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2020-09-14 堯青讀書

​一段溫暖、動人又了不起的友誼,一個關於愛、同情心和深層次共鳴的人性故事。——美國國家評論協會

在奧斯卡影史中,還從來沒有一部喜劇片得過金像獎,直到2018年這部電影——《綠皮書》的出現。一共獲得5項提名,3項大獎,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豆瓣評分8.9分,被英國《觀察家報》認為是「十年來最好的電影之一」。


故事開始於1962年,平權運動前的美國,種族歧視依然嚴重,而南部地區尤甚。紐約,一位才華橫溢,家財萬貫的黑人鋼琴家唐·謝利,計劃去美國南部巡演,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他僱傭了一名常年混跡於夜總會做保安的混混託尼·利普當司機兼保鏢。

他們一路開車南下,趕往美國南部地區參加巡演。在出發前,樂團經理給了託尼·利普一本綠色的小冊子作為出行指南。

01 綠色小冊子的由來

這本綠色的小冊子,嚴格說來,並不僅僅是一本出行指南,更是一本黑人保命手冊。

上面標註了美國各個城市可供黑人安全出入的餐廳、酒店、加油站、理髮店等場所,以幫助黑人規避旅行時的風險和麻煩,避免黑人誤闖入他們不該去的地方而被打死。

在歷史上,這本小冊子真實存在過。

▲歷史上的《綠皮書》

1936年,由於種族隔離制度,黑人的行動受到諸多限制。一位名叫維克多·雨果·格林的黑人郵政員為了解決黑人出行問題,編寫了一本專供黑人使用的小冊子。

小冊子以維克多的姓氏「Green」命名,被稱為綠皮書,而「綠色」也有暢行無阻的意思,這也正是影片名字的由來。

這本名為Green Book的小冊子,一經出版便格外暢銷,並且不斷再版。在很多版本的封面上,都會印上這麼一段話:「請隨身攜帶你的綠皮書,你可能需要它。」

兩位男主角正是攜帶著這本保命手冊,開始了他們為期2個月南下巡演的旅程。

02 從互相歧視到惺惺相惜

影片中的主人公之一唐·謝利,是一位著名的黑人鋼琴家,受過良好教育,擁有3個博士學位,曾受邀進入白宮,為甘迺迪總統演奏。

另一位主人公託尼·利普,一位生活在底層,體格健壯的義大利後裔白人,常年混跡於夜總會做安保工作,專門替夜總會解決客人糾紛,信奉「能用拳頭說話的時候,絕不多囉嗦一句」的人生哲學。

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因為一方參加巡演需要司機,一方所在的夜總會因故停業,急需找到一份工作填補家用的供需關係,奇妙地結合到了一起。


而來自種族膚色、階層身份的差異,讓兩個人一開始就互相看不上對方。

唐瞧不上託尼的粗鄙野蠻、貪圖小利。

看到路邊便利店地上掉落的一塊玉石,會偷偷摸摸地塞進自己褲兜;為了贏得一點小錢,甘願極不體面地和他人跪在地上賭博……

託尼則和大多數白人一樣,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

家裡來了兩個黑人工人,他會嫌棄地捏起他們用過的玻璃杯,直接扔進垃圾桶;會在中途下車方便時,因為擔心同行的唐偷他的錢,警惕地將車上的錢包帶走。

就是這麼互相看不上的兩人,卻在麻煩不斷、一波三折的旅途中,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擦出了一段友誼的火花。

當託尼得知唐這輩子還沒吃過炸雞時,覺得不可思議,又很可笑。連哄帶騙地強行塞給唐一塊炸雞,告訴他:「不要在意太多,放鬆享受不就得了。」

唐終於放下身段,捏著蘭花指小心翼翼地品嘗炸雞,學著託尼的樣子把雞骨頭扔出窗外,然後哈哈大笑。

在漫長的2個月旅程中,託尼經常會抽空給妻子寫信。唐在看過託尼給太太的那封詞不達意,毫不動人的信件之後,耐心細緻地教託尼如何措辭優雅地表達心意,用優美動人的句子傾訴衷腸。


