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它改編自真實故事,並獲得了豆瓣8.9的評分。
它講述了一個粗暴的白人託尼為優雅的黑人音樂家雪利博士打工的故事,因雪利要從美國北部一路南下巡演,託尼則要保證演出順利,他們的2月之旅開始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斷南下受到的種族歧視不斷加深,彼此在解決矛盾中加深了友誼,並互相成長。
電影設定在1962年的紐約,這是一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年代,美國南部把黑人用作奴隸。這部電影揭露了當時美國種族歧視的社會現象,呼籲了人人生而平等。
在這個聚會中混混託尼·利普以音樂廳保鏢的身份出現了,由於會上出現了打架鬥毆事件,他的老闆讓託尼用暴力把他們揪出去了。後來,營業廳暫停營業,託尼失去了這份工作。
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份工作——給黑人博士當司機。但這位博士需要的是司機兼管家,不僅要安排他的出行行程,還要給他洗衣服、熨燙衣服、擦亮皮鞋。託尼不肯為黑人做這做那的,於是拒絕了。博士再次挽回,託尼答應只給他當司機,保證他在路上不出問題,並要了125美金/周的薪資。
每一次南下,意味著白人對黑人的歧視愈來愈嚴重,雪利的心情也慢慢地隨之變化,他的音樂從一定角度體現了他的心情,從歡快到壓抑,再到棄演,最後又回到歡快中。另外,託尼與雪利之間的關係也慢慢地改善,他從最開始對雪利的歧視到佩服,再到關心,最後到理解和心疼。
雪利說:「富有的白人讓我為他們彈琴,因為這讓他們感到高雅,但是當我走下這個舞臺,對於他們來說我又變回了一個老黑,因為這就是他們真正的文化。」
電影用白人的音樂聚會作為開頭,與後面的劇情形成鮮明對比,諷刺了白人高雅的文化。同時,雪利內心是孤獨的,因為他不夠白人白,也不夠黑人黑,既進不去白人的圈子,也回不去黑人的圈子。在整部電影中,雪利幾乎都在為白人彈琴,直到最後,他在黑人的酒吧中為黑人彈琴,找到了從未有過的喜悅,這也形成了對比。
1、託尼對雪利的歧視
託尼在第一次與雪利博士的對話中說「前兩天我妻子還邀請了兩名有色人種來家裡」,他用 「打扮的像個叢林部落的酋長」來形容雪利。
因為雪利讓託尼在車內不要吸菸,託尼很生氣,把妻子給雪利做的三明治也給吃了。雪利讓託尼安靜,但託尼還一直喋喋不休。
託尼把車開在路邊如廁,剛下車,又回去車裡拿錢包,體現了託尼擔心雪利會偷自己錢包。
2、黑人司機綠皮書
上面列出了對黑人友好的餐廳和旅館,是黑人的定製旅行。
3、雪利對自己的歧視
託尼在跟一堆黑人扔骰子,雪利說:「你覺得趴在石子路上扔骰子很光榮嗎?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你不一樣!」
雪利來到為黑人專門訂製的旅館,他的黑人同胞想要邀請他一起去玩,但雪利因為內心孤獨而拒絕了,
於是黑人兄弟說:「你覺得自己很高貴嗎?」「走,別帶他,他怕把那套漂亮的管家制服弄髒而已。」
這其中也體現了雪利對自己的歧視。
4、白人對雪利的歧視
雪利出去酒吧喝個酒,但因為穿著得體,被一些白人羞辱,說需要一個老黑洗盤子。後來,幸好託尼到場救了他。託尼讓雪利以後無論去到哪都要帶上自己,雪利說:「如果我去的是你家旁邊的酒吧,情況會有所不同嗎?」
白人讓雪利使用房子外的有色人種專用廁所,雪利說他回自己的旅館裡上廁所,但這樣至少需要半個小時。白人想了想後,說:「不介意等。」
雪利到衣服店裡試衣服,店員拒絕讓他試穿,稱買下後可以為他專門定做合適的尺寸。雪利與一白人同在遊泳池裡遊泳,起了爭執,卻被警方抓了起來。
他們來到南方的一座城市,在夜晚的時候被警方查車,警方質疑託尼為什麼載著黑人,並侮辱他就是半個黑人,託尼暴力襲警被抓了起來,但雪利並沒有犯什麼錯也被抓起來,因為在這座城市黑人夜間是不能出門的。
雪利來到巡演的最後一站,管家把他從廚房接待進去,在晚飯時,因為沒有黑人上桌吃飯的傳統,他讓雪利去更衣室吃飯,即使在雪利拒絕演出的情況下,管家也不願意為雪利破例一次。
電影通過這一個個的矛盾,用喜劇的方式把美國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出來,在輕鬆喜悅的電影中,我們能體會到黑人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失去了尊嚴,甚至開始自我歧視了,仿佛白人就是天生比黑人高貴,種族歧視與生俱來。
雪利年僅3歲時就登臺亮相,18歲時他與波士頓流行樂團合作,舉辦了首場音樂會,並同時擁有三個博士學位,被兩次邀請到白宮演出。
雪利在北方備受追捧,拿著南方三倍的演出費,卻依舊選擇南下巡演,與託尼不同,他並非種族天生優越,也不能以拳力獲勝,他認為唯有尊嚴才能讓自己佔據上風,這也是南下的目的,為了告訴他們黑人也是有尊嚴的。
但即便雪利再優雅,對發音、語調、用詞都非常注意,也不能獲得白人對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尊重。
雪利的另一名司機說:「光有天分是不夠的,改變人們的觀念需要很大的勇氣。」這一如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所說:「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種族歧視不可怕,但適應這種現象才可怕,如大多數白人來說,他們已經適應了黑人就是奴隸,就算是音樂家,也是為了體現自己高雅的陪葬品。而雪利其實也適應了這種現象,雖然他不斷不斷地努力,想要改變這種現象,但他從內心裡看不起自己流著黑人的血液,於是成了一個優雅又自卑的矛盾體。
想要打破歧視,最關鍵的是不要隱忍,你需要用勇氣為自己發聲,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尊嚴。雪利在最後一站中,拒絕為白人演奏,用行動告訴了白人自己是有尊嚴的。後來他來到黑人的酒吧中演奏,也因為在這裡找到了尊嚴而找到了快樂。
種族歧視雖然反映的是美國,但除種族歧視外,還有性別歧視和地域歧視……也希望世界上的人們能夠真實地做自己並被接納和尊重,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