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人群中的不友好,避免社交恐懼

2021-01-18 徜徉在人生的長河

任何集體都存在人際關係,如何面對人群中不友善的人,想要人人都喜歡你,那是不可能,面對那些不好相處的人,有時會產生厭噁心理,從心裡不想看到某個人,不想與其相處。也許是性格不合,也許是八字不合。因為某個人,和某人的關係,影響到自己的心情,讓自己對人際關係產生恐懼。

這種恐懼的來由是什麼,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想要逃離人群,喜歡一個人獨處?

1.這種恐懼由厭惡而來,對某人的厭惡,有可能是別人不好相處,也可能事自己要求太高,對別人要求太嚴苛了。

自己在心裡設定下別人必須按照我們的想法來辦事,如果別人的做法和我們不一樣,我們就很痛苦。這是一種莫名其妙地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害怕與人相處,怕別人「不聽話」。

2.不原諒別人的錯誤過失,包容性不好。他們不只對別人要求高,不原諒別人的過失,對自己要求也高,自己犯錯誤也會自責好久。

這種性格讓他們的人際關係很糟,因為看不順眼的事情太多,也不容許別人出現失誤,不僅自己過得累,身邊的人也覺得心累。

3.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人多的地方就有說辭。各種家庭條件比較,人情世故議論。最怕自己過得不好,成為別人談論的話題,多少人忍受不了自己被人議論,而逃避這種集體生活,恐懼人際交往。即便是在熟悉的人群中,他們也很少洩露自己的隱私,把自己保護得死死的,這一切都源自對人際關係的恐懼。

4.怕別人說自己,自我評價低。由於怕被別人說不好,他們活得小心翼翼,不敢袒露真實的自己。帶著面具過日子特別累,所以他們逃避人群。

人在恐懼的情形下會想要逃避,離開自己不想看到的人,眼不見為淨,耳不聽不煩。

社交恐懼的人自尊心都很強,他們不甘人後,不想被別人議論。所以如果自己過得不太好,他們就想逃避這種集體關係。在他們眼裡,別人的談論與羞辱,他們脆弱的心臟承受不住。ps:其實好多畫面都是自己想像的,也許有過被人看不起,傷及自尊心的經歷。

封閉淡化人際關係,表現出的人情冷漠,都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外人也許看不懂,他們冷漠無情的外表下,是一顆脆弱的心。

由於他們對自己要求太高,也接受不了別人的不認可。在一個集體中,有喜歡的人也有不喜歡的人,有合得來的人也有合不來的人,我們都一樣,但是他們接受不了看起來對自己敵意的人,不能接受和不喜歡的人共處。

像工作中的相互關係,不是自己能說了算的,我們經常會被迫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協作共事。這對於他們來說非常不舒服。

人際關係恐懼,來源於自己的包容心欠缺,不能接受別人的不同,別人的評價,別人的約束。不敢表現真實的自己,不想別人了解自己,缺乏安全感,性格內向,不能適應集體環境。對集體的不安全感,對別人的不信任感,協作溝通障礙,讓我們討厭集體生活,不屑人際關係。

怎樣面對人群中的不友好,避免產生人際關係障礙,產生社交恐懼。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們,往往是有過人際關係中的不愉快經歷,特別是在童年少年時期,有過被人欺負、看不起、傷自尊的經歷,才慢慢變得逃避集體,逃避人群。

他們以為只要離開人群就能避免那些不自在,但是把自己封閉起來,只是逃離,並沒有解決問題。

我們能做的只有敞開心扉接受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尊重自己的一切,不自卑,也不評論別人,凡事做好自己。