途中託尼因為受不了侮辱而打了警察,兩人一起被關進警察局。最終唐動用了自己的關係才從警局出來,託尼為此卻沾沾自喜。

於是,唐嚴肅認真地說出了「為了一時衝動而犯下蠢事,根本不值得,暴力永遠無法取勝,堅守尊嚴才能贏得尊重」的一番話,託尼深受觸動。

兩人就在這段漫長又波折的旅途中,默默影響和改變著對方,從一開始的互不順眼,到後來的惺惺相惜。

03 歧視和偏見無處不在

值得一說的是,高級笑點和喜劇元素始終貫穿於整部影片,而偏見和歧視也無處不在,展現得淋漓盡致。

唐表面上是一個受人擁戴、備受追捧的著名鋼琴家,但是一走出音樂廳,卻因為自己的黑人身份而不斷地遭受歧視。而且這種歧視,越深入美國南部地區,情況越嚴重。

唐受邀在一個貴族莊園裡演奏鋼琴,人們招待熱情,彬彬有禮。可是,當他休息時想上衛生間,卻被管家野蠻粗魯地攔住,指著門口的一個破木棚子,告訴他黑人只能上那個衛生間。


在最後一站演出地伯明罕,豪華高檔的酒店僅僅只願意提供一個簡陋的雜物間給他作休息室,並且冷漠無情地拒絕他進入餐廳用餐,僅僅因為唐是一個黑人。

更可氣的是,酒店經理還毫不客氣地說:「你知道世界冠軍波士頓凱爾特人籃球俱樂部嗎?幾年前,他們來我們這裡用餐,我們十分歡迎,但隊裡的黑人仍然不被允許在這裡吃飯。」


經理的意思是,連世界冠軍都不被允許在我們這吃飯,更何況是你?

經理的話,就像一把鋒利的刀,深深地扎入唐的胸腔,令人疼痛窒息,也讓同行的託尼感到極不舒服。

04 消除偏見,需要的是勇氣

本質上,偏見是一種狹隘的認知。

一個帶有偏見的人,就好比眼睛蒙了一層紗布,看不見他人的真實面孔。他們走不出自己狹隘的認知,無法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而在我們社會,偏見也隨處可見:

比如,毫無理由地去討厭、傷害他人;喜歡給別人貼標籤,片面地定義他人;喜歡搞小團夥,孤立他人;搞地域歧視,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偏見一旦形成,只會不斷地被強化,最後形成一道難於逾越的鴻溝,阻礙群體的理解和交流。

影片中,託尼曾經問唐,為什麼不好好呆在受人尊重的紐約,而非得去歧視嚴重的美國南部巡演呢?

唐一直沒有給出回答。直到演出的最後一站伯明罕,唐的音樂夥伴給出了真實答案。


因為天才還遠遠不夠,要想改變人心,需要的是勇氣。


唐是個勇敢的理想主義者,他希望憑藉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社會對黑人的粗暴看法。他渴望告訴別人,黑人也可以紳士體面,黑人也可以優秀,黑人也可以當鋼琴家……即使這麼做非常艱難,他也想去做。

《綠皮書》的故事發生一年後,也就是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爭取種族平等。


這段載入歷史的演講中講到: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裡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於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不!我們現在並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湧澎湃,滾滾而來……


毫無疑問,唐和馬丁·路德·金都是勇敢的人,他們渴望打破偏見,渴望不同種族膚色、階層社會的人能獲得平等的權利。他們深知:

