?此外,這些電影也傳達更重要的一個概念:有時,比病毒可怕的是人性。比起研發解藥,人們在過程中團結互助、相互信任,也是戰勝病毒的關鍵。因此,在這段疫情未見趨緩的日子裡,比起持續以言行分化彼此,或許更重要的是學會將心比心,做好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相關焦點

  • 如何面對恐懼?
    只是恐懼是沒有力量的!學習整本有聲書,請掃描二維碼:作者|許添盛 摘自|有聲書《情緒修煉》 今天我們繼續談有關恐懼的話題。 恐懼幾乎是我們這輩子所要面對的,甚至是要一再面對的一種情緒。當我們開始來面對恐懼的時候,每個人問問自己:我有多深的恐懼?有多少的恐懼是我沒有去面對的?或是我面對了,可是我是用恐懼的心情來面對的? 舉例講一個現實的恐懼婚姻的例子。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個案,她從結婚之後就不斷地擔心她的先生會有外遇,甚至她先生對她很好,她還是會擔心。
  • 心理學: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三種自然解決的方法
    沒錯,恐懼對於人類來說仿佛是天生的弱點。他更多來源我們內心的映射,因為對自己不抱信心,不敢相信自己有戰勝恐懼的希望,從而讓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這種本能,逐漸變成了嚴重的問題。恐懼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在造成了個人的痛苦與焦慮的同時,還使人們失去了許多的成功希望,之中負面聯動效應讓人陷入一個周而復始的怪圈子中。
  • 《兩類深度的恐懼》
    並放下其他非共鳴的內容《兩類深度的恐懼這是一種原始的恐懼基礎。隨後,也存在著被社會拋棄的恐懼,不再從屬於這個集體。這,也同樣是人們心中的深度擔憂。如果你還不了解你的靈魂自我,你的神聖核心,那麼你就會認為:a)你只是一副軀殼,而且在這樣的身體中你因社會的影響塑造了自己的人格。這種人格,它是由從過去直至今天,通過社會的影響形成,由恐懼所體現。你希望從屬於這個集體;你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納。
  • 為什麼說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
    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不要怕,微笑著面對它!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加油!奧利給!然而,這個看似土味的短視頻為何能夠戳中大眾的敏感神經,獲得如此大的成功?或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正被各樣的恐懼所困擾—— 對疾病的恐懼、對升學的恐懼、對婚姻的恐懼、對工作的恐懼…..
  • 生化危機2重製版,玩家為了面對恐懼,竟把遊戲改成這樣!
    生化危機2重製版,玩家為了面對恐懼,竟把遊戲改成這樣!大家好啊,小編又和大家見面了,眾所周知在目前很多玩家想必都已經玩過生化危機2的重製版了吧,不得不說對於這個版本,很多人應該都非常的喜歡吧,畢竟這個重製版在各方面上都是非常不錯的,甚至還有很多玩家認為有可能超越原作的重製版本,但是呢這個遊戲還有一個問題也是讓很多玩家都不舒服,那就是這個遊戲玩起來實在是太恐怖了,因為在這個重製版中裡面的怪物都比較的嚇人,但是玩家們在面對恐懼的時候也是有著自己的辦法的
  • 失眠者如何面對中年危機?調整心態停止抱怨,放下面子重新開始
    作為一個心理老師,這些年來,我接待過很多類型的心理問題,面對無數失眠的人的訴苦的時候,我都能說出讓其心理舒暢的話。唯獨面對這種把自己生活過殘的人,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幫他度過難關,再多的言語也解決不了他沒錢的現實,再好的安慰也不能幫他找到工作。
  • 面對疫情,如何緩解我們的焦慮與恐懼?
    面對洶湧而來的疫情,緊張、焦慮乃至恐慌,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然而,過度的焦慮和緊張,卻會增加不必要的心理症狀,乃至影響生理狀況。一方面,當一個人長時間處在焦慮的情緒裡,會導致失眠、身體內分泌紊亂,進而導致免疫力下降,不利於對病毒的自我抵抗。
  • 如何面對自我否定的危機?
    但撇開人世間的一切,單是因為大家能夠進行賽斯哲學思想的學習,敢於面對自己,單是這一點,就值得為自己的了不起而鼓掌。 比如,有那麼多的事情要面對,有那麼多的誤會要澄清,有那麼多的關卡等著去突破,有每天的問題需要去思考……所以,我們要常常在心裡告訴自己:是不容易的,已經很棒了;很感恩,感恩自己,感恩生命和感恩宇宙。
  • 心理學:讓自己面對恐懼,才是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
    文/薄荷草01讓自己面對恐懼,才是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她愛遊泳,但是一直不敢潛水,沒辦法去學習。當我們在探索時,要她想像潛入水中是什麼感受時,她想到了童年時自己曾經看到過的危險經歷,也想到了潛入水中意味著死亡。潛入水中,等於死亡。作為旁觀者,或許我們會說,這個邏輯明顯不成立啊,你怎麼還能相信這個呢?