想太多並沒有用,介意別人的言論,怕自己受影響,自我意識太強,都會造成集體相處的障礙。所有的障礙都來自於自己的心,自己的想法。

總之,當對別人的言論覺得無所謂,不在乎的時候。能接受自己的一切,不自卑,在人群中展現真實的自我,雜念越來越少的時候,才能去除恐懼人群的心理。

相關焦點

  • 經常手機聊天,面對陌生人卻說話都臉紅,輕微社交恐懼怎麼破?
    儘管只需把服務員叫過來,簡單的幾句話即可,但有時候心裡卻要糾結一番,到底要不叫服務員,叫過來怎麼說,叫服務員如果不過來怎麼辦,叫的聲音大了別的顧客怎麼看。總之開口說話之前總會有很多顧慮,即使說話,心裡也會很緊張。你有這些社交表現嗎?
  • 人群恐懼≠密集恐懼
    這世上的恐懼症千奇百怪,例如密室恐懼症、恐高症、或是電梯恐懼症等等類似如此,還有一種人群恐懼症和密集恐懼。可能你聽說過這兩種恐懼症,但你能區分開嗎?人群恐懼≠密集恐懼  人群恐懼症,顧名思義是對人群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懼的心理。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這幾種方法值得嘗試
    不喜歡人群,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害怕社交,這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典型症狀。對於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社交恐懼是一種膽小、內向的表現,只要大膽一點就可以改變。但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而言,這是一種煎熬,一種難以擺脫的痛苦。
  • 社交恐懼的你,如何跨出改變的第一步?
    但是「社交」單從字面理解,很容易有誤導,感覺指的是刻意與人結交,多多少少帶有些「交際」的意思。因此,我們通常把社交與「是否開朗活潑」,「是否能交到朋友」,以及「是否在人群中如魚得水」相關聯。但社交對我們的意義絕不僅於此。
  • 如何面對恐懼?
    當我們開始來面對恐懼的時候,每個人問問自己:我有多深的恐懼?有多少的恐懼是我沒有去面對的?或是我面對了,可是我是用恐懼的心情來面對的? 舉例講一個現實的恐懼婚姻的例子。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個案,她從結婚之後就不斷地擔心她的先生會有外遇,甚至她先生對她很好,她還是會擔心。
  • 面對疫情,如何緩解我們的焦慮與恐懼?
    面對疫情,固然要保持高度警惕、高度重視,但更要學會調節情緒,緩解焦慮。 面對疫情 如何緩解我們的焦慮與恐懼?遇見可能產生的危險,那種「油然而生」的恐懼會讓我們的身體快速應激,從而躲避或逃離。那些面對天敵還一臉呆萌的物種,在優勝劣汰中早就被進化史拋棄了吧。 本次疫情來勢洶洶,事態發展快而嚴重,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家卻有著太多的未知,產生恐懼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加之人們往往會擔憂自己會不會感染?這病毒到底怎麼回事?後續會不會有藥物能治好?
  • 對人「過敏」的人群,該如何克服社交焦慮?
    有些人遺憾自己不能跟家人團聚的同時,也暗自竊喜:這對於「社恐」人群來說,簡直就是福音! 《脫口秀大會》冠軍王勉的一首《職場社恐之歌》,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很多在善於社交的人看來輕而易舉的行為,對於「社恐人群」來說,都會在心裡掀起一番「驚濤駭浪」,比如,和不太熟的同事在公司以外的地方相遇:
  • 「社交恐懼」扎心體驗你有嗎?Jesus幫你成為自信社交達人!
    整個人就會變得很沒有自信、自卑、哆哆嗦嗦,畏首畏尾,連話都講不清楚,縮在自己的負能量殼子裡。你越弱,這隻刺蝟就會越大,好像彈簧一樣不能控制,讓人心力交瘁。 說句矯情的話,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天我們不可避免地參與到各種社交場合中。為什麼有些人在社交中如魚得水,有些人卻不知所措呢?
  • 重度社恐自愈手冊:80%的人,不了解社交恐懼
    如何判斷你是不是「社恐患者」社交恐懼症,實際上應該叫做社交焦慮症,因為社交恐懼的本質不是恐懼,而是「焦慮」。江疏影曾在一檔節目中袒露自己」社恐「的心路歷程,她說:「我所有的畏懼和封閉,都來源於我的不自信,所以我才害怕和人交流。」「但是,越是害怕,越是恐懼,就越是不可能做好。」拍戲的時候,她會反覆琢磨,燈光老師的一個眼神是什麼意思?
  • 心理學: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三種自然解決的方法
    記得有一位非常成功的演說家這樣說道:「不要因為恐懼而猶豫,前進有時候是消除恐懼的最好方法。」美國知名博士楊傑力曾在甘迺迪學院的演講中同樣提及戰勝恐懼的唯一方法:「無所畏懼地活著,是讓自己遠離畏懼的唯一途徑。」
  • 社交軟體越多,越多年輕人恐懼社交?心理醫生解讀當代年輕人社交
    社交恐懼主要是指面對正常的社交場合,患者會表現出與周圍環境和事物不相符合的恐懼焦慮情緒,並伴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如不同程度心慌、胸悶、頭暈、出汗。 「患者很清楚這種緊張和害怕是不合理的,但無法控制,因此會設法迴避相關的社交場合。」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米國琳介紹。