改變人心,不僅需要才華,更需要的是勇氣。需要我們在面對偏見和歧視的時候,能做一個勇敢者,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走出自身狹隘的認知,學會平等地尊重他人。當偏見消除,人們坦誠相待的時候,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幸福綠皮書》:義裔大老粗與黑人知識分子的絕妙真摯動人友誼
    《幸福綠皮書》。(圖/《幸福綠皮書》劇照,以下皆同) 文/影癮作動-深呼吸的電影空間這部電影是由知名的法拉利兄弟的哥哥彼得法拉利所執導,法拉利兄弟過往拍的喜劇作品幾乎部部都在美國熱賣可說資歷顯赫,如《阿呆與阿瓜》、《哈拉瑪莉》、《一個頭兩個大》等等,也將金凱瑞和班史提勒推上了演藝事業高峰,這次則是由哥哥自己自編自導,並找來故事中真實人物快嘴東尼的兒子尼克瓦勒倫加,跟他一同參與劇本編寫,也讓這個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又更增添了幾分真實感
  • 《綠皮書》:一場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友誼
    《綠皮書》:一場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友誼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雷裡執導,馬赫沙拉·阿里、維果·莫騰森主演的,以美國種族講述的是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在一路開車南下的過程裡,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共渡難關,演繹出一場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友誼。電影中,身為黑人的雪利博士,功成名就,兩次進白宮演奏,多次出入上流社會,甚至居住於音樂廳的樓上,處處顯示著他身份高貴、受人擁戴的表象。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到底指的是一本什麼「書」?
    近日,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下帷幕,美國影片《綠皮書》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成為這屆奧斯卡最大贏家。在此之前,《綠皮書》就備受矚目。在2018年上映後,該片獲得美國全國評委會最佳影片獎,並被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為年度十佳。那麼,《綠皮書》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綠皮書》指的是一本書嗎?
  • 電影《綠皮書》:最好的友誼,互相成就
    導語歌頌友誼的電影眾多,可讓我印象最深刻、最為感動的則是電影《綠皮書》。這是一場跨越種族、階層的友誼,是一段互相成就的友誼。和其他白人一樣,託尼對黑人充滿歧視和偏見,這一點在電影的開端就有所展現。託尼妻子請黑人到家裡維修,給他們倒了杯水喝,託尼回到家看到兩個黑人在家中頓時面露不悅,等黑人走後,託尼直接把兩人使用過的杯子扔在垃圾桶中,面部表情和手部動作都充滿了嫌棄,黑人接觸過的物品在他的眼中如同垃圾。
  • 以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對比方式分析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時隔二十多年,《綠皮車》再現了一段跨越種族的友誼,與《為黛西小姐開車》不同之處《綠皮書》將主角放在黑人身上。第一、性格迥異、差異懸殊的黑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衝突時代背景:1865年黑人奴制度徹底廢除前,黑人一直被當做商品,深受剝削和虐待。南北戰爭結束後,黑人並沒有獲得該有的權利,依舊站在種族歧視的風口浪尖並遭受著不平等待遇。
  • 電影《綠皮書》:放不下偏見,就在偏見中孤獨
    電影《綠皮書》從這樣小一個切入口展開講述了一個關於抗擊黑白種族歧視的故事,沒有戰爭、流血、犧牲,沒有十分棘手的麻煩,故事情節像主角的性格那樣穩重,甚至讓觀眾痛快和叫好這一路上,儘管託尼按照綠皮書的規則安排唐的住宿,唐依然受到了種種偏見,狹小的休息室,不按照合同準備演奏鋼琴,不允許使用衛生間,飽含意味地提供「黑人最愛」的炸雞,在酒吧被人尋釁毆打,甚至連警察都滿含偏見地送他兩進宮。好在託尼雖然歧視黑人,但是對自己的工作有責任心,憑藉強社交能力和以暴制暴之道護著唐的周全。
  • 《綠皮書》:歧視之中的歧視
    ,黑人和白人的政治權利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尤其是在南方還實行平等但分離的制度。所謂平等但分離,就是黑人和白人雖然擁有著同樣的權利,但是卻必須分開享受。具體體現在不管是學校、餐廳、酒吧、旅館、公共運輸等,黑人和白人都是分開的。黑人不遵守就是違法,並且會被逮捕並接受處罰。而「綠皮書」裡的內容,是羅列出來了黑人可以去的地方。
  • 《綠皮書》:種族歧視背景下經歷磨合成長起來的友情
    》全稱叫做《黑人司機綠皮書》,是美國種族隔離時期用來給旅途中的黑人指示接待他們的餐館和旅館的指南,因為當時不是任何一家參觀和旅館都會接受他們進入,這本旅行指南為黑人旅行者規避了風險。在影片裡,託尼從一開始歧視黑人卻因手頭拮据不得不接下這份工作,到後來與黑人鋼琴家互相了解,親眼目睹種族歧視給雪利帶來的羞辱,雪利內心的痛苦被揭開,託尼逐漸放下偏見,而雪利也勇敢做出反抗,想要衝破種族偏見,二人逐漸建立起友情。拋開種族歧視,在中國的文化背景裡,這樣充滿勇氣和包容的友情也是可貴的。
  • 《幸福綠皮書》觀後感:跨越性別歧視的情誼 洗滌心靈的匠心大作
