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歧視之中的歧視

2020-10-09 劉佩佩的天空

《綠皮書》是一部美國拍攝的傳記類喜劇電影。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1962年,紐約一家夜總會的保鏢託尼,被世界上優秀的古典樂鋼琴家唐·謝利聘用為專職司機後,一路陪伴鋼琴家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會,倆人之間發生了一系列跨越種族、跨越階級的離奇故事。



故事發生在1962年下半年,那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還非常嚴重,黑人和白人的政治權利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尤其是在南方還實行平等但分離的制度。

所謂平等但分離,就是黑人和白人雖然擁有著同樣的權利,但是卻必須分開享受。具體體現在不管是學校、餐廳、酒吧、旅館、公共運輸等,黑人和白人都是分開的。

黑人不遵守就是違法,並且會被逮捕並接受處罰。而「綠皮書」裡的內容,是羅列出來了黑人可以去的地方。

歧視

被種族歧視的鋼琴家唐·謝利,受過高等教育且談吐不凡,吃穿不愁很富有,而白人託尼,正相反,曾是紐約一家夜總會的保鏢,夜總會關閉停業後失業在家,性格粗魯暴力還很社會。



託尼是個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

由於家裡的管道壞了,妻子請來了兩位黑人師傅進行修理,妻子看兩位黑人修理工很辛苦,就給他們倒了兩杯水。

黑人師傅走後,託尼趁妻子不注意,直接把他們別喝過水的水杯給扔垃圾桶了,由此可以看出託尼的種族歧視是非常嚴重的。

一個人一旦有了軟肋,便會放棄一貫的執作,向現實低頭

託尼脾氣暴躁愛打架,之前很多工作過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由於他喜歡動耴就出手傷人而被解僱,所以一直都沒有一份相對固定的工作,

然而家人要吃飯,孩子要上學,還要交房租,他自己也對這樣的處境很無奈。失業在家的託尼幾乎走投無路時,朋友打來電話讓他去面試一份司機的工作。

原來,黑人音樂家唐·謝利要到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巡迴演出,需要找一位司機兼管家及僕人,而美國南方種族歧視非常嚴重,肯定這一圈下來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而託尼在社會上混了很多年,再加上他是位白人,對處理這種意外事件很在行,所以被音樂家唐·謝利看中了。一開始託尼當然是不能接受的,但這份工作的薪水很高,一想到深愛的妻子和孩子,就妥協了。



人與人只有在一起真實地相處,才會有機會互相明白和理解

你相信緣分嗎?自古以來「緣分」這兩個字,就沒有人能說清楚過。託尼和唐·謝利的相遇就像是一種安排好的緣分,

唐·謝利雖為黑人卻很儒雅,遇到什麼事件只會講道理,但很多時候是「秀才遇到兵」,託尼呢,可以邊開車邊抽菸還吃著漢堡,完全就是一個混混的形象,

但是他處理起「秀才遇到兵」這類事情來,卻是得心應手。本來互相看不慣的兩個人,在二個月的朝夕相處中,顯得越來越合拍。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會使自己向優秀的方向靠近

唐·謝利第一次演出結束後,發現託尼在和一群不靠譜的人在街邊賭博,就跟託尼說了一句話:「他們的出生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你不一樣……」,託尼不以為然但介於唐·謝利是老闆也沒說什麼。

託尼看到唐·謝利的演出後,被他那種無形的神聖的音樂魅力所感染,他給妻子寫的信中說,覺得唐·謝利不像是一位黑人,其實此時的託尼從心裡已經開始接受這位黑人音樂家了。

託尼答應了妻子會經常寫信,本來只會記流水帳的託尼,在唐·謝利的幫助下,學會了浪漫的詞語,這讓託尼的妻子很驚訝也很驚喜。



人有名有利,也不一定快樂,有時還不如普通人

託尼發現唐·謝利經常一個人默默地坐在角落裡發呆,還喝很多酒,好像有很沉的心事。在一次閒聊中,託尼忍不住詢問了黑人音樂家的家事,了解到唐不快樂的原因,

唐·謝利原本是有妻室的,唐說:」不幸的是,我不能同時做個好丈夫和好音樂家,這兩者很難協調……我總是一直在路上……「,

很顯然,頻繁的演出和在上層社會遊走和應付,無法兼顧家庭後,也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而託尼卻不一樣,有在家養著他早日回家的深愛他的妻子,有可愛的孩子們。

