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過這些問題:去飯店吃火鍋,吃了一會兒發現鍋裡沒湯了,需要找服務員加湯,又或者筷子掉了,需要找服務員加雙筷子。
儘管只需把服務員叫過來,簡單的幾句話即可,但有時候心裡卻要糾結一番,到底要不叫服務員,叫過來怎麼說,叫服務員如果不過來怎麼辦,叫的聲音大了別的顧客怎麼看。
總之開口說話之前總會有很多顧慮,即使說話,心裡也會很緊張。你有這些社交表現嗎?
輕微社交恐懼,又叫輕微社交焦慮障礙。此類人群通常表現為對社交場合和人際交往溝通的過分擔心和緊張,害怕在公共場合因為自己的語言和行為讓別人反感,讓自己尷尬。
現在很多時候手機聊天代替了面對面當面溝通,很多人對於面對面社交,出現了輕微恐懼。那麼面對這些輕微社交恐懼的情形,我們應如何克服它呢?
出現社交恐懼的人多半對自己的觀點,行為很不自信,所以積極地培養自己的自信心是個不錯的選擇,怎麼培養呢?可以有計劃地給自己做一些心理暗示,與人溝通或者為人處事時,心裡默默告訴自己:沒問題,我能行!每次默念幾遍,深呼吸幾次,開始你的精彩社交吧!
很多情況下,有社交恐懼的人更多在乎的是別人的反應,別人的行為,別人是否反感等。當然為別人著想並沒有錯,但是不能讓這種心態影響到我們正常的社交行為。
另外還應該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愛好,多讀書,適當的旅遊放鬆,增加自己的生活閱歷,與人溝通時也可找到更多的話題,不會冷場。
比如兩個男人都愛籃球,都愛喝酒,關係通常都會處得不會太差;兩個女人都愛逛街,都愛追劇,兩個人自然容易走的親近。社交溝通時,談自己感興趣的事,自己了解的事,一定程度上會讓自己更放鬆,減少自己的緊張程度。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表現得過於嚴厲,與領導交流,生怕自己哪句話沒說對得罪領導;與同事交流,生怕哪句話說不好讓同事生氣,給自己穿小鞋;與朋友交流,生怕哪句話說不對失去這個朋友;與陌生人交流,生怕自己沒給陌生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很多時候我們容忍不了自己在社交中表現不好,對自己犯的錯誤總是難以釋懷,甚至覺得只要我犯了錯,就不再優秀了,就會變得平庸,會被人看不起。
其實我們沒必要讓自己時時刻刻都處在精神高度緊張之中。當然雖說生活中有各種柴米油鹽的現實,但我們還是應該相信未來是光明的,生活是美好的。
身邊還有很多好同事,好領導,因一句話離開你的朋友也未必是朋友。很多時候我們只要表現的真實,自然,彬彬有禮,真實地做自己就夠了,心態放寬,至於別人的反應我們控制不了,也沒必要受其影響,我們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
好好堅持以上幾點,不久就會忘記這種社交恐懼,勇敢地開始你的社交行為,拓展你的廣泛朋友圈吧!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