    精彩劇照《幸福綠皮書》除了精彩動人的故事,兩位主角之間充滿詼諧對比亦不失火花張力的演出,更被媒體一致認為是本片的最大的看點,雙雙獲得金球獎男主、男配入圍肯定。第三度角逐金秋影帝的維果莫天森在得知入圍消息是開心地說:「謝謝大家的肯定,也感謝導演拍出這部充滿笑聲和感動、激發希望和憐憫的好電影」。而二度獲金球獎提名最佳男配角的馬赫夏拉阿里則說:「我感到很榮幸,也感謝大家對我的肯定,特別是我的好朋友維果莫天森與彼得法拉利,在這個缺乏同情心的時代,我們就需要這樣的電影,很高興《幸福綠皮書》能得到大家的認同」。
  • 《綠皮書》:如果只看到種族歧視,那你這120分鐘的時間毫無意義
    如果說2019年電影界最大的贏家是誰,那麼無疑《綠皮書》這部電影便是了。《綠皮書》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本「黑人出行指南」,他是由黑人郵遞員維克多雨果格林在當時充滿歧視的現實社會中,為同為黑人同胞們編寫的一本小冊子,書中清晰的指出了各個地區專屬黑人的旅館和餐廳路線。
  • 電影《綠皮書》曝「什麼是綠皮書」特輯
    今日,片方發布了一支「什麼是綠皮書」特輯,科普了影片的背景,也解釋了「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這本書標註了各個城市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等。電影《綠皮書》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白人司機和黑人鋼琴家因一次長途巡演的旅途,結下真摯友情的故事。電影在海外上映後,除了橫掃好萊塢頒獎季,在多倫多電影節、三大工會獎等重磅獎項上拿獎到手軟,海外觀眾也對該片評價不俗。
  • 〝綠皮書〞電影中要說的絕不只種族歧視而已
    這些還只是不方便的歧視行為而已,最糟糕的是他們的生命經常受到威脅。從1936年到1967年,整整三十一個年頭,這本綠皮書,成為了每一個非裔美國人出行必備的旅行聖經。綠皮書每年更新一次,格林在1948年版的序文中寫道:〝不久的將來會有那麼一天,綠皮書停止發行的那一天。
  • 好萊塢的《綠皮書》能否成就美國的黑白友誼
    由525黑人跪殺事件引發的示威活動愈演愈烈,遊行人群強佔警察局、焚燒公共設施,當局調遣國民警衛隊,雙方對峙,劍拔弩張,種族歧視之痛又一次點燃了自由女神像下的土地根據真人事件改編的電影《綠皮書》會告訴你,種族歧視令人窒息,但人類原始情誼卻足以消除膚色的差異。
  • 解讀《綠皮書》!雪利博士總共被歧視了幾次?
    在雪利博士和託尼的旅程之中,碰到了種種困難,最終兩人跨越種族和階級,成為了永遠的摯友。雪利博士在旅途中碰到的每次歧視都具有代表意義,那他們到底碰到了幾次歧視呢?為什麼即使受到歧視,雪利博士還一往無前?為什麼到最後演出卻退出呢?為什麼主辦方歧視身為黑人的雪利博士,還邀請雪利演出呢?
  • 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偏見與生俱來
    一次在和託尼的爭吵中,唐憤怒地說,你以為他們是真的尊重我嗎?他們只是想表現自己可以聽一名黑人演奏音樂以此才彰顯自己的高貴。 最後唐絕望的對著託尼咆哮,我不像個黑人,也不像個白人,我究竟是誰? 在中國也許我們不存在膚色的問題,但是我們一定存在因為刻板印象導致歧視的問題。 從地域黑,東北人脾氣暴,河南省小偷多,廣東人什麼都吃;到性別歧視,女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人就應該奔事業,女人還是要回歸家庭。這些歧視,每一天都不同程度的出現在每個人的身邊。
  • 【熱映】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兩種人生,一次旅途
    種族歧視似乎一直是個很嚴肅的主題,然而電影《綠皮書》卻用了一個輕鬆溫暖的故事來闡述了這個很容易就變得沉重的話題。
  • 解讀《綠皮書》!雪利博士總共被歧視了幾次?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綠皮書》劇照 在2018年,有這麼一部電影,講述的是種族歧視嚴重的1962年,大鋼琴家雪利博士(黑人)為改變人們的觀念,和託尼(白人)一起進行世界巡迴演出,在此期間發生一系列的故事
  • 撕掉綠皮書,讓白色世界和黑色世界成為一個世界——電影《綠皮書...
    影片中的綠皮書是一本小冊子,是白人旅館和黑人旅館的分布圖,白人司機託尼根據小冊子為他和黑人老闆唐分別安排旅館,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問題可見一斑。種族歧視問題深植於美國歷史中,它是這個自由國度的一大汙點。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國內戰爭「南北戰爭」就是為解放黑奴而展開的,北方獲得了勝利,黑人得到解放。然而這僅是「解放」,離「平等」還有遙遠的距離。人身自由是人權的起步,並不表示黑人能和白人平起平坐。
  • 《綠皮書》:多種社會歧視問題的交織下,唐謝利如何能不孤獨?
    個人認為,《綠皮書》對於故事節奏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矛盾衝突的製造都把控得非常精準,整部電影看下來不但能適時帶動起觀眾的情緒,並能在笑點與痛點並存的故事中,引發人們對於現實生存環境的思考。今天,我就從電影情節發展的角度出發,與大家一同探討電影中所凸顯的幾組核心矛盾,並結合電影所反映出的多重「歧視」問題,談一談我對於「如何克服歧視」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 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電影綠皮書BGM背景音樂曲譜分享
    在9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綠皮書》成了最大贏家,斬獲三項大獎,該影片的鋼琴曲非常經典,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綠皮書鋼琴曲名曲譜分享。  《綠皮書》最近被大眾觀眾,因為這部影片的主角人物是有原型的,很多人都很喜歡該影片裡面的鋼琴曲,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