唐·謝利的不快樂,還因為他作為一位黑人,卻一直遊走在白人的世界,離自己黑人同胞卻很遠,那種黑不黑白不白的矛盾讓他極度苦惱。而這一切的根源是因為種族歧視。

結語

在歧視黑人的時代大背景下,人之初性其實是善良的,所有的歧視也是相互的,親友因為白人司機平時的舉動而自信地認為,白人司機幹不下去這個給黑人音樂家當司機的差事,這其實也是一種歧視。

優雅的黑人音樂家開始的時候歧視白人司機的魯莽和粗魯,後面因為黑人音樂家喝醉酒後去了不該去的地方,被白人警察抓起來了,黑人音樂家在警察局被歧視,白人司機機智地救出了黑人音樂家,在磕磕絆絆中兩人的友誼逐漸加深。

當兩位主人公第二次遇上警察時, 以為警察是來找麻煩的,結果這次警察是來幫忙的(預示著種族歧視終將結束),這次警察被歧視了。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既簡單又複雜,社會也是,當以為人和人之間很簡單地在一起盡情歡樂的時候,卻有人看上了你外漏的錢財,這些幹偷盜的黑人又很難不被歧視。

白人司機是個魯莽的混混,但在家裡卻是一位愛老婆愛孩子的男人。人的自生充滿矛盾,人生更是充滿矛盾。

兩位主人公都是心善之人,整個過程是逐漸相互認可的過程,最後成為摯友也是必然的。其實,人生處處都有綠皮書……


相關焦點

  • 解讀《綠皮書》!雪利博士總共被歧視了幾次?
    《綠皮書》劇照在2018年,有這麼一部電影,講述的是種族歧視嚴重的在雪利博士和託尼的旅程之中,碰到了種種困難,最終兩人跨越種族和階級,成為了永遠的摯友。雪利博士在旅途中碰到的每次歧視都具有代表意義,那他們到底碰到了幾次歧視呢?為什麼即使受到歧視,雪利博士還一往無前?為什麼到最後演出卻退出呢?為什麼主辦方歧視身為黑人的雪利博士,還邀請雪利演出呢?
  • 解讀《綠皮書》!雪利博士總共被歧視了幾次?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綠皮書》劇照 在2018年,有這麼一部電影,講述的是種族歧視嚴重的1962年,大鋼琴家雪利博士(黑人)為改變人們的觀念,和託尼(白人)一起進行世界巡迴演出,在此期間發生一系列的故事
  • 《綠皮書》:故事縱然感人,種族歧視不得解決,也難得到黑人認同
    在目前這樣的黑人運動下,讓我想起了一部主題是反種族歧視的電影——《綠皮書》。真實故事背景下的種族歧視《綠皮書》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除了片中講述的反歧視的政治意圖,還力圖描述出一個偉大卻也溫馨的故事。《綠皮書》的故事是有真實歷史人物原型的,影片的時代背景就在上世紀黑人運動前夕,那是美國的種族歧視浪潮翻湧的最嚴重的時期。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穿過歧視去擁抱你
    美國時間2月24日晚,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洛杉磯舉行,《綠皮書》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獎,馬赫沙拉·阿里也憑藉該片拿下了最佳男配角獎。電影中,鋼琴家和司機憑藉著綠皮書的指引,開車前往美國南部巡演,在旅途中產生了跨越種族和階級的真摯友情。影片時間線是1962年的美國南部,非洲裔黑人的民權運動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再加上歷史遺留問題,隨著旅途一路向南,Dr.Donald受到的歧視就越嚴重。而影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體現種族問題在美國的嚴重性,這樣的歧視,是根植於美國南部的。
  • 《綠皮書》:種族歧視背景下經歷磨合成長起來的友情
    《綠皮書》全稱叫做《黑人司機綠皮書》,是美國種族隔離時期用來給旅途中的黑人指示接待他們的餐館和旅館的指南,因為當時不是任何一家參觀和旅館都會接受他們進入,這本旅行指南為黑人旅行者規避了風險。在影片裡,託尼從一開始歧視黑人卻因手頭拮据不得不接下這份工作,到後來與黑人鋼琴家互相了解,親眼目睹種族歧視給雪利帶來的羞辱,雪利內心的痛苦被揭開,託尼逐漸放下偏見,而雪利也勇敢做出反抗,想要衝破種族偏見,二人逐漸建立起友情。拋開種族歧視,在中國的文化背景裡,這樣充滿勇氣和包容的友情也是可貴的。
