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顧名思義,擁有綠色封皮的一本書,本該是讓人聯想到春天的活力與生機,聯想到旅途上的青山綠水,沒錯,這是一本旅行指南,然而,需要用它的人並不慶幸這份便捷,只感到無盡的恥辱,它是專門寫給黑人的。綠皮書全稱為&34;,於1936年第一次出版,它標註了每個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或餐廳,如果不想遇到危險,出行的黑人必須帶上它。
電影《綠皮書》從這樣小一個切入口展開講述了一個關於抗擊黑白種族歧視的故事,沒有戰爭、流血、犧牲,沒有十分棘手的麻煩,故事情節像主角的性格那樣穩重,甚至讓觀眾痛快和叫好,然而這個充滿溫情與幽默的故事,依然展示了使人刻骨銘心的偏見。
高檔的音樂廳,巨大的象牙,琳琅滿目的奢侈工藝品,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宮殿般的大廳裡,一位神情端莊肅穆的黑人,身著長袍坐在像祭神一般高高的椅子上,尊貴與富有寫滿了全身,這是電影的主角之一,知名的黑人音樂家唐。
擁擠繁華的街頭,因為夜總會關閉而失業的白人託尼,成天需要為錢操心,甚至為了50美金付房租可以參加比賽吃下26個熱狗。他歧視黑人,會把黑人維修工人喝過水的杯子扔進垃圾桶。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南部種族歧視十分嚴峻,唐要聘請人護送他去南方開展巡迴演出,白人託尼正是他需要的那種懂得野蠻與暴力規則的人,而託尼正需要他的高額薪酬,於是他們出發了。這一路上,儘管託尼按照綠皮書的規則安排唐的住宿,唐依然受到了種種偏見,狹小的休息室,不按照合同準備演奏鋼琴,不允許使用衛生間,飽含意味地提供「黑人最愛」的炸雞,在酒吧被人尋釁毆打,甚至連警察都滿含偏見地送他兩進宮。好在託尼雖然歧視黑人,但是對自己的工作有責任心,憑藉強社交能力和以暴制暴之道護著唐的周全。
當然,託尼的行為也時常讓唐難以接受,唐看不慣託尼隨地小便、亂扔垃圾、髒話連篇、賭博以及愛佔小便宜,他看不上這些沒有素質的行為,他將自己時刻緊繃,維持自己高尚的品格和高貴的形象,他告訴託尼自己從沒吃過炸雞,也不欣賞黑人種族的音樂。然而,炸雞本身有錯嗎?音樂有高低貴賤之分嗎?為了顯得自己能夠躋身上層社會,而努力維持優雅和高貴,不也是對黑人及底層社會的偏見嗎?
唐為了改變人們對黑人的看法,甘願冒著危險去南部巡迴演出。在路上汽車拋錨時,唐無意間與正在耕田的黑人目光相對,一邊是頭頂烈日、泥水與汗水共下的種田人,一邊是西裝革履、僱傭白人駕駛豪車的音樂家。同樣都是黑人啊,相顧無言,田裡的黑人面無善意,恨不能將鋤頭揮向唐,這一刻,他們眼裡也是深深的歧視和偏見。
在又一次從警察局脫身的路上,託尼為著唐能打電話求救總統弟弟,這一有面子的行為而得意大笑,唐卻始終鬱鬱寡歡,並發展到二人爭執,託尼脫口而出:
「你別自卑了,你高高在上像個白人,我比你更像一個黑人」
正是這句自我貶損的話才藏著託尼內心深處對黑人的偏見,觸痛人心。
唐在雨夜中暴走時說出了內心深處真實的痛苦:
「白人有錢人花錢讓我給他們彈鋼琴,因為這樣顯得他們有品位,但只要我一下臺,馬上就變成了他們眼中的死黑鬼,這就是他們的文化啊。我只能獨自承受這種歧視,因為我的種族也不接受我,我也跟一般黑人不一樣,那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那我到底是誰?」
這是唐的心傷,觸動了很多人,讓人不由自主地反思,唐為何如此痛苦?從根源上看,他抑制了自己的欲望,依靠著別人的評價來活,像個尊貴的白人那樣尊貴著,放不下自己心中刻畫的白人,以及高貴的黑人應有的形象,也放不下旁人刻薄的目光與排擠的行為。是託尼放給唐黑人音樂來欣賞,請他吃炸雞,幫助唐解答了「我是誰」的問題。接受這樣的自己,他可以同時是一個高貴的藝術家,和一個有著七情六慾的普通人。
同時,一路走來,託尼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他見識到了演奏時的唐全身散發的藝術氣息,讚美唐將眼前的山山水水融入情感構思成纏綿家書的文化底蘊,佩服唐孤身一人為種族平等而戰的勇氣,在接受唐的優秀的過程中,託尼逐漸放下偏見。並且,託尼告訴唐,自己沒有受到教育,在偏見中成長,也受到其他人的意見左右,信念容易受到別人言語的動搖,是自己視野存在短板。偏見不就是這回事麼,因為無知,所以產生偏見,人只能約束自己,不能強求他人,接納別人,不管是優秀還是不足,才算放下偏見。
正如一個外號「23 號」的女孩的故事,她成績平平,在班上考試總是排名第23,她說,「我的願望是做路邊鼓掌的人」,
女孩的字典裡沒有偏見,一定過得很開心。
電影《綠皮書》的宣傳海報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世界上那麼多孤獨的人,因為他們都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當唐和託尼二人敞開心扉、放下偏見後,他們來到了巡迴演出的最後一站,這是一家高級餐廳,唐又一次受到不公平對待,不僅安排了一個超級小的休息間,而且餐廳裡不允許黑人就餐,就連邀請唐來演出的餐廳老闆也認可這個規定。這一次,他們做的決定是,掉頭走人。你不尊重我,我也沒必要為你演出。離開後,他們來到了一個全是黑人的酒吧,客人們滿是警惕地看著這兩個人,但是沒有為難他們。
唐用手自然地吃著炸雞,不再翹著蘭花指,一頓酒足飯飽之後,走上舞臺彈琴。他先彈了一首最擅長的古典曲,曲畢,所有人都高聲鼓掌,你看,黑人白人儘管膚色不同,但對藝術的鑑賞並無不同,下一曲是爵士樂,是之前說過的不欣賞的黑人音樂。
這個順序讓人覺得勇敢,在這個滿是黑人的酒吧裡,唐不再以別人的眼光評價自己,而是勇敢邁出一步,先奏起了他最擅長的古典曲是跟隨自己的內心,再演奏極具黑人文化特色的爵士樂是向黑人又邁近一步。
當託尼回到家,親朋問他「給黑鬼工作怎麼樣?」時他直接反擊「別這麼叫他」,在白人面前託尼勇敢、公開地維護唐,也戰勝了偏見。在唐拒絕了託尼共進晚餐的邀請後沒多會,就帶著酒敲響他家的門,他們大笑著相擁,終於可以融入到任何一種人群中了。
不由想起了國內的一部口碑炸裂的電影《哪吒》,申公豹說,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哪吒命運最不幸的不是只能活到三歲的天劫,而是從小被「魔丸」二字困在世人偏見中的孤獨。然而他又是幸運的,他戰勝了偏見:
你是誰,你自己說了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