  • 乾貨|克服社交恐懼的8個方法
    南昌二七醫院王嬈介紹,恐懼症是以恐懼症狀為主要臨床相的一種神經症。患者對某些特定的對象產生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常伴有迴避行為。恐懼的對象可能是單一的或多種的,如動物、廣場、密室、登高或社交活動等。患者受到相關刺激時,明明知道自己的應對不得當,卻不受控制地反覆出現。青年期與老年期發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見。在電子產品依賴嚴重的今天,很多人會在真實的人際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臉紅、出汗、心跳加快,說話結巴,手足無措,尿急,心理上出現嚴重的恐懼、焦慮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的8個方法?
  • 匹諾曹症候群與說謊沒關係 實際是社交恐懼
    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主治醫師張磊表示,「我所接觸的患者中,還沒有遇到過或聽說過因為撒謊導致打嗝而來就醫的患者。」  「我個人認為,電視劇中說謊打嗝的情節,只是借用了童話故事中的情節而已。如果真有說謊就打嗝的表現,那也只能推測這個人在說謊時很緊張,恰巧又出現打嗝,自此就建立了條件反射。」 張磊說。
  • 人群標籤的重要性,如何修正、避免人群誤區
    一、人群標籤混亂會給店鋪帶來哪些影響?人群標籤的重要性,相信賣家朋友們都知道,然而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無貨源店鋪容易因為操作排名、京挑客、內外引流活動等原因導致人群不精準的問題 ,最終導致人群標籤混亂。當人群標籤混亂,會給我們店鋪帶來哪些影響呢?
  • 你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員嗎?不願社交的原因可能是小時候造成的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90後的生活當中,社恐(社交恐懼)幾乎無所不在。比如都害怕冷場,日常聊天靠著表情包糊弄,深怕尬聊。還有那無數人懼怕的奪命電話鈴,只求所有工作交流都能線上解決,避免電話溝通。出去外面玩不會討價還價,措辭得想半天。遇上糟心事不敢吵架,只能任由對方無理地碾壓自己。
  • 為什麼說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
    帶著無框鏡,嘴巴大張,眉毛飛舞,「朝陽冬泳怪鴿」在視頻中,用字正腔圓、洪亮高亢的播音腔,不間斷向你輸出正能量。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不要怕,微笑著面對它!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加油!奧利給!然而,這個看似土味的短視頻為何能夠戳中大眾的敏感神經,獲得如此大的成功?
  • 老幹部霍建華,推薦幾本克服社交恐懼的書,需要的戳進
    (3)勇氣:只有克服了內心恐懼和不確定性的人,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問題。(4)責任:清晰表達以責任感為前提,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持無所謂的態度,他就做不到有話直說。(5)同理心:清晰明確的核心本質是同理心,對於每個人所面對的心理極限都要有足夠的了解。2.
  • 循序漸進告別「社交恐懼」
    看著小徐的變化,黃班長感慨道:「心病還需心藥醫,遇到內向的新兵,可不能簡單地『逼』其開朗了……」循序漸進告別「社交恐懼」■周強 楊孟德「報告!」教育課上,一聲略微顫抖卻又堅定的聲音響起。黃班長看到小徐第一個打報告回答問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EAP心理】對異性和人群恐懼的諮詢案例
    面對異性的時候,她總是手腳發抖、頭上直冒冷汗,不敢看對方的眼睛,而且說話時會出現嚴重的口吃現象。因此,她總是避開人群。但是,在面對同性時,她卻又是一個談吐幽默風趣的女孩。久而久之,使得李某對父親產生了恐懼感,而且不願意認識異性,接近異性。即使上初中後,她還是不能接近異性,接近人群。李某的身材偏向於矯胖型,她從小到大沒有穿過裙子。在學校時,總是獨來獨往。有一次,班上男生私下議論李某的身材時,被李某聽到,這加重了李某的自卑感,此後更是避開有異性的人群,連走路也是無意識地低著頭。
  • 男人的恐懼:我們該怎樣面對與解決?
    以上不難判斷,這位"男友"出問題的根源,在於有壓力,並且不知道如何化解壓力而更恐懼。有一本書,名字叫《男人的恐懼》。恰好就在我一個月前,去搜索有關於男人如何面對壓力時發現的。這本書針對男人全面分析了男人面對生活、情感的恐懼。大致是一下幾點:1.在經歷失敗和失去依賴後,對自己的所失產生恐懼。2.在面對失去後,能否自我改變而產生恐懼。3.在轉變中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對轉變這個過程的本身產生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