  • 「恐懼」如何影響經濟?金融危機十年之後——《故事經濟學》
    「恐懼」如何影響經濟?金融危機十年之後——《故事經濟學》人們對引起恐懼的故事有何反應長期以來,新聞媒體和公眾討論一直將金融危機說成是人們在經濟風險控管方面過渡自滿一段時間之後,一連串的經濟失靈驟然發生所造成的恐慌。
  • 男人的恐懼:我們該怎樣面對與解決?
    男友在深愛她的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恐懼。男友的前幾次戀愛都已失敗而告終,當再次遇到了一份美好的愛情。他是想強烈渴望抓住的。他害怕失去。所以他壓抑,偶然的一次不成功,導致他害怕,當怕慢慢的變成了恐懼。也就產生了這種只抱著她睡覺的情況了。這也是個惡性的循環,想要保衛愛情,就必須讓男友從陰影中走出來。必須讓他重新審視生活,審視愛情。
  • 如何面對人群中的不友好,避免社交恐懼
    任何集體都存在人際關係,如何面對人群中不友善的人,想要人人都喜歡你,那是不可能,面對那些不好相處的人,有時會產生厭噁心理,從心裡不想看到某個人,不想與其相處。也許是性格不合,也許是八字不合。因為某個人,和某人的關係,影響到自己的心情,讓自己對人際關係產生恐懼。這種恐懼的來由是什麼,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想要逃離人群,喜歡一個人獨處?
  • 環球網「報名大廳」:如何用深度學習做自然語言處理?安博特邀專家...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是一門專門研究計算機怎樣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不斷改善自身的性能的學科。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機器學習的分支,是一種以人工神經網絡為架構,對數據進行表徵學習的算法。
  • 如何微笑面對恐懼?除了奧力給,讓這些萌妹示範一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們依然活在充滿恐懼的陰霾中,畢竟現狀還沒有好轉到每個人都能放開口罩,集體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恐懼,除了等待好消息,剩下的就是微笑面對恐懼,讓冬泳怪鴿的奧力給精神「發揚光大」,雖然已經是老梗了,不過積極向上的態度還是需要的。如果大家覺得看著巨魔的樣子依然感到不適應,那小編就從眾多動漫中,選取幾個萌妹的「微笑」代替,也許大家看著她們的「微笑」,能夠感受微笑並且微笑面對現實。
  • 【深度丨連載】(016)《餵養你的惡魔》與恐懼惡魔工作
    餵養他的惡魔可以幫助他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面對」恐懼,這反過來又給了他去面對更困難的社會處境增加了勇氣。在餵養了一個與某個特定的人有關的惡魔之後,他就能夠在這種感覺出現的時候和觸發他恐懼的人交談了。此外,他的盟友也支持他直接面對,想像她在他身邊幫助道格拉斯會感覺不那麼孤獨。
  • 有勇氣,並不表示恐懼不存在,而是敢面對恐懼、克服恐懼
    一個人有勇氣,不等於恐懼就沒有了,而是要敢於面對恐懼並且克服恐懼。有勇氣跨越成功的障礙,戰勝恐懼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我們應該給生命注入勇氣,然後無所畏懼地去嘗試,雖然嘗試的結果不一定是理想的,但勇敢的人生一定是輝煌的。
  • 曹政奭、鄭敬淏主演的電視劇《機智醫生生活》:學習如何面對人生
    這部電視劇通過熒幕帶給大家了令人好奇的醫生日常,以及各種人生交織的溫暖故事,從中我們竟可以學習主角們是如何面對人生。 當中穿插各種人物碰撞出的不同故事,並傳達醫生拯救生命、服務大眾的精神,與觀眾一同學習面對人生應有的態度。 01.感受生命的重量 在醫療題材的電視劇中,最常看到的就是生離死別。該劇第三集的陸希寬的遭遇最令人動容。
  • 天生一對,硬核微分方程與深度學習的「聯姻」之路
    微分方程真的能結合深度神經網絡?真的能用來理解深度神經網絡、推導神經網絡架構、構建深度生成模型?我們將從鄂維南、董彬和陳天琦等研究者的工作中,窺探微分方程與深度學習聯袂前行的路徑。近日,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開展了第一次論壇,其以「人工智慧的數理基礎」這一重大研究方向為主題,從數學、統計和計算等角度討論了智能系統應該怎樣融合數學系統。
  • 青海成疫情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
    我們曾經對於病毒非常的恐懼,但是恐懼其實是來自於我們對未知的恐懼,人類對於未知的東西總是害怕的,所以當我們了解他之後就不會再害怕了,在防控期間我們也學習了很多病毒傳播的知識,知道如何能夠保護好自己。就像前段時間非常火的一句話一樣,消除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德國精神病學專家林德曼曾經獨自駕船穿過大西洋,但是前方是累累白骨但是他卻成功了,每當絕望的時候他都會大喊:懦夫,你要葬身此地嘛。最終他成功了,而大多數人其實就是死在恐懼當中。當恐懼來敲門的時候你大可以說:這裡沒人在。
  • 深度| 如何理解深度學習的優化?通過分析梯度下降的軌跡
    選自offconvex作者:Nadav Cohen機器之心編譯參與:Panda深度學習很大程度上仍是一個黑箱,但研究者一直沒有停下理解它的步伐。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研究者 Nadav Cohen 近日發文介紹了理解深度學習優化的進展以及他們近期在這方面的一項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