  •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在奧斯卡影史中,還從來沒有一部喜劇片得過金像獎,直到2018年這部電影——《綠皮書》的出現。一共獲得5項提名,3項大獎,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小冊子以維克多的姓氏「Green」命名,被稱為綠皮書,而「綠色」也有暢行無阻的意思,這也正是影片名字的由來。這本名為Green Book的小冊子,一經出版便格外暢銷,並且不斷再版。在很多版本的封面上,都會印上這麼一段話:「請隨身攜帶你的綠皮書,你可能需要它。」
  • 《綠皮書》:多種社會歧視問題的交織下,唐謝利如何能不孤獨?
    2018年,由美國導演彼得·法雷裡導演的電影《綠皮書》一經上映,便在國內外贏得了無數粉絲的追捧,隨後,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反映種族歧視問題的傳記式喜劇片也不負眾望地斬獲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第76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片,國內豆瓣評分也高達8.9分。對於這個爆米花電影盛行的時代來說,能夠拍出這樣一部值得深入考究的電影屬實難得。
  • 《綠皮書》豆瓣8.9:歧視黑人之外,還有兩個男人之間的溫暖
    電影《綠皮書》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看完之​後,給我第一個感受:歧視源於偏見!Tony是個小混混,在酒吧做服務生,有點本事,也有一些小聰明。當前,美國社會種族歧視依舊嚴重。對等黑人的態度依舊不美好。這也是影片以兩個相擁結尾。這是導演採用一種隱喻的方式,告訴人們,歧視依舊在。偏見依舊在。Tony和Don的擁抱,給人希望。
  • 〝綠皮書〞電影中要說的絕不只種族歧視而已
    這些還只是不方便的歧視行為而已,最糟糕的是他們的生命經常受到威脅。從1936年到1967年,整整三十一個年頭,這本綠皮書,成為了每一個非裔美國人出行必備的旅行聖經。綠皮書每年更新一次,格林在1948年版的序文中寫道:〝不久的將來會有那麼一天,綠皮書停止發行的那一天。
  • 《幸福綠皮書》觀後感:跨越性別歧視的情誼 洗滌心靈的匠心大作
    精彩劇照《幸福綠皮書》說的是當時黑人的旅遊指南,詳細介紹了每個黑人的友善店家,男主角一開始也是種族歧視者,光看到黑人工人在家裝修,只是喝了杯水最後就默默把被子丟到垃圾桶,直到最後結束,男主角回到家中,在闔家團聚的產餐桌上卻心心念念著一個黑人
  • 豆瓣8.9分電影《綠皮書》:比種族歧視更嚴重的是認為它理所當然
    一、前言電影《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它改編自真實故事,並獲得了豆瓣8.9的評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斷南下受到的種族歧視不斷加深,彼此在解決矛盾中加深了友誼,並互相成長。 電影設定在1962年的紐約,這是一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年代,美國南部把黑人用作奴隸。這部電影揭露了當時美國種族歧視的社會現象,呼籲了人人生而平等。
  • 美國種族歧視現象曾經有多嚴重?看完《綠皮書》你就全明白了
    一場以反種族歧視的遊行逐漸在全球展開,並演變成暴行。2018年,一部講述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綠皮書》上映,引起了巨大的社會討論,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今天,吐老師就來聊聊這部影片。《綠皮書》拿下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成為自2003年指環王系列第三部以來口碑最棒的影片,並不是因為它的政治正確,而是它的確帶給觀眾一種溫暖的觀影體驗。這種溫暖,恰恰是從20世紀60年代美國種族歧視的狂風驟雨背景下傳遞出來的。影片的著重點不在殘酷的黑人歧視現象,相反,在舒緩的爵士樂中,力求講述一個偉大溫馨的故事。
  • 《綠皮書》:如果只看到種族歧視,那你這120分鐘的時間毫無意義
    如果說2019年電影界最大的贏家是誰,那麼無疑《綠皮書》這部電影便是了。《綠皮書》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本「黑人出行指南」,他是由黑人郵遞員維克多雨果格林在當時充滿歧視的現實社會中,為同為黑人同胞們編寫的一本小冊子,書中清晰的指出了各個地區專屬黑人的旅館和餐廳路線。
  • 你如何看待一個跨越種族歧視成為朋友的奧斯卡影片—《綠皮書》
    今天為大家帶來影片《綠皮書》由真實故事改編,曾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由彼得.法拉利導演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總票房4.79億不得不承認,看見這個電影的名字《綠皮書》並不會激起過多想要觀看,想要了解的欲望,所以,它擁有了一個別致的便籤《冷門佳片》這部影片整體給人的感覺都很舒服,細節處理也很到位,充分利用了對立比較給觀眾帶來震撼,這部劇需要觀眾用感性去尋味,洞察,沉思它的意味深長影片的開端,託尼(維果.莫特森飾)在一家夜總會做保安,負責迎接到來的客人與把鬧事者轟出去
  • 《銀行家》反抗從出生開始就帶著的歧視,需要幾步?
    反觀馬修的妻子,只會攛掇本事不足的馬修盲目進取,且歧視馬修的黑人老師和朋友,耳旁風成功奏效,在那個女人只能依附男人的時代,險讓馬修入獄。3智商高的他,還需要一位社會能力強的合伙人。4白人和黑人的欣賞和幫忙。這就帶有運氣的成分。不得不說,萬事結局都關乎運氣。二、配角加深了電影的深度。主角的妻子,遭受著性別歧視。
  • 《底特律》關於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一個潛在偶爾爆發最致命的問題所在,沒有能夠一錘定音的解決辦法,歷史遺留問題實在是太過深遠。即便是南北戰爭以後,只是官方改口而已,但實際上鬱結在黑人心中的不忿和怨恨又怎麼解呢?潛藏在部分白人心中的白人至上理論誰又知道什麼時候又會爆發呢?我們古人有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話先不談是否偏頗,這條路實在是還有很長很長。
  • 如果你在《綠皮書》中只看到種族歧視,那這部電影將毫無意義
    沒想到最後斬獲這項大獎的竟然是《綠皮書》這匹黑馬。於是大家都覺得這部電影獲得最佳影片是因為題材佔領先風,這部被稱為是角色互換版的《為黛西小姐開車》受到了不小的爭議,但實際上當我們去仔細品味這部電影時,能夠發現和《黛西小姐》截然不同的主題,得到完全不同的收穫。
  • 從電影了解國外種族歧視問題
    去年度奧斯卡入圍的電影中,有不少是敘述種族相關題材的電影,其中就以入圍最佳電影的三部電影:《黑豹》、《黑色黨徒》、《綠皮書》,做個簡單的介紹
  • 總的來說,綠皮書還是太美滋滋了
    身為黑人的博士要去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無異於羊入虎口,幸好博士有託尼和綠皮書。在黑人旅行指南《綠皮書》的指引下,兩人磕磕巴巴開始了南方之旅。一路上,博士因為膚色的關係,沒少受到歧視,但正所謂黑白同心,其利斷金,在白人大兄弟撐腰下,各種影響種族團結的歧視行為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 總的來說,《綠皮書》還是太美滋滋了
    身為黑人的博士要去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無異於羊入虎口,幸好博士有託尼和綠皮書。在黑人旅行指南《綠皮書》的指引下,兩人磕磕巴巴開始了南方之旅。一路上,博士因為膚色的關係,沒少受到歧視,但正所謂黑白同心,其利斷金,在白人大兄弟撐腰下,各種影響種族團結的歧視行為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